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意义(精选5篇)

1.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在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要素中,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一方面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和前提;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极大地丰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同时其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变革,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没有各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因此,区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2.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

3.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各地区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有效应用的关键要素与建议

1.研究并制定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

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资源质量。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首先考虑资源的学科性质,根据各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目录来建设资源,形成与当地教材各章节目录相配套的资源体系;其次,提供对教学和学习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既要考虑到所建设的资源是否利于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也要考虑建设的资源对学生的认知促进以及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维持,通过建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辅助情景、实际应用案例、启发性的探究问题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线索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三,要注重区域性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地区内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发挥当地教育资源、教师、行政部门的优势,提高资源建设的效益,保证资源建设质量。

3.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小学、初中阶段分别不少于68学时,高中阶段一般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同时,尽可能地开放计算机网络教室。同时,有效落实课程内容。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因此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和网络道德培养并重,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甄别能力。

4.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切实把握好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方向,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努力促进开放的、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并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发展,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养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制约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应被理解为革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能力,而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能力。教师是否有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为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而创造性地采用革新的教学方式。同时,在学生层面上则体现为学生是否已经在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地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能力。

教育信息化应用核心的因素是教学实践,在技术支持下的人的教和学的活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技术为本。在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合理协调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人才结构、机构发展、标准技术架构、应用指导与技术服务产业等各个因素,通过有效政策与措施的建立与实施,提高资源环境的利用率,促进信息化资源与环境在学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曹丰.中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调查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化教育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个性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从而大大丰富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内涵,体现出很强的时代特点。目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化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书馆早已形成学术性、知识性较强的,具有各自特色的系统化馆藏;在信息资源的加工方面,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在馆藏资源和专业技术方面表现出鲜明的行业优势。尤其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建设,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的初步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这一性质决定它具有对在校学生的教育职能。随着图书馆由资源中心向信息中心的转换,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信息化形势下已逐步转变为信息教育职能。高校图书馆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凭借自身努力,通过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开发和服务等工作,实现对高校学生信息化服务职能。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但有承担信息化教育职能,使信息化教育中具有优于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现代设备资源,对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图书馆拥有现实和虚拟馆藏,建成了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链,是教育信息化的活力和源泉。

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安全主要涉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诸方面。为保证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应尽量选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信息存储与网络设备,利用管理系统的监测、诊断、过滤、故障隔离、在线修复等功能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以网络为主的数字资源信息的传播与利用,是实现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条件,标准化与规范化直接关系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成败,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全过程。高校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加工、存储、传递与管理,并利用网络为众多的终端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供个性化、信息化教育和自主学习平台,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化将促使高校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发生根本性改革,尤其是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自主化的学习将成为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方式。图书馆作为海量信息仓库,是满足个性化教学和保障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重要设施和场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努力建设成个性化教学、虚拟化教学的平台,为配合学生探索研究型、交互式、协作化、探索性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进行信息资源型的自主化学习的能力和成效。

推动部门结构调整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随着大量的数字信息资源的产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取、存储和检索的范围和手段,对图书馆的书刊采编工作、文献检索服务和读者服务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使图书馆的传统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如伴随馆藏建设的进一步数字化、虚拟化,促成了采编部向信息资源处理部门的转变。而传统的读者服务和文献检索服务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逐步转型为可以提供网络化和个性化服务的信息服务部门;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相继成立了技术支持部门,对图书馆各项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深入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的部门结构和信息技术的协调与整合,逐步向网络化结构发展。因此,必须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促进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

高职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建设和完善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科研活动中提供生机勃勃的文献保障,为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撑,始终保持图书馆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梁云桂.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昌潍师专学报,2003(3).

现场参加决赛比拼的18名网管教师是经过前一轮网络理论题的计算机考试脱颖而出的。网络理论题的计算机考试是初赛,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校园网络安全、安防监控操作等网络管理专业技术理论内容,涉及面广,考查了网管教师的知识面和基本素质。此次现场比赛则通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环节,考查网管教师应变能力以及软件、硬件、故障排查等动手操作能力。最后,6名网管教师以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获得了一等奖,他们将直接晋级为高一级别的网管教师。参赛教师在赛后表示,此次大赛为网管教师搭建了一个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对网管教师在工作上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和鼓舞;他们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能为网管教师多安排一些培训的机会,从而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作为朝阳网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部分,网管教师技能大赛不仅考验了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更考验了员工的思维敏捷性,体现了团队的工作意识。

在朝阳区2012年信息化工作年会上,朝阳区教委副处级调研员、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肖志良,对朝阳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肖主任认为,通过此次活动,网管教师们之间可以更好地运用在工作中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也对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起到了很大帮助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这一活动也极大地调动了网管教师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全面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区域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进工作的开展,教育应用培训、维护、推广等工作离不开学校网管教师的工作努力,切实加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对加快教育信息化工作步伐,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网管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信息化设备的运行安全,决定着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效益,影响着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影响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网管教师赋予了新的角色。网管教师正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保障者、推广者、引领者、管理者,即在保障学校信息化基础成果良好运行的同时,推广新成果,引领干部教师由管理信息化应用向教育教学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转变,促进现代化学校建设。

为了切实加强网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网管教师业务水平和技能,2012年,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在区教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就网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制定提高网管教师地位、待遇的新举措,研究制定提升网管教师能力水平的新办法。拨付专款用于网管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根据水平定等级、根据等级拿补助、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提升网管教师技术能力水平,同时也为网管教师搭建技能展示的平台。

2012年6月~7月,朝阳区根据考试成绩评定了高级网管教师30人,中级网管教师108人,初级网管教师78人。目前持证网管教师有227人,占全部网管教师总数(347)的65.42%,并建立了网管教师每年考核、晋级的管理机制。

2012年12月初,朝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中心根据各片区推荐情况,根据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因素评选出优秀网管教师49人。通过此次技能大赛,确定了3名中级网管教师直接晋级高级网管教师队伍,3名初级网管教师直接晋级中级网管教师队伍。这也意味着,有3名高级网管教师将降级为中级网管教师。这就是竞争,竞争让网管教师更有危机感,激发每一位网管教师都去努力奋斗。

关键词信息化医疗产业教育文化重要性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结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在医疗、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吉林省医疗、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医疗、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吉林省信息化医疗、教育文化产业氛围如何,会直接表现在经济发展程度上,为实现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三动”促“三化”“十二五”发展战略,在医疗和教育单位文化产业信息化应用中就需有一次彻底的思维转变。

信息化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物质与能源的经济结构作为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一种过程。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

文化产业是社会领域,保持代际关系,传播社会经验的重要手段。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医疗、教育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教育文化产业是与医疗文化产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入二十一世o的今天,信息化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数字化的有效融合,使得信息化应用对文化产业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将信息化理论与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理论有机整合,可以真正的发展改善传统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的弊端。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始终以信息化为中心,以追问文化建设的意义、价值和存在的目的,提高医疗、教育文化者的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吉林省经济建设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十年发展规划》强调:“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成为人人可享有的优质的吉林省医疗、教育文化产业学习环境。用信息化来形成吉林省医疗、教育学习型的文化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用信息化来实现吉林省医疗、教育文化产业网络的全面覆盖。管理信息化对吉林省医疗、教育文化产业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吉林省医疗、教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现代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随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更优化的过程,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从狭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2.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课程的组织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得到的越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便竭尽全力,为讲深、讲透一节课费力不少,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但是这一切做法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相应发生了转变,信息时代教师应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择知识载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教师可以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1依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实现优化教学一方面需要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方面包括操作系统的运用、汉字输入、常用软件等的使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理、方法,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为做好课件就必须收集与教学信息资源并有机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这样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中,就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利用博客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由于博客的公开性,方便性,它可以用作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交换和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研究成果、课件通过博客上传发表,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4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提高教师发展的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的传播者,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材料的提供者,还要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从学习的观点出发,率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将“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信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教师的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渗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而,教师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河北大学,2005年。

[2]黄春梅、李燕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1期。

[3]邱晓丹,《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5期。

[4]周跃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期。

THE END
1.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及应用服务其次,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的滞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馆员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需要拥有高水平的信息筛选、评估、整合和创新能力。然而,一些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不足,对于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辨别真伪、挖掘有用信息的能力较弱,难以协助读者进行深层次、高质量的信息获取与利用。 https://www.zzqklm.com/w/hxlw/33971.html
2.今天,你为什么走进图书馆读书提升受众文化幸福感 图书馆诞生之初,以集纳承载着知识的海量书籍,成为广受重视的公共文化机构。信息时代,当知识获取更加容易,图书馆拓展其存在的意义,始终追逐文化、科技传播的高位,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许多国家,图书馆开始承担面向大众的“弥补数字鸿沟”教育服务,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学会使用数字设备学习、工作、生活https://www.cet.com.cn/whpd/ds/10048501.shtml
3.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质增效的思考理论数字化和信息化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教育也是信息化发展下人们应对日常生活中一系列问题时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图书馆作为高校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承担着人才培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信息素养教育提质增效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https://www.workercn.cn/c/2023-05-19/7843844.shtml
4.科学网—关于信息素养类课程的思考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类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源的认知与选取、信息的查询与获取、信息的管理与利用、信息的伦理与安全等5个方面)培养、对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提升均是有必要的。信息素养类课程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做到教学相长,与时俱进?实在是太难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30041.html
5.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使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做出明智的决策,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和研究能力;对于职场人士,能够增强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潜力。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知识传播和创新发展。https://tsg.bzpt.edu.cn/info/1014/3714.htm
6.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图书馆成功举办信息素养校赛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共享能力,推进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技能融入全省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学习和关注,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核心引领作用,多元推进新时代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我校图书馆开展了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校赛。 http://library.ucsanya.com/gnxw/255.html
8.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精选十篇)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 篇1 1. 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图书馆是每个人培养自学能力、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高校图书馆就自然成了大学生除课堂教育以外最主要课堂。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等, 同样也需要通过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便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0ag0w6.html
9.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https://www.fqkhzx.cn/index/article/view/id/94.html
10.2024年全省市县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班在天祝举办为有效提升甘肃省市县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水平,切实提高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与应用技能,10月21日至23日,由甘肃省图书馆主办,天祝藏族自治县图书馆承办,甘肃超星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协办的“2024年市县图书馆员信息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班”在天祝举办。兰州、白银、定西、金昌、武威市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42606
11.信息素养的全民考验,看学校图书馆如何支持学科中的素养发展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从时间上看,70年代的“图书馆素养”关注与图书检索相关的信息工具、 资源的学习;80年代的“计算机素养”关注与计算机相联系的基本技能的掌握;90年代至今的“信息素养”,关注新时代终身学习理念下以人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发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24/08/30898787_894390368.shtml
12.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应用论文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大一新生刚刚步入校园阶段,便举行和图书馆知识有关的讲座。可是,这一做法通常流于表面。总结发现,高校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普遍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馆内参观;2)参加观摩;3)文献检索课程选修等。上述模式均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很难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https://www.yjbys.com/bylw/jiaoyuxue/148277.html
13.图书馆在2021年全国信息素养大赛NSTL原文传递赛中喜获佳绩九江职院新闻网讯(图书馆)近日,2021年全国信息素养大赛NSTL原文传递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39所高职院校同台竞技。图书馆参赛团队荣获“团队三等奖”,国际金融2101班项心强、京东商数2101班曾庆国、大数据2003班金楠轩3名学生获“个人三等奖”https://www.jvtc.jx.cn/info/1022/16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