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精选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增城区区委、区政府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产业优先,推动乡村宜居和乡村治理,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独具增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作为农业大镇、旅游强镇的派潭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城乡融合”,努力探索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要通过加大乡村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文化宣传、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等,积极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x特色文明乡风是我省农村精神风貌的总体体现,凝聚着x大地的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是x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我省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重要价值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生态宜居”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文明乡风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互促共进的孪生体。农村的生态宜居既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乡风文明蕴含着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勤劳朴实、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优秀传统,是乡村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生态宜居”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强大动力。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村“治理有效”创造有利条件。乡风文明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引领作用,乡村治理的全过程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全景式呈现。如村民通过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实现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不仅彰显了乡风文明,还为农村“治理有效”提供有力支撑。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可以为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更加丰富的内涵。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能够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农产品文化品牌效应,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实现文化禀赋和生态资源的深度有机融合,有效促进农民增收。x特色文明乡风的培育还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转变农民的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达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效果。

培育x特色文明乡风的路径选择

加强x优秀文化宣传。一是在农村地区大力弘扬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挖掘x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把乡风文明宣传融入农民生活。积极组织开展体现x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激励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对标先进,反思错误或落后的思想观念,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

用优良党风政风引领乡风文明。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的党风政风是关键所在。要以基层微权力腐败治理为抓手,通过制定微权力清单、规范村务运行流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培育多元监督体系等举措,实现正党风赢民心树新风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员的率先垂范作用,鼓励和监督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以良好作风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战略;作用;措施

1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1.1有助于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发展是比较关键的任务,未来农业发展应该力求实现规模化效益,而在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比较重要的支持条件。农业机械化的提升可以促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小,相应农业生产可以借助于大量的机械设备,有别于原有小农经济格局,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当前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少,推行规模化作业成为必要趋势,在这种规模化作业发展中,必然也就需要依托于大量机械设备参与生产,如此才能够更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1.2有助于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较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使农民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必然需要重点围绕着农业经济主体予以高度重视,在确保农业经济主体适合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的基础上,进而才能够更快推动农村发展优化。现阶段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发生着重要变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产业化经营组织越来越常见,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对于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此也就必然对于农业生产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为了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着眼点,需要重点发挥出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价值,促使农业生产经营更为高效,最终辅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1.3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4有助于推动农村扶贫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扶贫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为了更好优化农村扶贫效果,除了要直接进行经济层面的扶贫支持外,产业扶贫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产业扶贫的开展也就可以借助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得以实现。从农村贫困问题的形成机制上来看,很多地区都会因为受到地形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农业发展状况不理想,在务农人员严重欠缺的条件下,必然也就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农业生产优化效果,往往只能望“地”兴叹。如果能够在农业发展中推行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大机械设备的引入比例,如此也就必然可以较好促使农村产业扶贫工作得到较好落实,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缓解贫困程度。

2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

2.1农机购置补贴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为了更好提升其引入数量,降低农户的农机采购压力是比较重要的手段,采取农机购置补贴方式也就显得极为必要。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合理制定恰当的农机购置补贴,针对农民采购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有效补贴,引导农民能够积极采购农机,进而改变原有农业生产模式。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制定中,需要确保其政策更为适宜合理,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对于农业生产中比较渴求,但是相对价格较高的农机,则需要给予较高的补贴,推动该类农机的有效普及。在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中,还需要注重方便农民应用,避免设置过多的审批程序,形成严重限制。

2.2培养农机人才

在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为了更好提升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价值,往往还需要注重从农机人才角度进行优化,致力于培养更多的农机人才,确保农机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转变的需求。对于这些农机人才而言,其并非仅仅是针对新型农机设备进行宣传,引导农民形成机械化生产意识,往往还需要促使其掌握较为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对于各类农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如此才能够更好指导农户应用这些先进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由此可见,相应农机人才的服务应该表现出较强的全过程性特点,可以更好根据农户的多方面需求予以支持,尤其是对于新型农业机具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更是需要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促使相应农机可以发挥出最强的作用效益。

2.3注重因地制宜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具备较强作用价值。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应该避免因为过度追求农业生产机械化带来的一些不良问题,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体现较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性效果。结合这种因地制宜基本原则的践行来看,各个不同区域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前必然需要针对自身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切实了解自身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把握好当前农业发展状况。如此也就可以制定较为合理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方案。除了上述农机购置补贴应该体现出较强针对性特点外,结合不同农业经营主体采取不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服务策略,同样也是因地制宜原则践行的重要举措,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芭比映像”为你整理了这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年初以来,宁江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不断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强化各项举措落实,细化目标任务,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的问题,有效推动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上下联动开展“百日攻坚战”行动

为彻底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宁江区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并对照省、市文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标准,敦促乡村两级提早行动,清理整治农村地头、林带、道路“三大区域”,守好村巷路口和村屯出入口“两大关口”。

经过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宁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各村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万多人次,动用各种车辆、机械4400多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近7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近5万吨,清理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清理村内沟渠近400公里,全区投入村庄清洁行动的资金达到800多万元。

2.集中力量确保暗访督导成效

为了确保村庄清洁行动的效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到各乡镇随机抽查人居环境,区农居办进行每月督导检查,对全区所有村屯进行全面暗访检查,并进行评分排名和通报。在检查中,区农居办将存在问题用水印照片拍照留影,通报反馈给各乡镇村屯,敦促其及时整改,并不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整改质量。

3.群策群力包保村屯环境卫生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引言

1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贵阳”等脍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业也是全省经济支柱产业。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贵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30.07%,占据贵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乡村旅游业的推动下,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旅游+农业”等模式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大部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建成了新型的农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处纳灰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对于贵州省来说,乡村旅游业一直是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贵州省依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拥有较多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舒适宜人气候条件。同时贵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从1930—1936年,的足迹遍及贵州的68个县(市、区),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娄山关战斗遗址、会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这些丰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目前贵州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体功能区,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极拉动的旅游模式。

1.2“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

1.3产业融合模式

贵州省创建了旅游业和农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贵州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在贵州山地特色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出了观光体验、休闲创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过发挥区域种植、养殖特色,合理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建设乡村商业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同时依靠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生态田园风光等优质旅游资源,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游玩服务,让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观光畅游,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贵州独有特点的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区,为突出“爽爽的贵阳”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传多彩贵州作出贡献。

2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2.2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而言,很多景点都是依靠当地居民经营,以农家乐、民宿为主,性价比较低,村民由于缺乏专业的经营与管理知识,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同时,还因为管理制度混乱,缺乏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制度,使得乡村旅游业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粗放式经营状态。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现存的问题却是难以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及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2.3乡村旅游品牌缺失

对于旅游业而言,一个知名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胜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对于贵州省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而言,则缺少品牌。乡村旅游业主要依托于当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很少会与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时,由于乡村旅游规划并没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撑可能是有限的,会阻碍当地乡村旅游业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临近的乡村之间未必能够形成利益共同体,产生集群效应。大部分都还处于“农家乐”这个层面,不能创新推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竞争力。

2.4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目前贵州省的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贵州地形比较复杂,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隐患较大。安全设施落实不到位,如,濒临水潭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险项目存在安全问题,如,一些岩洞没有开发,就对游客开放,探险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导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联系当地的村民来引导,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够的时候,由当地未成年人充当导游,引导游客进山探险;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没有通信网络,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2.5环境保护不力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绿色手段,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然而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当地的旅游景点大肆开发,一些洼地、峰林、峰丛、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坏,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遗迹、生态资源等,使其变得面目全非,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只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态环境的修复。如,直接将废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烧垃圾等行为。

3贵州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

3.1推动基础设施与旅游区域的协调发展

3.2完善旅游业规划,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紧抓这次机会,开发旅游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利于贵州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大开发不等于滥开发,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自然资源不受损害,要积极保护当地的峰林、峰丛、溶洞等自然景观,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在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旅游业经济才能持续稳步增长。

3.3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乡村旅游特色

通过挖掘各地民族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等,把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保留少数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化,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乡村旅游要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将旅游产业延伸至其它产业。如,在保留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发乡村养老、影视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其它旅游产品,打造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

3.4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专业服务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贵州省的乡村凭借着特有的旅游资源和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贵州的乡村旅游业要积极查找问题、改进问题,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加快贵州省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小海,肖洪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转向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5):42-49.

[2]董菁,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50-52.

[3]王琳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06):40-41.

[4]黄快林,黄立霞.以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N].湖南日报,2018-11-18(002).

[5]陈永驰.河南省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20.

THE END
1.媒体传真登录 我的图书馆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传真 媒体传真 04 2024-12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24学术年会召开 12月1日至4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宣恩县人民政府承办,恩施州图书馆、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湖北省图书馆学会2024学术年会在宣恩县召开。本次https://www.library.hb.cn/zx/mtcz/
2.机关党建推进文旅大融合,湖北快马加鞭。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升腾群众文化气场 文以载道,以文育人。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文化惠民,群众乐享一直是我省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 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户群众身边。湖北大力推进“四馆三场两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剧场、排练场、文https://kjj.wuhan.gov.cn/ztzl_8/cyzd/jgdj_72806/202408/t20240803_2437555.html
3.教师教育专题信息2024年第2卷第5期要充分挖掘培育乡村教师队伍中的“教育家”型教师,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激发乡村教师队伍活力。同时,要注重培养一批懂乡村、爱乡村,志愿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试点省份主体责任,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https://nhb.shnu.edu.cn/60/16/c30218a811030/page.htm
4.壁挂天路下的乡村图书馆,邀约义工及文创青年共建一所藏在深山的乡村图书馆,主人(本人)谭哥,曾是一名歌手、婚礼主持人,2021年6月,回到离城区80公里的乡村,将自己10多年未住老房维修并改造成一所乡村图书馆, 图书馆面积600平,图书8000余册,已为村里的孩子及村民免费开放。 2023年,谭哥已经开始了他的另一个梦,他在自己的村庄及周边,以乡村图书馆为中心,以https://www.douban.com/note/837097245/
5.乡村振兴报告xx镇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和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为指导,多措并举促进乡村振兴。 一、多措并举,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xx镇牢牢把握“人才优先、民生为本”的工作主线,立足长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人才工作制度,把人才振兴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人才https://mip.wenshubang.com/baogao/2399652.html
6.善行贵州对此,张琼丽提出,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将乡村图书馆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将乡村图书馆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为乡村图书馆提供政策支撑。还可以选择儿童数量较多、辐射周边村落较好的村镇,对村居委会原有的“农家书屋”进行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孩子们能在此参与课后学习、https://www.gzscszh.cn/nv.html?nid=2ee24399-dc7d-4f6f-9ece-3568e7f5fea2
7.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1篇)提倡广大村民参与健身锻炼、休息时间多在村级图书馆看书读报,倡导广大村民举办棋类比赛、广场舞比赛、各类球类体育比赛等新风尚。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至xxxx年底全市有村级文化站xx个,村级农家书记xxx家,实现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https://www.yjbys.com/diaoyanbaogao/3299452.html
8.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3000字(10篇)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https://www.ruiwen.com/baogao/6089860.html
9.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3日在丹江口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五改两提升”,新建农村公路25公里、村民活动广场6个,改造房屋435户,升级产业观光园7处,新改建厕所1053座,集中供水33.4万人。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23个,新建美丽家园示范村5个,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以综合评分全省第一、十堰唯一的成绩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https://m.hbdjk.com/p/182953.html
10.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乡村振兴论坛光荣榜来啦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天眼书屋:跨界融合的乡村文化新空间 云南省瑞丽市建设国门书社 推动文化睦邻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农家书屋+图书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阅读服务创新实践 甘肃省陇南市文旅融合新模式:农家书屋绘就“诗和远方” https://www.news.cn/book/20230424/e0abd807d3964abf91ab03ea2c52e87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