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中国家谱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现实社会有很多人对修家谱不以为然,认为修家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而忽视了家族精神文化内涵及为构建和谐社会民族团结而发挥潜在作用的重要性。下面我就谈谈家谱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一,家谱的流失
二,家无家谱犹如国无国史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只有家谱能说清楚。家谱可以明辨世系,尊祖敬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幼年时代疑问我是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涉足社会,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何时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淮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通过家谱,可以查证自己的血统,世系辈分。
正如河南长垣市焦寨村,龙相村焦姓和原阳赵清庄,大焦庵,小焦庵,焦双井,王村,新乡县刘八庄,获嘉县吴厂等四县九村的焦氏族人,透过老家谱对照追溯印正,同根同祖,系一家人,辈分清晰,世系不乱,这就充分说明透过家谱资料的记载六百年才得以相识相知,知道是同一家人。更进一步阐明同一家族中家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亲我者,我亲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缘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长久存在和不断复兴,就是要告诉人们不忘根本,使尊祖敬宗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及优良族规家风得到发扬广大。
三,承前启后,追根溯源
四,敦亲睦族,凝聚血亲
一个家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凝聚力,但修谱建谱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径。古人认为,家有谱,"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内部人员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族人受到了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族人的团结意识和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亲不亲,连着根。因为修撰家谱和逢年过节中缅怀先祖的各种仪式使得子孙后代能更加自觉地做到尊老敬长怜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亲热之气,倡导和睦之风。家谱引领的精神追求,理念构建,倡导的家风家训族规,记载的人物风范,记录的动人故事,祖德宗功,族人会从中引发岀对家族的爱恋荣耀自豪感,都有利于家族家庭的团结和幸福,有利于家族及社会的和睦与和谐。"亲不亲,故乡情",目前,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甚至走出国门,遍及天涯海角,这也是我们今后子孙们的必行之路,难免有时一家不认一家人,有了族谱联宗,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就能进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乡,路人不如乡人,乡人不如亲人,有了家谱,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联接到那份血肉亲情,并且更加温暖,更深厚。
五,治国齐家,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族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勤俭,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盗贼,戒淫逸。记载先辈族人们孝敬老人,忠君爱国,造福桑梓,乐善好施,无私奉献,刻苦学习,奋发拼博的典型事迹,都是对族人的后代进行人生教育旳生动教材,尤其是家风家教,治国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要想自立于世界,自立于社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教育出众多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好的祖训族规家风家教就能弥补现代教育只重知识才能,却忽视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谱,弘扬祖德宗功正有着这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