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形态转化

作者:汪长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副部长、副研究馆员)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据地”和“基本盘”,而做好基本陈列的关键在于以陈列语言为根本(显性语言)和内核(隐性语言)组织展览框架、构建话语体系、揭示陈列主题。基本陈列设计坚持“大纲为本,内容为王”,当进入从内容设计向形式设计,由纸面形式、平面形态的文本表述向墙面形式、立体形态的视觉呈现转化关键阶段,内容设计方(以下简称“策展方”)和形式设计方(以下简称“设计方”)要着力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求同”与“存异”、藏品与展品三组关系。这是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形态转化阶段面临的三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如何关乎基本陈列成败得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坚持“内容为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博物馆基本陈列——无论是策展方还是设计方——必须认真处理的各种关系中最重要、最能体现工作本质性的一组关系,也是决定基本陈列最终质量的关键所在。内容设计与形式设计双轨并驱、互相依托、融合统一,是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根本要求,也是检验大纲编研水平和基本陈列质量的核心标准。

内容设计向形式设计过渡,本质上属于博物馆陈列学理论的实践转化,具有产品化、成果化特征。因而,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成为博物馆基本陈列从展示理念书写向开放运营实践、从内向型陈述向外向型表达过渡与外化的“关键一招”。内容的“终极归宿”不是供观众纸本阅读的“教材”和“读本”,而是以展品为基础、以观众为中心的基本陈列,因而内容设计需始终围绕“展示什么、如何展示、效果如何”等展开。这既是内容设计的导向问题和理念问题,也是博物馆建馆立馆的基础问题和原则问题。同时,形式设计始终服务于内容文本,不折不扣地反映内容设计的目的及其体现的内在标准、技术要求,进而最终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

其次,处理好“求同”与“存异”的关系,坚持“大同小异”。由于专业背景、研究基础、知识结构(尤其是设计方陈列知识的欠缺或不足)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双方对内容文本认知差异与理解偏差,陈列设计实现“内容—形式”转化殊为不易,往往是一个观点碰撞、循环纠偏、双向适应,并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实现转化效能最大化、展示效果极优化的过程。只有最大限度实现策展方与设计方之间的理念趋同与认知共识,基本陈列才能实现“两方共赢、三方(馆方、设计方、社会公众)满意”的最佳效果。

理想状态的“内容—形式”合理转化逻辑在于求得“求同”最大化、“存异”最小化,设计合同甲乙双方(一般情况下,策展方为甲方、设计方为乙方)对陈列语言理解上的趋同与实践上的一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处世哲学用在陈列设计上万万不可取,只会导致两种冲突性语言的共存。理解策展方意图和内容文本精神,并落实在具象化基本陈列上,设计方技术力量是首要前提。除此之外,形式设计人员对展览的深度学习、准确理解甚至价值认同(尤其是人物类博物馆),对于陈列产品质量保障同样重要。

一位优秀的博物馆形式设计人员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对大纲内容、展览走线、重点展品(即便不是全部)、陈列主题、展示理念等均先睹为快并了然于胸,由此成为本馆基本陈列的第一位“观众”,甚至是第一位“讲解员”。

最后,处理好藏品与展品的关系,坚持藏展结合。馆藏是博物馆的“家底家业”,一座博物馆基本陈列质量如何,社会影响力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馆藏数量、等次及本馆研究积淀。而且,馆藏数量尤其是等级文物数量,是国家等级博物馆评定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等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有很高权重。藏品的基本功能是服务社会,而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无疑是基本陈列中各种形态、各具特色的藏品。

对于博物馆管理者而言,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使其成为“活灵活现”的展品,需要建立既科学合理、符合博物馆运行基本规律(普遍性),又切实可行、适应本馆基本陈列主题呈现需要(特殊性)的“藏品—展品”转换机制,尤其在博物馆基本陈列设计(含基本陈列改造)过程中。

其一,树立基于基本陈列设计的展品意识。展品因藏品而成,应是馆藏里的精华、藏品体系中的“关键少数”,是最会“说话”、最具“活性”、最能体现陈列主题的藏品。要坚决摒弃“藏品即展品、展品即藏品”浅薄理念,不可对“藏品展品化”进行机械化理解、简单化处理,而应坚持藏展结合理念,活化馆藏,做好展品遴选与甄别,让代表性藏品从库房走向展厅。

其二,藏品展品化离不开坚实的学术支撑。文物在物质层面是“死”的,已成为了历史,而在精神层面却是“活”的,具有“永垂不朽”的精神属性和“永不磨灭”的教育价值。只有扎实开展文物藏品研究、切实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文物的收藏档次、陈列功能和社会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其三,注重藏品编目标准向展品逻辑特征的转化。就单一藏品而言,可以“独来独往”甚至“我行我素”,无需其他藏品支撑或建立横向关联。展品则不同,具有“大中见小”即每一件展品都是陈列体系中的一个“最小单元”,以及“小中见大”即通过任意一件展品都能或多或少窥见基本陈列(包括其中某一展段或展项)主题的双重特征。简而言之,藏品坚持入藏标准,而展品则坚持陈列标准,二者属性、功能、要求均不同。实现藏品展品化实际上是对藏品内涵表达与价值呈现进行社会化重构。

此外,形式设计方案作为博物馆基本陈列直面社会的终极表达形式,与内容设计方案一起,共同承载为广大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社会职能。作为一种直观标准,只有内容别具一格,形式独树一帜、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设计是为基本陈列精品力作。

THE END
1.图书馆设计的课程设计.docx图书馆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图书馆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图书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掌握图书馆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熟悉图书馆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能够独立完成图书馆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能够运用所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749828.html
2.大学图书馆设计12篇(全文)图书馆室内设计中各种设计要素的把握应充分体现在图书馆这样的建筑物上, 在创新精神和人文特色的方面达到读者、书和环境完美地结合。 摘要: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原则和理念,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室内设计风格和设计原则, 提出大学图书馆室内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后建图书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室内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xh2igey.html
3.图书馆关于征集文化空间改造方案的通知3.要素齐全性。应征方案设计要素中设计思路、设计图纸、设计说明等齐全完整,图纸电子文件应包括JPG、PDF格式,纸质效果图应为彩色。 4.权利共享性。应征者参加本次征集活动并提交方案,即视为同意其设计方案与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共享,图书馆可将方案内容应用于文化空间改造而不用向应征者支付任何费用。 https://lib.hbut.edu.cn/info/1031/3433.htm
4.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5.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祝克懿等 复旦大学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余源培 复旦大学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林尚立 复旦大学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袁志刚等 复旦大学 7、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高帆 复旦大学 8、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http://www.sh-popss.gov.cn/newsInfo.asp?idval=218
6.开启阅读服务新航标!学校图书馆精心打造“馆长荐书墙”“馆长荐书墙”推出后,我校师生反响热烈。影像专业大一新生张同学说:“初入大学有些迷茫,不知读什么书能提升自己,馆长推荐的入门医学书通俗易懂,激发了我的阅读和学习兴趣。”教师们也常来荐书墙“淘宝”,汲取跨学科知识,融入教学内容。 为让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g4Mjg0MA==&mid=2247565385&idx=1&sn=230a5070ceee71a2ed7ccddc720e5b2e&chksm=9a14df27c2a8037a0f7d8b11eb5692ea452ccc0c2e95aeadefcc7ff06f5fe5cc83c0009ba389&scene=27
7.图书馆的调研报告(通用1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图书馆的调研报告 篇1 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原则,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图书馆这类公共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14711.html
8.留故与纳新: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修缮工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广州天河五山华南理工大学校本部 建成时间2017年(一期) 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撰文郭卫宏、涂劲鹏、曾健全、何昱、刘阔 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图书馆总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本部校前区中轴线南校门东侧,一直是校园里最受瞩目的公共建筑,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00728103554/
9.院长来了⑤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欢迎你!2017级四位同学在“当代智慧校园设计”国内外交流研讨会上做“课题论文”发言。 02 “当代智慧图书馆” 2020年,学院聚集国内外17所著名院校的专家教授,由他们带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5G时代大学智慧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为课题,开展为期8个月探索与发现、规划与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http://www.fjgkedu.com/gkzzd/a/662202.html
10.图书馆2017年,图书馆主办的这份《高职教育研究参考》,聚力学院教学改革,围绕学院建设进行相关资料的摘编整合。这一年,本刊围绕学院新措施,实施导师制、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文献摘编;围绕工作热点,社会热点及时编辑“教”与“学”、“高职党务工作”专辑或专栏;曾带问题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了解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
11.[课程思政示范教学案例]坚定文化自信,激发职业自信——《图书馆学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图书馆学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图书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图书馆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从事图书馆或相关信息工作奠定专业基础。 图书馆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图书馆的构成要素、图书馆的类型、图书馆的性质、功能与核心价值),https://jwc.hbu.cn/info/1216/9154.htm
12.云南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为激发2023级新生的阅读热情,让入校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方便和促进同学们阅读学习,教务处图书馆于2023年9—10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2023级新生入馆培训。 本次入馆培训内容包括藏书概况,馆舍与设备,图书馆开馆时间,《图书馆入馆须知》,《图书馆借阅须知》,《图书遗失、偷窃、损坏和逾期处理暂行办法》https://lib.ynenc.cn/xsdt/708705337213351148.html
13.科学网—新质生产力与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关于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我曾做了一则摘编《初景利: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见文后延伸阅读(2)。)。 该文摘编自《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年第4期刊发刘敬仪等《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总体设计与发展路径的思考》(通讯作者为初景利),该文指出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包含3个方面:从资源驱动到服务驱动,再到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4514.html
14.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要体现三门峡厚重的历史文化,整合仰韶文化、老子文化、道路文化、黄河文化、大坝文化等重要的文化要素,体现人文与建筑的和谐,体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与价值追求,努力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空间内涵诗意化、典雅厚重舒适化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大学建设风格。 https://www.smxpt.cn/info/1101/2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