毛澤東的讀書治學之道黨史

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關於讀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見解。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能像毛澤東那樣酷愛讀書學習,還能讀有所獲,學以致用,用而生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非常罕見。縱觀毛澤東的讀書治學之道,歸納起來離不開四個字——“攻、獲、用、巧”。

“攻”書到底的鑽研精神

對於這個“攻”字,毛澤東曾這樣解釋:“我看這個‘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書當敵人看,一字一句地攻讀。”顯而易見,“攻書”在於“擠”和“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歷來都是將書本學深悟透的“不二法門”,這種看似最累、最原始的“攻書之法”,恰恰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研習之道”。

一是溫故知新“反復讀”。對於一些經典書籍,毛澤東總是經常翻看,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正所謂常讀常新。正如他自己所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隻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即使在戰爭年代的艱苦條件下,毛澤東仍舊堅持“反復讀”。他時常和身邊人提起:“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這既是一種讀書的精神,又是一種讀書的方法。這種精神在毛澤東的讀書筆記中有顯明的體現。在其讀書批注中,時常能看到“一讀”“二讀”等字樣。將不同時間寫下的筆記進行對比,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他對某些觀點的理解是愈發深刻的,這也充分表明了毛澤東常讀常新的學習態度。

二是不同觀點“對照讀”。在閱讀時,毛澤東往往將觀點相異甚至相左的書拿來對照著讀,而不僅僅是隻從某一方觀點出發去讀書。例如,在讀《拿破侖傳》時,他不隻看一個國家學者的著作,而是同時閱讀多個國家不同學者撰寫的《拿破侖傳》和相關著作,並把它們拿來對照,更全面、客觀地了解拿破侖。再如,當他研究美國歷史時,讓人去北京的各大圖書館將相關著作統統借來,並特別交代:不光要找馬克思主義學者寫的文獻,也要有資產階級學者寫的相關論著。在研究《楚辭》時,僅1957年12月期間,他便借閱了50余種古今學者對《楚辭》的注釋及研究的書籍。

學有所“獲”的探索精神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毛澤東提倡要多讀書、讀好書,絕不能讀“死書”、死讀書。他經常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來提醒自己。“古人的話,老師的話和一些名流學者的話,不一定都對。所以我們看書、讀報、聽講演,都要開動腦筋多想一想。”

以研讀馬列著作為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毛澤東就認為,全黨的理論水平還不高,遠遠落后於實際,而這與中國革命建設的豐富實踐極不匹配。為此,他不僅積極創辦黨成立后的全國第一所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干部學校“湖南自修大學”,把《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作為基本學習內容。他還率先垂范,在研讀著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兼容並蓄、博採眾家之長,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進而在中國革命建設過程中,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1938年,毛澤東向全黨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在研讀哲學過程中,他要求全黨都要學習辯証法,提倡照辯証法辦事。在對歷史的探索過程中,他對《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歷史典籍鑽研至深,特別注重以史為鑒。這些都對其以后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經世致“用”的革命精神

毛澤東始終注重密切聯系實際讀書,為中國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需要而讀書。密切聯系實際讀書,是他最重要、最根本、最有效的讀書方法,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弘揚的精神。

毛澤東提出,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著眼於現實實踐,緊密圍繞中心工作,是他閱讀的需求主線。他讀書,貴在應用。在不同歷史時期,他閱讀的方向和重點也是各有不同。例如,五四運動期間,他的閱讀主要是為了樹立共產主義信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的閱讀緊密結合時事及國情,為中國革命實踐找到理論依據﹔抗戰期間,他的閱讀主要圍繞和總結以往的經驗與教訓,開展理論創新,從而更好指導實踐﹔解放戰爭時期,他閱讀的主攻方向是學習和研究國際局勢的變化、革命戰爭的規律以及戰后中國的發展方向﹔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他致力於思考“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統一”問題,通過反復閱讀《共產黨宣言》的各種版本以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理論根據、思想智慧及解決辦法等。

“用而生巧”的創新精神

毛澤東是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的典范。這種創新理念不僅體現在他的讀書方法上,還體現在他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講理論,他堅持要在實踐中創新,不能脫實向虛。搞調研,他同樣堅持要在生活實踐、工作實踐中創新。正如他自己經常從閱讀研究報紙和史籍中發現重要問題來搞調查研究,經常從群眾牢騷的言論中找尋調查研究的方向等。

科學性、實踐性和群眾性是毛澤東創新理念的特質,更是其讀書“用而生巧”的源頭。以調查研究為例,他認為,要及時發現和解決新問題,形成新思路,最管用的辦法就是調查研究。他曾敏銳地指出:“你對於那個問題不能解決麼?那麼,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

毛澤東常說:“一個人的知識面要寬一些,當你的學識足夠淵博的時候,你就似站在了山巔之上,可以看見很遠的地方﹔但是如果學識不夠,那就隻能在暗溝裡摸爬滾打,十分艱難。”在閱讀時,他興趣廣泛,哲學、歷史、科技、藝術等均有涉獵,且在很多學科中有極高的造詣,這與他勤於學習、借鑒創新是密不可分的。他還經常借古言今來闡釋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比如,他提倡用“古今中外法”去研究問題。言簡意賅、形象生動,令人耳目一新。善於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是毛澤東創新理念的又一重要體現。革命戰爭時期,他就非常善於總結。比如,他結合多次戰役的實踐經驗,創造性提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戰術。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同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充分總結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作出了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

THE END
1.深刻领悟总书记用典富含的自我革命政治智慧新湘精萃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一书,100多次引用中国古代的治政得失,以及典籍笔记、诗词歌赋、楹联格言中的经典词句,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含的自我革命政治智慧。 从“兴勃亡忽”中掌握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https://www.hunantoday.cn/news/xhn/202412/21501952.html
2.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论语》 D.《尚书》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A.国风 B.正声 C.颂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399644.html
3.中华诗词之美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1、【单选题】下列哪一本著作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 A、《诗经》 B、《礼记》 C、《大学》 D、《春秋》2、【单选题】《诗经》中哪一部分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 A、国风 B、正声 C、颂 D、雅3、【单选题】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http://zunyi.ehqc.cn/ask/72_62.html
4.中华诗词之美考试答案6篇(全文)与西方诗歌比较,中国诗注重()。(1.0分) 1.0 分 ? A、写作的技巧 ? ? B、表达的技巧 ? ? 声调C、? ? D、以上都有 ? 我的答案:C 11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出自()。(1.0分) 1.0 分 ? A、《毛诗序》 ? ? B、《诗言志辨》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hysjlko.html
5.震撼灵魂的生命之歌——弱水吟《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 https://www.meipian.cn/2q7s2dc1
6.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语文教案《望湖楼醉书》 篇1 【教材分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诗题内涵https://www.yuwenmi.com/jiaoan/liunianji/3062761.html
7.“诗言志”出自哪本书?巴黎高师是一所非常具有“法国特殊性”的精英学校:虽然法国自12世纪就有了与欧洲___的大学体系,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在“大学”之上,又建立了一层以培养共和国最优秀的专门人才为目的的精英学校结构,这就是“大学校”体系。这两套体系,___。https://www.shuashuati.com/ti/483dabc3ac624fd3aed8b77c2723352a.html
8.《金色花》教案(通用10篇)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中浓浓的母子情。 2、提高学生鉴赏诗的能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https://www.ruiwen.com/jiaoan/7448640.html
9.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下列哪一本书提出“诗言志”?() A.《诗经·毛诗序》 B.《诗言志辨》 C.《论语》 D.《尚书》 正确答案:D 扫码关注华图题库微信公众号 (每日更新备考试题)https://m.jingzhou.huatu.com/jiaoshi/1640332.html
10.案例范文(共15篇)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但全诗却没有一句是直接写情的诗句,而是情寓于景中,《观沧海》显然描绘的是秋景,但难就难在秋景中如何寄托着“情”,这需要指导学生体会“诗言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文学主张,体会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这一本质特点。 从学生的认知情况来看,学本诗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663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