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民俗功能探析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摘要: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款式、花纹图案和色彩不仅有地域以及性别上的差异,还有穿着功能、穿着场域以及年龄身份的区别,传统佩饰也具有特定的民俗寓意,不能随意穿着和佩戴。在凉山彝族的民俗传统中,服饰文化兼具教化、规范、维系、调节等诸多功能。关键词:凉山;彝族服饰;民俗功能

传统服饰的民俗功能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特定族群文化传统的关键要素。传统上,彝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遵从特定的民俗礼仪,节日庆典和民俗活动过程中自觉穿着民族服饰,完整保留着彝族服饰的民俗寓意与功能。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交流频繁、交融加深。在传播媒介多元化、信息流通便捷化的背景下,受各种时尚服饰文化的影响,彝族服饰从面料、色彩到款式快速演变,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服饰审美观发生了较大变化。此外,受现代时尚服装展演的启示,彝族选美活动中增加了服饰展示的新内容,各种彝族服饰展演活动日益活跃。因此,彝族服饰的民俗功能逐渐淡化,服饰穿着与佩戴背离传统民俗功能的现象不断增多。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有彝族服饰研究成果大体可归纳为服饰民俗志叙述、“非遗”视角下的服饰手工技艺研究、服饰艺术价值、服饰的文化人类学分析等四个主要方面。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陈维主编的《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彝族卷)》,以纪录片式的呈现方式,对彝族人生活空间中的彝族服饰从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做了抢救性记录,对彝族服饰在面对时尚服装时怎样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进行了反思②陈维:《黑色山鹰的斑斓羽衣(彝族卷)》,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1年。。张建世通过研究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指出,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其生产经营方式、染色技术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主要的制作技艺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审美观念得以延续③张建世:《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林英以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为个案,从性别视角出发,借助象征人类学关于“洁净”与“污秽”的二元对立理论,探讨了传统社会如何利用服饰功能,凝聚群体力量,规范社会内部成员秩序,达到统一群体认同意识,最终维持族群社会稳定等问题⑥马林英:《凉山彝族服饰艺术与社会身份的文化意义探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苏小燕的专著《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基于深入的大凉山实地田野调查,以数千幅图片资料为素材,全面而立体地架构了凉山彝族服饰的纵向文化历史和横向地区差异概貌,从发式、头衣、头饰、服饰配件、足衣等方面,对凉山彝族服饰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和介绍,记录和展示了凉山彝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法,着重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解析了凉山彝族服饰色彩、纹样以及服饰在彝族民俗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该书系统介绍了凉山彝族服饰的全貌,尝试性解读了彝族服饰的色彩和纹样在彝族民俗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但对凉山彝族服饰的民俗教化、规范和维系功能的分析尚显薄弱。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同年龄段穿戴的服饰款式有别。彝族妇女一生中要穿戴四套体现不同年龄和身份的服饰。未成年的女孩穿童装,举行换童裙仪式后改穿青年装,做母亲后改穿中年装,当奶奶或者外婆后开始穿老年装。在彝族传统社区中,服饰对社区人群具有教化和规范的民俗功能,人们通过服饰能够辨识穿着者的年龄和身份,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群遵从不同的社区交往礼仪。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少女在换童裙仪式之前穿童装,童裙(彝语:沙拉)是未成年女孩的标准服饰,童裙只有上下两截,没有褶皱,最下摆可以装饰一层不同颜色的布,不能太艳丽。穿着童裙的女孩在日常交往中按未成年女孩进行规范,不受成年女性的禁忌约束,可以上木板屋的屋顶,进出舅舅卧室不受限制;不承担社区成年人的义务,村落里婚丧嫁娶仪式中未成年女孩没有明确的任务;男孩与女孩之间没有严格的性别约束。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换童裙仪式中彝族服饰的民俗功能主要体现在少女裙子样式的变化上,简单、素色、没有皱褶且只有两截的童裙要换成三截或四截的艳丽百褶裙。凉山各地换童裙仪式的程序和隆重程度大同小异,仪式的隆重程度与家庭经济情况有较大的关系。安宁河下游流域和金阳县,女儿举行换童裙仪式,父母要办酒席请客,经济困难的家庭也要杀鸡酿泡酒招待亲属和邻居。按凉山传统习惯法,举行换童裙仪式前的少女禁止性行为,若发生此类事件,女子终身被视为不洁,受到许多惩罚性约束。禁止男性与未举行换童裙仪式的少女发生性关系,否则被视作大恶,将遭到最严厉的惩处。举行过换童裙仪式的少女社会角色相应发生变化,在社群中她可以作为成人参加社交活动,具有与成年人相应的社交权利。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嫁时,新娘一背进新郎家院子,长辈们便支起梯子站在高处将新娘头上的斗笠平平地端起放在屋上,将新娘坐骑的马鞍也平平地端起来,背新娘者背着新娘从马鞍下通过,斗笠和马鞍向里倾斜寓意对男方有利,向外倾斜寓意对女方有利,所以双方都愿意端平。新郎的弟弟将新娘背进临时搭建的小棚屋,由新娘的弟兄和表弟陪着,先给新娘端来炒饭,新娘品尝后由一位生肖相合的未成年小女孩给新娘梳三下头,再请一位子孙兴旺的妇女给新娘卸妆,揭开头巾,脱去外面一套老年装,露出艳丽的新娘装。将新娘披散着的头发梳成双辫,戴上准备好的艳丽方头帕,脱下的老年装和男式头帕由背新娘的表弟保管。送亲队伍从娘家出发到男方家小棚屋的过程中,新娘的脚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需要休息站立时,地上必须垫上可以踩的察尔瓦等,以示隔离,新娘不能沾上污物,路途中休息的次数只能是单数,且不能超过9次。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婚礼仪式中新娘的内外两套服装、外面披的披毡以及戴圆形头帕都有相应的民俗功能,是新娘是否为第一次出嫁的身份识别,包含着对婚姻的期望与祝福,是对婚娶仪式过程纯洁性的维护,体现出对新娘的尊重。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生小孩后改穿中年装,服饰的色彩和款式与青年装有明显差异。在凉山的大部分地区,标志性的变化体现在妇女的头帕款式上,彝族青年妇女戴的是方形头帕(彝语:哦发),生了小孩后改戴圆形头帕(彝语:哦尔),以示已为人母,禁止再戴方形头帕。而在凉山北部的甘洛县田坝土语区,彝族妇女生小孩以后可以继续戴方形头帕。以美姑县为核心的义诺次方言区青年女子的头帕由蓝色、蓝黑色或黑色的布匹叠成厚厚的方形用发辫系在头上,头帕不绣图案和花纹,生小孩后色彩变化不大,款式变成圆形头帕,佩戴时左右两边向上翻翘,头发盘在脑后头帕内。以喜德县为核心的圣乍次方言区青年女子的头帕面上一层用彩色丝线绣上方格图案,下面垫多层布匹增厚,佩戴时右边沿着边线向外折叠后用头发系牢,生小孩后款式变成圆形头帕,圆头帕的后扇面从中心到边缘装饰一条花纹,以前是用彩色丝线绣成,现在有的用手工打制的纯金花纹条装饰。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妇女当了奶奶或外婆后,服饰就要换成老年装。彝族妇女老年装的最大标志是袖口宽大,素色,花纹图案不再精细,不再穿着化纤布料做的衣服,以麻布为最佳。袖口宽大是为了老年人方便穿着,素色是防止老年人去世后被后人指责其灵魂变成了妖。老年装不能有红色和黄色等太鲜艳的颜色,花纹图案要做成粗线条大图案,以麻布为主要原料出于穿着舒适的考虑。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去世要由其家人给逝者穿上传统丧服,收拾整齐后才能火葬。一般情况下,彝族人在上一代去世之后,就要给自己准备寿衣,有些虽然还有上一代,但是自己有了孙辈之后,也可以开始准备寿衣,只是刻意少备绑腿或头帕之类的整套寿衣中的一件。按照彝族传统,母亲的首饰要传给女儿,父母去世时披的黑色披毡要由女儿家提供。寿衣面料一般都是纯羊毛或纯棉,不能用化纤布料做寿衣,火化遗体时化纤面料着火就融化,而纯羊毛或者纯棉燃烧后只要不去拨弄,就可以很好地覆盖着遗体。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成年女性去世时,发辫梳成独辫垂于脑后,回归换童裙仪式之前的发式,给逝者戴的头帕用头巾轻轻压在头上。给逝者穿上三条或者五条裙子,甚至穿上七条裙子,最外层裙子接口不缝在一起,接口按顺时针左面在外。女性遗体向右侧身,两手半握拳交叉放在胸前,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寓意女性左手纺羊毛时高高举起,左手在外要方便一些。给女性逝者披的黑色披毡斜盖在遗体上,在遗体下面压7个褶皱。在裙边缝一片或者至少几股扎妮②扎妮:制作达伙扎妮的线,达伙扎妮又叫羊毛彩裙,羊毛纺成线后,染成各种颜色(以红色为主),用织机直接织成的彩裙。羊毛彩裙是彝族青年妇女最喜爱的裙子,由于制作工艺复杂,程序多,制成后自带褶皱,价格普遍较高,当下昭觉县城一件羊毛彩裙要1万元左右。,所有丧衣不能有红色、黄色等鲜艳的花纹色彩。出殡时,逝者曾经穿过的衣服要拿到火化地一同火化。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未长牙的婴儿夭折不火化,用白布将婴儿遗体裹上后放在木匣里,在野外的一棵果树下挖个坑,按头朝上站立的方式把木匣埋入坑里,再在上面烧一堆火。一是不方便给婴儿遗体穿衣服,这与彝族小孩出生前不准备婴儿服也有关;二是婴儿还在成长过程中夭折,让遗体站立式埋在坑里,寓意继续成长;三是婴儿不便火化,但是彝族成人遗体要火化,所以在埋遗体的上面烧一堆火,寓意已经火化。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麻风病患者去世,不发丧、不奔丧,其兄弟姊妹或者子女将其遗体放在牛皮做的大口袋里缝好,揉荞麦面把缝合口封死,遗体头朝下放在大木桶里,把木桶埋入野外深挖的坑中,再在木桶上盖一口锅,用土埋牢实。彝族人相信逝者火化后,其灵魂要跟随先辈而去,对麻风病患者遗体的特殊处理方式,寓意其灵魂与遗体一同深埋隔离,不再传染给其他人。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老年人去世被看作是正常的新老更替,丧礼过程中不会过于悲伤。逝者家属要组织穿着盛装的青年男女迎接前来奔丧的亲属,男性身披蓑衣、斜挎英雄带、手拿长刀,边走便吆喝,女性头戴斗笠、手牵三角包,边走边哭丧,整个丧礼过程中体现出了彝族服饰的民俗教化、维系和规范的功能。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不仅有严格的服饰穿着规矩,其佩饰也有相应的民俗功能,不懂其寓意随意穿戴不仅违背伦理,还会因为无知而被耻笑。一些佩饰有其特定的寓意,不当穿戴会引起误会,甚至会影响自己与社区人群的交往。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英雄带。彝族英雄带是冷兵器时代的刀带,为了佩刀方便,用牛皮做成系长刀的带子斜挎在身上,并用海贝、象牙和象骨进行装饰。后来逐渐演变成男士象征英雄的刀带,英雄带是武士的标配。毕摩掌管祭祀,从文不从武,不能佩戴英雄带。一般情况下女性不能佩戴英雄带,如果女性斜挎英雄带,那就意味着其家族男性没有可以上战场的了,她要明誓上战场,为弟兄报仇。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蓑衣。彝族在重大聚会中男性要穿蓑衣,老年人去世或者尼姆撮毕祭祖仪式中男性穿蓑衣。如果有男性意外杀死过本家族的人,彝历新年的第三天要穿上蓑衣,手持长矛在路口住宿,第二天家人杀只鸡去劝其回家。寓意自己悔过,如有家族仇敌来犯,自己应当先战死,以此谢罪和明志。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蜜蜡珠。彝族男性在虚岁9岁或11岁时要穿左耳垂,此后不定时按单数增加耳线以拓宽耳洞,成年后左耳垂要戴黄色蜜蜡珠。用黑色线穿黄色蜜蜡珠时,可以在其上装饰一小个红色珊瑚珠,蜜蜡珠下面留线做的穗。在过去,一个成年男人如果连蜜蜡珠都佩戴不起,那就证明已经很落魄了。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头帕。女性方头帕或圆头帕起到了是否生过小孩的民俗识别功能。凉山彝区在民主改革①民主改革:1956年2月至1958年5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的社会制度变革,也就是社会主义改造。民主改革结束后,凉山彝区正式进入了国家治理体系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以前,如果有妇女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她顾及自己的名誉就会自杀赔罪,如果不敢自杀,又不顾及自己的名誉,逝者姐妹就缝制一个白色的圆头帕给她戴上,村落里的人集体吆喝着把她赶出村庄,不追究她及其娘家人的责任。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耳珠耳坠。彝族女孩虚岁7岁或者9岁时要给其穿左右耳垂,虚岁在9岁或11岁时穿左右耳叶,不定时按单数换耳线拓宽耳洞。到换童裙仪式的时候,父母要给成年少女换上耳珠、耳牌和耳坠等各种耳饰,女儿的各种首饰由父母配置,母亲去世后由女儿继承首饰。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三角包。三角包是彝族妇女最主要的佩饰之一,三角包的主要功能在于装饰,三角包的色彩要与裙子搭配,三角包还可以用来装简单的针线和烟具。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披毡(彝语:解史或史杜)。有褶皱的双层披毡为解史,在彝族服饰中的民俗功能最突出,是彝族服饰中的正装。长辈给侄女或外侄女赠送一件解史是比较正式而厚重的礼物,已成家的妇女给自己的叔辈、兄弟或侄儿赠送一件解史也被认为是很看重情分的举动。彝族妇女出嫁时要穿解史,去世时无论男女都要盖上解史,隆重的正式场合身穿解史有尊重社交礼仪的寓意。史杜为单层,不染色,无褶皱,起保暖作用,通常垫在察尔瓦内层穿着。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察尔瓦(彝语:瓦拉)。在凉山各方言区彝族服饰中察尔瓦比较普遍,而款式和用料又有差异。相对于披毡,察尔瓦更像是休闲装,一般的场合都可以穿着。由于察尔瓦的普及率高,察尔瓦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民族识别和认同功能的服饰。比较常见的是白色、有穗、菱形条纹的俗称甘洛瓦拉的察尔瓦,此外义诺次方言区有无穗、下摆垫一片黑布的察尔瓦,圣乍次方言区有棉线织的下摆垫一片布并绣花的察尔瓦。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坎肩(彝语:体莫或阿博)。最有特色是以布拖县为核心的所地次方言区青年女子穿的假袖黑色坎肩,直接用羊毛擀制而成,穿着时直接放在肩头,双袖只起装饰作用,是非劳作场合的常见穿着。越西县一带青年女子穿的坎肩也有特色,双肩或双肩及前后锦下摆绣上一片白色羊羔毛皮,绣花的坎肩搭上白色毛皮装饰效果很好。圣乍次方言区男性喜欢穿彝语称为阿博的绣花坎肩。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功能性服饰根据职业或者场合的差异而特殊制作,人们按照场域需求选择相应的服饰穿着。在火把节选美、尼姆撮毕祭祖仪式、大型家族聚会等隆重场合才穿着盛装,身着盛装时所有佩饰都要佩戴整齐;毕摩的服饰与普通民众的服饰不同,不能使用鲜艳的色彩;武士装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为防御刀剑和方便进攻而制作;猎装是为了狩猎时抵御猛兽的进攻而特意制作。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不同区域盛装差异较大,女性盛装总体上可以分为主体服饰、头饰、耳饰、胸饰四大板块。妇女按照自己的审美喜好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符合自身年龄与身份的盛装。凉山彝区盛装的头饰和胸饰有一种炫富的趋势,用白银制作的头饰层数不断增加,高度在增高,胸饰的面积在增大,重量也随之增加。男性盛装头顶英雄结、左耳坠蜜蜡珠、斜披英雄带、身着大裤脚、外披黑色或蓝色披毡,这是标准配置。男性盛装也有象征武士精神的头戴武士帽、身披蓑衣、手持长矛的穿着方式。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作为神职人员,其服饰要体现庄重与神秘,所以毕摩服饰不能用红色或黄色等色彩太亮的丝线绣制。毕摩所戴的斗笠要在其外面裹一层黑色毛呢布,顶端饰黑色圆形或柱形毛呢髻。彝族语言中用白色暗指轻微和危害小,而用黑色暗指严重和危害大,受贵州毕摩白色服饰以及在纠纷案件裁判中发誓自身清白者身着一身白色服饰的影响,当下部分毕摩提出在主持逢凶化吉的仪式中身着白色毕摩服饰,祈福和祭祖等庄重的仪式场合身着黑色毕摩服饰的建议逐渐得到认同和推行。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士装包括头盔、铠甲、英雄带、护肘、护腕以及绑腿,所地次方言区的阿都铠甲最为出名。彝族武士铠甲是皮料铠甲,铠甲由胸甲、背甲和腹甲构成,以犀牛皮、野牛皮或大象皮为原料,在黑色土漆底上,用黄色、红色漆绘上八角纹、云龙纹等图饰。冷兵器时代,盾牌、长矛或长刀是武士的主要攻防武器。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猎装是狩猎时专用的服饰,其目的是防御猛兽的伤害。凉山彝族作为半农半牧的山地民族,狩猎习俗历史悠久。猎装是从头到脚不分开的一整件,制作时分为内层和外层,内层用羊毛、马尾和马鬃毛、棕榈等搓成线再制成四肢分开的一整件服饰,外层用羊毛像擀披毡一样擀制成厚厚的整版毛呢后缝上,合格的猎装老虎、豹子、黑熊等猛兽抓不破、咬不穿。闲置时,武士装和猎装一般不进主屋,而是放置在偏房中。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有严格的穿着习俗,除了方言的不同外,同一方言内男女服饰在款式和色彩上的差异很大,女性服饰在身份和年龄方面有严格区别,不同场合的服饰穿着体现出穿着者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一些具有职业属性的服饰其穿着习俗更加规范。彝族服饰不仅具有御寒保暖、塑身美体的功能,还兼具民俗教化、规范行为、维系情感、凝聚认同等多重功能。TRS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1]张建世.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6).[2]马林英.凉山彝族服饰艺术与社会身份的文化意义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3]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4]钟仕民,周文林.中国彝族服饰[M].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5]巴莫阿依嫫编;姊妹彝学研究小组.彝族风俗志[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THE END
1.专题研究式学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影视集锦专题研究式学习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专题探究,学生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更能在实践中深化理解。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深度。专题研究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https://dayunyingshi.com/post/6715.html
2.小归纳·“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主题的核心概念主要是随机性和概率。 ? 数学源于对(C.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出数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关系。 ? 数学不仅是(C.运算与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与交流的语言。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D.探究者、组织者、合作者)。https://www.jianshu.com/p/7896f45bdb43
3.探析与探究的区别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探析与探究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二者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介绍探析与探究的方法和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2634404.html
4.探析研究(精选十篇)3. 合理监控, 培养探究能力 探析研究 篇2 社会认知研究进展--整合研究趋向探析 介绍了社会认知的.理论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隐社会认知,并对社会认知中的模型和传统认知中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从这一发展过程中总结并分析了心理学发展的整合趋向.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us9769.html
5.研究与探析范文12篇(全文)研究与探析 第5篇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教学科研相统一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与科学研究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但是,不同类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地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基地,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在普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才方面承担重要的社会责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rgcstob.html
6.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精选10篇)本文首先对数控技术和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进性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与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论述结果表明:数控技术应用与机械制造领域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新的发展方向,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探析论文 篇4 https://mip.ruiwen.com/lunwen/2324492.html
7.财务管理论文必备基于这一认识,中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主动积极的将财务管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达到快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目的。在探究式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提高探究式教学效果。例如:某家庭贷款买房,月工资收入为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240614151314_3877669.html
8.《东北师大学报》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原刊信息]栾宇,刘峰.“三位一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理路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165-173. 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基于吉林省地方高校教育实践的视角 左春波,杨峰 [内容摘要]构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https://www.shupl.edu.cn/xbbjb/2022/0523/c2266a109741/page.htm
9.2024年有机食品的发展趋势二、有机茶开发和茶业产业化两者关系探析 第二节 2024年有机茶行业发展分析 一、国内外有机茶行业发展概况 二、美国有机茶市场分析 三、中国有机茶认证的发展 四、中国发展有机茶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2024年中国有机茶市场分析 一、有机茶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二、中国首家有机茶研究院成立 三、有机茶生产大有https://www.cir.cn/r_shipinyinliao/09/youjishipindefazhanqushi.html
10.“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析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探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谷敏“活动.探究”单元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以新闻、演讲、诗歌和戏剧为主题,以 “活动任务单”和“任务说明”为学习要求,在八、九年级每学期安排一次的训练。教学时教师需要以设计探究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为重点,而常见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701/17/5684361_1038229241.shtml
11.语文学习任务群与项目式学习的对比研究探析总之,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许多观点和主张与项目式学习不谋而合,诸如整合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合作探究等方面二者都有着近似的表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若干个学习项目组合而成,也就意味着,项目式学习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基本方式和载体,两者相互承接相互补充。 http://epaper.sxjybk.com/jsb/20230226/html/content_20230226003005.htm
12.混凝土工程论文(15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探究旧水泥混凝土工程论文(15篇) 内容提要: 龙岩大桥主塔工程混凝土温度监测分析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探究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探析 混凝土组合梁桥工程应用分析 干法混凝土封底钢围堰技术探析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设计分析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技术探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市政路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20/6141133225004053.shtm
13.信息系统管理中级与系统集成的区别和联系信息系统管理中级与系统集成的区别和联系_信息系统管理中级与系统集成的异同探析,在信息技术领域,信息系统管理中级与系统集成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职责与技能要求,同时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软考(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这两者经常被提https://blog.51cto.com/u_15772202/11433585
14.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其成立且具有法理依据的前提是要讲清楚历史性权利的法源、内容和性质,对上述问题上阐述不清晰容易授人以柄。在此次中菲“南海仲裁案”中,菲方正是利用了中方对上述问题阐述不清和缺陷。本文首先探究中方南海历史性权利主张;其次结合“南海仲裁案”对历史性权利作出不同于公约权利的解读,以证实历史性权利是区别于公约https://www.siis.org.cn/lw/667.jhtml
15.探究新疆和田玉且末料与籽料的独特区别这两种原料在物理性质、颜色、纹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它们所制成的和田玉作品也各具特色。本次探究旨在深入熟悉且末料与籽料的特别区别包含它们的形成过程、产地分布、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咱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田玉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品,同时也可为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购买建议。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htywenhua/5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