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秀孙微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版本考论杜集杜诗

关键词:宋本杜集、《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九家集注杜诗》、“伪苏注”

引言

表1《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中的讳字及讳例[6]

表2《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不避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宗讳字情况表

二、《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关系考辨

三、《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中“新添”“集注”两种注语在宋代杜诗集注中名目的变化

“十家注”中的“新添”和“集注”两种注语情况较为复杂,既无确切姓氏可考,又极有可能出自坊贾伪撰,注释质量不甚高明。然而与同时期的九家注,以及之后的几种杜集中“新添”“集注”两种注语的名目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两种注语均被改换头面,有了确切的注家姓氏,并在内容上发生略微改动。以下通过表格形式条列十家注中“新添”“集注”注在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名目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29]

表3十家注中的“新添”注在九家注、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的名目变化表

表4十家注中的“集注”注在九家注、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的名目变化表

由表3、表4可知,十家注残本现存29条“新添”注和10条“集注”注,共计39条注语,其名目在同时期的九家注中变化较小,而在后来的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则变化较大。以下结合注语的具体情况分别论之:

首先,讨论十家注中“新添”“集注”注的名目在九家注中的变动情况。39条注语,在九家注中有12条仍作“新添”注,14条作杜田注,标作“杜补遗”或作“杜正谬”,3条赵次公注,3条阙名,7条不存在。第一,九家注中12条仍作“添注”的注和3条阙名注,除个别文字略异外,内容与十家注几乎完全相同;7条不存在的注语都是伪撰的字句出处和史事典故,九家注将其删除恰好反映出其删汰伪注,审慎谨严的特点。

此外,千家注对“新添”“集注”注的改动情况比较特别,除了名目的改换,甚至还在内容上进行了删除、改写或替换。

第一,删除者,比如十家注卷二《羌村三首》其三“艰难愧深情”句后有“新添”注云:“《书》:‘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38]又卷四《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得昏字》“豁达开四门”句后“新添”注云:“舜辟四门。汉高祖豁达大度。”[39]千家注删除两条“新添”注,未增添任何注语,白文无注。

第二,改写者,如十家注卷五《寄赞上人》“亭午颇和暖”句后“集注”注云:“《御览》载《纂要》云:日光曰景。注云:日月之光,通明曰景,日景曰晷、曰气、曰晛;日初出曰旭、曰昕、曰晞。注云:大明曰昕。晞,干也。日温曰煦,在午曰亭午,在末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日西落光反照于东,谓之返景,在下曰倒景。”[40]虽然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均将名目改换为“孝祥曰”,但是前二者内容与十家注相同,而千家注则将十家注中的“集注”注语加以简化:“《御览》载:日初出日旭、曰昕、曰晞,在午曰亭午,在末曰昧。”[41]又十家注卷三《白水县崔少府高斋三十韵》“何由似平昔”句后“新添”注,千家注则加以充实。

第三,替换者,如十家注卷一《徒步归行》“白头拾遗徒步归”、卷一《五盘》“野人半巢居”、卷四《佳人》“自云良家子”等句后“新添”注,千家注均替换为内容不同的“伪王洙注”。由此可知,黄希、黄鹤父子在着重杜诗编年的同时,亦认识到此前集注本中的某些注语质量不甚高明,并进行了具体、有益的筛选与剪裁。

通过对比发现,十家注中的“新添”“集注”两种注语在同时期的九家注,以及更晚的分门本、百家注、千家注中的名目发生改换。这种注语名目的改换,颇具代表性,反映出各家注语间的前后关联和发展演变,更说明十家注保留了宋代杜诗注释较为原始的面貌,进一步佐证其在宋代杜集中是成书较早的。

四、《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收录“伪苏注”的区别

值得指出的是,在现存的几种宋本杜集中,《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是收录“伪苏注”最早的。该残本共收录“伪苏注”261条。在现存的宋本杜集中收录“伪苏注”相对最多、最完整的杜集是《分门集注杜工部诗》。莫砺锋先生研究“伪苏注”即主要依据《分门集注杜工部诗》。[42]经检核发现,《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所引“伪苏注”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分门本”所引“伪苏注”皆标为“苏曰”或“苏轼曰”,“十家注”则标为“坡云”。

第二,两者引录“伪苏注”存在文字上的差异。如分门本卷十一《发秦州》“草木未黄落”句:“苏曰:长沙十月,草木尚未黄落,加之蒸湿,北人甚不宜风土。”[43]《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此条“伪苏注”则先有“贾谊”之名,[44]其后注文内容与分门本完全相同;又如分门本卷九《新婚别》“形势反苍黄”句后曰:“苏曰:形势不可欺,军马苍黄,击其左右。”[45]“十家注”引“伪苏注”先有“韩遂”之名,[46]而“分门本”则没有此人名,其余注文内容亦相同。经查证,此两条内容并非出自贾谊、韩遂著作,而是出于注家杜撰,并傅会上名人姓氏以求传播。然而在其后的百家注、千家注中,以上两条“伪苏注”与十家注相同,其前均有贾谊、韩遂之名。[47]再如十家注卷四《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彩,郑氏伯父京书至,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两家诚款款”句后十家注载伪苏注曰:“索靖《法帖》:‘两家诚心款款,奈凡女催何。’”[48]而在分门本中,此条“伪苏注”最后两字为“催行”[49];百家注末句作“奈凡作催何”[50];千家注亦作“奈凡作催何”[51]。

第三,“十家注”中的某些阙名注,在分门本中则被冠以“伪苏注”之名。比如十家注卷一《彭衙行》“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后云:“时贼方收录衣冠,污以伪命,而避难者,方销晦声迹,故托言女啼,而恐虎狼闻也。‘虎狼’,喻盗贼也。”[52]分门本此条注语前标“苏曰”,[53]而十家注前则无任何注家名号;又如十家注《青羊峡》“仰看日车侧”句后云:“后汉李尤《九曲歌》:安得力士翻日车。”[54]分门本前标“苏曰”[55],十家注则阙名;再如十家注卷三《村夜》“万里正含情”句后注云:“临风寞含情。”[56]分门本此句前亦标“苏曰”[57]。此外,分门本卷七《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莫觅主人恩”句后有“伪苏注”云:“子美自称。主人,指张使君,上篇有《宴忠州张君宅》。”[58]十家注中则没有此条伪苏注。[59]

五、《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宋代分类本杜集的渊源关系

杜诗分类本以北宋陈浩然《析类杜诗》为较早。宋元丰五年(1082)温陵宋谊所作《杜工部诗序》称陈浩然本杜集“乃取其古诗近体,析而类之”[60],故仇兆鳌曰:“分类始于陈浩然。”[61]《杜集书目提要》据此怀疑《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乃坊贾以陈本(指陈浩然《析类杜诗》)作底本,撷取《十家集注杜诗》之注合编而成。所谓‘增广十注’者,或先有数家之注,后增而广之;或坊贾故夸繁富,以惑世人”[62]。按照正常的逻辑,确实应该先有一种叫《十家集注杜诗》的本子,然后才有所谓的《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出现,只是《十家集注杜诗》从未见过任何著录,故此说亦只是一种合理的假设而已。更重要的是,《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刊刻于南宋中期,其成书距北宋陈浩然《析类杜诗》至少晚了一百多年,故《杜集书目提要》称《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是以陈浩然本为底本之说,只是从分类本的角度大致而言,并不见得准确。那么《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宋代重要的分类本杜集有着怎样的渊源关系呢?

综上,可大致绘出《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宋代重要分类本杜集的渊源关系示意图:

注释:

[1]中国国家图书馆尚藏有一种《门类增广集注杜诗》,仅存卷八,索书号:6642。据聂巧平研究,《门类增广集注杜诗》是现存分类本杜集中最早之本。在集注注家方面,它比《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多“王云”一家,且有九处异文。仅存一卷与《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相应卷次在编纂、注释体例、集注内容和征引注家先后次序编排上完全一致,故而《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可能是《门类增广集注杜诗》的翻版。参考聂巧平《宋代杜诗辑注源流考论》,《新宋学》第二辑,2003年第231-232页。《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与《门类增广集注杜诗》虽极为相似,但从严格版本学意义上来讲,二者并非同一书。

[2]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刘跃进、徐希平主编《杜集珍本文献集成·宋元卷》第一辑,其中第8册收录《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亦可见该本价值所在。《杜集珍本文献集成》本《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影印,与笔者所见为同一版本。由于撰写此文时《杜集珍本文献集成》尚未出版,目前亦未得寓目,故引文、注释暂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原本为准。

[3]周采泉:《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48页。

[4]瞿镛编纂,瞿果行标点,瞿凤起覆校:《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94页。

[6]为了展示文献原貌,文中避讳字繁体加粗显示,避讳不严的情况则简体不加粗。

[7]宋英宗赵曙即位后,针对其生父赵允让之名是否加以避讳的问题,在当时引发了朝廷的争议,这就是避讳学史上著名的“濮议”,发生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南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颁布的《绍熙重修文书令》曰:“诸犯濮安懿王讳(让)者,改避。若书籍及传录旧事者,皆为字不成。”所谓“为字不成”,即指缺笔为讳。

[8]张忠纲等编著:《杜集叙录》,齐鲁书社,2008年,第85页。

[9]张秀民著,韩琦增订:《中国印刷史》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66页。

[10]钱曾撰:《述古堂藏书目录附宋版书目》卷二,《丛书集成初编》第365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19页。

[11]钱曾撰,瞿凤起编:《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卷七,《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03页。

[12]钱曾撰,《也是园藏书目》卷七,《中华再造善本》明清编,第452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第6b页

[13]参见周采泉著《杜集书录》,第649页。张忠纲等编著《杜集叙录》,第47页。

[14]瞿启甲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第7册,铁琴铜剑楼,1922年。

[15]瞿启甲编:《铁琴铜剑楼书影》宋本书影,《珍稀古籍书影丛刊》之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589-758页。)。

[16]郭知达编:《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刊本,第1a-2a页。

[17]洪业等编:《杜诗引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页。

[18]刘文刚:《郭知达〈杜工部诗集注〉考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150页。

[19]瞿镛编纂,瞿果行标点,瞿凤起覆校:《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第493-494页。

[20]洪业等编:《杜诗引得》序,第14页。

[21]蔡锦芳:《薛苍舒考论》,《杜甫研究学刊》,1996年第4期,第48-53页。

[22]蔡锦芳:《杜修可考》,《杜甫研究学刊》,1997年第4)期,第69-74页。

[23]聂巧平:《从〈十家注〉到〈百家注〉集注的发展演变看宋代杜诗之伪注》,《南昌大学学报》,2005第4期,第111页。

[24]参见梅新林:《杜诗伪王注新考》,《杜甫研究学刊》,1995第2期,第41页。邓小军:《邓忠臣〈注杜诗〉考——邓注的学术价值及其被改名为王洙注的原因》,《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第1期,第14-17页。

[25]武国权:《杜诗伪王注研究之一——杜诗伪王注中的伪注》,《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2期,第74-82页。

[26]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6a页。

[27]郭知达编:《新刊校定杜工部诗》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刊本,第9b页。

[28]删汰伪注,尤其是“伪苏注”是九家注的重要特征,此点不容怀疑。然而关于九家注是否将“伪苏注”删除殆尽,前人则各执一端。洪业《杜诗引得序》认为九家注删除「伪苏注」未尽,莫砺锋《杜诗“伪苏注”研究》则反驳洪业之说,认为已经删除干净。刘文刚及彭燕、徐希平等人通过逐条搜检九家注中的“伪苏注”发现,九家注中的确实还残存少量「伪苏注」。分别参见刘文刚《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考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5期及彭燕、徐希平《〈九家集注杜诗〉与“伪苏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30]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10a页。

[31]郭知达编:《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卷六,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刊本,第26a页。

[32]林继中辑:《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3页。

[33]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9b页。

[34]郭知达编:《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卷三十五,中华书局1982年影印南宋宝庆元年曾噩刊本,第11b页。

[35]聂巧平:《杜田考论》,《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4期,第48页。

[36]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13b页。

[37]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1a页。

[38]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26b页。

[39]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23b页。

[40]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五,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7a-7b页。

[41]黄希、黄鹤:《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卷五,《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第678册,

第8a-8b页。

[42]莫砺锋:《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第55页。

[43]阙名编:《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一,《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6a页。

[44]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5a页。

[45]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九,《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37a页。

[46]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2b页。

[47]参见题王十朋集注:《景宋编年杜陵诗史》,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卷十一页1b、卷八页7b;黄希、黄鹤:《补注杜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卷六页142、卷三页101。

[48]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四,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28b页。

[49]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九,《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38a页。

[50]题王十朋集注:《景宋编年杜陵诗史》卷二十九,第26a页。

[51]黄希、黄鹤,《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卷三十三,《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第678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第4b页。

[52]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页4a。

[53]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一,《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5a页。

[54]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8b页。

[55]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十一,《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10a页。

[56]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2b页。

[57]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七,《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4b页。

[58]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卷七,《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6b页。

[59]阙名:《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卷三,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残本,第4a页。

[60]阙名:《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附录,《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第298册,第7a页。

[61]仇兆鳌:《杜诗详注》凡例,中华书局,2020年,第21页。关于仇兆鳌“分类始于陈浩然”的说法,尚待商榷。樊晃《杜工部小集序》称“今采其遗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志(一作事)类,分为六卷。”(钱谦益笺注:《钱注杜诗》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709页),故而有学者指出“今知最早的杜诗分类本是唐大历间润洲刺史樊晃所编《杜工部小集》”(彭燕:《宋代巴蜀杜诗学文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144页)。

[62]郑庆笃等编著:《杜集书目提要》,齐鲁书社,1986年,第7页。

[63]瞿镛编纂,瞿果行标点,瞿凤起覆校:《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九,第493-494页。

[64]傅增湘撰:《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二,中华书局,2009年,第852页。

THE END
1.中国古代藏书:有册有典源远流长《三辅黄图·阁》则记载:“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武帝刘彻为充实官府藏书,下诏“广开献书之路”,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皇家征书活动。面向全国轰轰烈烈的征书活动,使得大量散落于民间的图书典籍和历史著作都汇集到大汉王朝的皇家图书馆,汇集到负责管理图书典籍的太史令司马迁面前。《https://qinfeng.gov.cn/info/1064/223997.htm
2.馆建设的意见》被公认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馆著作。()更多“德国历史学家、哲学家诺德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被公认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馆著作。()”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图书馆对客观知识具有的识记、保持、再现功能,而历经千百年图书馆时间活动逐步演化出来的图书馆学,是一门实用性社会科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W3C XML 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3958253.html
3.辽博展馆回顾: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上)辽宁省图书馆藏 又名《河东先生集》,是柳宗元著作集,由柳宗元好友刘禹锡(772—842)编辑,题《柳先生集》,又称《柳河东集》。全书四十五卷,雅诗歌曲一卷、赋一卷、诗二卷、文三十九卷、非国语二卷。后人又辑外集五卷,补遗一卷。 宋刻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https://www.meipian.cn/3bg8vvsq
4.《图书馆史话》我们了解了最早的图书还有最早的图书馆,可以看出早期的“书籍”都是有官方来收藏的,这种形式一直从夏商延续至西周。在周朝王室专门藏书的地方叫做“龟室”“图室”、“太史府”、“ 守藏室”等,专门管理图书的人员被称为“天府”“史官”。我们都熟悉的老子,就曾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老子曾担任过周朝http://www.helib.net/2023/tsgsh/index.htm
5.头条文章阿特纳奥斯无意中说起亚里士多德传至纳琉斯的全部都被卖与托勒密二世,来充实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据称这位君王得到超过1000部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册页或卷帙。[ 同上第101页] 正如俗话所说的“为了圆一个谎言,必须再造十个谎言”那样,为了证明这批假古董的来历,又编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神话”。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13501000014531455962251277
6.为什么说《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文选》即《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定。萧统死后谥为“昭明”,所以称为《昭明文选》。 《文选》只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中也只略选“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可以看出编者已初步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在艺术形式上https://chuangshi.qq.com/read/838357/244
7.喧闹都市中,“藏着”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繁华热闹的徐家汇商圈,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之间,有两幢白色欧式小楼在此静静伫立了160多年,见证着徐家汇的风雨变迁,这就是徐家汇藏书楼。作为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仿照梵蒂冈图书馆布局的西文书库,与仿照宁波天一阁藏书楼而建的中文书库,一并将海派文化中西交融的风貌尽数展现。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70193
8.元氏的历史:常山郡金元时期著名数学家李冶在封龙书院讲学期间完成了《测圆海镜》、《益古演段》两部数学著作。《测圆海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天元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其主要内容是“立天元一”表示所求的未知数,即“立天元一为某某”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设x 为某某”。《益古演段》是推广和普及天元术的数学名著。李冶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115/07/29364451_1063735495.shtml
9.10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10、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https://www.shangxueba.cn/wangke/74Q6CRZ8.html
10.2016最新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C、古代科学的综合性著作D、介绍古代哲学的著作 50、如果你想到图书馆借阅寓言性质的书,在下列书籍中应优先选择哪一本? A、《史记》B、《论语》C、《庄子》D、《老子》 51、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59381.html
11.《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题库,目前最新最全!60、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的著作是___(出题单位:山东科技报社 推荐单位:山东学习平台) A、《陈旉农书》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A 61、党的___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出题单位: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宣传部https://www.gdjxjy.com/html/xinwen/ziliao/1011.html
12.录现存中国历代诗经著述书目——牟玉亭编撰,《诗经学大辞典此书写成于清顺治八年,以抄本行世,咸丰二年(1852年)始正式刊行,故应列为清代著作。此书有两大特色:一是上承明后期艺术欣赏派余脉,以艺术欣赏的眼光解诗;二是逐章讲解,与专题论说结合,以遗民的心态关注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危机。初刊本今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以影印。https://www.douban.com/note/576039233/
13.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我国现存古代彩绘本草中最为完整的一部传世《雷公炮炙论》原书已佚,但部分内容可见《新刊雷公炮制便览》与《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书前手绘牌记“万历辛卯春制”,即此书绘制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是一部明代大型彩绘本草著作。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今存13卷,所缺第12卷为果部。该书以明代《新刊https://www.cnyxyx.com/?p=58549
14.古巴比伦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系统的拿波尼度法典,约前1772年颁布。这部法典于1901年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有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夏马修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面用楔形文字铭刻法典全文,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https://baike.sogou.com/v214971465.htm
15.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带选项答案完整题库(上)60、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的著作是___。(出题:山东科技报社 推荐:山东学习平台) A、《陈旉农书》 B、《农桑辑要》 C、《王祯农书》 D、《农政全书》 答案:A 61、党的___大首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出题: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宣传部 推荐:https://www.mkaq.org/html/2020/05/14/520342.shtml
16.数字图书馆如《东西均》和《易余》等,均为方鸿寿先生1954年所献而为安徽省博物馆所藏,该馆也因此成为方以智文献保管最集中的机构(也有部分著作仅见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藏),而《鼎薪》、《诸子燔瘠》、《烹雪录》等一些见于官修地方志的重要著作可能已毁于文革。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zx/118243.html
17.《文献学概要》(讲义要录)“文献”一词,现存的古书中,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献,东汉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其意义较为明确。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40414368
18.喧闹都市中,“藏着”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上海热线教育频道喧闹都市中,“藏着”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 徐家汇藏书楼珍藏打卡 《几何原本》的“原本” 《几何原本》带来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变局。徐家汇藏书楼所藏1591年科隆版拉丁文《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共十五卷,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乌斯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作的注释本。克拉维乌斯是十六世纪欧洲著名的数学家,也是利玛窦https://edu.online.sh.cn/education/gb/content/2022-03/09/content_9896562_8.htm
19.中国地方志鼻祖常璩——一部《华阳国志》奠定他历史地位目前存世的《华阳国志》古籍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刻本。这种刻本现存两部,都是残本。其中一部存放在国家图书馆,另一部在四川省图书馆,品相较好,也相对完整,仅缺少第11卷。2011年,四川省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取得联系,将后者珍藏的第11卷进行拍照。带回四川补齐后,四川省图书馆复制再造了一份完整的《华阳国志》,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9076630160657084&wfr=spider&for=pc
20.秋来正是读书时这些国家的图书馆各有千秋英国:一部从贵族私人走向普罗大众的图书馆历史 当把英国、图书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许首先会想到大英图书馆——这个声名卓著的知识品牌之一;而英国民众想起的却是社区图书馆或者大学图书馆;此外,一些游客和影视爱好者还能联想起那些或金碧辉煌或庄严肃穆的豪宅城堡中的私人图书室。 http://www.xinhuanet.com/culturepro/20220921/8817593e6a0f48b5a0e4b151a9b92c52/c.html
21.老济南(民国趣读·老城记)第三辑木铎声声·文教之城名士多在线当年10月15日,清廷谕令政务处“将袁世凯的原奏和单开章程,通行各省,立即仿照举办,毋许宕延。”这样该章程就成为全国各省兴办大学堂的具体、唯一的样板了(此奏折、试办章程和谕旨现存北京图书馆珍贵文献特藏部,山东大学校史档案馆存有影印件和抄件)。于是,在全国最早的省办大学堂——山东大学堂,正式宣告成立。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4374151021304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