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

信息素养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专家和机构都对其概念提出了新的看法。

1、Burnhein,Robert《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指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⑴这是信息素养定义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定义,他全面而简练地概括了信息素养中基本技能和思考技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3、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中提出了信息素养的10点意见:

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定的基础;

确认一个对信息的需求;

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

确认潜在的信息源;

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

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组织信息用于实际应用;

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⑶

5、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在其一份报告中提出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并且他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培养这样的公民要求各院校必须重视把信息素养整合到各自的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他们要在信息社会中发挥使个体和机构都能在内在机遇中获益的作用。最后,信息素养的人们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因此他们懂得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获取信息,如何以其他人可以向其学习的方式使用信息。他们是为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的人,因为他们能为任何工作和决定找到所需要的信息。⑸

二、

虽然各个专家和机构对信息素养的具体界定会有所不同,但是其内涵基本上都是一致的,笔者认为,对信息素养的正确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涵盖多种信息源)有效地检索、评价和使用;

2、能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将有用信息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3、具有对信息进行主动鉴别,有区别地对待信息的能力。

三、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的海洋。现在,《纽约时报》一天的信息量等于17世纪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信息的总和;Internet平均每隔30秒种就有一台计算机加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0年7月27日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0年6月30日止,中国上网用户已达到1690万。因此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洪流,培养好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但是人们生存于信息时代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经之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

二、思考技能。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过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信息素养人应在思考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当然不是指标准答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⑵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人具有学习的能力,指的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掌握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终身学习者一身不断追求新的高峰,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跟上时展的步伐。⑶创新思维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能力不但是信息时代人们的高级素养,更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⑷最后,信息素养人还应具有目标确定的能力。做每件事,我们都必须先明确自己做事的目的何在。但是传统的教育给学生的一直是教师要求什么,只是照着做就可以了。因此,长期以来,学生并不会为自己的学习找目标,学习任务来的时候也只知道跟随教师的要求去行动,也就根本没有任何学习主动性可言。当然,学习者能够为自己找到目标、找准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从不会到会,从不准到准逐步地掌握。

参考文献:

1、Burnhein,Robert:《信息素养--种核心能力》,《澳大利亚图书馆学术和研究》,1992年;

2、Lenox,MaryF.和MichaelL.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论坛》,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3、Doyle,C.S.在《国家信息素养论坛最终报告》(ED351033);

其实,美国孩子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习inquiry、research……学习如何做调研特别重要,这能让孩子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分辨真伪、轻重、适用度,从而学会判断、选择和做决定。

老师介绍Research方法的时候提到,不是Google一下就是做调研了,内容充实的调研还包括访谈,读史实、文学,看电影、记录片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此的印象,老师让他们做了个游戏,把一张印有数字的纸看两分钟,再用两分钟按顺序找出1到45这些数字。

Alex看了一会就发现,不能机械地在一堆数字里一个个地按顺序挑出所要的数字,事实上这一页数字是有规律的,他把规律总结出来后,很快完成了游戏。通过做游戏,Alex感受到分析思考所得信息和随意取用这些信息的不同。

经过这些年的学习和实践,Alex养成了比较好的Research习惯。举个最近的例子,他要做奶油蛤蜊汤,而我不会做,家里也从未有人做过。怎么办?他上网查找了近十个食谱,看了两段视频,和他所吃过的相比较,挑选出了一个比较符合他想法的食谱,从厨具、原材料到做法都记录下来,然后去采购。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明明我们是第一次为此采购,原料里却有我从没买过的洋葱。超市里洋葱有三四种,Alex能决定买其中某种,足见Research做得够细致。并且,从未切过洋葱的他连切洋葱为何会流泪,如何切会避免流泪也一并记录了下来。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弊端

新一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咨询服务;读者信息素养

一、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与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关系

(一)咨询服务的内涵。信息咨询服务的内涵,通俗来讲就是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对于前来寻求文献知识的读者所提供的一种帮助,包括指导用户使用图书馆,帮助用户选择资源,对用户的问题进行答复等。(二)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是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所要求人们具备的一种能力,其内容包括判断自己对于信息的需要,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具备识别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三)二者的关系。信息咨询服务是提升读者信息素养的基础,读者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信息咨询服务的根本目标。由于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在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上有差别,有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因此,对于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能够降低信息传播难度,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效用。因此,本文提倡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并把信息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基础和读者信息素养培养的补充。

二、高职图书馆咨询服务提升的措施

三、高职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提升措施

四、结语

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还要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而且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社会群体活动整合起来,与信息文化整合起来,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

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社会要求?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探究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为此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于教学意识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二、各学科整合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中文打字让学生学习巩固汉语拼音;利用益智CAI软件把学生在做数学、英语、语文题目过程游戏化,让他们学得更开心;在学习"画图"这一软件时,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每人设计自己的手帕;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内容时,与语文课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通过这些整合的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是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也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日常活动中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将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而不复存在。

中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本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尤其是地本、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问题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实现学生个体与社会信息的重组与统一。同时,通过信息搜集、比较、概括等方法扩展、增殖信息,并在信息扩展与增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在交流交往中培养信息素养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交流应当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问题,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平时可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用电脑设计班报、设计教室布置、成绩统计;用"画笔、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等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参加省内外实践活动,这对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高。

1厘清教员信息素养的内涵

2认清信息化教育教员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2.1为部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未来战争中,信息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部队需要大批在信息化作战中“能作为、有作为”的高素质信息作战指挥人才。信息作战指挥人才是作战行动的直接筹划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其素质能力对战争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军事院校要紧贴部队、紧贴实战,必然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信息作战指挥人才的艰巨任务。军校教员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塑造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2.2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关乎部队和院校建设发展的大局,不断提高军校教员的信息素养是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军校教育的基本矛盾,是学员素质现有水平与不断变化的军队建设和战争发展客观需要不相适应。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看,其基本矛盾可定位为:学员信息化素质现有水平和未来战争所需要的信息作战指挥人才客观需求不相适应。这种课程教学的基本矛盾,规定军校教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以提升学员信息化素质能力为己任,必须切实把握学员现有信息素质水平这个起点,着眼部队需要和未来战争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推进军校信息素质教育,切实提升军事信息人才培养质量。

3探索教员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途径

3.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信息化教育观念军事院校教员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教育观念。教员是军事院校教育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推动军事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员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培养新的教育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开展信息化的教育不仅要积极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还要拓展内容,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好的态度。教员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习上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对学员进行指导、组织、协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

3.2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对信息素养的修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员要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加强学习。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学习必须是连续不间断的、终身的。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军事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根据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的利用和创造能力等,从而培养和提高教员的信息素养。教员要具备边学习、边教学、边反思的能力,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3.3提高教学研究,注重对信息化知识的运用教学研究是教员成长的必要途径。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教员必须转换角色,不能继续作“教书匠”,而是要成为科研型的教员。教员必须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教员应积极进行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动,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培育与提高学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4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信息化教育不仅仅是以往那种填鸭的教授课本上生硬的知识、理论以及有关的技能,而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员应改进“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多种形式,指导学员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员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在合作中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学员为中心,培育他们的主动精神,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努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具备信息素质。

3.5积极创设软硬件网络支撑平台学校应建设校园网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可以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可成立网络中心和信息技术教研室,购买必要的软件和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校园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组织教员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从而推动教员信息素养的提高。

4结语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设备到人员、从内容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校工作,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课,搞好兴趣小组活动,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十分重视增添现代化设施,用有限的经费建立了双向摇控闭路电视系统、配置100多台奔Ⅲ550到奔Ⅲ700两个局域网多媒体电子教室,而且光纤进校实现互联网,做到每个教研组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均可全天候上网。这些硬件设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两年来,我校重视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我校发展了二百多名会员,我们为低年级会员讲解如何上网,如何收集资料,给高年级会员讲解如何制作个人主页。百家网站的技术人员为学生办班,介绍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寒假和署假里请美籍华人田三文教授为高年级同学介绍他潜心研究30年的"因特网中文"。目前大队部正请大华风采网对各班网络管理员进行培训。

二.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从小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社会还是音乐、美术等课,我校教师常常运用电脑,使用课件,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像、乐等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尤其可喜的是我校各科教师普遍重视教给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我校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上网查寻;(2)到图书馆查阅;(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8)参观展览;(9)参观博物馆、科技馆;(10)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同学们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这既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各层楼道张贴的经常更换的学生"手抄报"是我校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一个展示。

三.客观评价、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学校、年级、班里,少先队各级组织不断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同学们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有利于将信息活动迁移到同学们的各类学习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1.1自身条件的缺失

因肢体缺失,肢残学生不能使用键盘、鼠标等动手能力要求比较强的交互工具,在信息接收能力方面明显不如肢体健全的学生.由于没有适合肢体残疾学生使用的学习平台和工具,长期以来造成他们远离网络,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的能力,甚至有的学生对常用的搜索引擎都不知道,更不知道如何使用.身体方面的缺陷造成了肢体残疾学生在思维、行为、个性、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方面都与肢体健全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肢体残疾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肢体残疾学生由于失去了身体的重要功能部位,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比健全学生更多更大的困难.没有健全的设备、科技和学习方法帮助他们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快速传递,久而久之造成了他们自卑的心理,对学习缺乏动机.

1.2外界环境的制约

很多学校受经费的制约,硬件和软件上都很落后,跟不上当代学生的学习要求,严重制约了肢体残疾学生甚至是肢体健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实体课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要素.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意识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优势,而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多媒体教学,完全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环境的需求;有些教师随意在网上下载教学材料,不加任何修改就运用到教学中,全然不顾肢体残疾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不但不能为教学提供优势,反而会影响肢体残疾学生的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严重制约教学效果.此外,家庭教育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家长的素质和心理态度,家庭的气氛和经济状况等都会影响肢体残疾学生的心理发展.肢残学生如果拥有幸福和谐的家庭,他们就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渴望和主动力,不会把别人对他们的异样眼光放在心上,从而不会在心理上影响到他们接触社会的能力.肢体残疾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难度比较大.在就业率低下的当今,健全学生的就业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肢体残疾学生来说更是困难.由于社会对肢体残疾学生的认可度低,即使是就业了,做的工作也很低下,工资也不高.这个现实的问题会影响肢体残疾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2提高肢残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2.1国家政策要向特殊教育倾斜

2.2研发适于肢残学生使用的信息技术设备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观念定位偏差,课堂纪律不理想

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和音体美一样,就是副课、玩的课,学生们大多就是这样认为的。上课就是去机房玩电脑,上网、听歌、打游戏,把进入机房上信息课当成是放松、娱乐的好去处,信息技术课的前一节课一下课,就好像黄河缺口了似的瞬间涌到了机房。然而第一章的两节理论课一上下来,学生们就感觉到乏味了,和自己想的怎么一点都一样啊。于是就碰到了以下的一些情况:上课之前就有学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这节课别讲课了,让我们玩一会吧”,还有“老师,等会讲完课,把网给我们开一下吧”,类似的情况每年每届甚至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就应该是屡见不鲜的。

2教师教学重技术轻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其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而课本上的内容更新的较慢,这都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为“教学”而教学,甚至把社会上的一些培训课直接搬到高中课堂来,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以后发展来说,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学会操作技能更为有效。

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

虽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那么,信息素养的培养就不是一句空话。我认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如何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呢?

(2)结合信息技术课的优势,通过网络学习最先的信息技术知识,或参加学科培训等不断给自己充电。

(3)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2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形式

目前的评价机制多重视课本知识的接受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压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学生课本知识接受的一般,但是实际运用能力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制作出很有创意的电子作品,应该是很优秀的学生,但往往他们的考试成绩一般,这样就严重地挫伤了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我们的教育在技能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信息素质的培养,而我们的考核体系如果不注重这方面的因素,那么所谓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3信息技术课堂也需要“整合”

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与应用实践来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打破信息技术课仅仅是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几种计算机的实用软件操作的老思想,而是结合课程目标,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式。例如,我在上《信息的编程加工》这节课时,结合了学生刚刚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学生兴趣就很高,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4教学过程的“动”、“静”结合

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安静不下来,怎么办?我想这是很多信息技术课堂的普遍现象,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安安静静的,这肯定也是一节特别失败的课。我主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动静结合。

“动”是指学生因为参与你设计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目的探讨乃至争论,甚至交流操作过程时的相互走动。“静”是指思想的专注,完成自己的作业时,听老师的讲解时,自己思考问题时,都应该保持一份“静”的心情。上课过程中我们要允许学生的“动”,调动学生的“动”,这样才有学生学习上的“静”,假如我们一味的抑制学生的“动”,学生又如何能喜欢你的课,又如何让他“静”得下来。所以信息技术课应该动静结合。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谈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浅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浅析现代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育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论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新课改化学教师信息与技术素养的培养浅论农村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网络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探析管理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浅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探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现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现代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中图分类号】G622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广大教师的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现状,信息素养方法与途径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重要性

就我们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现状来分析:教师队伍年龄结构40岁以上偏多,虽然全体教师学历方面大多数是本科,但是在信息技术操作及运用,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能力方面极其欠缺,好多老师不会或不习惯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言堂”、“满堂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仅靠“一张嘴、一盒粉笔、一块黑板、一张讲桌”就能支撑起我们课堂教学的日子即将成为历史,那种一切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一过程的教学模式,已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和有创新意识的观念相违背。信息时代不仅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行为,即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观念改革:“教师为中心的教”改变为“学生为中心的学”;教法改革:“以教定学”改变为“以学定教”;教案改革:“教案(教学过程)”改变为“学案(学习过程)”;学法改革:“个体学习方式”改变为“小组学习方式”;评价改革:“抽象分数评价”改变为“学习包评价”等。

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师信息素质培养的目标

对于非信息学科的教师,他们需要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这里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应用软件工具组织教学活动及管理教学的能力。

比如,教师能够比较熟练通过网络获取资料信息、了解国内外学科教育发展动态和趋势;运用文字处理软件完成电子备课,设计课内外练习、习题;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各种教学管理事项、评价学生成绩等。

(2)应用课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这里包括选择自己适合的软件、安装和运行软件,在相应平台上测试是否运行流畅,在适当的时候终止与推出软件的运行等的能力。

(3)调整课件以改善教学活动的能力。

这里包括对于已经使用的课件的运行顺序与内容进行适当的控制与调整,进行某些补充与更换的能力。

(4)为开发课件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当有需要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理解,自己进行课件的教学设计工作,这里主要指教师比较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活动的特点,能够把自己对于什么是好的课件的设想用书面方式表达出来,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人员能很好的理解从而实现他的设计。

(5)利用课件开发工具进行课件开发的能力。

更进一步,教师能够使用某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工具,自己动手开发一部分自己设计的软件、课件。包括软件、课件的各种媒体信息准备与组合、信息存储管理的设计、信息传播流程的控制、人机界面的设计等。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通过学校行为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二)专题培训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

通常的教师培训是专题培训形式,如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技术操练等。实践证明,这些作法对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确实是一种经济、简便、快捷的方式,但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使培训流于形式,也有可能把应试教育模式搬到师资培训中来。因此,必须把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与他们自身的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质,同时把自身的信息素质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整合”课程的开发,例如在语文课程的开发时,把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内容结合到识字作文教学中去;利用电脑将美术课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与电脑绘画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网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组织完成某一项课题的研究等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

(三)通过合理机制,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

(1)建立、完善和加强校园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以惊人速度席卷全球,校园网不但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桥梁。我们建校园网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学校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而服务。它全面服务于教学的全过程;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于教育办公自动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视频点播和广播,为基于校园网的远程教育打基础。

(2)激发教师应用校园网的兴趣和动机。可以组织讲座和经验交流,让教师亲身体会到奇妙的、丰富多彩的网络,引起对网络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

高素质的教师是高质量教育教学的保障,教师良好信息素养是高素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提高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和方法也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宫淑红、桑新民文《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

[2]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章慧敏、傅德荣文《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THE END
1.可於文化局公共图书馆网站>>館藏查詢系統 電子書文章 公共圖書館消息 2024-12-18文化局公共圖書館《城與書》第38期出版 2024-12-04公共圖書館資訊系統維護 部分服務12月9日暫停 2024-12-02文化局持續派發嬰幼兒閱讀包 鼓勵親子共讀 2024-11-28文化局公共圖書館“我家圖書館”手機應用程式增設“專屬推薦”功能 https://www.library.gov.mo/
2.图书馆2022年6月新书4893册(下)1676 追随幼儿游戏 促进主动发展:活动区游戏中的思考与实践 林晓丰著 G613.7/70, 福建教育出版社 16772100 3-6岁幼儿身体功能性动作体系的构建与实证 周喆啸著 G613.7/69, 浙江大学出版社 2101 现代日语2441 问道思辨:哲学经典里的思想智慧 国家图书馆编 B21-53/2,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442 私法.第18辑https://cuc.fjnu.edu.cn/tsg/2022/0829/c561a19682/page.htm
3.教学研究第16期实中校刊区域中小学“互联网+”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实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正在研究中);4.区域网络教师全员培训实践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主持人,正在研究中);5.高中地理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探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课题,主持人,已结题);6.高中地理阅读教学研究(江苏省教学研究一般立项http://www.tzsyzx.com/html/941/2021-11-12/content-6113.html
4.关于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休闲功能区的调查问卷本问卷是基于中珠图书馆功能情况而设计的调研问卷,只用于调研分析,本调研小组承诺将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请放心作答。 1、平时,您去图书馆的频率有多高? A、几乎不去B、一周1~3次C、一周4~6次D、一周6次以上 2、您每次在图书馆停留时间大概有多久? A、少于1小时B、1~3小时C、4~6小时D、6小时以上 3https://www.wjx.cn/xz/2350357.aspx
5.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分析(精选十篇)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共有十个主要景点有校门、和平女神像、图书馆、贝莲喷泉、室内体育馆、正气广场、游泳馆、主体育场、主教学楼、白求恩广场,采用“一核、二环、三水、五区”为布局,校园内景观主次分明,景观多样,各功能区特点显著。下面就从这对校园内的景观工程建设做分析。 1、校园水景工程建设 园林水景建设,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47d0n5.html
6.科学网—什么样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是好的图书馆?某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坚持高质量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战略目标及行动策略,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提供一流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创新服务生态。图书馆现有在编正式职工155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30人,中级职称114人,硕士学历84人,博士学历6人。使用总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9个馆舍)。实体馆藏总量已达684.6万册,共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463801
7.图书馆调研报告从问卷的结果来看,图书馆的运作仍为较好的态势,利用情况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学生在被问及每月去图书馆的次数时,选择4-6次的高达35%,1-3次的高达49%,选择9次以上的占了25%。这展览厅、学术活动室等形式多样的多功能区将占用图书馆建筑的较大空间,并成为读者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116190641_2256728.html
8.天津图书馆海河园馆F0-49/438 一看就懂的经济常识全图解 斯凯恩编著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4 978-7-5429-4230-2 CNYF127/361 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殷平著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978-7-121-20690-0 G258.6/19 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案例精选 郭晶,余晓蔚主编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978-7-313-http://hhjyy.tjl.tj.cn/TJHHPortal/ArticleChannel.aspx?ChannelID=352
9.喜迎二十大“智慧党建+云南公路历史文化传承馆”再升级党建展馆新增党性教育展厅,初步建成6个功能区 展馆以在党的领导下,云南人民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为主线,对重点展示内容、创新展示内容进行分领域、分层次设计,对云南公路历史文化传承馆内容进行再次的挖掘和深化,新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性教育展厅”“党建知识长廊”。初步建成党史展示区、珍贵传承区、党员宣誓区、组织生https://yn.yunnan.cn/system/2022/09/18/032282127.shtml
10.喜报!这些单位(个人)荣获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巾帼文明岗(建功标兵)6月17日下午,由成都市妇女联合会、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主办的“永远跟党走 幸福美好生活巾帼建功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6月17日下午,由成都市妇女联合会、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主办的“永远跟党走 幸福美好生活巾帼建功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活动中,成都市妇联授予金牛区驷马桥街道党群办公室等6个先进单位成https://www.cdsfl.org.cn/mobnews/411/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