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既是其本身的职能和任务所在,又是它作为图书馆的本质使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六章第三十七条明确提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2018年1月2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作为地方文化建设重要力量的高校图书馆应以《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为准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以阳新县大王镇金湖村为例,研究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金湖村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度融合图书馆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精准服务,探求地方高校图书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建设、经济社会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阳新县大王镇金湖村发展现状及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
(一)阳新县大王镇金湖村发展现状
阳新县大王镇金湖村是黄石市大冶湖南岸的一个传统渔业村,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不足120亩,现有村民206户,人口758名,其中60岁以上人口108名,18岁以下81名,18至60之间人口569名,男女性别比列为6: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数的32%。金湖村是湖北理工学院扶贫攻坚中的对口帮扶村,该村最初确定贫困户26户,贫困人口87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到2018年12月,该村已全部脱贫。目前,该村有光伏电站、渔场、服装厂等基础设施和小型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全面稳步有序推进金湖村的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二)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
(一).馆藏资源优势
截止到2021年1月,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拥有各类纸质文献总量116.65万册,电子资源的磁盘阵列容量60T,常用数据库18个;文献资源建设紧紧围绕教学、科研需要,坚持以专业书刊为主、对重点学科倾斜的原则,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院部专业建设的发展情况,适度调整文献资源的结构;馆内主要业务由汇文图书馆集成系统管理,硬件方面拥有网络服务器、交换设备40余台套,网络节点700余个。丰富的馆藏资源既为本校日常教学、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校内服务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还能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拓展其他功能,履行其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文化建设责任,为文献资源相对较为匮乏的农村提供积极文献信息资源支持。结合金湖村已有的基础设施和小型企业看,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在服务金湖村、助力乡村振兴上,是有足够的馆藏资源作为支撑的。
(二).人才资源优势
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现有馆员40人,拥有图书馆专业背景的6人,其他专业人背景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人,本科学历35人,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6人,人才队伍梯队较为合理、专业覆盖面广。这些覆盖多个专业背景、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利用湖北理工学院以工为主、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结合金湖村实际情况,联合学校其他专业人才积极参与到金湖村乡村振兴战役中来,为人才相对匮乏的金湖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技术资源优势
二、当前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华
(一)资源优化整合不足,协同助力有所欠缺
乡村振兴工作的群体规模较大,任务繁重,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力量难以获得成效,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但在精准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涉及多方关联,政府、企业、社会公益性组织和个人各自角色和定位不同,职能和作用各异,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信息不畅、沟通不及时甚至是互相矛盾或冲突的情况,导致协同组织各方的结构性效能发挥有限,协同主体参与的主动性不足,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有所欠缺。各级政府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负责主体,应充分考虑优化整合社会公益性组织、有担当、有实力的企业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使其联结成为一个相对高效的社会资源网络,并由政府部门牵头,充分优化整合资源,凝聚社会多元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浪潮中来。
(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无法支撑乡村振兴长远规划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所以乡村振兴绝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但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协作帮扶、组织推动、要素保障、考核督导等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部门发现了一些“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现象,具体表现为前期资金、技术等方面投入大,重视多,但是后期持续投入小,持续跟踪服务少。文化哺农,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高校图书馆应该丢掉“一锤子买卖”思想和“做慈善”思想,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将真正优秀的、农民需要的文化送进农村,送给农民。
三、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精准助力金湖村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分析
(一)捐赠图书文献,升级并精准定位农家书屋
第一,金湖村是传统渔业村,村民对农业、渔业养殖等方面的科技书籍需
求较为迫切。针对金湖村文化建设中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文化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馆藏文献资源、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借阅、捐赠等方式为金湖村农家书屋补充图书文献资源,不断丰富金湖村农家书屋的馆藏种类和数量。捐赠图书针对性强,以农技、教育、卫生、生活服务为主。第二,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积极发挥其在馆藏建设、图书采编、流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为金湖村农家书屋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第三,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协调沟通工作,通过采用流动图书车、流动图书馆等形式,稳步解决金湖村部分偏远地区读者阅读图书和利用图书文献资源困难的问题。第四、通过对金湖村村民的知识水平、阅读需求等方面的调研,进一步明确金湖村农家书屋的职能、藏书种类、志愿者服务等内容,依托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为金湖村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广大乡村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打造书香社会。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三)结合乡村实际,开展专业微培训
微培训,其特点在于“微”,体现的是组织模式与培训课题的微小、灵活。微培训形式自由,如小课堂、现场技术演示、名师工作室、师傅带徒等,微培训的学习方式灵活,既可以个人自学,也可以小组讨论,还可以一对一传帮带。微培训场面小、规模小、人数少,易操作,见效快,能在短期内为学员补充理论和技能短板。
(四)普及健康知识,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五)以图书馆文献信息为依托,助推金湖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总结与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发展路径。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作为文化主体,立足自身优势和金湖村实际,高度重视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推广积累的资源优势及实践经验,努力提高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精准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建设,推动金湖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还要不断更新办馆理念,创新服务乡村振新战略的各类资源供给形式,在人工智能新时代更加重视线上线下服务协同发展,为金湖村提供更加方便易得的文化资源,逐步建设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平台,持续优化资源供给。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金湖村村民不简单限于对养殖、渔业等“三农”信息的获取,而是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对个性化、特定信息的需求。这就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只有紧密联系群众,充分立足现实,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服务转型为数字化、智能化,全方位提高知识及服务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