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海边图书馆建筑设计直向建筑

图书馆位于沿中国渤海湾海岸线上。该设计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间的界限,身体的活动,光氛围的变化,空气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间共存关系。图书馆东侧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务于西侧居住区的社区居民,同时免费向社会开放。

gooood:多年前曾跟着董老师您做华润某个售楼处的项目,记得当时甲方给了很大的权限让您(建筑师)在偌大的工地与场地中挑选建筑用地,最后您在入口广场,一侧景观,旁侧树林等等用地范围里选择了正对入口的中心广场地面铺装之外的条状草坪,理由是临时售楼处在快速拆除后,地面铺上草皮便可快速复原场地。请问这个面对大海的图书馆项目用地也是您在很大一个范围内自行挑选建议的吗?如果是,为什么选择干净无道路(建成后貌似依然如此)并临靠大海的沙滩?

gooood:这个宏大的场所带给小尺度的图书馆建筑最大的挑战是什么?通常您是如何理解场地与建筑的关系?

董功:建筑肯定要从场地出发,但出发的线索可以有很多种。传统意义上的“具体去适应”,是在某些场地条件下适用的。而在这片海滩,这样一个宏大而抽象的场地上,建筑与海对应的关系并不会那么限定,所以我觉得在这片海滩上的这个建筑是好像能滑动的,像一个物体被放置在沙滩上的某一个地方,而不是从沙滩上某一个点生长出来的感觉。在这几百米的沙滩上,当你沿着沙滩和海平行的方向行走,你会发现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具体条件,两者关系非常的抽象。在这里,建筑与场地之间的依托,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一种情感的体验,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建筑与场地的一种严格的对应关系。

gooood:在网络上我看见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在柔软的沙滩上选择用混凝土作为主材,同时我发现与南美建筑师用混凝土相当粗犷浑厚相比,混凝土在您的作品呈现“轻盈”的特性。请问当初为什么选择混凝土,有考虑过其他的材料吗?以及您对混凝土的观点,对材料的认知?

董功:其一,混凝土本身有一种天生的自然属性,它会呈现出和人的某种亲近的关系。项目施工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完成的状态与当时那些工人的状态也有关联,这也是一种情感上的联系。所以我觉得混凝土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业化材料,也可以被赋予情感。

其三,海边的气候条件对材料本身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抗腐蚀性非常好,是惰性很高的一种材料。

至于你说的轻,我猜测可能是你看到某种秩序的存在。你可以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觉得它轻呢?

gooood:通透,表情丰富,与光线还有外界交互多。

董功:我理解可能你认为的轻主要是从它的东立面感受,东立面有大面积的透明玻璃,混凝土和这些透明界面又有一种模数关系。首先比如说从高度上它是2.5米模数的3倍,高7.5米;其次平面也有一个2.5米的模数在重复,比如地面层玻璃旋转门间混凝土扁柱的间隔。这些模数会让整个东立面呈现一种潜在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一种轻的感觉。

gooood:我第一眼看到建筑是它背向海的那一面。虽然背海朝西却不是一堵厚重的墙面,立面上很较多的表情,与光与风有充分交互,同时也同人的情绪有交互,让人潜意识的感到这座建筑是“轻盈”而非“厚重”的。这里提的轻盈与厚重并无高下之分。

gooood:图书馆的设计是从剖面开始的,为什么?最终又是怎样让各个空间统一的?

从剖面开始不意味着忽略平面,两者并不矛盾,思考是面对全局的,是综合性的,只不过思考的途径是剖面。

▽剖面草图

董功:首先在场地调研的过程中,海边的光给我们非常强烈的印象。光在海边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它不受任何的遮挡,而且海边的空气又非常的清澈,所以一个在城市中生活惯了的人到海边会觉得光线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品质。这里的光得天独厚。

然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光作为一种现象是建筑中具有灵魂的一个方面,它可以把一个非常物化的固定的空间建造或转化成一个带有不可言说的模糊性的精神体验场所。建筑师要做的就是把光做合适,让光在跟这个场地,跟这个空间,跟这个功能发生最合适的关系。

gooood:我对您所说的建筑作为一个物体这个概念非常感兴趣,从您前面的回答我可以感觉到,无论是选材还是选址,都在为强调物体这个概念而服务。我觉得,对于物体这个概念,可以从物体的Affect和Effect两个方面来讲。关于Affect,我觉得您创造的是一个需要“寻找的物体”(FoundObject)。它刻意与城市保持距离,需要被逐渐接近然后发现。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物体在当代的建筑中是少见的。因为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在消费文化下产生的“迫切的物体”。类似“寻找的物体”,即使存在,也是往往出现于私人项目中,比如住宅。那么,“寻找的物体”(FoundObject)这个概念是您最近所在思考的吗?如果是,您是否可以深入的讲一下。

董功:这来自两个层面,从比较逻辑的层面上来讲还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项目本身的特质:一个是它的功能的特质,一个是它场地的特质。换句话说,因为我们有在这个地点上做一个图书馆这样一个需求,所以才有一系列的对于寻找的一种介入方式,一种塑造。比如说它换成一个食堂,或者说一个更具普遍性的功能空间,可能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这个项目先天条件的一个影响。关于这个场地本身,也是先于建筑师出现的,所以才有建筑师之后去慢慢接近寻找的过程,如果这个地段就出现在城市里的话,我想也不会存在这么明显的一个关于“寻找”这样一个过程的塑造,所以我觉得这肯定是跟这个项目的特点有关的。

gooood:在其它项目中也有类似的探索吗?

董功:有。这种所谓的人在线性空间中的接近寻找,或者说经由路线去体会一个建筑,在其他建筑里或多或少都有存在。

比如营口的万科展示中心,首先考虑了建筑在大尺度下和城市的关系,然后是在人逐渐和建筑接近的时候,建筑所呈现的状态。这种状态包括人们开始从沿着具体某条步道向观海的平台上行,彼此间的距离以及身体和建筑的关系。因此该项目也是主客观共同作用产生才显现出这种特质。

gooood:建筑所处的这样的独特场所,固然为“寻找的物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先天环境,可是如果类似的概念假如要运用在身处城市中的建筑上,您觉得有什么挑战和策略可以实现它呢?

董功:在密集的城市格局里你不可能去创造一个像在沙滩上需要让人走几百米才能到达的目的地,因为城市中连续的街道而导致人和建筑的距离本身没有那么大。若单纯做概念引申,无非是人在接近建筑过程中的体验。绝对意义上看,将其直接运用到城市里是不太可能的。

董功: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咱们一个一个说吧。首先是物体的这个概念,我觉得这里面提出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物体的外部和内部,在我看来呢,虽然发生在同一个物体上,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有非常不同的指向性的。

我觉得这个物体的外部,也就是在非常开阔的海滩上,有这么一个坚硬物体的存在,更多表达的是一个构筑物和近乎有危险感的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从这片海和海岸的关系,包括跟后面陆地的关系,我们产生了建筑像是放在沙滩上的物体的设想。这种不和某一个坐标点固定的状态是我认为在这个项目里面反映建筑和场地的一种非限定关系。因为场地引导我们希望去塑造一种面对环境的方式。所以这个房子并没有建筑师强加的那种扎根于某个坐标点的感觉。所以图书馆更物体化而非建筑化。同时这种思路也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房子和地平线在剖面上的关系是相对持平的状态,既不嵌入也非升起,那种被“放”在沙滩上的感觉被强化。

针对物体的内部,实际上是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进到房子后,那种物体感便荡然无存。内部呈现出来的空间和人的尺度上的关系,让人可准确获得尺度感。这个项目中“物体”和“空间”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对应的是自然,一个对应的是人。

至于物体的方向是和先天场地条件有关。我们强调房子和场地(沙滩和海)的关系,长向1:3的盒子从逻辑层面实现了建筑内部空间和海的呼应,铸造出一系列人在建筑内部对海的体验,这是短向面海不可实现的,这也是直觉的判断。同时长向的物体由于它的方向性,自然而然地在人与海之间形成某种“屏障”,于是就产生了经营从人与海被建筑隔离,到人在建筑中面对海的空间体验序列的可能性。

这三个层次的空间体验是我们一开始希望创造的,我们希望由此去揭示人和海之间关系的可能性。从路径讲,几百米以外当你接近这个房子的时候,到达室外的西侧是看不到海的,但是你通过南侧地面层穿透空间面海的“取景框”便能看到海。房子内部的空间也提示接下来要和海发生的一系列关系。然后我们会沿着一堵实墙接近入口,这个时候依然跟海隔绝,但当你经过这个入口一转而进入房子,面对玻璃旋转门,大海便出现了。但是一层所有的玻璃旋转门构建相对密集,加上每两个旋转门之间又有混凝土扁柱结构,所以实际上这个时候看到的海并不开阔反而相对局部。接下来,人背向海沿着楼梯走到2.5米标高,再回头看便能看见一个直接面海的,20米通长的横向水平窗,这是房子里最重要的人和海视觉上的连接。

整个这一套路径在小范围中通过人和海之间的分隔和联系,考虑人的行为动作所形成的视点高度和视角,此中循序渐进对海进行感知。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在其中身体的游移,游移过程中,身体的高度通过空间的设置和海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积累独特的海之体验,最后才诠释完整的人和海的关系。

长轴是一个单纯的,面对大海的不同透明度和不同视窗的定制。有两点是关键思考点,第一个是定制的本身意义在于人在建筑内部中的身体移动是串联这一系列感知的重要途径之一,即空间体验导致整体感知:在经历相对精致明亮的空间后,当你走进小尺度且黑暗的阅览室空间的时候,前后两个空间的光环境体验和空间体验便相互叠加了。另外一个细节是房子里的潜在模数,比如说有一系列的隙缝都是30厘米宽,这个隙缝有的时候会出现在空间对海的端头,有的时候会出现在弧线屋顶与地面交接处,有的时候会出现在平台上两堵墙垂直方向面对海的隙缝。

这一系列出现在路径上的模数重复也是对人的一种暗示,以同样的宽度,唤起人对之前的同样宽度的记忆。这里面有一个潜在的,面对人的,把空间融化成某种连贯体验的语言技法。

gooood:关于长轴的空间“拼贴”,您在设计时所希望达到的是如何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选择这个“拼贴”中的单个空间的形式的?

虽然起点是功能,但是在设置的时候需要考虑空间当中的某种隐含关系以串联这些空间。和一般建筑非常不同的是,这个建筑中是没有走廊的,如果你仔细的看平面会发现空间之间的串联完全是穿越型的。从入口一层低矮的空间进入阅览室,从阅览室进入到冥想空间,从冥想空间进入到旁边的平台,从平台进入到最端头的活动室等等,这一系列空间之间的转换是直接地在空间当中发生的,而不是通常意义上从一个房间进入到另一个房间是需要先走出房间通过走廊再进到下一个房间。

所以我觉得这一特征也是强化这个空间体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个平面类型上一系列空间是通过走廊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空间之间的关系是需要通过走廊来过渡,体验便不成立。比如从阅览室进入到旁边的冥想室,明暗感知瞬间产生变化,面对海的体验瞬间发生转变,这种体验的叠加如果还需要人通过走廊体验便不存在了。这种瞬间的空间过渡在强度上保证了这种定制关系的体验。我希望创造的是人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外一个空间的瞬间转换。所以没有走廊是前提。当然也跟这个图书馆的面积有关,如果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建筑,这个关系逻辑也许就不成立了,因为会涉及到管理上问题。

gooood:请总结下两个轴线在您设计时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董功:简单的说就是短轴实际上是每一个空间在表达空间和海之间的关系,而长轴实际上在表达人和每一个空间体验的一种次序的关系。

gooood:最后,再回到“寻找的物体”这个概念上,这个物体的内部和外部,是如何共同产生这样一种“寻找”的?

关于该项目的更多信息

设计是从剖面开始的,图书馆是由一个主要的阅读空间、一个冥想空间、一个活动室和一个小的水吧休息空间构成。我们依据每个空间功能需求的不同,来设定空间和海的具体的关系,来定义光和风进入空间的方式。

阅读空间

弧线的屋顶朝海的方向张开,暗示着空间的主题。同时,弧线也有助于实现屋顶在东西和南北两个维度上的结构的大跨度。屋顶上阵列设置的30厘米直径通风井道,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电动开合,进一步带动室内空间流动。在一年当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从下午一点到四点左右,阳光会穿透这些细窄的风道,在空间中洒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冥想空间

冥想空间位于阅读空间一侧。相对于阅读空间的明亮、光线均质、开敞、公共,这个空间是幽暗的、有明确光影的、封闭和私密的。空间东西两端各有一条30厘米宽的细缝和外部相联系,一条水平,一条垂直,太阳在早晨和黄昏透过缝隙,为这个空间投射出日晷般的光束。下凹的屋顶,进一步降低空间的尺度,而凹形的上方则形成一个户外平台空间。在这里,人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却看不到海。

活动室

如果可以将这个房子沿南北长向剖开,就可以更清楚的察觉这一组空间各自诠释着每个空间与海的具体的关系,而串联这一系列关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体在空间的游走和记忆。

THE END
1.最是一年春好处广西图书馆“阿图家的中国节——年·宵”主题当天下午,广西图书馆新春系列活动的另一场重头戏——“悦心读书会·我们的节日”主题阅读分享会,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读者朗读《节庆里的故乡》选段 本期悦心读书会以《节庆里的故乡》这本书为主线,通过现场连线该书作者,知名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结合亲身经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春、夏、秋、冬四季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categoryname=%E6%9C%80%E6%96%B0%E8%B5%84%E8%AE%AF&id=55753bfb-6160-4786-afdc-58703e4092a6
2.SSM线上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线上图书馆设计报告为了迎合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和信息化安全的要求,利用互联网服务于其他行业,促进生产,已经是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下,开发一款整体式结构的线上图书馆系统,将复杂的系统进行拆分,能够实现对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系统稳定性的保障,能保证平台可持续、规模化发展的要求。https://blog.csdn.net/QQ_785101605/article/details/131633405
3.2020年9月英语四级第一套线上图书馆第二套写作在线词典参考范文我们既不抛弃它,也不完全依赖它。只有我们合理利用它,才能使它的效益最大化。 以上就是考必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年9月英语四级第一套线上图书馆、第二套写作在线词典参考范文”的相关信息,灵魂一问,这次四级考试能过嘛?想了解更多考试最新资讯可以关注考必过。https://m.kaobiguo.net/news/866861.html
4.VR虚拟图书馆的定义及好处介绍元居科技VR虚拟图书馆的定义及好处介绍 一、VR虚拟图书馆的定义 VR虚拟图书馆是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构建的一个模拟图书馆环境。通过带有VR设备的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VR头盔等身临其境地体验图书馆的场景,浏览图书馆的书籍、阅读资料、参观展览等。https://www.mvpmeta.com/newdetail/2316.html
5.问卷调查报告15篇1. 来图书馆的频率: 2. 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3. 对阅览区学习环境的评价: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几乎每天都会来图书馆复习备考。学生去图书馆主要是为了上自习,认为图书馆的学习气氛比较好,当然,作为图书馆,学生的主要学习工具来源,很多学生去图书馆是为了复习备考,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这说明有一部分人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chabaogao/2930203.html
6.宁波图书馆嘉宾:盛友宁(钢琴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宁波图书馆) 时间:2022年3月19日(周六)19:30 4.“秋帆影话,经典礼拜”贺秋帆电影文化沙龙 嘉宾:贺秋帆(《爱乐》《看电影》杂志专栏作家) 参与方式:线上直播 第28期 历史的人质——《教父》公映五十周年纪念专场之二 https://www.nblib.cn/information/3771
7.科学网—圕人堂周讯(总第418期20220513)(6)图书馆人|献身事业写春秋——沈继武教授 (7)圕人堂的核心价值是圕人给力——纪念圕人堂QQ群建群8周年 (8)助力抗Yi|爱思唯尔为疫区高校免费开放多个数据库访问权 (9)圕人堂建群8周年 (10)欣然读书:我与圕人堂的故事 (11)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山东大学主题活动周开启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338391
8.淄博市图书馆线上展览—春夏秋冬——诗意醇厚的唐宋四季即使窗外天寒雪欲来 屋内的人仍是暖意融融,闲散惬意 识别下方二维码观看全景展览《春夏秋冬——诗意醇厚的唐宋四季》,近五十首诗词,百余幅书画,词画呼应,相映成趣,还有娓娓道来的评注,为你阐释千年前的唐风宋韵。 识别二维码观看展览 开启你2021年的诗意四季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196/2021-01-13/7QYbeSnuqyfV0XZP.html
9.LittleFoxLittle Fox英语线上动画图书馆,制作高质英语动画故事,英语动画儿歌,英语游戏等英文动画学习资源。每天推出新英文动画片,不仅提供26个英文字母发音,英文字母歌等英语发音入门帮助,也涵盖世界英文名著等英文阅读资料,为小学初中高中英语学习提供辅助,是幼儿、少儿朋友https://cn.littlefox.com/
10.探索线上虚拟图书馆:3D建模与VR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传统的线上图书馆相比,这种结合了 3D 建模与 VR 技术的线上虚拟图书馆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再是简单的平面页面和文字列表,而是一个充满立体感和真实感的空间。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浏览和查找书籍,激发阅读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对于图书馆来说,这一创新应用也带来了诸多好处。它可以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容纳更多的http://www.kushixiu.com/article-2385.html
11.2024西班牙线上书店买书网站推荐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的线上数字化图书资源,设有多个电子书栏目,并可外链至前面提到过的Casa del libro及Bubok。 西班牙必打卡网红书店 1、Cervantes 图片来自于cervantes.com,版权属于原作者 西班牙有名的网红书店,位于西班牙北部的 Oviedo 市,是一个从1921年成立的图书馆,已经有101年历史了。该图书馆有4层,按照书籍的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7794801
12.唐山图书馆“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拥有合法版权的科学教育教学类专业综合视频资源,是针对现代新型数字图书馆打造的集视、听、教、学为一体的多媒体网络平台。知识视界”视频教育资源库是顺应高校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师教学研究需求而打造的专业性科学教育视频资源,不仅能为教师的双语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优秀素材,还能为高校师生拓展专https://www.tslib.net/
13.读书日主题活动方案20篇1.“我读,你听”线上朗读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朗诵者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籍、文章、诗词等,通过作品诵读出文字背后的故事,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传播正能量。所有作品集中在县移动图书馆APP进行展示,初选出优秀作品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网络投票,根据投票结果进行表彰,获奖选手现场朗诵作品,并对获奖选手https://www.ruiwen.com/fangan/757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