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精彩纷呈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他多次在调研活动中考察非遗项目、购买非遗产品,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怀,滋养着非遗事业的厚土,结出累累硕果,推动着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吐露芬芳。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11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同步拉开帷幕。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全国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遗保护成果,充分体现党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非遗购物节主视觉图

非遗显活力美好新生活——特色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满足群众新期待

▲在天津非遗展示活动中亮相的郑和宝船(供图: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激发非遗活力创造美好生活”“乡村振兴非遗同行”,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发出响亮口号,各地有力响应,盘活特色非遗资源,激发非遗活力,以非遗佳作精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河北、广东:赏非遗购好物非遗产品引领文化消费

超低折扣、百余商品、舌尖体验、“云”上探店……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振消费、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商务厅于6月3日至18日举办“2022年河北非遗购物节”,引领百姓就近体验和消费身边各种好吃、好玩、好购的非遗与中华老字号产品,形成大众传播燕赵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本届河北非遗购物节将联合多个电商平台、权威媒体开展线上推广展示,并在历史文化街区、非遗工坊、中华老字号、餐饮饭店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线下体验活动。

活动期间,河北非遗实体店、网店都将推出不同折扣的让利惠民活动,评剧、皮影戏等演出门票也将以不同折扣参与线下线上销售。在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全部产品还将以年度最低折扣销售,包括河北639个非遗工坊、50余家重点非遗企业、27家中华老字号的全部门店等线下实体店,以及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平台的非遗工坊、中华老字号网店。

此外,河北省内主城区、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人流量大、知名度高的100余家知名饭馆还将通过开设非遗美食展示体验区,邀请当地饮食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制作非遗产品等,全方位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意义、当代价值,让非遗全面融入现代生活,让每个人都能品尝到家乡的“非遗味”。

“预售很保质,低价不降格,我们在享受到实实在在福利的同时,更认识到非遗传承需要坚守初心,更加珍惜手中的非遗产品了。”河北石家庄市民李玲赞叹。

“非遗工坊云探店”“非遗饭馆云探店”直播活动已于6月3日开启,节目主播走进非遗工坊、中华老字号、非遗饭馆等与非遗传承人现场品尝非遗美食、展示非遗技艺。保定会馆、正定八大碗、金凤扒鸡、乐仁堂药膳等走进直播间带来精彩展示,青铜工艺、铁板浮雕、老粗布等非遗好物等你“云”上逛店。

目前,作为广州非遗购物节的主场馆,“抖音广州非遗馆”已有61个非遗项目的96位传承人入驻。在前期工作基础上,6月2日起已开展系列线上直播带货专场。“从前两场直播带货效果看,非遗商家店铺成交数、销售额、观看数有了明显提升,说明非遗线上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副部长董帅说。

▲湖南长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现场(供图: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湖北、天津:非遗活化利用促创新性发展

5月3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湖北主会场——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暨首届非遗时装秀开幕。一展、一销、一秀、一传,将湖北对非遗的活化利用与创新性发展,展现得淋漓尽致。

开幕式上,22个特装展位的非遗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了湖北非遗产品优惠展销季倡议。6月至8月,湖北全省100多个项目、470多个非遗产品全部实行优惠展销,有的优惠幅度达50%,以此扩大消费、助力文旅企业疫后重振。

非遗时装秀艳惊四座,“百名绣娘绣中华”表演也让观众赞叹不已。据了解,参演的百名绣娘都是黄春萍大师技能工作室的学生。作为汉绣湖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近年来致力于汉绣文化教育和技能传承,每年开展技能培训百余场,带动城乡社区女性创业就业达上万人。“这是对汉绣的一次有力推广,让大家对汉绣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更多人了解到汉绣的魅力。”黄春萍说。

“希望非遗产品能随着产业链的发展、市场化的运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服务千家万户。”国家级非遗枣阳粗布第四代传承人、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其华介绍,百布堂拥有线上线下乡村振兴扶贫馆、加盟店、直营店200多家,已解决2000多人就业问题。

天津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健康生活——传统中医药文化展”和“美好生活——振兴传统工艺展”两大板块为主体,其中,“健康生活——传统中医药文化展”通过天津市极具代表性的6个传统医药类项目,展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药食同源的智慧结晶,透过中医药文化积极倡导健康生活,传递“未病先治”的健康思想理念。展览将以图片和短视频形式对医书典籍、中医理论、中医诊法、中医药材等进行深度解析,让民众了解中医遵循的基本理念,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提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信心。

▲“锦绣中华、楚楚动人”湖北非遗时装秀(供图: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民同行

今年,四川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从5月下旬就已启动,一直延续到6月底。除展览展销外,还将举行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各类展演或体验活动,吸引当地民众广泛参与,凸显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6月10日至18日,在遂宁举办的“千村万户,非遗圆梦”——四川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将以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现场展演等形式,线上线下同步展现四川各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多种路径和实践成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成果展上,每个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如德乡嫂松花蛋,其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是几代人的心血,是祖辈智慧的结晶。自2019年成立仪陇德轩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德乡走上了“非遗传统技艺+企业化”经营的道路,还通过协会等组织推动产业发展,帮助妇女实现就业创业,至2021年累计培训2160人次,服务1320人次,带动640名农村妇女从事养殖、加工和电子商务等工作,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非遗绽光彩展卷新时代

▲安徽蚌埠禹会区文化馆举办非遗展示活动(供图: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景呈现,展示非遗之美;全民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全国联动,营造起浓厚的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彰显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刻联系,描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弘扬的美好图景。

新时代绽放迷人光彩交出亮眼成绩单

今年遗产日,各地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产品,线上线下结合,以精彩绝伦的展演展示,独具匠心的互动体验,惠民利民的产品展销,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亮出新成绩。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柯城)活动、2022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乐享非遗生活·共富萧然未来”、“嘉韵”非遗国潮市集、宋韵主题系列活动……共同富裕新力量,共享非遗新生活。在浙江,遗产日系列活动一场接着一场,重点培育“非遗生活力”“非遗数字力”“非遗传播力”,以传统工艺转化利用,促进融合发展,以数字资源赋能,探索传承新模式,以融媒立体传播,凝聚广泛共识,着力绘就一幅浓郁多彩的大美非遗画卷。

河南今年共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58个,其中,线上活动257个,线下活动301个。在重点办好“非遗购物节”和“行走河南·云游非遗影像展”的同时,还将举办第二届河南省非遗曲艺展演周。期间,各级非遗传承人登台献艺,经典曲目与讴歌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曲艺新作轮番上演,全网每天推送曲艺视频专场,还引入专家访谈,讲解、普及曲艺知识。

新气象融入美好生活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非遗的产生与发展,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密不可分。走进寻常百姓家,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新养分,获得新发展,是非遗价值进一步激活的重要体现。

通过作品走近群众,产品走向市场,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人民群众则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主场活动暨第三届湖南非遗购物节,联合湖南省14个市州的非遗工坊、非遗老字号、非遗企业,免费发放7.5万元非遗消费券;湖南长沙则向市民发放价值50万元的夏日文旅惠民消费券,供市民、游客在文旅集市活动现场按照规则抵现使用,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能在家门口了解到这么多高品质、有特色的非遗产品,还能在线领取非遗消费券,希望这样的活动常办、多办。”长沙市民吴勇在朋友圈热情推介。

2022年黑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主场活动,组织哈尔滨市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40余个在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进行展示、展销活动,利用景区优越地段优势,借助成熟商业区购买力推销非遗优秀产品,打造好非遗商品推广平台。同时,黑龙江省各市地、各县区、各乡镇的文旅部门都将组织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宣传展示近年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新面貌贴近年轻群体守护好非遗宝藏

贴近年轻群体,用年轻人喜爱的方式传播非遗。基于疫情防控的安全考虑,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易于接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今年遗产日活动主要在线上举办。

为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特别推出“‘非’学不可你来守‘艺’”为主题的“感受非遗魅力学习传统绝活”系列直播活动,镜头直接对准晋剧、太原莲花落、太原秧歌这些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互动体验,向网友展现并记录这些久负盛名的非遗项目的发展历史、艺术形式以及活态传承,带人们聆听戏曲名家、“90后”新生代传承人背后的故事,感受三晋非遗的独特魅力。

有网友留言:“没想到每一个非遗项目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线上讲述娓娓道来,让我感受到了非遗别样的魅力。其中,太原莲花落的年轻一代传承人为完成对师傅的承诺,不惜卖掉公司全身心投入传承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湖南雨花非遗馆策划了“拾遗仔仔·少儿非遗主题艺术展”,前期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及教育机构,广泛征集少年儿童的手工艺作品300余件、通过层层评选,最终展出的儿童手工艺作品,灵活运用了活字印刷、剪纸、扎染、拼布、编结、木工、香道、皮影雕刻等多项非遗技艺。展览还专设“非遗云上课堂”,教授非遗技艺、普及非遗知识,为热爱非遗的中小学生搭建了宣传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得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要展出新作,新疆“95后”大学生林秀提早就约了同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准备到现场拍摄记录。“我们身边一群年轻人都热爱非遗,并愿用文创设计、视频制作和学习体验等这些实际行动,支持非遗事业长远发展,希望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为其多尽一份力。”林秀说。(统稿:王彬参与采写:徐继宏、张玲、郭志清、王炜、张莹莹、张建友、郭凯倩、莫曲、费菲)

走进国图深入了解非遗保护工作新成果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主视觉图(供图:国家图书馆)

庆祝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将联合全国百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举办“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系列活动及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线上线下联动展示记录工作成果

为系统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的历程和成果,让公众全面了解此项工作的内容及意义,6月10日至7月10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将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举办。展览分为“认识非遗”“为什么记录”“工作回顾”“优秀成果展示”“展望”等章节,观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在线观看记录工作优秀成果的综述片。

为方便更多公众参与此次活动,国家图书馆官网也将于6月10日在首页推出线上展示专区。公众还可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新华网、光明网、学习强国、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优酷网等平台观看展映影片。

据了解,今年展映的综述片共115部,均为2015年以来验收完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项目优秀成果,涉及题材和主体对象丰富多样,拍摄创意和技术手段新颖特别,其中20部为首次发布。

展映分“故事故人”“乐舞多情”“匠心致美”“天人和合”四大单元15个主题,通过传承人项目实践、传承教学和口述历史等内容,立体展示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生经历与技艺水平,呈现了非遗之美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些作品除具有较高的文献及研究价值外,也极具艺术价值与传播价值。”在验收过程中,评审专家一致认为。

专家学者联动讲述非遗保护背后故事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活动将在线上与读者见面。

该活动将围绕遗产日活动主题“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推出4场主题讲座,邀请来自北京、辽宁、云南、西藏的非遗专家和非遗传承人担任主讲人,立足新近研究成果和各地工作的生动实践,讲述非遗项目与其根植之地的文化共生关系,用鲜活实例展示如何弘扬和“盘活”传统文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探讨非遗在新时代传承的新思路。

全国图书馆联动赴一场精彩的非遗之约

下一步,国家图书馆将努力践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宗旨,将图书馆服务与非遗保护事业有机融合,鼓励公众主动了解当地特色传统文化事项,进一步展示非遗传承人的精神品质,号召新时代青年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共同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王彬整理)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

THE END
1.媒体传真登录 我的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传真 媒体传真 04 2024-12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24学术年会召开 12月1日至4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宣恩县人民政府承办,恩施州图书馆、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24学术年会在宣恩县召开。本次https://www.library.hb.cn/zx/mtcz/
2.机关党建推进文旅大融合,湖北快马加鞭。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升腾群众文化气场 文以载道,以文育人。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文化惠民,群众乐享一直是我省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 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户群众身边。湖北大力推进“四馆三场两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剧场、排练场、文https://kjj.wuhan.gov.cn/ztzl_8/cyzd/jgdj_72806/202408/t20240803_2437555.html
3.教师教育专题信息2024年第2卷第5期要充分挖掘培育乡村教师队伍中的“教育家”型教师,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教师队伍活力。同时,要注重培养一批懂乡村、爱乡村,志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试点省份主体责任,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https://nhb.shnu.edu.cn/60/16/c30218a811030/page.htm
4.壁挂天路下的乡村图书馆,邀约义工及文创青年共建一所藏在深山的乡村图书馆,主人(本人)谭哥,曾是一名歌手、婚礼主持人,2021年6月,回到离城区80公里的乡村,将自己10多年未住老房维修并改造成一所乡村图书馆, 图书馆面积600平,图书8000余册,已为村里的孩子及村民免费开放。 2023年,谭哥已经开始了他的另一个梦,他在自己的村庄及周边,以乡村图书馆为中心,以https://www.douban.com/note/837097245/
5.乡村振兴报告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为指导,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 一、多措并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牢把握“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人才工作制度,把人才振兴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399652.html
6.善行贵州对此,张琼丽提出,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将乡村图书馆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将乡村图书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为乡村图书馆提供政策支撑。还可以选择儿童数量较多、辐射周边村落较好的村镇,对村居委会原有的“农家书屋”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孩子们能在此参与课后学习、https://www.gzscszh.cn/nv.html?nid=2ee24399-dc7d-4f6f-9ece-3568e7f5fea2
7.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1篇)提倡广大村民参与健身锻炼、休息时间多在村级图书馆看书读报,倡导广大村民举办棋类比赛、广场舞比赛、各类球类体育比赛等新风尚。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至xxxx年底全市有村级文化站xx个,村级农家书记xxx家,实现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299452.html
8.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3000字(10篇)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https://www.ruiwen.com/baogao/6089860.html
9.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3日在丹江口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改两提升”,新建农村公路25公里、村民活动广场6个,改造房屋435户,升级产业观光园7处,新改建厕所1053座,集中供水33.4万人。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3个,新建美丽家园示范村5个,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以综合评分全省第一、十堰唯一的成绩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https://m.hbdjk.com/p/182953.html
10.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光荣榜来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天眼书屋:跨界融合的乡村文化新空间 云南省瑞丽市建设国门书社 推动文化睦邻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农家书屋+图书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阅读服务创新实践 甘肃省陇南市文旅融合新模式:农家书屋绘就“诗和远方” https://www.news.cn/book/20230424/e0abd807d3964abf91ab03ea2c52e8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