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花:绿色电力证书的法律属性制度功能与规范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证;配额制度;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

一、绿证的法律属性与类型辨明

依据前述规范性文件,绿证是一种“确认和属性证明”和“电子凭证”,在字面意义上属于证书的一种类型。而证书是记载一定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文书,其作用仅仅是证明这种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曾经发生,而不能直接决定当事人间权利或义务之有无。但是,对绿证法律属性的研判不能仅停留在字面解读,而首先需要廓清其本源内涵。

(一)绿证的基本内涵

国外实施绿证交易制度的国家或地区,根据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是否分离即绿证是否单独销售,将绿证交易分为捆绑型和非捆绑型两种模式。购买主体既包括致力实现绿色能源目标的自愿性购买主体也包括承担强制配额义务的主体。捆绑型交易模式下,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量一起出售,在实行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国家,绿证和其所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整体接受政府财政补贴。在非捆绑型交易模式下,绿证所代表的环境属性交易与电能属性交易相分离,绿证可转让给任何第三方而不局限于电力消纳主体或配额义务承担主体,且这些属性可以在首次销售后转售。美国大多数州的绿证交易是非捆绑式的。其中,加利福尼亚州配额义务要求中,对捆绑型绿证、非捆绑型绿证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北卡罗来纳州、俄勒冈州对大型义务主体的非捆绑型绿证比例规定了比例限制。中国“绿证认购平台”上挂牌出售的绿证有补贴和无补贴两种,均独立于可再生能源电力单独销售,即属于非捆绑型交易模式。

由此可见,绿证虽然具有证书的证明功能或凭证价值,但是,作为可交易的环境商品,绿证还具备财产的基本属性。国外实践中,波兰能源监管办公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签发的绿证(电子形式)也作为可转让的商品,受波兰《商品交易法》(CommodityExchangeAct)规制。

(二)绿证的财产属性

财产和物的内涵和外延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等不同法系的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相比物,财产更为笼统抽象,在大陆法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从存在形态上,“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支付手段的革新,财产呈现出虚拟化和观念化的态势”。不同学者对财产性质的认识往往略有差异,但一般来说,财产除具有经济价值外,须具备效用性、稀缺性、可控性以及可处分性。效用性是财产在经济学意义上使用价值的体现;稀缺性和可控性主要从物理意义上体现了法律对财产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可处分性,也即可交易性,“这种交易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之一即是权利的移转”。而绿证也具备财产的这些基本属性。

1.绿证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

“在市场中能够被交易双方估价和交换的物品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市场化资源”。无论是捆绑型交易模式还是非捆绑型交易模式,绿证所表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属性均没有改变。长期以来,在“环境无价、资源低价”的观念影响下,中国以煤电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电力在市场上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在当前开展环境保护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形势下,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生态环境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健全。绿证制度即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价值市场化兑现的重要手段,因此,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生产者可以获得除出售电能以外的额外收益,这部分收益也就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溢价,是同等电量下相比传统能源电力的额外激励。当然,由于受市场供求、交易种类、发展目标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国绿证的价格乃至一国不同地区的绿证价格也会存在较大差异。

2.绿证具有使用价值,即效用性

3.绿证具有稀缺性和可控性

“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并非观念意义上的财产,即财产作为权利客体必需实际存在,且能够受到主体的控制”。在实行绿证制度的国家,一方面,受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发电技术水平以及种类偏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绿证及其所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总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一定的可再生能源目标下,政府规定义务主体的配额量以及对应的证书持有量,也影响了绿证市场中的交易量,这基本上也决定了市场上证书投放量的下限。各国根据自身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对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核发不同数量的证书,以体现其稀缺程度,从而引导特定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因此,同等电量条件下,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所获得证书的数量往往有所不同。比如2011年英国陆上风力发电企业每生产1MWh电力可得到1张绿证,同等条件下,海上风力发电和农作物发电为2张,沼气发电为0.5张,垃圾填埋气体发电为0.25张;所有微型发电商(申报净容量在50kW以下)无论采用何种技术,每生产1MWh电力都可得到2张绿证;美国德克萨斯州为鼓励除风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还规定1MWh非风电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可获2张绿证。

4.绿证具有可交易性

“由于国家政体、立法制度、市场条件不同,不同国家在绿色证书交易系统设计上也有所差异”,但绿证的可交易性是共同特点。尽管全球范围内统一的绿证交易体系尚未建立,但是区域性绿证交易体系已经运行并取得较好效果,比如瑞典-挪威绿证交易体系。中国当前实行自愿认购的方式,将来条件成熟时可能会实行强制性购买绿证的方式来完成配额义务。

正因为绿证具有上述属性,“故人们赋予它价值,在市场中进行流转,财产的法律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三)绿证是能源电力市场中的证券化财产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产的种类日益多元,实现了从有形财产到无形财产、从实体财产到权利财产的扩张和演变。证券就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中资本高度发达的产物,是“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的高度抽象化”,一般被理解为“记载并代表特定民事权利的书面凭证”。“商业证券最初经历了从单纯证明作用的收据发展为具有替代给付功能的证券过程,随后又发展为具有流通功能的有价证券”。该论文中的证券特指典型意义上的有价证券。

1.绿证与证券的相同之处

除可交易性外,绿证与证券还具有诸多相同之处。

(1)都属于衍生品。“本质上讲,资产证券化过程乃是对包括抽象物、具体物的财产的潜在金钱价值、资本价值的表征化过程”。证券相对于财产或权利来说属于衍生品。绿证则是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基础形成的衍生产品,是电力市场上为便利市场交易而通过国家法律或政策制定或认可的拟制性财产。

(2)都是重要的投资手段。绿证体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溢价,可为发电企业带来额外收益,买卖绿证逐渐成为一种投资方式。同时,绿证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通过价格波动会带来投资收益,当然也会面临投资风险。

2.绿证与证券的本质区别

综上可见,绿证与证券存在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与证券仍然存在本质区别。

(1)所表征的内容不同。证券代表了一种权利财产或者无体财产,而绿证则代表可再生能源发电较之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具有的环境属性或环境溢价以及其他社会属性。

(2)效力或交易目的不同。证券“交易的实质是权利的转换,某一证券的交易背后实际上蕴含着特定的财产价值”。而绿证交易尽管可以获得经济收益,但大多数购买主体的最终目的主要用于履行配额义务或其他证明性用途。

(3)交易范围有差异。尽管《认购规则》中规定的绿证购买主体范围较广,即承担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主体、所有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都可以参与;但是,其发行主体即最初持有主体则仅限于可再生能源行业,且购买主体也大多集中于能源行业,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完全流通性。而证券尤其是股票的发行主体则非常广泛,且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各个行业流通。

(5)绿证较难建立统一的交易系统。一国或地区的证券交易系统往往比较固定,而且国际性证券交易系统早已建立。但绿证交易系统受国家或地区间资源禀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换算标准或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影响很难在区域间或国际上建立统一的交易系统,且往往一国之内就会存在若干交易系统。比如,比利时就存在4种不同的绿证系统。

因此,尽管绿证与证券具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因而也不在《证券法》的调整范围之内。《丹麦证券交易法》(DanishSecuritiesTradingAct)就将绿证排除在丹麦证券委员会(DanishSecuritiesCouncil)的监管范围之外。但是,作为证券化财产,绿证具有了不同于普通证书的诸多法律特征。

二、绿证的法律特征与制度功能

(一)绿证的法律特征

绿证的法律特征指的是绿证在法律上具有的不同于其他财产或商品的基本特点。绿证既不同于普通证书,也不同于一般的实体性财产。其法律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复合性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间接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绿证所表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正外部性价值,因而其作为一种绿色凭证或者证明,是环境属性证书(EnvironmentalAttributeCertificates)的一种。同时,可再生能源配额义务主体需要持有规定数量的绿证才能完成政府规定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指标,购买证书成为完成配额义务的重要补充手段。在捆绑型交易模式下,发电企业持有的绿证数量是其获得国家固定电价补贴的主要依据;在非捆绑型交易模式下,绿证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政府补贴。因而,作为能源电力市场中体现环境溢价、兼具证书与财产性质的特殊商品,绿证具有明显的复合性特征。

2.风险性

投资都会面临风险,而风险主要源于价格波动。交易市场中的绿证作为证券化财产同样具有投资风险。绿证的价格波动主要取决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种类及开发成本、发电设施的位置、供求形势即稀缺程度、罚款以及买方偏好等因素。此外,尽管每个绿证都有自己的序列号,但客户和公众很难独立审计其使用情况或确定某个特定的绿证没有被重复注册或登记;尤其是美国等存在多个绿证交易系统的国家还会面临市场碎片化问题,重复计算和欺诈的风险更大。故而,为维护绿证交易投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客观上需要政府实施调控与监管,以保护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的积极性,同时也维护交易双方的正当合法权益。

3.便捷性

绿证依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而核发,在捆绑型交易模式下,相对于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电力,其更容易被识别,且不再受电量交易线路或电网容量等空间物理性约束和限制,交易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借助区块链技术,充分利用“绿证交易天然地去中心化且呈分布式”的特点,更便利绿证双边交易机制的实施。

(二)绿证制度的功能

不同于一般实体性财产,绿证是法律政策拟制的产物,其产生及存在都承载了一定的社会功能,以实现特定的法律或政策目标。绿证制度主要指的是负有发展可再生能源义务的主体通过自己生产或者交易绿证的形式完成其应承担的可再生能源义务的制度。作为可再生能源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绿证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绿证的浅层功能是证明履行或替代履行功能

美国大多数州普遍承认绿证在证明义务主体完成规定的配额义务方面具有至高无上地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的规定,各承担消纳责任的市场主体的实际消纳可再生能源电量未达到消纳责任要求时,可以通过向超额完成年度消纳量的市场主体购买“超额消纳量”或者自愿认购绿证的方式作为替代履行方式。因而,无论是发电主体履行发电配额义务,还是电力配送和消费主体承担消纳责任,持有绿证都可以作为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证明,起到替代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作用。

2.绿证的核心功能是兑现环境价值与投融资功能

在捆绑型交易模式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出售绿色电力或带有电价补贴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方式,兑现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环境溢价。在非捆绑型交易模式下,证书与可再生能源电力得以分离,抽象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环境价值从而通过市场定价得到兑现,使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获得投资回报。按照《认购规则》规定,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此外,补贴项目所发电量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部分也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而是核发绿证并准许参与市场交易。财政部等三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财建[2020]4号)也提出,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推广绿证交易,企业通过绿证交易获得收入相应替代财政补贴。故而,出售绿证所得收益具有抵销政府补贴的功能,可以起到减小国家财政缺口的作用。

3.绿证制度客观上起到引导、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功能

世界上约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部门。助力绿色消费、实现“双碳”目标,首先要实现能源电力消费领域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实行绿证自愿交易制度的国家大多数对于购买主体不设限制,比如,荷兰绿证(也称为“绿色标签”)自愿交易市场。中国绿证自愿认购市场中的认购主体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等,社会公众购买绿证本身就是一种绿色消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在“促进绿色产品消费”部分就明确提出,“推广绿证交易,引领全社会提升绿色电力消费”。同时,在绿证市场建立、运行过程中,报纸、网站等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也为绿色电力消费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4.绿证制度具有助力绿色核算的潜在功能

(一)《自愿认购通知》及其附件《认购规则》的规范性不足

《自愿认购通知》对全国范围内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和自愿认购做了总体性部署。《认购规则》从总则、绿证核发规则、自愿认购市场、认购规则、认购监管、认购信息以及附则7个部分进行具体规定,基本涵盖了绿证从核发到认购的所有流程。但《认购规则》在规范理念、制度内容及形式效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了绿证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1.规范理念上的重监管轻交易

2.绿证交易规则无法满足商品自由交易的本质需求

(1)《认购规则》中绿证所涵盖的可再生能源种类有限。中国当前只对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企业(不含分布式光伏发电)核发绿证。这就限制了绿证购买者的选择权,也不利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而国外绿证交易开展较成功的国家则大多采取多元化模式,比如丹麦风力发电、生物质和沼气发电厂、光伏发电、地热和小型水力发电厂在内的所有可再生能源发电,每MWH电力都可获得1份绿证;罗马尼亚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发酵废气和废水净化装置产生的泥电,以及装机功率高达10MWH的水力发电厂产生的电力也都可以核发绿证。

3.《认购规则》属于部门规章

规范形式上,《认购规则》在效力层级上属于部门规章,仅在发布规章的国务院部委管辖权限内适用,其适用范围受限,且内容稳定性和实施效力均弱于法律和行政法规。

证券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实质上代表了一种高度发达的资本关系,作为民商事特别法的《证券法》因此产生。但是《证券法》仅规范股票、公司债券、存托凭证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其过窄的适用范围限制了证券及其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市场的多样化发展,限缩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证券法》有关交易机构、交易主体、交易及监管规则等内容也可以为规范绿证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

《电力法》颁布后,中国从2002年开始实施电力体制改革,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相继出台《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推动电力市场改革的规范性文件,以推动电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充分性及定价市场化。但是由于电力行业的天然垄断性以及传统计划性调控思维,国内电价往往滞后于电力成本变化,难以及时并合理反映用电成本、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支出。因而,当前不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对绿证价格形成机制也造成一定影响。

《可再生能源法》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本法律,辅之以配套实施细则或部门规章,一方面通过规定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入网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规定经济激励制度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经济动力。这些都为绿证制度的实施奠定了规范基础(表1)。

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或电力消纳责任制度,可以提高绿证的供给量,进而影响成交价格,绿证交易所得收益也是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的一种方式。但是《可再生能源法》作为引导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型立法,其自身并未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只在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中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企业的配额义务和电力消费企业的电力消纳责任。而且,通过考察国家能源局《关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完成情况的通报》可知,对未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的主体,并无强制性的法律责任约束。故而,仅通过自愿认购的绿证交易机制“无法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充足的支持与激励”。

四、完善绿证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议

“法律的本质不是陈述事实,而是调整事实”。为充分发挥绿证制度的预设功能,建议从以下方面对现行法律规范体系进行完善。

(一)完善绿证专门性法律规范

应重点围绕绿证作为证券化财产的基本法律属性,相应完善绿证专门性法律规范尤其是《认购规则》的理念、框架体系及规则内容。

1.优化立法理念

(1)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护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根本遵循。正如《证券法》致力保护投资者权益、将投资者保护作为立法重点内容,绿证专门性法律规范也应立足保护可再生能源发电主体的合法权益,并全面反映到行政监管、价格机制、交易程序、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

(2)以促进绿证交易的流通性和安全性为价值指引。“流通性和安全性的增强过程,乃是各种财产基于有价证券的基本属性——流通性和安全性获得的新属性之过程的概括,也是财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追求的目标和必然结果”。作为能源电力市场中的证券化商品,绿证交易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安全的交易秩序、公平的交易规则以及有效率的交易流程设计。《认购规则》也应致力于构建和提升绿证交易的安全秩序和交易效率,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投融资,从长远上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2.健全框架体系及规则内容

(2)充实完善规则内容。商品的自由流通需要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尤其体现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多元化的交易标的和便捷的交易方式等方面。鉴此,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认购规则》的规则内容。

首先,形成以市场形成价格的证书定价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在非捆绑型交易模式下,尽管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是两个市场,但是电力领域正在形成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绿证的价格机制也应与电力市场价格改革保持同步,即逐渐减少政府干预并交由市场决定。绿证制度实施较为成功的波兰在绿证交易过程中就未对绿证的价格设置上限或下限。为保护投资者积极性,建议改变现行立法中设置绿证价格上限的规则,即不得将其价格上限设置为不超过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但可以考虑设定价格下限,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基本利益。

第三,规定多元化的绿证交易方式。当前《认购规则》只规定通过平台交易的方式。而国外较成熟的绿证交易市场中还有双边交易或通过经纪人的方式。因此,为充分发挥证书的交易便捷性特点,推动绿证的流通,建议立法中规定平台交易、场外双边交易、现货与期货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

第四,减少不必要的交易限制,加强与相邻制度的链接。有效发挥绿证制度的投融资功能需要有自由流通的市场环境,故建议《认购规则》规定允许绿证在有效期内进行多次交易。此外,还应加强与碳交易、绿色电力以及绿色认证认可制度的协调,为制度间链接提供法律规范基础。

3.提升立法层级与效力

在不断完善《认购规则》内容基础上,未来是否会最终形成类似于挪威《电力证书法》的法律文本,目前尚难定论。但是,在健全立法理念及条文内容的情况下,待实施条件成熟后,可以在现行部门规章基础上,探索形成具有更高效力层级的行政法规,以增强绿证制度的稳定性、提升其实施成效。

绿证作为一种证券化财产,如若适用《民法典》中有关权利质权的规定或《证券法》的内容,还需至少在行政法规层面明确规定其是一种财产权利。在实施条件相对成熟之后,可考虑将绿证纳入《证券法》配套行政法规的调整范围,使其可以像其他证券类金融商品一样在资本市场中自由流通。

五、结语

绿证制度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种制度变迁,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产业绿色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财产证券化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体现,反映了近代以来财产或权利的证券化趋势。“将财产化体为有价证券,在现代财产法上并非一个偶然的现象,实为现代财产法必然的发展方向”。绿证的法律属性并非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内能源电力市场不断修整和完善,绿证制度的发展趋势必定是不断强化其投融资功能。

绿证制度由于较固定电价制度会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加之各国或地区对其接纳程度不同,并非最有效、更具成本效益的制度。正如欧盟的经验表明,固定电价制度相比来说是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制度选择。法律只是最低层面的保障,一项制度或实施机制设计是否成功最终需要市场检验。无论是绿证制度,还是配额制度,均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手段。其有效实施受国家能源电力市场基础条件的制约,并根本上取决于一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政策和目标。

作者:岳小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THE END
1.实质,性质的含义本质,实质,性质,性质,本质,实质 的区别 性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他事物不同的特征:问题的性质|社论带有指导性质的.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本质是现象的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并表现在现象之中,本质要靠思维才能把握实质shízhì同 本质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4f6067811a20ed1b6822f88a05886569.html
2.“属性性质本质”你知道它们的关系吗?=【根性质(本质)+叶性质】+关系 “通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从事物的属性出发,依据事物性质将事物层层分解,直到找到事物的根性质,即事物本质。比如,先用“会飞”把飞机与不会飞到事物区别开来,再用“无生命”把飞机和鸟等有生命的区别开来;接着用“有人操控”,把飞机与羽毛等区别开来;最后用“以发动机为动力”https://www.jianshu.com/p/2f061f7e542d
3.性质和本质的区别性质和本质的区别 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事物的性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性质是事物具有的属性。本质是隐藏的,要通过现象反映的。 性质和本质的区别 1.概念不同 (1)性质: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http://www.chusan.com/zhongkao/85010.html
4.性质和本质的意思的区别是什么啊?一种事物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就是事物的性质.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性质是事物具有的属性.本质是隐藏的 ,要通过现象反映,不能直观认识.事物的性质和本质不是等同的,性质表现在外,本质隐藏在内.认识事物的性质,是认识事物的第一个层次,认识事物的本质,是认识事物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c385c56338be67d64a851f18c63e0b9.html
5.党的性质就是指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区别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党的性质就是指党的根本属性,是一个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区别。()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613a15f1346a436b82bb48021b259384.html?fm=bdbds5bae6ac849041ac01a278faca9481b68
6.根本基本主要本质实质性质的区别.doc性质、实质和本质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事物的内在矛盾构成,是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本质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而有时现象中也https://www.taodocs.com/p-293544636.html
7.论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民主社会是其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在苏东剧变后,在东欧地区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但由于其属于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体系,其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本质上,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而近年来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的关系成为热点话題。鉴于此,本文https://www.fx361.com/page/2019/0328/4911854.shtml
8.本质和实质的定义区别和联:一概念的定义1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本质和实质的定义、区别和联: 一、概念的定义 1、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的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哲学里本质指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有时本质是本质属性的简称,例如,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2、实质是事物内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众说纷纭的事物性质中的最实在https://xueqiu.com/3640871106/133588566
9.权利质押与权利抵押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权利质押与权利抵押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1、权利性质不同 参照法理,抵押包括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和权利抵押,受权利抵押标的之限制,该权利的性质为依附于土地所有权上的使用权,是一种不动产上的权利。而质权是将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并以占有的维持作为优先受偿权的担保方式,设定质权的权利,不能与质权的性质相冲突。https://www.66law.cn/laws/179859.aspx
10.不同种类的原子什么是不同的本质区别是决定原子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因此不同种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物理变化中还可以分解,分解成离子。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可能会得失,核外电子数就不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了。(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http://m.gaosan.com/gaokao/551559.html
11.双鲸和伊可新区别专家文章1.药物本质不同 双鲸和伊可新都是经过国家gmp认证的药物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都非常的可靠安全,而且药效也非常有效,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两种药物的制造商是不同的,而且双鲸主要是用来单独补充人体内所缺乏的维生素d3,而伊可新则可以帮助大家补充人体内所缺乏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d。 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128045.html
12.九年级物理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三、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四、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⑴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⑵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硫、磷、金刚石等 ⑶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 (4)物质、分子原子构成关系。 五、原子的基本性质: https://www.oh100.com/chusan/779638.html
13.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人类社会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它又同自然界有本质区别。唯物史观从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出发,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特征,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实践决定了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规律的主要特点在于,社会历史规律是https://edu.sina.cn/sa/2003-06-23/detail-ikftssap7669225.d.html
14.刘馨宇:宪法社会权性质的教义学探析然而,这种观点的逻辑起点本身就存在争议,社会权与自由权存在本质区别,基本权利功能理论虽然已经较为成熟,但并不是可以简单套用于任何对象的万能公式。基本权利的功能与其性质是互相吻合的,必须首先正确理解其性质,才能进一步分析其功能,而非将此顺序倒置。 将社会权视为基本权利功能的观点会导致社会权范围的不当扩张,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6/14158.htm
15.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癌的CT区别39降网核心提示: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癌在CT上有相似之处,如两者的密度不同、分布不同等。但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癌在CT上的本质区别在于病变性质的不同。 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癌在CT上有相似之处,如两者的密度不同、分布不同等。但肺部真菌感染和肺癌在CT上的本质区别在于病变性质的不同。 http://cancer.39.net/a/240229/i6n2qsk.html
16.第8次专题讲座——学习宪法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既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同时又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有着本质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西方的多党制或两党制。https://www.scspc.gov.cn/html/fzyd_30/fzjz_57/2009/0330/4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