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与进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图书馆使命

图书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阵地,《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图书馆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政策遵循和行动指向。全面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发展转向数据要素化、制度体系化、治理现代化、服务品质化和业态智慧化,促使图书馆智慧体在数字转型社会中不断变革和更新。面向未来,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图书馆行业需在守正创新中勇担时代责任和使命,积极探寻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发展进路: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数字化转型逐步迈向纵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文化强国战略全面实施;同时数字化转型和疫情常态化等叠加的不确定性风险仍在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后全面小康时期,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夯实文化强国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研判,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并围绕八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主要面向“为标识解析、文化计算等关键技术提供支持,推动构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文化数字化标准体系、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打造国家文化专网、开设数据超市,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规划,其设定的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优秀创新成果享誉海内外”,呼应了《公共图书馆法》提出的“国家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要求,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图书馆作为一种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服务机构,素来以服务国家中心大局为己任,保持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数字化、社会化等方面引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2012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藏量超过开架书刊总藏量,2015年全国高校图书馆馆均电子资源购置费超过纸质资源购置费,充分预示着图书馆事业已步入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使命是“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保护和传承。将图书馆事业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因此,明晰图书馆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的定位,可为图书馆事业融入国家文化数字化统一集成体系提供思路,且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发展动能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意见》的时代价值和提供的路线图,解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实践转向和发展进路,以充分彰显图书馆的使命担当。

数据要素化,图书馆从幕后走向台前

二是增加数据要素的供给,推动数据融合与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需要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充分利用,这是图书馆界的共同使命。在数字化时代下,推动数据共享的手段更为多元、惠及的场域也更为宽广。《意见》强调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各类文化数据资源,建成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各级各类图书馆拥有海量、高价值的数据资源,是文化数据资源重点集成的领域之一,如仅公共图书馆收藏的电子图书就达8亿余册,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2.2万TB以上。然而,图书馆在数据资源的完备性、系统性等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契合民众社会生活对数据的需求,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科研创新的需要。近年来,重视从对数据的获取、共享、重用和加值进行治理以构建数据治理生态,培养图书馆的新型知识服务能力是一大趋势。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情境下,更多地从用户需求和服务的角度考虑数据要素供给和治理,是图书馆保持数据权威地位的可选路径。

制度体系化,图书馆布局趋向时空优质均衡

数字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意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谋划到“十四五”时期末达成短期目标:“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并要求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处于泛在信息环境下,推动图书馆制度安排与体系布局向时空优质均衡因势利导,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转向。

治理现代化,图书馆内驱外引协同动能涌现

服务品质化,图书馆发展的成效惠及更广

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服务方式和手段的革新,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实现服务的无限泛在延伸,使文化数字化的服务效能惠及更广泛群体和个人。《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的原则,注重在构建普惠均衡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应用和服务更新,以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其中,尤其重视发展以公益性为主导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并支持市场化对增强文化数字化服务品质的辅助作用。一方面,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强调“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面向困难群体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数据资源和数字内容依法向公众全面开放共享。另一方面,鼓励增值服务以激活品质化发展的活力。建议“将凝结文化工作者智慧和知识的关联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资产”并可基于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中开设的“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并“提供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标识解析、搜索查询、交易匹配、结算支付等服务”,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推进数字化文化体验。

业态智慧化,图书馆有机体实现变革性更新

归纳图书馆数字化实践转向中的发展规律和经验,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可以谋划和推进与面向2035建成文化强国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略。

坚守文化传承初心,找准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层共鸣

把握数字时代方位,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

在充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乌卡(VUCA)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处在信息不对称社会之中,人们更加依赖信息查询与获取,对图书馆的可及性、可获得性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图书馆需要的核心能力为“助力强国战略、提升民众素养”,其使命包括但不限于:辅助科技创新、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科学普及和引领学科发展,而实现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图书馆的资源全面融合、无缝连接。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以及规划中持续强化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支持,如明确要求“打造分级分布式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等。《意见》进一步要求从中华文化数据库、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三个方面强化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基础,给图书馆发展带来重要启示:面临数字化转型机遇和挑战,通过数字化技术方案进一步夯实文化强国建设的知识底座是求解之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互构

“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数字时代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根本遵循。通过“统筹布局、完善标准、一体化实施”“因地制宜、因城制宜、因馆制宜”的思路,我国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强国愿景下,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将长期并行,图书馆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体系化为表、专业化为里”。面向未来,应通过专业性与社会性的互构,以改革创新图书馆服务并提升其专业化质量。

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其先进性和权威性,以数字化创新服务方式,体现图书馆发展活力。具体来说,要用好数智赋能技术,紧抓“数字新基建”赋予的新机遇,推进“数字孪生”“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图书馆整体转型做准备,如以“虚实融合、实时双向映射、以虚控实”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孪生技术重构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智慧治理(管理)、智慧服务、应急演练的模拟和应用过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图书馆更新,上云用数赋智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场景,形成跨越时空、场景体验、全媒介质和全员互动的全息阅读新形态。另一方面,图书馆发展应发挥其在品牌、资源、体系、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利用开放数字环境树立图书馆权威、发展新型服务,提高服务可信度和用户参与度。下一阶段进行“全国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即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为此,要紧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突破口的工业革命4.0机遇,用好数智技术为图书馆创新发展赋能,打造下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立起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支撑保障体系,通过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手段和方式为社会提供权威的数据、信息与知识服务。

在此基础上,注重技术变革下的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如为社区图书馆、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主题图书馆、邻里图书馆和家庭图书馆等民生工程推动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并采取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直接的融合、区域公共图书馆的融合和文旅融合等以新发展理念为驱动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发展策略,让数据、信息和知识福利抵达城乡每一个角落,惠及社会每一个阶层、群体和个人。

优化数智赋能机制,推动业态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具有“数字使命”,理应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献智献力。将图书馆的价值和功能扩展到服务国家战略,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图书馆的定位,并从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从数字时代下的用户需求出发,探寻图书馆发展进步的逻辑进路。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数字化变革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数智赋能对破解图书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速向“智慧图书馆”转型和实现整体智治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引下,图书馆服务的时空场域得到极致放大,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已来。面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国图书馆“行业—学科”共同体应秉持未来思维,重构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制度设计、设施建设、资源保障、技术应用和服务供给,推动图书馆不断更新实践样态和发展模式,以一种新的业态迎接新的发展环境,更好地助力文化强国和现代化强国建设。

THE END
1.文化观察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创新探析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传播的重要节点,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为了更好满足现代社会用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智慧图书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服务流程、资源共享、空间布局进行智能化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ODU3NzE2MQ==&mid=2247606552&idx=2&sn=c8b593e933958c537e03628b4e4abab3&chksm=cedf83875b02cd8f32ebc1a0b3d63a95d5ef593b7bc7aab17c16c653e6758bc260419b0c4d9b&scene=27
2.高校智慧图书馆运行,AI赋能知识获取便捷化品牌策划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运行中,AI技术助力知识获取更加便捷,通过智能检索系统,读者可以快速找到所需资源,节省时间,智能推荐系统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实现个性化服务,AI技术还可以实现图书的精准定位,帮助读者快速找到图书的位置,这些便捷的服务,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https://www.szqianxi.com/post/727.html
3.智能书柜:重塑社区阅读文化的创新力量提升阅读便利性: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时间、空间的限制,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图书借阅与归还。 促进资源共享:智能书柜作为图书流转的“微循环”,有效提高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 增强社区凝聚力:围绕智能书柜举办的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活动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促进了邻里和谐。 http://www.adskr.cn/hydt/550.html
4.容城县图书馆迈向智能化与人性化服务的新纪元,最新里程碑新闻揭秘容城县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的号召,大力推动图书馆的智能化进程,最新消息显示,该图书馆已经完成了智能化设施的全面升级,包括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查询系统、数字化阅读平台等。 1、自助借还书系统:为了方便读者借还书籍,容城县图书馆引进了先进的自助借还书系统,读者只需通过借阅卡或身份https://www.junweinet.cn/post/11490.html
5.智慧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新引擎促进全民阅读,是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图书馆作为开展全民阅读的基础设施和重要阵地,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智慧图书馆的诞生,为全面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通过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智慧图书馆打破了传统阅读的空间限制,创新了图书借阅与管理的方式,为各年龄段和不同兴趣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682128753308058&wfr=spider&for=pc
6.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价值高效、精确地处理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可靠支持,是推动智慧图书馆智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该文首先讨论人工智能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其次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所发挥的有效价值,最后讨论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的有效途径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1761adbb61817d299367c5d.html?q=C/N&uorg=100000
7.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智慧图书馆:应用价值潜在风险及防控丽水学院图书与信息服务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 刘凌宇 徐中阳 开通知网号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调查法以及理论分析法,在梳理ChatGPT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类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价值、潜在风险以及风险防控策略。研究显示,类ChatGPT嵌入智慧图书馆具有提高资源建设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LSGL202402006.html
8.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AI服务用户接受意愿调查问卷我认为智慧图书馆AI服务是有用的 使用智慧图书馆AI服务可以获得和丰富有价值的信息 使用智慧图书馆AI服务可以提高我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5. 努力期望 非常不同意 比较不同意 一般 比较同意 非常同意 我认为了解和使用智慧图书馆AI服务很容易 通过使用智慧图书馆AI服务可以帮助我更容易查到所需信息 我清楚如何使用智慧图https://www.wjx.cn/xz/280274944.aspx
9.智慧图书馆RFID图书馆智慧城市建设是一家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营平台提供商,同时也是公共文化监管整体方案和公共安全托管服务专家专业从事RFID(无线射频识别)、网络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图书馆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智能楼宇对讲系统、数字化病房医护系统、数字化病房探视对讲系统、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是中国较早专注于http://www.xsdiot.com/about.aspx
10.元宇宙,让图书馆更智慧元宇宙,让图书馆更智慧收藏 |打印|下载word 作者: 吴建中 作者简介: 吴建中,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2002年至2016年任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2017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曾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市图书http://cgrs.szlib.com/Qw/Paper/823621
11.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旅游:图书馆文旅融合新路向有少部分学者意识到智慧化给图书馆文旅融合带来的新变化,如冯继强和徐勇敏聚焦5G与智慧文旅,探讨图书馆未来发展5G+智慧文旅模式的价值及服务创新;朱蓓琳基于图书馆数字人文专业优势探讨了“数字人文+”智慧文旅应用产品功能的构建;王锰等分析智慧旅游和智慧图书馆服务规范标准以讨论智慧文旅服务融合的标准化;李阳通过审视https://www.jxlibrary.net/contents/292/16364.html
12.向大数据知识服务: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一般情况下,智慧图书馆员具有以下特征:见多识广、资质水准高、灵活性、创造力、终身学习等,这是每个智慧图书馆均需配备的人员,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员更是要高素质,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创新方向,也是培养智慧图书馆员的标准[5]。高素质的智慧图书馆员通常能准确把握对大数据范畴、价值、状态等的分析与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5/30806.html
13.目前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后台已挂接的数据库数量有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目前南京大学智慧图书馆后台已挂接的数据库数量有A.300+B.600+C.900+D.1000+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https://www.shuashuati.com/ti/6eb742439eb441f0b5dc7dbebca1b21c.html?fm=bdbds381650b151c92466edfd5d6559df8bc3
14.科学网—圕人堂周讯(总第396期20211210)(1)程焕文教授直播:《图书馆管理》 (2)2022年军队文职招考(图情档类) (3)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2年度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公告! (4)《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利用》讲座视频 (5)2021年全国知识组织与知识链接学术交流会 (6)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3646-1316014.html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文章采集了全国285所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制度文本,采用LDA主题建模方法对文本进行主题分析,从规范制度文本、完善制度内容、明确图书馆自身角色定位、建立读者积分制度、加强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管理制度建设、智慧图书馆环境下数据管理规范、加强阅读推广读者管理制度建设七个方面提出图书馆读者管理制度建设提升对策,为优化图书馆管理http://www.libedit.cn/WKA/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22&st=04
16.面向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大语言模型探索性研究——以命名实体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赋能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带来了服务模式与流程的重构,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产生重要影响和价值,可有效识别信息中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资源利用、服务特色和文化推广等实体,为知识组织、信息检索等提供支持。[方法https://www.xdqb.net/CN/10.3969/j.issn.1008-0821.2024.12.010
17.眉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眉山市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6.智慧图书馆新兴技术研究与应用(学术专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月出版 何林、张慧诚(四川工商学院) 二等奖(14项) 1.东坡醉月地 眉山不夜城——关于发展眉山主城区夜间经济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眉州学刊》2020年12月;市委领导批示通知(批示通字〔2020〕73号) https://www.ms.gov.cn/info/6321/1123082.htm
18.各类免版面费的普通期刊以及征稿须知《文献与数据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情报及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2019年3月创刊,中文季刊,实行开放获取(open access)。刊物坚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刊登图书情报与数据领域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前沿动态等方面的http://m.yj-hk.com/h-nd-283.html
19.智能图书馆(精选6篇)智能图书馆亦称为智慧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和创新,是在二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应同时具备两者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特征和功能。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物联网+ 云计算+ 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nzq8h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