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还为深夜客人提供帐篷等住宿。前些年,南京几家24小时书店兴起一时,如今这些书店的现况怎样?这两天,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运营一年内叫停24小时营业,个位数客流量倒逼书店转型
红极一时的帐篷无人问津
8月23日晚8点,记者来到位于南京中央路明城墙大树根段的“创营书会”,这家店的住宿帐篷曾“一夜难求”。遗憾的是,木质大门紧闭,夜间已停止营业。记者第二天中午12点半再次来到这里,“楼上这个书店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就是周末也不多。”一旁城墙售票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行可能又要扑个空。几经敲门,终于有一个工作人员前来开门,记者随她走上台阶来到书会,狭窄的空间里,几张靠墙的桌椅显得空间更加紧凑。室内空无一人,往里走一些,就能将看到一个闲置的帐篷和已有些落尘的圆形地垫,这与曾经网络中的“吸睛神器”相差甚远。
“平时客流量也不多,所以我们一般8点半开门,晚上6点就关门。”惠小姐告诉记者,她也是最近才来这里工作的,但从她上班以来这里的状况就大致如此。“我们这里有一个门是与城墙相通的,有时候要到周末,等有人来爬城墙的时候,顺便会路过进来看看。”据惠小姐介绍,这家书会成立于2015年10月,在经营的第一年里曾因“24小时不关门”、“可预约帐篷住宿”等吸引了不少顾客慕名前来,“最火的时候,帐篷都要提前好几天预约的。”惠小姐告诉记者,这样的热度持续不到一年,随着客流量下降,为合理配置运营成本,书会取消了24小时营业制。面对现在相对萧条的情况,惠小姐告诉记者,她听领导说,书会将考虑重新装修转型,目前大致方向是为青年与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藏于闹市日均客流50人
凌晨时分,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傍晚时分,书店已然爆满
前台值班人员告诉记者,他是兼职的在校大学生,平时这里是排班制。“一般来说我们每天的客流量在50-60人左右,就是到了零点以后也有5个人以上,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来,基本都是满座。”值班人员说,店里有5000本左右书籍,社科类多一些,专业书籍主要集中在法律、建筑。据介绍,书店实行会员制,缴纳费用成为会员后,可在二楼南书房及其他4家书店借阅图书,通借通还。消费产品、交换图书、借阅图书、参与线上活动等都可以赚取积分,积分可用于店内兑换饮品、甜点等,目前,书店共有会员3000多个。
新区书店试营业,还要解决不少问题
书店藏书500万册
一本书,一杯咖啡,惬意的生活
记者在店内逛了一圈发现,这家2000平米左右的书店装修十分现代和精美,近500万册的图书被整齐排列在书架上,文学、教科、自然科学甚至连南京高校的馆藏书都有。除了图书外,店内最让人称道的便是供顾客和读者休息看书的配置。沙发板凳自不用多说,店内一角的咖啡屋则让人十分惬意。“湖蓝色的墙面,木质的靠椅,墙面上满满复古照片墙,沐浴在阳光下,点上一杯咖啡,看一本书,这就是我们想给读者打造的感觉。”店员的介绍让记者不经神往起来。
不过,可能受到地点的限制,扬子云书房基本是给园区内的上班族使用,从市区过去着实还是有点麻烦。“我们目前只营业到晚上6点,24小时书店的确有这个计划,未来也会可能会启用,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解决很多问题。毕竟我们的读者还是不多,尤其到了晚上会更少的,所以只能看正式营业后是否会有变化。”
地点偏僻,只有周末不打烊
不纸书店,地处偏僻之地
朋友交流开读书会的良好选择
说起不纸书店,不少文艺青年自然十分熟悉,但对记者来说,找到它还是颇费了周章。由于位处人气还显孤单的奥南在建楼盘旁,只得靠导航才找到了这个传说中上的“人气网红”。
由于记者来时已近晚上11点,书店早已打烊,只有一名保安坐在门口值班。但透过昏黄的灯光,记者看到店内装修清新淡雅,十分适合静静读书或者与三五好友聚会。保安告诉记者,平时书店人流量一般,但到了周末会暴涨,因为书店共有两层,即可阅读也可观影。每逢周末两天,便有读书会等活动在店内举行,很适合志同道合的人聚会交流。
不过,书店的确离市区很远,且地点偏僻,每周只有周五、周六才会开放24小时,平时到了5点半便会打烊。“周末也不会真正有人待到第二天早晨,一般到1点左右就基本没人了。”保安说。
“24小时不打烊”过于理想化,实际遭遇冷遇
从记者走访的书店来看,基本在筹划与宣传之时都打出了“24小时不打烊”的口号,也希望能将这个概念和实体坚持做下去。然而,几经沉浮,只有地处城市中心地带、靠近高校,更加文艺清新的书店才更受到青睐。那些偏远人气不足的地方已经放弃了“24小时”,寻找自己的独特风格,转型继续生存下去。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阅读的习惯和主观度,还需要在城市的人群中逐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