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论文(精选5篇)

本文将湖南省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以建筑业和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2专家访谈法

1.2.3文献资料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1.5版本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处理。

1.2.5逻辑分析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获得,在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经数理统计后对其进行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人文环境的内涵

社会体育人文环境,是指以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服务为宗旨,在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管理中,加强对人民群众体育生活和体育文化教育工作的关怀,体现“以人为本”,宣传健康体育思想,传达体育人文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体育健康意识,构建科学健身、文明健身、快乐健身。[2]城市体育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历史感,传统的体育项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的体育项目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升华,使传统与现代和谐并存,有些特色体育项目能够展示对体育文化名人的尊敬,对体育文化传统的尊敬。[3]总结体育人文环境包括文化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和信息环境。

2.2文化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体育消费必然受到所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体育消费价值观是体育消费群体对体育整体化的评价或价值取向,是体育消费者心理结构的核心经济论文,它反映着农民工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心理的制约和影响。我省农民工的消费很注重性价比,说明我省农民工的消费价值观和民族的传统价值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调查还发现,我省18%的农民工愿意与家人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这说明我省农民工家庭体育的观念在逐步形成,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消费。

2.3科技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有利条件。[4]

2.3.1科学理性的价值追求

大众开始崇尚体育的科学技术,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对高科技产品的兴趣。[3]调查表明,仅有18.6%的农民工认为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的体育健身器材“没有必要也不愿承担”,但82.5%的农民工认为是“必要”的,其中38.7%的农民工“能承受”,43.8%的农民工“不能承受”。这说明农民工已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是能力有限。

2.3.2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

2.4教育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不同学历文化层次与知识水平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参与体育行为的动机是有差别的。[4]在项目的选择上,高学历的人由于经济收入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更容易接受高档次的体育娱乐项目,而文化水平比较低的群体,对于体育的消费没有过高的要求,无论哪种体育项目只要符合个人兴趣,符合个人经济收入,达到锻炼的目的即可。[5]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不同学历的农民工在体育消费的结构上有所不同,高学历的农民工用在体育康复治疗和购买体育器材的比例远高于低学历的农民工。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散步、慢跑和快走仍是他们共同的喜好小论文。此外,文化程度和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多选择球类活动和器械性力量练习,文化程度和收入较低的农民工则多选择器械性力量作为他们的活动内容。

2.5信息环境对我省农民工体育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5]在现代生活条件下,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大大缩短了人们的社会距离经济论文,体育的特殊社会价值和它的迅速发展,使书刊、广播、电视等逐步普及的各种传播媒介中的体育信息量不断增长,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为传播,使人们不可能不去了解体育。信息环境对体育消费和行为产生更了一定的影响。[6]体育健身指导和宣传对农民工健身技术、技能的形成和健身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民工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调查中,大多数农民工认为从未有人指导,是调查总数的56.1%,有26.2%的农民工认为很少有人指导,仅有1.5%的农民工觉得总是有人指导。

3.结论

3.1目前我省大多数农民工在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了较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和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但体育健身行为和体育消费能力仍然较差。

3.3我省大多数农民工都很喜欢也愿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地的体育场地设施相当缺乏,也缺乏相应的体育健身组织机构开展农民工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

4.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以提高我省农民工对全民健身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

4.2将我省农民工的体育健身纳入到整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建立、健全对农民工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及服务的网络。

[参考文献]

[1]王贤峰,袁玉涛.城市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0,15.

[2]林伟.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人文环境的审视[J].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1.

[3]孙华清.建设和谐大连体育人文环境的几点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8,4.

[4]海琦.我国农民工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8,4.

[5]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7.

[6]窦彦丽,杨广艳,等.成都市不同阶层居民体育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9.

论文关键词:劝说,语用学,言语行为,综述

⒈社会交往的角度

(1)劝说的言语行为研究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ohnAustin)在他的《如何以言行事》一书中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把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这一个句子;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这一句话所表达的隐含的真实意思;言后行为则是指这一句话在听话人方面产生的效果,它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联系。Searle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提出了实施言外行为的条件:基本条件、命题内容条件、预备条件、真诚条件。Searle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SpeechAct),即用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完成另一个言语行为。

劝说通过某种交际形式(通常是语言),根据语境、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策略来实施一种行为,并以此来影响或改变他人的信念或行为方式。所以,劝说就是一种言语行为。(申智奇,2004)劝说者有目的地使用语言作为传播媒,且指向说话本身,是言内行为;博取劝说对象的好感与同情是常用的有效策略;传递某种信息指通过说话实现告知,是言外行为;影响、干预他人或一定群体态度和(或)行为指通过说话做事实现感化,是言后行为。(唐霞,2009)

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解释了日常语言的一些现象,对劝说言语的特点做了分析,总结归纳了劝说的策略和技巧,但是忽视了对情景与语境的研究。其次劝说过程中不仅需要劝说者实施劝说行为本身,还需要在听话人中产生一定的效果,当需要对人们的态度、观点的改变进行解释时,言语行为理论就显出了局限性。

(2)劝说的语用预设研究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语用预设对于劝说言语的产出过程做出很好的解释,可是说话人所预设的内容与听话人所理解的内容之间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语用预设并未解释劝说言语的理解机制。

(3)劝说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劝说言语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劝说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劝说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劝说的方式要被劝说对象接受,在心理上产生好感。因此劝说者要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但是,合作原则在解释劝说言语行为时有自身局限性。Grice的交际理论基于交际双方必须合作的观点之上,而实际上劝说对象对劝说者经常持有敌对态度或没意识到劝说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劝说者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会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被劝者的性格故意不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4)顺应论关于劝说的研究

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说认为把语用学看作是从功能方面对语言的综观比把语用学看作是语言学的一个分科来研究更加科学和完善。顺应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它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根据语用综观说和顺应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程度。在劝说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劝说者通过不断地调整、协商、选择合适的语言,以便达到最佳的劝说效果论文的格式。

顺应论提出了新的语言观和语言使用观,把语言当作整个人类和个体拥有的一种交际顺应手段。(谢朝群言语行为,陈新仁,2007)顺应论对劝说言语作出了更加全面的解释,是对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关于劝说研究的补充,加深了我们对于劝说的了解。但是顺应论本身具有先天不足,即:“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钥匙,以解释所有的言语使用,有运用过度之嫌”(刘正光、吴志高2000)劝说的顺应论解释过于笼统和片面,因此也未能触及其本质。

⒉认知的角度

小结:从以上劝说言语的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语用学界对于劝说言语的研究多采用某一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劝说言语的特点以及语用策略。但是从认知模式、心理机制角度着手的少,因为没有从其认知本质出发解读,所以对劝说言语的生成和理解机制的解释不够全面。劝说是一极其复杂的人类交际活动,其背后有着特殊的心理认知机制,因此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给予界定将对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劝说言语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希绅.说劝心理和说劝技巧[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孙淑芳.俄语祈使言语行为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自然主编,谢超群,陈新仁编著.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唐霞.劝说言语的语用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

[6]郜峰.《红楼梦》劝说语的语用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6).

[7]徐昌华.关于劝说语的语用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3).

[8]唐霞.劝说中的语用预设[J].陇东学院学报,2010,21(2).

[9]厉燕.预设在说服学中的运用[J].语言应用研究,2007.

[15]安美丽.服装销售交际语言的语用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3).

[16]杜金榜.司法语篇隐性说服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8,31(3).

[17]蔡荣寿,邓杏华.跨文化交际中的劝说技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

[18]李冬梅.销售劝说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26.

[19]申智奇.关联理论对说服行为的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4,4.

[20]邵广.商品销售中“劝说言语”的语用特点研究[D].大连海事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商珍.商务语篇的修辞劝说分析[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黄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劝说技巧[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4]丛丹.俄汉语劝告类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5]唐霞.中美“劝说”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关键词】中国化管理组织行为学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中国化管理

组织行为学强调人的因素在管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对管理活动的影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管理课程,所以是各类管理类专业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主干课和必修课。

什么是中国化管理?很多学者指出,虽然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人的信仰、价值观变得多元化了,但是中国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人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以,用别人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国人有很多尴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些组织反而是因此变得更加混乱了。所以,管中国人就要用中国化的管理。总结一些学者的观点,本人认为中国化管理就是尊重并理解中国独特的国民性格、思维模式、文化观念,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主体性,以中国的管理思想与管理哲学作为指导,配合西方、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成熟管理方式方法,中西结合,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

组织行为学起源于西方,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其教学至今,都基本沿用西方的体系。但东西方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环境、民族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我们在教学中照搬西方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是基本背离现实的,他们所学的东西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各类组织中所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尤其是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许多不同于西方管理发展中的特殊问题,这就更需要有中国化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来满足培养应用性、实践性管理人才的目标。所以,对组织行为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之更加中国化,具有很强的改革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化管理研究取得的成果

三、基于中国化管理的组织行为学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的一些看法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看法

1.教学目标:培养能深刻认识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科学管理中国组织的管理者。

2.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要用辩证唯物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历史人物和每一个观点,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古为今用的原则:学习古代组织行为学思想,就是为了给我国现行管理提供历史上有价值的思想和成功的范例,使我们在管理中少走弯路。③中西方双重管理文化结合的原则,把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中蕴含的大量珍贵的管理文化遗产同现代的管理文明相结合。④双重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内容体系时,既要为教学服务,又要为建立我国组织行为学学科体系服务。⑤双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行为学思想的发展与管理实践的变化,有时是同步的,有时又是不同步的。因此,思想的发展与实践的变化要有机地结合起来。⑥核心概念与术语沿用现有的原则。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一些概念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并被熟悉,沿用现有的核心概念与专业术语便于沟通与传播。

3.课程体系的构想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化管理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体系应从10个方面内容来构建。经营心理与管理、人性与管理、激励与管理、人际关系与管理、选才心理与管理、用才心理与管理、领导与管理、决策与管理、群体与管理、组织变革与管理。

(二)主要教学内容

(二)理论前提

再现理论认为,媒介内容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再现,但是这种再现与客观现实当中的绝对真实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媒介对现实世界进行反映时是要受到政府、媒介组织、观众口味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媒介内容就与真实的世界形成了很大的差别。如果说“再现理论”侧重于传播者功能的话,李普曼提出的的“两个世界”则更多地从媒介功能的角度进行阐述,他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由于真正的环境总起来说太大、太复杂,变化得太快,难于直接去了解它。

【关键词】精神分析疗法

【Keywords】psychotherapy;behaviortherapy;cognitivetherapy;psychoanalytictherapy;Moritatherapy;bibliometrics;Medline;CBMdisc

【关键词】心理疗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文献计量学;Medline;CBMdisc

0引言

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和应用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重要课题[13].对心理疗法这一学科在特定时期内的文献增长进行统计,绘制相应的增长曲线,对评价该学科所处的阶段,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Medline数据库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ARS系统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著名医学文献数据库,而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则是国内比较全面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因此,我们以Medline和CBMdisc为平台对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量进行统计,分析国内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临床心理疗法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国外以Medline1990/1997年(2004Edition)和Medline1998/2003年(2004Edition)光盘为文献源,国内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1978/2003年)为文献源,该文献源由第四军医大学校园网提供(fmmu.edu.cn).

1.2方法用“PY=1990,1991,1992,...2003”,检出Medline和CBMdisc收录的逐年文献量;用“心理疗法(psychotherapy)”和“心理疗法”的下位主题词“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认知疗法(cognitivetherapy)”,“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therapy)”和“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作扩展检索,检出国内外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近14a的文献.根据科学文献增长规律的理论,对所得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或曲线拟合.截止2003年底Medline和CBMdisc光盘数据库由于时滞原因并未对2003年当年出版文献完全收录,因而对2002年以前的文献进行回归分析.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0.0进行回归分析.

2结果

2.2心理疗法文献回归分析除国外森田疗法和国内精神分析疗法外(文献数量过少),用SPSS10.0对Medline光盘和CBMdisc(19902002)收录心理疗法逐年累积文献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其方程(直线,抛物线和指数),大多数心理疗法回归拟合为直线和指数.

3讨论

3.2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研究科学文献增长规律,大多以累积数据为依据[2].著名美国科学家普勒斯(D.S.Price)是当代文献计量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各种科学指标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后发现文献量按指数增长和按逻辑斯蒂曲线增长的规律,从而提出了科技文献增长4个阶段的理论(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第一阶段为学科诞生期:

绝对文献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第二阶段为学科发展期:在此阶段该专业理论迅速发展,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较严格地服从指数增长;第三阶段为学科成熟期:文献数量增长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相对固定的文献增长量;第四阶段为科学完备期:学科文献日趋减少,曲线逐渐平行于横坐标,或出现不规则的各类振荡.

3.3影响心理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的因素影响国外心理疗法文献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学科自身的固有规律.科学文献数量增长的规律是由科学发展的客观过程决定的,包括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和科学所处的环境的影响[4].科学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各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科的成长过程都可能经历诞生、发展、相对成熟和成熟等不同阶段,国外各种心理疗法文献量的分析结果均是如此[15-23].国外精神疗法文献量逐年减少,处于学科发展的中后期;认知疗法文献量明显上升,处于学科发展期;心理疗法总文献量每年新增加的数量基本为一固定值,一方面说明该学科理论没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对该专业的人员需求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基本恒定,即学科所处的环境相对稳定.这些结果都是由心理疗法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9,10].

除学科自身固有规律所产生的影响外,环境因素也对文献增长规律产生重要的影响[13-18].国内心理疗法文献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条件,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决定了科研投资和科研人员的数量,其结果是决定了科研成果和记录这些成果的科学文献量.环境因素影响范围较大,其作用力相对也强大.国内心理疗法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被重视,在学科理论没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自身固有规律对文献量所产生的影响可能被环境因素的影响完全取代.我们对心理疗法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种心理疗法的文献量在国内外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而国内各种心理疗法的文献量基本呈指数增长,这与能昌华等[9,10]研究基本一致.

精神分析疗法可能不适合国情因而研究甚少.国内其他学科文献增长规律的研究,如病案管理[4]等也显示这些学科处于发展期.社会环境因素是各学科所共有的,但国内医学文献增长主要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ienTH.Quantumchangeandpsychotherapy[J].JClinPsychol,2004;60(5):493-501.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二)文献信息增长规律与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2):153-157.

QiuJP.Informationbibliometric(2):Growthlawandapplicationofliteratureinformation[J].InfStudTheoryAppl,2000;23(2):153-157.

[3]ReddWH.Commentary:Theevolutionofevidencebasedpsychotherapy[J].JClinPsychol,2004;60(4):443-446.

[4]许和平,杨小敏.我国病案管理文献学发展趋势及其启迪[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27-29.

XuHP,YangXM.ThetendencyandenlightenmentonbibliologyofthemedicalrecordinChina[J].ChinHospManag,2002;22(1):27-29.

[5]王长虹,李晏,赵峥,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远期疗效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200-202.

WangCH,LiY,ZhaoZ,etal.Controlledstudyonlongtermeffectofcognitivebehaviorinterventiononfirstepisodeschizophrenia[J].ChinMentHealthJ,2003;17(3):200-202.

[6]RobinsRW,GoslingSD,CraikKH.Anempiricalanalysisoftrendsinpsychology[J].AmPsychol,1999;54(2):117-128.

[7]BrahlerE,DeckerO.Psychosomaticandmedicalpsychology:Shiftanddriftofthepublicationpracticeoftheacademicrepresentatives[J].PsychotherPsychosomMedPsychol,2003;53(12):502-507.

[8]HoeferML,WarnickE,KnappTJ.Contributionstothehistoryofpsychology:CXⅦ.WhoswhoinAmericanpsychology:Acitationstudyofintroductorypsychologytextbooks[J].PsycholRep,2003;93(1):186-190.

[9]能昌华,赵山明,黄文生.医学文献增长规律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比较[J].情报杂志,2003;(7):44-45,49.

NenCH,ZhaoSM,HuangWS.IncreasingregularityandcomparisonofmedicalliteraturesandmodifyingfactorinChinaandabroad[J].JInf,2003;(2):44-45,49.

[10]能昌华.国内外行为疗法文献增长规律的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3;(3):174-176.

NengCH.IncreasingregularityandanalysisofbehaviortherapyliteraturesinChinaandabroad[J].JMedInfSci,2003;(3):174-176.

[11]DeSantisAD,MorganSE.Sometimesacigar[magazine]ismorethanjustacigar[magazine]:ProsmokingargumentsinCigarAficionado,1992-2000[J].HealthCommun,2003;15(4):457-480.

[12]CarrJE,BrittonLN.Citationtrendsofappliedjournalsinbehavioralpsychology1981-2000[J].JApplBehavAnal,2003;36(1):113-117.

[13]ClayDL,MordhorstMJ,LehnL.Empiricallysupportedtreatmentsinpediatricpsychology:Whereisthepersity[J]JPediatrPsychol,2002;27(4):325-327.

[14]TansellaM,FavaGA.MonitoringtheimpactoninternationalliteratureofscientificproductionofItalianresearchers,inthedisciplinesof“psychiatry”and“psychology.”Theperiodof1995-1999comparedwiththeperiodof1985-1989[J].EpidemiolPsychiatrSoc,2001;10(4):276-282.

[15]CorletttEN,StapletonC.TheErgonomicsSocietytheSocietyLectures1999:TheErgonomicsSociety:50yearsofgrowth[J].Ergonomics,2001;44(14):1265-1277.

[16]SifersSK,PuddyRW,WarrenJS,etal.Reportingofdemographics,methodology,andethicalproceduresinjournalsinpediatricandchildpsychology[J].JPediatrPsychol,2002;27(1):19-25.

[17]HerrerosdeTejadaP,MunozTedoC.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psychobiology[J].SpanJPsychol,2001;4(2):219-236.

[18]BlancoA,delaCorteL.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social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203-218.

[19]SanchezMiguelE,GarciaSanchezJN.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developmentandeducational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182-202.

[20]SanzJ.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personality,assessment,andpsychologicaltreatment(clinicalandhealthpsychology)[J].SpanJPsychol,2001;4(2):151-181.

[21]IgoaJM.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basicpsychologicalprocesses,historyofpsychology,andotherrelatedtopics[J].SpanJPsychol,2001;4(2):123-150.

[22]GarciaPerezMA.Thedecade1989-1998inSpanishpsychology:Ananalysisofresearchinstatistics,methodology,andpsychometrictheory[J].SpanJPsychol,2001;4(2):111-122.

[23]WeaverAJ,FlannellyLT,FlannellyKJ,etal.A10yearreviewofresearchonchaplainsandcommunitybasedclergyin3primaryoncologynursingjournals:1990-1999[J].CancerNurs,2001;24(5):335-340.

[24]BacherLF,RommR,SpanierH,etal.Developmentalpsychobiology:Alookbackon30years[J].DevPsychobiol,2000;37(1):1-4.

[25]BignamiG,DeGirolamoG,FavaGA,etal.TheimpactontheinternationalliteratureofthescientificproductionofItalianresearchersinthedisciplines“psychiatry”and“psychology”.Abibliometricevaluation[J].EpidemiolPsichiatrSoc,2000;9(1):11-25.

[26]RobinsRW,GoslingSD,CraikKH.Trendsinpsychology:Anempiricalissue[J].AmPsychol,2000;55(2):276-277.

THE END
1.管理与文化论文范文共28篇[2]王红丽.区域经济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_,23(15):89-90. [3]孔韬,彭庆环,陈汉平.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_,7(6):52-53. 管理与文化论文范文 第二篇 多层次、多维度、复合结构、开放性是关联视角下环境成本计量系统的主要特征https://m.dddot.com/lunwen/c2/c9d7b24ec0b746adcc739437f88c810c.html
2.中国人的中国式情怀,中国人用中国式管理六#中国式管理中国人的中国式情怀,中国人用中国式管理 六#中国式管理杜聽蘭 甘肃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俄罗斯专家:中国很多武器超美国,但有一共同缺点 AI大时代 446跟贴 打开APP 从一个无名鼠辈熬到大清太后,慈禧的传奇一生 酱婶儿电影 697跟贴 打开APP 周星驰:4任太太,一个比一个漂亮,为何61岁的他仍然未娶? 张https://m.163.com/v/video/VIIC4PQJJ.html
3.中国式管理2000字.docx中国式管理2000字中国式管理指的是中国国情下实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由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后的特殊背景,中国式管理比西方式管理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下面我们将从背景、特点、局限性及其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背景中国式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推进,给中国企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1952292.html
4.中国管理学研究论文12篇(全文)中国管理学研究论文 第1篇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融合西方现代管理科学, 并充分考虑我们中国的人文历史传统及心理行为特性, 以达成更为良好的人际效果和经济效益的企业管理路径。其内涵为人本管理或合理性管理, 因为在现代管理实践中, 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 人才在提高管理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已被普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v9zpyrf.html
5.领导与决策论文(精选6篇)[2] 亚历克斯.洛伊困境中的决策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1 [3] 西蒙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王凤彬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 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篇2:领导与决策论文 对李世民领导哲学的探析 谈起中国千年历史,使人不能不想起唐朝;而谈起富贵荣华的大唐,又使人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94th22a.html
6.中国式管理研究的Citespace分析近些年来对中国式管理的研究俨然形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从西方的管理思想转向了对中国本土的管理方式的研究,并提出了东方管理、和谐管理、和合管理、道本管理以及整体管理等思想。 近几年,学者们在不懈的努力后,提出了一些可以进行可视化研究的工具。这些工具采用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兴起于科学计量学、知识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73-1015549932.htm
7.管理学基础论文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课程在管理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管理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高层次发展,经济结构由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向内涵式管理主导型转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因此,社会的现实需求需要高https://www.yjbys.com/bylw/guanlixue/155574.html
8.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集锦16篇)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https://www.hrrsj.com/wendang/lunwen/861434.html
9.中国式管理在当今企业的适用研究企业研究论文一、中国式管理的渊源 管理的本质,就儒家而言,是“安人行为”;就法家而言,是“功利行为”;就道家而说,是“自然行为”;就易学的观点来看是“人道行为”;就宋明理学的观点来看,则为“循理行为”。 总的来讲,在中国人的意识里管理主要是人治而非法治,即重在“理”,而非“管”。人们普遍认为感情大于一切,这是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8/142701.html
10.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工商管理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175112-1-1.html
11.模型课题基金项目论文选题热点选题2021最新电视节目主持人管理创新研究--中国式管理模型建构及其应用.贾士秋 郑州大学 2008 全国高考分省命题的英语分数等值模型研究.肖云南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8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问题研究--基于产业安全与贸易平衡协调模型的分析.姜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8 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型及其路径研究.高红霞 https://xuantibao.com/subject/detail?sid=5&wid=6262
12.有限理性管理修行观与中国式管理:一个整合式研究在此基础上,依照理念维度、主体维度、实践维度的逆向思维,从核心理念转变开始提出新的超越局限式管理逻辑,包含企业存续为核心理念、管理者决策能力与道德内省意识提升、建立基于圣贤教育的伦理机制等内容,以解决有限理性式管理问题。遵循超越局限式管理逻辑,本文从理念、主体、实践三维度视角提出中国式管理给予解决有限理性https://wap.cnki.net/lunwen-1017049059.html
13.中国式管理怎样与西方管理交融?中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在中国企业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就像是垒石墙,因人而异;西方企业的管理则像是在垒砖墙,讲求标准化。可以肯定,未来20年,吸取过去30年经验和教训的中国企业,其管理既不能照搬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不讲求标准,中国式的管理哲学必须与西方管理水乳交融。 https://www.fwsir.com/xz/html/xz_20081216075537_181201.html
14.儒家经典与中国式管理《三礼》——中国式管理的社会规范在线免费《三礼》——中国式管理的社会规范 《三礼》内容广博精深,许多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借鉴意义。《周礼》、《仪礼》要求企业管理须建立合理、健全的运行规则、制度;《礼记·学记》则显示了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礼》是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孔子认为,《礼》教可以使人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6948666254316014623
15.曾仕强《中国的经营理念》 《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 《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 《时间管理》 《沟通的艺术》 《胡雪岩成功秘笈》 《三种管理思维的交错》 《和谐的人伦关系》 《深一层了解中国人》 《超世纪大易管理》,等。 二、论文集: 儒家管理哲学(1984); https://www.meipian.cn/3apnvw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