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公共图书馆;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方式
公共图书馆作为广大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如何充分发挥出公共图书馆在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复杂纷乱,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导工作,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概况
2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4结论
参考文献
[1]巩明英.论图书馆在培养青少年信息素质方面的作用[J].学术纵横,2014(08).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xx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xx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
最后,祝青少年活动中心竣工庆典圆满成功!谢谢!
【关键词】校外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一、促进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倡导每个学生得到比较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有个性的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尽可能全面发展是共性,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指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成了千差万别的每一个独特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把全面发展与个人特性发展较好的结合起来。
但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漠视、压抑学生个性,扼制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现象。学生缺乏自己选择学习的自由度,他们存在缺乏主见和自信的明显缺陷,他们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校外教育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特点、优势发展的更加明显的场所,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1)在教育目标上: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活动育人。目前,我国的校外教育专门机构,主要是通过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进行科技、艺术及各类培训与活动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发展思维和创造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综合起来是通过兴趣的培养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达到加强对学生潜能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内容上:青少年通过校外教育,可以学习到许多在学校书本、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东西。校外教育主要从事的是文艺、体育类的培训,这些方面的教育与学校里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太一样,更侧重对学生的情感、艺术技能、修养及身体协调性方面的影响。这些是潜移默化的,但同时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疏忽的。
(3)在形式上:校外教育不仅是采用课堂教学式,而更多的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创意。校外教育的多数科目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能起引导和保护的作用,这种亲身实践的教育对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个性,获得真切的感知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塑造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深刻地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仅是具体学业与学科的质量,应首先是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素质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开拓进取、自强自立精神以及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等。
校外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首先,它通过各种动之以情、寓德于美、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如:结合各种纪念活动、缅怀先烈朗诵会以及举办各类社会实践、体验和讲座活动等,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内容溶入在这些活动之中,让广大青少年在生动、有效的活动中受到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念,为提高青少年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校外教育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柔韧心理、宽容心理、进取心理、创造心理和同情心理等等。如:通过合唱、合奏训练就能培养青少年的协作心理。合唱、合奏是一种要求高度协作的音乐表演形式,经过大家齐心合作,演唱、演奏出来的音乐美妙动听,使人得到愉悦和享受,同时让他们从中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又如:在组织各类表演和竞赛活动中,能锻炼和培养青少年的意志、毅力和临场应变应对能力,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进取心理。
另外,校外教育能让少年儿童在集体中成长,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易于滋长“自我中心”、“自私”等不良思想。在校外活动中、在集体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集体协作和努力,能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向成熟自理转化,集体主义思想、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也可在他们身上得到良好的培养。
事实证明:校外教育似春雨润物般地塑造着学生优良的品德,它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三、促进青少年创新教育的实施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青少年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教师形象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形象。比如一些教师把青少年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做一视同仁。对优生有优待,对后进生没有好脸色,这会给处于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提倡更新教育观念时,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成为老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源泉
青少年是道德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负责,而不能只看个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教书育人要真正重视于青少年的成长,目光不能短浅,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大处着眼。教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单单停留在应试上,就很容易忽视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把青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考虑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二、通过加强师德的建设,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师德的影响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对“善”不能很好地学习,对“恶”也没有恨的心理。所以,注意环境的创设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关键,其中主要就是教师道德情感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应当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要从正面积极自我客服,从而对青少年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三、注重教师的行为训练,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持续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良好的行动,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高尚的道德习惯。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等,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注重师德的建设,对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仅仅只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做人方面,道德方面都为青少年做出模范和表率。教书育人需要端正心态,心中充满爱,才可以更好的影响青少年。工作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青少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服众,才能使青少年信服。作为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较好青少年的同时,更能是青少年信服。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夸夸其谈来给青少年上课。而应该是有丰厚的知识,运用教学的艺术传达给青少年。教师教育的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只有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总之,搞教育不能盲目的跟风走,搞形式主义,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完全一致。素质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师德教育的工作。只有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有了良好的教风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高帅单位: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戚万学,主编.道德教育新视野[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光远,陈保平,著.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术特长、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技校毕业生工作在生产和社会实践的第一线,直接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因此法制教育对技工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快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1技工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1加强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办法。
未成年人自身辩知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和易于教化等特点,在刑法上普遍采取了从宽处理的政策。但现在的情况是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1.2法制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内容。
1.3法制教育是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成材的前提。
素质教育、大众化教育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该看到:“应试教育”虽然已受到社会的强烈抨击,但它仍有一定的教育市场;大众化教育中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待于发展和规范;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和充分利用,缺乏动手、生存和就业等能力。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使各具个性的青少年人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最终实现人人都成才,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是我们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当务之急。
2技工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缺乏对技工学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没能较系统地研究出一套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职业指导相结合的素质教育体系。
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参与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参与性可言。起不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目的。
教育导向错误。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这是一种断层的教育概念,它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不衔接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因此在素质教育或整个教育理念中事实上存在着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东西,它必然异化了素质教育而使它形同虚设。
教育方式不当。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善于教育引导,未能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作用;更有一些教师师德不彰,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在这种缺位教育的环境下,青少年未能得到良好的身心辅导,其生理、心理健康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旦处于诱发环境中,极易酿成违法犯罪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虽然有些学校领导自己也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也感到无奈,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重视程度上还不够。这就给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技工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3技工学校法制教育的对策建议
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将技工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纳入整个社会普法的系统工程。将法制教育作为强化学生素质,深化德育教育,完善就业和创业的重点。
3.1国家必须承担起责任主体的责任。作为公权力的人,国家是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负责的主体,因为它掌握了国家的所有资源,只有它有条件也应该为此负责。一要有明确可行的立法。首先要修改完善青少年立法,建立一个全面的青少年立法体系。其次要明确立法的主旨。从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角度出发,青少年立法的基本理念应是对青少年进行保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因而,相对应的,应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受理机构的设置、处理原则的确立以及保护措施的制定等方面进行论证探讨,以期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控制体系。
3.3社会和家庭要积极参与共同加强技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校外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开展法律进万家、依法治家、依法治村、依法治区(片区)、依法治厂等活动,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