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从开设“青年夜校”到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从专注销售特色书籍到尝试文商旅融合发展,当前,不少实体书店正不断拓展业态模式,打造自身品牌,满足市民读者精神生活需求。在快节奏的城市中,越来越多实体书店选择发挥自身优势,将书店定位为城市里的“歇脚处”,为附近居民和远道而来的读者提供可以放松身心的文化空间。
最是书香能致远。对于你我他而言,书籍从来都不陌生。看书,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标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已经从76.3%上升至81.8%。在阅读率上升的同时,实体书店如何发展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书、听书……君不见,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新型书籍形态层出不穷,实体书店遇到了严峻挑战。事实上,越来越多消费者对书店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这也成为了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契机。
变则通。“互联网+”语境下,实体书店如何发展是个大课题。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些实体书店也在探索着发展的新路径。比如,当前网络直播红红火火,一些实体书店就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截至今年11月初,国内最大的古旧书实体店中国书店在线上平台开展文化讲座、直播带货、直播拍卖共880场次,销售740.53万元。以此为缩影,不少实体书店尝试“图书+咖啡”“图书+文创”“图书+旅游”“图书+餐饮”“图书+社群”等“图书+”的多元化运营探索,也取得了不错效果。
将“流量”变为“留量”,为发展赢得空间。实体书店发展,人流量至为关键。在一些地方,就尝试将书店融入商业地标、商业项目中。同时,实体书店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品牌传播,进一步提升书店的市场号召力。比如,组织图书签售、读者见面会、学术沙龙等活动,就在无形中扩大了实体书店的营收渠道。综合而言,诸多新业态的出现固然是实体书店对新兴市场需求下读者群体的及时响应,但高质量的书目选择依然是实体书店的立身之本,也唯有如此才能将“流量”变为“留量”。
不断创新,有自我造血功能,实体书店才能长远地走下去。把读书与社交、生活相结合,也越来越成为实体书店留住读者的一种有效方式。近年来,着眼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一些实体书店除了有服务青年群体的夜校课程,也将亲子活动、少儿研学等内容做出了特色。舒适的座椅和持续优化的餐饮产品,吸引着众多消费者来书店光顾打卡,也为实体书店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一边是挖掘文化价值、坚守文化内核,一边是持续拓展边界、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实体书店无形中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