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1、浅谈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摘要】对图书馆延伸服务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的方式方法,并对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做了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资源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整个民族文化、政治进步、国家发展的全民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公民阅读素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使很多图书馆往往只注重馆藏的丰富性而忽略了文献使用给阅读者所带来的成就,如何开展延伸服务,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当今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目标。1.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
2、域1.1举办展览、讲座,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作为文化窗口的公共图书馆,不能仅仅是一个借阅、读书的地方,还应该利用其馆舍资源实现成为文化的展现服务场所。然而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展览、讲座较其他场馆所举办的更多一点文化意味。展览、讲座是延伸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通过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可以起到传播健康文化信息,丰富市民假日休闲文化生活的目的,不但为人们创造一种喜爱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更使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能够使社会认识图书馆,使其真正形成一个向社会公众传播先进文化的服务平台。1.2开展外文活动,拓展外文资源利用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外文文献使用率低,读者
3、对外文文献不感兴趣的状况,以致大部分外文资源的潜能和作用没能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积极开展外语角、外语竞赛为外语读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能使公共图书馆更有凝聚力,还可举办外语书展、外语电影沙龙等,提高读者对外文图书的使用意识,也增强了读者对外语文献的阅读兴趣与研究兴趣,周期性的外语交流活动能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延伸。1.3开展图书“漂流”利用社会闲置书刊书刊的价值在于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书看过后便失去了使用价值,通过开展和利用社会闲置书刊,可以让社会文献资源在另一种环境中得到共享。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收集社会上分散的闲置书刊结合馆内藏书,把自身
6、然村。“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公共图书馆可以把农家书屋的藏书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馆藏,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信息中心的阵地作用1;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最大延伸空间。2.3开展流动服务,最大程度地利用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本身就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流动服务,到城市社区,到农村乡镇,到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室阅览室等,这样的服务实际上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共享工程与流动分馆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也将改变新的基层图
7、书馆服务面貌。开展流动服务,构建辐射市、区、乡三级服务网络,把书籍和资料递送到远离图书馆但人群密集的地方,缩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2.4延伸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这三大国家级的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共享工程市级中心、基层中心和基层网点三级信息架构覆盖服务全城,实现和保障各级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节点作用。同时,图书馆还要积极整合数字资源,提高远程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利用图书馆资
9、是介绍馆藏布局、馆藏目录及其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对读者的培训重点已转移到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检索信息等方面,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网络知识和检索技能,培训读者灵活地进行计算机操作,指导读者学习检索方法,使读者快速准确地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料。作为图书馆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图书馆利用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检索知识的讲座,向读者介绍馆藏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方法,提高读者信息检索能力。3.3加强提高馆员的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根
10、据不同岗位需求和个人所学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档次。同时,分批分期组织馆员到其他馆参观学习,不断改提高和完善自己。使馆员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水平,激发图书馆工作者履行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职业荣誉感。4.结语公共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体系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通过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为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提供知识信息,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共享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建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公共图书资源在全社会共享。同时也必须分析文化需求群体的变化,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便利条件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