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正向研发都备受技术圈推崇。
随着技术之风迅速地向四处扩散,很快,以践行“用户本质需求”为典型特征的正向产品设计,逐步成为产品同学showupside的基本功。
于是,高段位的同学逐步对正向设计形成了共识:
事实上,如果深度查看团队的需求设计、认真学习优秀的主流产品、仔细琢磨日常的体验设计,我们很容易从复杂感知中抽象出简洁的真谛——好的设计,深度依赖正向研发。
说实话,笔者尤其推崇大家体验各类产品设计,并且最好在深度使用之后推演设计者背后的产品思考。
但在“看山不是山”的体验buff叠加之下,我同时感受到了“卓越”与“瑕疵”的波粒二象性。
甚至,还被抽象出八个字:“溯源”、“拆解”、“重构”和“迭代”。
本质上,正向设计就是要深刻遵循第一性原理。
当然,在我看来,这些设计点,既有值得学习的正向之“山”,亦有需要留意的逆向之“坑”。
这可急坏了我。
所以,我几乎每天都会查看版本更新,看着死猪一样的V1.9.7,咱就来气,于是满怀希望地在“客户反馈”里做了用户反馈。
老话说得好:Withouthope,Youcanneverkillhope.
果然,希望多大、失望多大。
碎碎念念的新版本,竟然还是没有复制文字功能,我仰天长啸:这特么不就是一行代码的事儿吗?
但是,却更新了一个我起初认为是“重磅鸡肋”的新功能——“涂鸦笔记”。
涂鸦?涂什么鸦?老子要的是“复制文字”!
这个“涂鸦笔记”是这样的:你在阅读过程时可以随时划线标注、手写文字,形成类似在纸质书上阅读时手写笔记的体验。
得,不妨“溯源”下用户使用场景:
显然,这就是在实打实地构建体验护城河。
得到新产品:Get笔记
按理说,这原本是两个平行的领域内产品,但奈何同在知识传播大赛道,或许命中注定终归会有交集。
这不,得到近期推出了Get笔记。
可没两天,迭代带来了新形势。
Get笔记小程序也鸟枪换炮,瞬间升级了网页版,功能也从小程序仅有的“润色”功能全面大跃进,包括“富文本记录”、“图片AI识别”、“AI智能分析”、“主流APP一键导入”等。
显然,其Allin知识记录分赛场的“野心”昭然若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APP端肯定很快就能面世。
想了好久,也同少楠做了交流,我也有些产品思考:
1.构建生态、提供闭环体验
首先,抛开商业竞争不谈,单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得到推出笔记记录类产品完全可以理解,甚至是其发展必然——缩短交互路径,丰富用户生态、为用户提供闭环的生态体验。
这就类似于,B端有了SaaS基础,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也有了丰富的可转化应用场景,那就更需要打通最后1公里,将用户焊死在APP里,否则,天理不容。
2.进入红海领域,差异性竞争力是关键
碎片化笔记记录赛道早就红的见紫。
但得到Get笔记不是靠全量功能同现有市场竞争,而是带着“AI润色”的差异竞争力骤然杀入的,并且通过多渠道的集中运营,迅速打出爆款单品,而后才推出网页版,与市场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一句话:先用差异性升维、再降维至市场水平线。
事实上,在同质化红海存量竞争之下,如果希望能够快速打出市场占有率,那新产品就一定要有差异性,依赖并灵活运用差异竞争力。
基于既有的用户市场和应用场景,就相对更容易出圈儿。
而AI作为当下为数不多的、可被应用的新型竞争力,显然被得到很好的抓住了。
3.保持本我,坚持正向研发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
我记得似乎是去年罗胖的跨年演讲还致敬了flomo,少楠还发了朋友圈互敬得到,一转眼,两个好友将不得不争夺同一批用户。
那么,面对强有力的新竞争,老产品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少楠告诉我他们近期正在上线一个重磅功能,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
但是,他们并不会在AI生成笔记这个赛道上与得到去做同质化竞争,而是选择不同的细分小赛道,会遵循自己的规划和想法,做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
当然,我对这个重磅功能也非常期待。
总的来说,我们在做自己产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思考和发展路径,要坚持基于第一性原理来自主研发、正向研发,即使面对竞争对手或新产品的压力,我们节奏也不能乱,更应专注本质需求。
同时,市场的规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遵循的底层逻辑是用户认可。
用户反馈驱动正向迭代
众所周知,产品不可能覆盖全量需求场景,也无法确保百分百符合用户真实需求,基于此,用户反馈可能是驱动正向迭代ROI最高的唯一解。
举个例子:
当然,这次主要是把部分提醒类的服务号放出来了,其他的诸如资讯通知类的依然在折叠。
我个人觉得这或许是最好的平衡,大家也可以参照下图。
图-↑原灰度测试,服务号均折叠
图-↑用户反馈后重新调整,释放工具类通知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再举个例子:
比如,以前后排未系安全带则强制报警,用户吐槽很多次,这次终于给了开关(当然,选择权虽然给了用户,安全第一,咱还是要系安全带)。
比如,导航地址终于可以自定义名称,可以置顶了,这点同样是用户吐槽很多次的功能,尤其是收藏地址众多时,极其实用。
诸如这些功能,其实都是通过聆听用户反馈做出的迭代提升,始终和用户站在一起,才是用户型企业的标准姿势。
图-↑用户反馈后重新调整
当然,说了这么多,不管是第一性原理,还是差异性竞争力,又或是聆听用户声音,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