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5年,英国考古学家奥斯汀·亨利·莱亚德(AustenHenryLayard),按照《圣经·约拿书》中的记载,对库容吉克山岗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让世界上第一座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重见天日。
考古学家们在这位亚述国末代国王的私人图书馆里发掘了近30000块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美索不达米亚数千年文明,得以传承。
毋庸置疑,书籍是保存人类文明、向大众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则收藏、整合了所有书籍。
什么是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藏、控制、传递和利用文献讯息的理论、方法以及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图书馆学概念的提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图书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
图书馆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图书馆学家马丁·施莱廷格(MartinSchrettinger)在1807年提出,他将图书馆学定义为“图书馆实施有目的的组织所需要的理论准则的概括”。施莱廷格使用“图书馆学”这一名称,表示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知识系统,他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为“图书馆整理”,从而建立了图书馆整理论的理论体系,这在图书馆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此后,也有众多学者提出新的定义。
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图书馆学是发现、搜集、组织,并运用印刷与书写的方式来记录知识与技能的学科。
学者胡述兆认为,以科学方法,研究图书馆的发展与运作的各种必备知识之理论与实务的学科,谓之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随着定义的变化也在不断变化,从图书馆实体到信息资源,以及图书馆用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对象。
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变迁
1931年,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S.R阮冈纳赞(S.R.Ranganathan)博士在其《图书馆学五定律》(TheFiveLawsofLibraryScience)一书中,提出了“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为图书馆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阮氏图书馆学五定律的主要内容是:
书贵为用(Booksareforuse):图书馆藏书,最大的目的不是丰富馆藏资源,而是能真切符合读者需要,供其利用。
书为人而设(Booksareforall):书不分个人的社会背景,是为了提供利用,解决读者的需求或困难。
书有读者(Everybookitsreader):每一本书不论内容为何,总有读者需要。
图书馆是一个成长中的有机体(Libraryisagrowingorganism):图书馆迎合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运营方式和技术都已和过去有所区别。因此,1995年,在综合多位学者的学说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克福特(W.Crawford)和迈克·高曼(MichaelGorman)提出了图书馆学新五律(FiveNewLawsofLibraryScience),内容如下:
图书馆为全人类服务而存在(Librariesservehumanity)
知识传递多面性(RespectallformsbywhichKnowledgeiscommunicated)
捍卫知识近用权(Protectfreeaccesstoknowledge)
善用科技提升服务品质(Usetechnologyintelligentlytoenhancedservice)
眺望过去、展望未来(Honorthepastandcreatethefuture)
图书馆学在中国
1898年,维新变法揭开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体系的序幕。带有封建性质的藏书楼逐步解体,而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不断出现。
1913年,金陵大学文科开设图书馆学课程,这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
1920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正式成立。图书馆学作为一门学问在中国正式出现。
1949年10月至197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学偏重于图书馆技术方法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分类学、目录学、藏书建设、读者工作、图书馆事业史等分支学科发展,出现了“要素说”“矛盾说”“规律说”,图书馆学体系由单级走向多级。
1979年7月以后,中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把图书馆学列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应当加强研究的学科,图书馆学会纷纷成立。
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存在的意义
图书馆的原始功能在于保存人类文化。早期图书馆馆藏大致分为寺院典籍、政府档案、商业簿契、宗族谱牒四种类型。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文学、历史与其他具有参考、留传价值的文籍,亦开始纳入收藏。
据记载,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和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图书馆馆藏已有编排整理。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AlexandrianLibrary)则是希腊文明于公元前3世纪初年建立的。该馆馆藏达700000卷,为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古罗马对文化资源非常重视,也带动起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尽管早期罗马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只限于贵族,但到罗马文化最盛时期,许多图书馆都开放给民众使用。这也是公共图书馆的起源。
罗马之后,西方世界战火连绵。古文化在欧陆沦于黑暗时期之际,全靠寺庙图书馆保存,免于流失。
直到千余年后的文艺复兴,图书馆事业才又重见曙光。
如果没有每个时代的系统记录和整理,一场火灾或是战争,就足以摧毁一段历史和文明。新旧图书馆五律中都提到了与时俱进对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性。图书馆学的意义正是在于,更好地收集、加工、整理、保藏、控制、传递和利用图书和文献,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记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