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编号为GB/T28220—2011。该标准于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可参照执行。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批准发布填补了当前我国图书馆规范体系中服务类标准规范的空白,为检验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与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将在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3191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GB/T131912009,ISO2789:2006,IDT)

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共图书馆public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公共图书馆服务publiclibraryservice

3.3服务资源service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服务效能service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servicepopulation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呈缴本legaldepositcopy

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免费向法律指定的图书馆所缴存的出版物。

3.7文献提供documentsupply

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也可称文献传递。

4总则

4.1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划应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4.2公共图书馆服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就近、便捷、可选择、温馨的服务,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统筹兼顾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促进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3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包括所有公众。应当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并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农村和偏远地区公众等的特殊需求。

5服务资源

5.1硬件资源

5.1.1馆舍建筑指标

公共图书馆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原则,选址要考虑服务半径、服务人口等因素,并应按建标E20081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

为了保证读者阅览空间和图书馆为读者服务能力,总建筑面积、阅览室用房使用面积的比例、总阅览座位数应按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执行。并为残障读者的无障碍服务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5.1.2建筑功能总体布局

公共图书馆建筑功能总体布局应遵循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流线通畅、安全节能、朝向和通风良好。

少年儿童阅览区应与成人阅览区分开,宜设置单独的出入口,有条件的可设室外少年儿童活动场地。视障阅览室宜设在图书馆本体建筑与社会公共通道之间的平行层。

5.1.3电子信息设备

5.1.3.1计算机

公共图书馆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供读者使用。图书馆应配备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备。所需计算机数量见表1。

5.1.3.2网络与宽带接入

公共图书馆网络与宽带接入,是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基础。网络与带宽接入指标见表2。

5.1.3.3信息节点

信息节点指在馆内与局域网或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网络接口,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不少于阅览座位的30%,电子阅览室的信息点设置应多于阅览座位数。有条件的可提供互联网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5.2人力资源

5.2.1人员要求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受过专业训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应平等对待所有公众,尊重和维护读者隐私。工作人员须挂牌上岗,仪表端庄,使用文明用语,热忱并努力为读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5.2.2人员配备

——具有助理馆员等各类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

——非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须经过省级及以上学会(协会)、图书馆、大学院系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课程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320学时并成绩合格。

5.2.3人员数量

5.2.4教育培训

公共图书馆应坚持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年度工作计划中应提供保障员工接受培训教育的安排。

5.2.5志愿者队伍

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

5.3文献资源

5.3.1馆藏文献

5.3.1.1文献采集原则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与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本地区经济、文化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与本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采集方针及服务功能相匹配;

——有利于形成资源体系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有利于积淀与丰富历史文献;

——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相一致。

5.3.1.2馆藏文献总量

馆藏文献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缩微文献等。公共图书馆应在确保印刷型文献入藏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电子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并根据当地读者和居住的外籍人员的需求,积极配置相应的外文文献。

馆藏印刷型文献以物理单元数量统计。应采用国家标准图书馆统计GB/T13191中建议统计的方式计算。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入藏总量分别应达到135万册、24万册、4.5万册以上,省、地、县级馆年新增藏量分别应达每百人1.7、1、0.6册以上。

馆藏电子文献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视听资料等,电子文献的统计,应采用国家标准图书馆统计GB/T13191中建议统计的方式计算。省级馆、地级馆、县级馆的年入藏量分别应达到9000种、500种、100种以上。

5.3.1.3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的收藏和服务的职能。

其他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也应收藏与本地少数民族状况相适应的少数民族语言文献。

5.3.2呈缴本

省级公共图书馆负有依法接受所在省(市)出版机构呈缴出版物和保存地方文献版本的职能。呈缴本征集的品种、数量应达到地方正式出版物的70%以上。

5.3.3政府出版物

公共图书馆应承担当地政府出版物的征集、保存与服务职能,设置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点,并做好服务工作。

6服务效能

6.1服务能力

6.1.2基本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是保障和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务,包括为读者免费提供多语种、多种载体的文献的借阅服务和一般性的咨询服务,组织各类读者活动以及其他公益性服务。

6.1.3流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流动站、流动车等形式,将文献外借服务和其他图书馆服务向社区、村镇等延伸,定期开展巡回流动服务。

6.1.4远程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和载体,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网上书目检索、参考咨询、文献提供等远程网络信息服务。

6.1.5个性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为个人、企事业机构及政府部门提供多样化的、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6.1.6总分馆服务

公共图书馆应在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分层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下,建立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总分馆服务,形成统一的机构标识,统一的业务规范,建立便捷的通借通还文献分拣传递物流体系,提升同一地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6.2服务效率

6.2.3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

开架图书提倡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顺序排列整齐。省级馆、地级馆及县级馆的开架图书排架正确率分别不低于96%、95%、94%。

6.2.4馆藏外借量

馆藏外借量以外借文献册数计。

公共图书馆应合理调整外借文献范围、外借文献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保持馆藏外借量逐年增长。

6.2.5人均借阅量

公共图书馆应分别根据有效持证读者和服务人口的总数,计算已外借文献量(册)占有效持证读者总数和服务人口总数的比例,以反映流通馆藏对有效持证读者的服务使用情况。

公共图书馆应适时调整外借册数、借期等流通规则,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逐步提高人均借阅量。

6.2.6电子文献使用量

电子文献使用量由数据库检索量、全文下载量组成。

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电子文献,举办电子文献使用辅导讲座,提升读者使用电子文献的信息素养,保持电子文献使用量逐年增长。

7服务宣传

7.1导引标识

7.1.1方位区域标识

公共图书馆导引标识系统应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和图形建立,公共信息标识应采用国家标准GB/T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根据需求可采用双语或多语言对照。

公共图书馆应在主体建筑外竖立明显的导向标识。

公共图书馆入口处应标明区域划分,如阅览区域、活动区域、办公区域等,以方便读者到达目标区域。

公共图书馆应在每一楼层设立醒目的布局功能标识。

7.1.2文献排架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在阅览区和书库设置文献排架标识。

7.1.3无障碍标识

公共图书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专用标识。

7.2服务告示

7.2.1告示内容和方式

7.2.2闭馆告示

因故须暂时闭馆,须提前一周向读者公告。

如遇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等突发事件须临时闭馆或关闭部分区域、暂停部分服务的,应及时向读者公告。

7.3馆藏揭示

公共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管理与书目检索系统,将纸质、电子和缩微等不同载体的馆藏文献目录向公众揭示,提供题名、著者、主题等基本检索途径,方便读者查询。

公共图书馆还应通过网站、宣传资料、专题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推介、揭示最新入藏的文献和特色馆藏。

7.5活动推广

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媒体、网站、宣传资料、宣传栏及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等形式,邀请、吸引读者的参与和互动。

8服务监督与反馈

8.1监督途径和方法

8.2读者满意度调查

读者满意度调查表中读者对图书馆满意度的选项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项。读者满意度以参与问卷调查的读者中选择“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比例计。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应在85%(含)以上。

公共图书馆应对回收的读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调查数据应系统整理,建档保存。

THE END
1.赤峰城区首家盲文图书馆正式设立“盲人阅读区域还专门安装了相关电脑软件,方便盲人读者检索并播报电脑上的内容。我们全程提供‘一对一’服务,包括帮助办理爱心借阅证、免费上门送取借阅的书籍等。”图书馆工作人员江珊介绍道。 与普通阅读人群不同,为了使盲人读者享有均等的阅读权益,松山区支馆在照明、场地等方面做了精心设计,通过一系列数字化的借阅http://www.chifeng.gov.cn/ywdt/bmdt/202412/t20241217_2495639.html
2.看不见的她,在这里被看见今年11月,包河区图书馆“书香门递”志愿服务项目在2024年合肥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金奖。这是一个为肢残和视障读者量身定制的志愿服务项目,了解帮扶对象的阅读需求,采取一帮一方式送书上门,进行图书推荐、沟通交流、资源分享和生活帮扶。 近日,志愿者在进行书香门“递”送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M5NTE3NA==&mid=2247581749&idx=2&sn=4b91f6e11ae738a26dbacb8aeacfd702&chksm=ed049e43b235746103701255c3079668f96643bc55f2bc203d440156f75b459536ab943d87f6&scene=27
3.让视障人群“无障碍”观影国图创新公共服务传递艺术温度方励盲文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国际残疾人日”特别活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无障碍放映及学术交流活动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活动邀请了包含30多位视障人士在内的170余位读者到场参与,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图书馆的视障服务,关注无障碍影音服务形式。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61S0O0514R9KQ.html
4.图书馆开展“书香助残”无障碍设施体验活动济源文明网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目前有盲文书籍500余册、有声读物300余件、智能听书机50部。长期以来,图书馆坚持开展“书香助残”志愿服务,建立了视障人士档案,设置了残障阅览专区,并回应残障读者需求,定期开展送书回访等活动,确保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 (文/李惠娜 图/常炜)http://jy.wenming.cn/wmcj/wmdw/202405/t20240516_3480342.shtml
5.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读服务交流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为保障广大视障群体阅读权益,整合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和中国盲文图书馆专业优势,更好满足特殊群体文化需求,丰富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4月27日,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读服务交流活动在苏州图书馆北馆举办。 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残联宣传文化部、国家图书馆主办,苏州图书馆承办,旨在加强各方联动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99499
6.我馆设立全省首家“视障人士阅读服务基地”厦图简讯在第34个助残日到来之际,我馆举办 “文化助盲 共享阅读”残健融合、读书·品剧系列文化助残活动,助力残疾人共享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5月15日,我馆携手厦门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设立“厦门市视障人士阅读服务基地”,是全省首家视障人士阅读服务基地,为视障人士打造了一个有爱无“障”的阅读空间,新增盲文书503册https://www.xmlib.net/xtdt/xtjx/202405/t20240524_1344669.htm
7.“无障碍阅读”助视障人士感受阅读乐趣4月23日,在长沙市图书馆的视障文献借阅室,两名视障学生在使用智能语音阅读器听书。 近年来,长沙市图书馆致力于为视障人士打造无障碍阅读平台,视障文献借阅室有盲文书刊10000余册、有声读物1000余件、无障碍电影300多部,配备了含有读屏软件的电脑、盲文刻印机、远近助视器、台式助视器、智能语音阅读器http://www.hn.xinhuanet.com/20240423/dd2ff5854a6046ba95b34075d851a8e4/c.html
8.视障读者服务相关的评估标准研究自1994年文化部首次对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活动(以下简称“公共馆评估”)以来,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力支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细分到不同服务类别加以比较,公共图书馆的视障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得较缓慢,不少图书馆缺乏经费保障和服务资源,助盲文化活动的开展还处于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930/10772487.shtml
9.均等化——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视障文化服务案例培训班圆满结束为全面促进图书馆视障文化服务成效,交流总结视障群体的服务经验,2018年7月17日——20日,“长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视障文化服务案例培训班”在杭州召开,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各级公共图书馆领导、视障阅读服务业务骨干,共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基本按照当地视障读者的需求,自行设置硬件设施的https://www.zjlib.cn/zxbghd/54894.htm
10.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探究——以天津图书馆为例文章梳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实践和相关研究现状,总结天津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实践经验,并提出公共图书馆视障群体阅读服务策略,即加强视障资源建设,构建多元视障资源保障体系;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视障读者活动常态化;建立专业馆员培训与激励机制;探索多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4107914
11.南京图书馆借阅常见问题在新馆三层中外文报刊借阅室,该室提供当月近235种报纸的在馆阅览。 25、视障读者可以借阅图书吗? 视障读者凭残障人的有关证件,可在新馆负一层视障人借阅室免费享受盲文书刊、有声读物借阅,上网等在馆服务。 26、国学馆普通读者能进去吗? 读者凭本人南京图书馆借阅证或阅览证可在国学馆古籍原本阅览室阅览文献。需https://nj.bendibao.com/live/2014114/157532.shtm
12.图书馆志愿服务总结(通用6篇)分宜县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根据分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文件精神要求,我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主题,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重点,把学雷锋活动与创先争优、文明创建、扶贫帮困和拓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xeh6l9x.html
13.公共广州图书馆发布2023年最受欢迎的十大盲文书,残障群体阅读除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吸引读者到馆借阅盲文书籍之外,广州图书馆馆员针对视障读者的特殊需求特别“定制”有声书,目前已完成自制有声书98册、电子书50册。 广州图书馆视障服务区的馆员李芷筠表示,自制有声书的想法也是源于读者的需求:广州第一个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视障人士张倩昕是广州图书馆的资深读者,她有两本常用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b32423da-fe80-4e56-8ea4-a03cc5bcd7f8&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14.馆藏发展政策澳门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任务是蒐集、整理、组织、利用和推广人类文化知识,而提供各类型图书资料予读者使用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 澳门公共图书馆既要肩负保存、推广澳门文献的责任,亦要负起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大众的职责。图书馆馆藏的质量为实现图书馆职能和任务的主要条件。 https://www.library.gov.mo/zh-hans/aboutus/policy/collection-development-policy
1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百又十载正青春岭南文脉再传承该项目走进粤港澳地区各基层公共图书馆、高校和中小学图书馆、文博单位,通过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拉近社会大众与古籍保护的距离,获评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示范项目”。 《广东历代方志集成》 【关爱】服务特殊群体 传递人文关怀 视障姑娘小婷参加了由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的广东省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获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b02a77b893/c104b15ad3.shtml
16.GBT367192018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高清版可检索.pdfICS 01.140.20 A 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6719—2018 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2018-09-17 发布 2019-04-01 实施 发布 GB/T 36719—2018 目次 前言 in 引言w 1范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2 5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20/812706202600203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