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南大学大三学妹做的图书馆设计

长沙市某大学校园为满足学生的精神文明需求,结合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现拟在校园内将已有图书馆改造建设成为一所集图书库藏、阅读、电子信息查询、多媒体展示、校园文化交流、教学、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校园文化信息交流空间;同时丰富校园生活,美化校园环境。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该建筑设计在教学、生活、生态空间三个部分,还应结合长沙的气候特点,借助绿色建筑技术,将该建筑建设成为当地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

1.选址:中南大学校园老图书馆

2.形式:可以是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加建扩建或者是拆除后重新设计。

3.总建筑面积:约5000㎡(可据设计适当调配±15%);

4.设计规模:总藏书量:10万册,阅览总席位:200座;

5.建筑层数:不超过原有建筑层数与高度;

6.功能:需满足校内学生、教师的需要,充分考虑无障碍化设计。应注重营造利于校园交流、交往的空间氛围。

解读:这次课设是对校区老图书馆的再设计,在看过任务书之后,结合自己的日常使用感受(老旧,僵硬,低活力),首先给出一个定位:交流、教学、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校园文化信息交流空间。

2.前期调研

(1)首先介绍一下“小火炉”长沙的气候:

基地位于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校园内,位于校园东西向中轴线南侧。

原有图书馆与校区主楼世纪楼相对,两者形成校园绝对的的教学中心。世纪楼对校园整体环境起到控制和领导作用。

由此首先提出三个设计倾向:

一,增强该教学组团的中心性控制性,新图书馆严正的布局和形态,表现庄严肃穆的教学建筑气质。

二,采用灵活的布局和形态,比如把整体打散,辅以景观建筑的设计手法。

三,结合以上两种,在建筑局部或者中心位置保留图书馆建筑的肃穆感,整体上适应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更加开放自由。

A.体量

铁道学院西南侧有高层住宅小区,除世纪楼外,铁道校区内多为中型体量的教学建筑。形态多封闭保守,通风采光成为形态的唯一考量因素,缺少活泼的气氛。

B.色调

铁道学院建筑多为上世纪90年代所建,呈现中国式现代主义风格,多采用米色灰色白色的为主调。

新建图书馆建筑在颜色上应保持沉稳的气质。采用白色、木色、或比较接近自然的颜色,以景观建筑的手法处理。或可考虑采用建筑消隐的手法处理。

基地内基本为平地,基地南北侧有3米的高差,坡度约为1/20。可忽略不计。

基地南缘存在一高差13米的挡土坡,会对基地1-2层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采光影响,可在一二层设置书库等需要避光的功能。

基地与东侧道路相差最大处高差超过三米,可考虑通过设置平台引入人流形成建筑入口。

基地北侧,西侧,东侧都有主要的交通干道。

基地北侧为铁道学院最重要的教学建筑——世纪楼,世纪楼下课产生人流聚集,世纪楼广场功能单一,不能承载同学的课后活动,可考虑在图书馆改造时底层架空,作为世纪楼广场的延申,提供多样化活动的可能。

考虑在基地北侧设置建筑主要出入口,西侧可以考虑设置便民出口,东侧和南侧由于存在高差,可以通过特殊的设计来引导人流。

基地北面正对世纪楼,可以设置一些取景窗,营造和场地周边建筑的关联性,延续场地历史和场所精神。

基地东面为铁路园,但是由于存在遮挡问题,只有在老图书馆五六层才可以看到,考虑在新建图书馆对应高度设置观景平台。

3.问卷调查

问卷中对于图书馆的定位更偏向于一个安静的自习空间和舒适的阅读空间,而对于自习空间更偏向于分散独立且与阅览区分开的模式;在学习空间更多融入绿色庭院与舒适的阅读空间的定位相吻合;文具店打印店,隔音效果良好的背诵或讨论空间,茶饮咖啡间可以在新建图书馆中设置;

图书馆座位较少,缺少自习空间是铁道图书馆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在新建时应增设大量的自习空间和座位。

概念生成

1.一草概念和定位

在满足图书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建筑尝试为使用者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并提供一种探索的自由。原本平淡的空间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和室内外的融合变成了一座让人充满探索欲的“秘密花园”。

一草设计的时候,我是从“空间可以通过高低起伏的变化和室内外的融合”这一角度入手,通过空间界定模糊性丰富空间,从而产生除了传统阅览空间之外的多元探索空间,回应需求--“空间界定的模糊性,界面是限定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顶界面(天棚)、侧界面(墙体)、底界面(地板)成为限定的三要素。一个界限分明,由三要素从自然环境中围合出来的事内空间多呈六面体,它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并且是静态的空间。但是只要三要素中有一项界定被打破,那么这个空间的特性也随之而变。”(是有点解构主义的想法,让墙不只是墙,让板不只是板)。

明确的空间(图源网络)

一草显然失败了,首先图书馆作为对光照要求较高的建筑,不能因为炫酷的第五立面就放弃采光要求;再者图书馆应该是温馨的,折线元素凸显冰冷严肃的感觉,产生较多消极空间,总体来说不是最好的出发点。但不能说没有意义,对于空间模糊性的探索与理解,接下来会更进一步。

2.二草和概念重塑

方案构思的碰壁,让我回到最初的概念定位--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设计的劳力士学生中心,其空间逻辑极其简单清晰,容易被使用者认知:上下起伏的台地作为背景,构筑物和庭院以独立的完型散布在背景之上——类似于细胞与细胞质之间的关系。

“地面起伏”和“院落散布”的两大空间特点使得使用者达到了对整个建筑空间特性与空间逻辑的快速理解,从而掌握了对建筑使用的主动权。空间逻辑简单性为使用者提供了实现行为“由内在控制和引导”的可能性。

简化空间逻辑,起伏变化的地面代替折板更好的展现空间的模糊性,不可预期性,增加空间活力;“细胞状”庭院和玻璃分隔室散落其中,为固定功能提供落脚点。于是我的第二次构思承接SANAA的想法。

那么问题又来了,起伏的地面可以汇聚众多人群,但终究图书馆还是要承担一些实用功能,如果舍弃这些,仅仅是空间上的发散,不够实用经济,另外基地面积不足以像劳力士学生中心一样,足够一层平摊在地上,势必要垂直向延申兼顾水平向扩展。

垂直分区如果可以和功能结构结合起来,也是合理的,这时我还意识到,基地东西两面以及北侧都有人流,建筑需要采取措施回应,而南侧挡土墙遮挡,适合放置书库,办公功能,二层以上南侧设置阅览功能,其余地方都是流动自由的空间。

首先解决人流回应问题,起伏的地面和中庭空间结合起来,通过地面起伏引入人群,再通过中庭空间预留入口,人群直接到达主要功能处,而地面起伏程度自然就和人流多少和方向有关。这样就形成内部若干通道,直观反映人群来向,与场地有机结合。

这个时候功能的分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入口引导通过地面的“起”,那么反之,服务空间通过地面的“伏”而塞入。这样既做到流线互不干扰,也是结构与功能,形式的统一。

屋顶大挑檐,遮阳形成灰空间,强调建筑归属感。屋顶开设天窗和中庭,增加建筑空间趣味性,优化采光通风性能。

建筑二楼夹层,主要设置阶梯阅览区,自习区。

一楼主要设置图书阅览功能,南侧设置咖啡厅和办公区域,办公区单独放置在拱起的“通道处”,既解决了功能需求又满足了建筑造型需要。

成果展示

1.总平面图

2.平面图

3.剖面图

除了书库和办公空间使用了冷风装置,其他功能性空间基本上都实现了自然采光和通风。采用高品质的双层玻璃,20cm厚的屋顶隔热区层。

4.结构设计

曲面楼板:以钢筋织骨架,浇灌混凝土。

5.夜景灯光设计

总结: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我使用的作品名称其前后有出入,这确实是我后期整理才顿悟我当初侧重的点在于空间的流动和模糊性,总之对于设计的领悟,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我很深的感悟。最后感谢解明镜院长的鼓励和指导。

THE END
1.图书馆设计的课程设计.docx图书馆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图书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图书馆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熟悉图书馆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独立完成图书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能够运用所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749828.html
2.大学图书馆设计12篇(全文)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各种设计要素的把握应充分体现在图书馆这样的建筑物上, 在创新精神和人文特色的方面达到读者、书和环境完美地结合。 摘要: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原则和理念,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室内设计风格和设计原则, 提出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后建图书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室内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xh2igey.html
3.图书馆关于征集文化空间改造方案的通知3.要素齐全性。应征方案设计要素中设计思路、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齐全完整,图纸电子文件应包括JPG、PDF格式,纸质效果图应为彩色。 4.权利共享性。应征者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并提交方案,即视为同意其设计方案与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共享,图书馆可将方案内容应用于文化空间改造而不用向应征者支付任何费用。 https://lib.hbut.edu.cn/info/1031/3433.htm
4.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5.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祝克懿等 复旦大学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余源培 复旦大学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林尚立 复旦大学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袁志刚等 复旦大学 7、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高帆 复旦大学 8、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http://www.sh-popss.gov.cn/newsInfo.asp?idval=218
6.开启阅读服务新航标!学校图书馆精心打造“馆长荐书墙”“馆长荐书墙”推出后,我校师生反响热烈。影像专业大一新生张同学说:“初入大学有些迷茫,不知读什么书能提升自己,馆长推荐的入门医学书通俗易懂,激发了我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教师们也常来荐书墙“淘宝”,汲取跨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 为让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g4Mjg0MA==&mid=2247565385&idx=1&sn=230a5070ceee71a2ed7ccddc720e5b2e&chksm=9a14df27c2a8037a0f7d8b11eb5692ea452ccc0c2e95aeadefcc7ff06f5fe5cc83c0009ba389&scene=27
7.图书馆的调研报告(通用1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的调研报告 篇1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图书馆这类公共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14711.html
8.留故与纳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修缮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广州天河五山华南理工大学校本部 建成时间2017年(一期)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撰文郭卫宏、涂劲鹏、曾健全、何昱、刘阔 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图书馆总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本部校前区中轴线南校门东侧,一直是校园里最受瞩目的公共建筑,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00728103554/
9.院长来了⑤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欢迎你!2017级四位同学在“当代智慧校园设计”国内外交流研讨会上做“课题论文”发言。 02 “当代智慧图书馆” 2020年,学院聚集国内外17所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由他们带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5G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为课题,开展为期8个月探索与发现、规划与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www.fjgkedu.com/gkzzd/a/662202.html
10.图书馆2017年,图书馆主办的这份《高职教育研究参考》,聚力学院教学改革,围绕学院建设进行相关资料的摘编整合。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1.[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坚定文化自信,激发职业自信——《图书馆学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图书馆学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图书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图书馆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从事图书馆或相关信息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图书馆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图书馆的类型、图书馆的性质、功能与核心价值),https://jwc.hbu.cn/info/1216/9154.htm
12.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激发2023级新生的阅读热情,让入校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方便和促进同学们阅读学习,教务处图书馆于2023年9—10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2023级新生入馆培训。 本次入馆培训内容包括藏书概况,馆舍与设备,图书馆开馆时间,《图书馆入馆须知》,《图书馆借阅须知》,《图书遗失、偷窃、损坏和逾期处理暂行办法》https://lib.ynenc.cn/xsdt/708705337213351148.html
13.科学网—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关于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我曾做了一则摘编《初景利: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见文后延伸阅读(2)。)。 该文摘编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年第4期刊发刘敬仪等《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总体设计与发展路径的思考》(通讯作者为初景利),该文指出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含3个方面:从资源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4514.html
14.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要体现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整合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道路文化、黄河文化、大坝文化等重要的文化要素,体现人文与建筑的和谐,体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与价值追求,努力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空间内涵诗意化、典雅厚重舒适化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建设风格。 https://www.smxpt.cn/info/1101/2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