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观展指南|茶中日月长,品茗博物馆茶文化文物艺术家

在海外,聚焦女性艺术家主题,由苏格兰爱丁堡鸽舍美术馆与弗莱明收藏合作推出展览“苏格兰女性艺术家:250年来观念挑战的历程”,展示了苏格兰诸多“第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近期推出了策划已久的展览“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现代艺术博物馆则有“生命周期:当代设计材料”特展。

澎湃艺术呈现这一周值得一观的艺术展览。

上海

矶崎新:形构间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3年8月26日—11月19日

展览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全球首次大型回顾展,将展出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全面呈现矶崎新不同阶段的设计作品,以及他超越建筑本身的文化与思想实践。

摩登巴黎1914-1945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0日

展览以丰富交织的视角回溯现代性在巴黎上世纪黄金年代的萌生与蓬勃。此次展览呈现建筑模型、绘画、珠宝、摄影、电影、时装等300余件作品,帮助参观者体验1914-1945年的巴黎的城市基建与物质文化风貌,感受海明威笔下的“流动的盛宴”。

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文化主题展

地点:上海嘉定古城法华塔

展期:2023年8月28日开幕

展览展出法华塔天宫地宫出土的石函、玉雕人物像、水晶蝉等珍贵文物,是法华塔出土文物首次齐聚嘉定展出。

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

地点:鲁迅纪念馆

展期:2023年8月15日—11月15日

展现了140余件展品,包括60余件(组)珍贵文物,梳理了鲁迅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从国外美术作品中吸取新意,并开办木刻讲习所,举办展览,促成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8日

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展览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组,从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板块讲述“文明”的故事,带领观众穿梭时光,走进东山村、凌家滩、良渚、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

与时偕行——金石传拓技艺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8日

展览共展出37件/组文物,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亦向上海图书馆借展文物6件(分3件/组)。展览分为“文化传承的实用技艺”“拓墨入画的艺术表现”“金石传拓技艺的传承保护”三个部分呈现金石传拓技艺的历史发展和在当下的保护应用。

千帆竞发——虹口·artdeco尔冬强江南田野调查(城市考古)文献展

地点:朱屺瞻艺术馆

展期:2023年8月15日—10月7日

展览通过史海钩沉,寻觅旧影、故纸,结合历史影像和当下创作,用文献、器物和图像重构虹口artdeco(装饰艺术运动)丰沛的历史样貌,探讨城市更新、街区活化,在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启发人们的思考。

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

地点: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

展期:2023年8月18日—10月15日

展览集结了新疆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人文风情及援疆成果为主要题材,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要类型,绘就了一百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

民族之光——百年马利和她的艺术家朋友们

地点:金山区博物馆

展期:2023年8月19日起

展览通过艺术作品、文献材料的梳理和老照片的佐证,介绍了曾创造中国颜料诸多第一的百年老字号马利的发展沿革、社会贡献。

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

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

展期:2023年8月1日—11月2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亨利·卢梭为代表的“稚拙派”艺术家们抛开了严谨的学院派技巧以及创新奔放的印象派画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自然与真实。展览以亨利·卢梭、塞拉芬·路易、安德烈·鲍尚等9位代表性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来呈现生活的本质。

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

展期:2023年7月20日—9月17日

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注册分析师、退休教师、大学教授、物业经理,五组六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普通人,根据各自策展主题,从中华艺术宫近2万件馆藏中挑选出72件作品进行展出,呈现出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展览。

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

展期:2023年7月25日—9月25日

展览汇聚了赵之谦、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康有为、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王蘧常、白蕉、谢稚柳等100位著名书法家及100件书法精品力作,是第一次大规模地对海派书法进行了代际的梳理、艺术的评析、学术的研究及文献的呈现。

肖像的映象——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三)

地点:西岸美术馆

展期:2023年7月21日—2024年11月5日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

地点:复星艺术中心

展期:2023年7月21日-10月6日

展览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提出的“五感的建筑”观念为脉络,打造由设计手稿、建筑模型、空间装置、数字多媒体、实验音乐、文献、香氛等构成的沉浸式空间,力求观者能够在多重感官体验中领略到隈研吾建筑的魅力,并开启对建筑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思考。

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

地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8日—10月6日

展览展出137件/组展品,包括古船的船体构件、出水瓷器、技术与装备模型等,其中95件/组出水自长江口二号古船,船体构件及一系列古船出水瓷器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群上海空间

展期:2023年6月21日—10月8日

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

地点:浦东美术馆

展期:2023年6月21日—11月12日

从文艺复兴的拉斐尔、巴洛克的鲁本斯、洛可可的华托、现实主义的库尔贝到印象派的马奈、梵高,直至现代艺术布拉克、马蒂斯、康定斯基、夏加尔、欧姬芙、怀斯……70幅来自近70位艺术大家的绘画杰作云集黄浦江畔,展览以八个空间梳理自文艺复兴至战后的“西方美术史”。

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

地点:东一美术馆

展期:2023年4月28日—10月15日

展览是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波提切利主题展,将展出十件波提切利以及其他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的共48件稀世真迹,包括波提切利的著名杰作《三博士朝圣》和《女神帕拉斯·雅典娜与半人马》。这两件经典杰作分别取材于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三博士朝圣》画面宏大布局的右侧前景中,波提切利巧妙地融入了自身的自画像,这种独具创意的绘画风格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

“何止海派”近现代海派书画主题艺术展

地点:海派艺术馆

展期:2023年6月20日—2024年5月30日

展览分为“近现代海派书画发展史陈列展”和“近现代海派名家优秀作品展”两部分,梳理了海派艺术跨越了两个世纪的发展脉络,回眸了海派艺术百年的变化。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展期:2023年4月29日—9月24日

展览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安德烈·马松、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画家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一趟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

游目骋怀——北宋书家的人文之旅

地点: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

展期:2023年5月19日起

展览以馆藏宋四家的碑帖为基础,开启跨越时空的北宋山水行旅世界。展出的30余件碑帖作品中(其中有部分为复制件),与苏轼有关的碑帖作品就占14件,跟随碑帖上的行动轨迹,可勾勒出较为完整的苏轼生平游踪。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上海)2022

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展期:2023年8月12日—10月6日

此次年鉴展览是对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总体情况的回顾和展示,根据对全年2341场展览和7796位艺术家的广泛调查、阅读和深入的研究,结合3329种文献,经过统计选出100余位艺术家作为代表,并以11个集中的议题来呈现202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最新的整体发展。

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主题展

地点:嘉定博物馆

展期:2023年8月28日—10月

展览由嘉定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策划,共陈列86件(套)展品,包括36件在法华塔地宫和天宫发现的文物,引领观者了解法华塔的历史变迁,及其与当地文物、文脉、文人和百姓的故事。

丹甲青文——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

地点:奉贤博物馆

展期:2023年5月26日—10月8日

展出的文物类型包括青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瓷器、书画、竹木等各时期承载汉字的实物,集中表现汉字的肇始源流、发展演变、内在力量与悠长意蕴。

因心造境——上海中国画院院藏明清人物画研究展

地点:程十发美术馆

展期:2023年7月13日—10月18日

“重返自然”国际艺术群展

地点:明珠美术馆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7日

26位中外艺术家带来了100多件自然主题创作,囊括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摄影、行为艺术等多元媒介。

草堂传灯——冯超然绘画艺术及余脉传承特展

地点:陆俨少艺术院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8日

“那得不长年”邵琦山水画展

展期:2023年9月2日-9月28日

地址:上海黄浦区茂名南路1号二楼

邵琦1963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绘画研究季刊·朵云》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著有《书屋小记》《中国画文脉》《晚明以来中国画的语境与语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等;主编《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等。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为刘骅。

展览策划:史军萍视觉设计:李雁

主办机构:大沪联合艺术空间

北京

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期:2023年9月2日—11月30日

展览汇集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代表性藏品,展品总数达555件(组),以鲜明的主题、宏大的规模,立体展现穿越历史、连通地域、融合民族的中华茶文明。

时代的容颜——东京富士美术馆藏西方人物绘画精品展

地点:国家大剧院艺术馆

展期:8月5日-11月12日

展览主题从16世纪宏大的宗教神话题材到以权力与财富为象征的贵族宫廷绘画;从反映现世生活的世俗作品,到20世纪具有先锋精神的现代主义肖像画,囊括了安东尼·凡·戴克、戈雅、雅克-路易·大卫、德拉克罗瓦、布歇、夏加尔、安迪·沃霍尔等52位艺术名家的原作,让观众通过欣赏不同时期画家笔下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时代的“容颜”。

马蒂斯的马蒂斯

地点: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期: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5月

“尺素情怀”是清华艺博2016年开馆展之一,本次经过调整后重新展出,汇集超过100位清华学人的亲笔信札、手稿和讲义,参观者既能从中了解清华学人们为20世纪中国学术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亦能窥见他们个人性格与日常生活的点滴。

微刻奇观: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汉代骨签

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4年6月9日

展览是骨签文物发现以来的首次专题展览,将展出骨签、书法家临摹骨签作品、骨签放大的细节照片以及拓片、摹本等,从作用和功能、使用方法、文字内容及书法艺术等角度对骨签加以全面介绍。

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10月16日

展览展现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40余位艺术巨匠近200组件重要代表性作品,以经典原作以及沉浸式体验场景展示20世纪中国艺术巨匠们的艺术世界。

心影传神——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期: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

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

地点: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展期:2023年6月9日起

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期:2023年5月24日—11月30日

玛丽亚·拉斯尼格:火星来客

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期:2023年9月2日-2024年1月7日

展览是奥地利女性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MariaLassnig,1919-2014)在中国的首个重要个展,涵盖其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以特别主题的形式对其开创性和多元的艺术人生进行系统梳理。

河北

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

地点:河北博物院北区

展期:2023年7月22日—10月22日

展览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枕196件、邯郸市博物馆藏瓷枕5件和河北博物院藏瓷枕17件。其中,南越王博物院有50余件文物是首次在院外展出。以枕为媒介,体现古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山西

琴瑟有清声:古今伉俪书画展

地点: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3年8月31日—11月30日

展览将呈现元、明、清及近现代6对艺坛伉俪的逾30件书画作品,涵盖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内容,形制有卷、轴、成扇及扇面等。参观者可以在欣赏书画作品的同时,了解创作者相濡以沫、携手丹青的爱情故事。

浙江

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

地点: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

展期:8月9日—11月12日

从江南走向世界——张大千文献展

地点:嘉善县博物馆

展期:8月8日—9月15日

展览分为“张大千在江南”“南北游踪”“走向世界”三个版块,展现了张大千从江南走向世界的艺文活动和人生轨迹,共展出张大千长达60年的文物史料200余件,此外还展出嘉善博物馆馆藏张大千30周岁自写小像等10余幅书画珍品以及其师亲友曾熙、李瑞清、张善孖、张文修、黄宾虹、叶恭绰、徐悲鸿、吴湖帆等名人真迹。

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

地点:良渚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15日

展览以中原出土夏、商、周三代的青铜礼器为核心,汇集全国8家文博单位的逾100件文物,清晰再现中国古代礼乐文明从初现到成熟,从辉煌到衰弱的全过程。

湖山胜处——16至20世纪杭州书画特展

地点:杭州博物馆

展期:2023年5月17日—11月19日

展览聚焦馆藏明清至现代的杭州书画、金石文物,以“山水长情”“清音永隽”“无问何年”三个单元构建起杭州城的山水与人文情怀,透过文人墨客之“眼”、之“笔”、之“情”看百年来杭州城的风姿、风韵、风骨。

从千岛湖出发——胡雪晴、王犁迎亚运速写展

地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梦姑路378号千岛湖艺术馆

笔无常法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

地点:绍兴博物馆

展期:2023年9月9日—12月9日

展览分别介绍任伯年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并兼及其师友传承、对后学的影响。这也是全国首次系统地介绍任伯年艺术风格的源流,揭示以他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为观众全方位地了解任伯年和海派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稽古右文——绍兴博物馆馆藏典籍版本展

展期:2023年7月28日—10月27日

展览以绍兴博物馆馆藏历史典籍版本为主体,共遴选出86件藏品,分“於越之光”“秦篆汉隶”“魏晋风度”“大唐气象”“宋韵传世”“盛明华章”“有清学术”“近代赓续”八个篇章。展品荟萃刻本、写本、拓本、绘本、活字本、批校本、题跋本,多为首次露面之珍稀典籍版本。

江苏

师友如光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

地点:南京博物院

展期:2023年8月开幕

展览以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为依托,梳理了他的家族、师友、学生等社会关系,以展示明中期苏州地区文人士大夫艺文创作的轨迹与风貌。

永恒的绚美:希腊时代彩陶及普利亚艺术文化特展

地点:六朝博物馆

展期:7月26日—11月12日

本次展览汇集意大利8家博物馆的逾140件(套)古希腊文物,以古希腊神话中的6位神祇为叙事线索,为观者呈现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普利亚地区的生产生活与文化艺术。

动静无尽:花卉静物三百年

地点:德基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3年8月26日—2024年3月17日

展览以19世纪后半叶至今的全球现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为主轴,甄选自印象派以来近百位中外艺术巨匠创作的百余件以“花卉”为主题的经典之作。

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

地点:吴文化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1日—10月8日

吴文化博物馆联合云冈研究院、大同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共同呈现展览。展览分为三个单元,以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讲述平城时代、创造经典,再到成为范式的云冈故事。

关山戎马到江东:甘肃马家塬遗址出土文物展

地点:苏州博物馆

展期:2023年6月20日-10月11日

马家塬遗址是一处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地,地处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桃园村,临近沟通甘肃与关中的汧陇古道。此次展览呈现102件(套)珍贵文物,讲述以马家塬为代表的西戎族群对西北土著文化的继承,以及他们与秦人、胡人的交往。

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

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

1996年,在青州龙兴寺遗址(青州博物馆南邻)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600余尊佛教造像,一经发现,即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此次展览遴选四十余件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与残块,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圆雕佛像与菩萨像。

四川

星与火——四川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馆藏左翼木刻专题展

地点:四川美术馆

展期:8月4日—11月5日

左翼木刻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觉醒、自强的历史。展览将呈现由左翼木刻家代表力群、古元、李桦等人创作的4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左翼木刻作品,探索木刻版画如何塑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时代美术的现代主义早期内涵。

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

地点:四川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9日-10月8日

自古以来,莲荷题材不仅广泛出现在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中,还以不同形式留存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莲荷文化遗产。此次展览集合了全国44家文博单位的218件莲荷精品文物,将古代文人墨客对莲荷的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辽宁

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

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展期:8月29日开幕

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藏有数量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已陆续举办“明清瓷器精品展”“辽代陶瓷精品展”等展览。不过,此次“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中展出的这74件/组,全都没在其他展览中展出过。

“高古苍浑”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篆隶书法对联展

地点:沈阳故宫博物院

展期:8月3日起

本次展览将呈现36件(套)书法作品,反映清代碑学书法家“求质”“尚朴”的审美取向。第一单元展品包括书法家王澍的篆书七言联,结字匀称端庄,法度分明,圆润婉转。第二单元重点展品之一是篆隶中兴先驱伊秉绶的隶书五言联,呈现其“融颜入隶”的独特风格。

河南

“丹青奇韵”津豫博物馆藏扬州画派作品展

地点:河南博物院

展期:2023年6月29日-9月28日

展览呈现13位扬州画派画家的76幅作品,系统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重点展品包括郑燮《兰石图》、华喦《采莲图册页》、边寿民《瓶菊图轴》、李鱓《花卉蔬果图册》、高凤翰《半亭对菊图轴》等。

山东

安东尼·葛姆雷个展:有生之时

地点:青岛西海美术馆

展期:2023年4月28日-12月10日

展览围绕安东尼·葛姆雷“将身体作为转化与交流之所”的艺术理念展开探索,作品涵盖他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广东

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

地点:南越王博物院

展期:2023年7月3日—10月8日

展览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究基础上还原“南海I号”的航行轨迹,再现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阐释唐宋以来广东陶瓷器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展览汇集超过400件(套)文物,超过2/3为首次公开展出。

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展

地点:深圳市南山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7日-10月29日

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临摹品131件/组,囊括造像、壁画、文书等多种形式,并复原了44窟、62窟、123窟三座麦积山石窟的特窟。

天津

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地点:天津博物馆

展期:8月1日起

展览汇集320余件玉器珍品,以历代玉器的造型、纹饰及其文化内涵为专题亮点,全景展现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中国历代玉器及玉文化发展的风貌。

台北

院藏善本古籍选粹:彩绘图籍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期:8月8日—2024年2月18日

展览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部分彩绘图籍,主要来自明、清宫廷写绘或地方进呈,以地理图册与占卜、占候类书籍最多,但佛教写经则相对精妙。此外,乾隆、嘉庆两父子诗文集里的肖像画也别具风格,很可能借用了部分来自西方的肖像画与书籍装饰的概念与彩绘技法。

人气国宝展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

展期:8月8日—11月5日

展览共展出7件文物,包括明文徵明《古木寒泉》、明陈洪绶《乔松仙寿图轴》等绘画作品和木根仙山与碧玉释迦佛等工艺品,从具体而微的观察,到形而上的理解,带领观众欣赏作品中创意与自然结合的不同表现,领略古代艺术家的异想世界。

国宝聚焦:《三官出巡图》

展期:2023年6月30日—10月1日

展览聚焦道教题材绘画《三官出巡图》。“三官”指道教中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掌握天界、地界、水界的行政事项,定期出巡,考察善恶、判定祸福。本作是少有的描绘“三官”一同出巡的画作,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宗教价值。

笔墨见真章——书法导赏

展期:持续至10月4日

展出唐拓《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宋米芾《书尺牍》、宋蔡京《书尺牍》、明祝允明《诗翰》、沈粲《书应制诗》等总计十九件(组)作品。其中宋代米芾《书尺牍》后两行狂草,用笔纵横如意,墨色淋漓,结字稳健成熟,书艺表现卓越超群;明祝允明《诗翰》杂有苏轼、米芾、黄庭坚、赵孟頫等人风格,显示出祝允明对于古代书家的广博涉猎,每件书迹皆呈现出不同样貌。

海外

美国

树与蛇:印度早期佛教艺术

地点: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21日—11月13日

生命周期:当代设计材料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展期:2023年9月2日—2024年7月7日

英国

格温·约翰:伦敦和巴黎的艺术与生活

地点:英国帕兰德之家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10月8日

格温·约翰在20世纪初的巴黎遇到了马蒂斯、毕加索、布朗库西、里尔克等现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但她更喜欢独自绘写。将这位女艺术家置于现代巴黎的中心,她为女性肖像带来了新的视角——它们是充满控制力、自我认知和巨大感情的作品。

丢勒的物质世界

地点:曼彻斯特惠特沃斯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2024年3月10日

晚清百态

地点:大英博物馆

展期:2023年5月18日—10月8日

展览讲述中国晚清不同社会阶层和领域的人物故事,包括皇后、舞伶、官兵、文人、富商、外交官等,展出书画、服饰、报纸、家具、食物等各种物品。重要展品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赠予英国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景泰蓝花瓶、慈禧太后委托定制的缂丝长袍等。

苏格兰

苏格兰女性艺术家:250年来观念挑战的历程

地点:苏格兰爱丁堡鸽舍美术馆

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1月6日

展览展示了苏格兰诸多“第一”——凯瑟琳·里德(CatherineRead,1723-1778)第一个受过正规培训的苏格兰女性艺术家;“格拉斯哥女孩”(TheGlasgowGirls,1890-1930)是苏格兰第一代在艺术领域受过专业培训的女性……

德国

西班牙对话:柏林博古睿博物馆藏毕加索作品展

地点:博德博物馆

展期:2023年7月13日—2024年1月21日

本次展览作为柏林博德博物馆“西班牙对话”系列首展,主要通过馆藏14至18世纪西班牙艺术品与柏林贝博古睿博物馆借展的毕加索作品之间的“对话”,探讨两者的连续性和割裂感,进一步反映西班牙艺术史对毕加索艺术实践的影响。

日本

“脸”主题展

地点:藤田美术馆

展期:8月1日—10月31日

秋季藏品展:白·黑·单色

地点:五岛美术馆

展期:2023年8月26日—10月15日

展览以“白·黑·单色”为主题,呈现约50件五岛美术馆和大东急纪念文库的馆藏作品,品类涵盖水墨画、禅画、书法、陶器等,带领参观者体会墨线浓淡相宜的和谐之美以及黑白相撞的冲突之美。

迷人的唐物漆器

地点:京都国立博物馆

展期:8月2日—9月10日

漆器在唐物中占有重要比例。此次展览将呈现一批馆藏唐物漆器,带领观者领略中国、东南亚等不同地区漆器的特色,感受日本人所追求的异国情调。

THE END
1.这些身上带字的高古瓷,寻到一件就是收藏牛人!大英博物馆藏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虎纹铭文罐(背面) 大英博物馆藏 意为长庆三年(823年),佛教信徒薄四度(音)恭制此器进奉于大佛前安置 在“黑石号”出水物中,首次发现了绿釉“盈”字款碗与白釉绿彩“进奉”铭盘,是深入研究唐代官用陶瓷器的重要资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0/09/9165926_1142435342.shtml
2.出彩霁蓝釉收藏拍卖里稳重典雅之光华瓷器白釉釉色呈色琮式瓶宣德时期的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成化至嘉靖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但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常见造型仍为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SEGTOE05568DMA.html
3.传世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csp/index_8.html
4.盘点安徽省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宿松县博物馆 北宋 仙人吹笙壶 仙人吹笙壶于1965年在宿松东郊北宋天圣三年墓出土,宋代繁昌窑瓷器珍品。此壶为青白瓷,胎较薄,胎色白中闪青,釉面光润,造型独特,展现了古人浪漫主义色彩。在宋代执壶中,人形壶较为少见,以吹笙为题材者尚属此件,尤其是装有细长弯曲吹管的笙的造型,更是前所未见。原件现藏于安徽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3321.html
5.山东博物馆展出瓷器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山东省陶瓷协会瓷器的鉴藏是山东博物馆的特色收藏之一。本展览以古代瓷器发展史为基本线索,结合本馆的收藏,通过有代表性或有特点瓷器的展示,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瓷器艺术创作方面做出的巨大成就,向广大观众做一概括性介绍。展览共展出瓷器500余件,既有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也有宋金时期的定窑钧窑瓷器,还有明清时期色彩艳丽的珍贵官窑瓷http://www.sdtaoxie.com/item/?id=1634
6.宋代古瓷器价值与市场行情分析据广州隆盛市场部刘总介绍:“宋代名瓷数量稀少,民间收藏品多沉淀在大藏家手里,再现机率不大,而且流通的周期也随着流通量的递减而加长,可谓进入了可遇不可求的阶段,毫无疑问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藏项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其价格上升空间是不可估量的”。 http://m.taoci52.com/t/23887.html
7.《静闲居》收藏的部份高古瓷器《静闲居》即箐箐竹、白石山夫的陋室名。在此,捡拾几件我们收藏的普品级高古瓷器与朋友们分享。我们之所以喜欢进而收藏高古瓷器,是因欣赏它那份厚重、沉稳、恬静之美;还因为认同收藏界“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远古便境界”的观点。 01.五代越窑青瓷瓜型盖油盒 https://www.meipian.cn/4hhoaz5
8.北京保利2023春拍丨十面观止——诸家藏重要中国陶瓷这些气质非凡的官钧作品历来为皇家贵胄、文人雅士所珍视,今见多为两岸故宫清宫旧藏,也有部分清末民初流失海外者,后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机构,如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等,市场上可供流通且来源有序者则是凤毛麟角。 拍品原为钧窑宫廷陈设花器之盆托,因其形制古雅精致,置于案头亦赏心悦目,https://new.qq.com/rain/a/20230621A08V1D00
9.广东省博物馆十大国宝广东博物馆必看藏品广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广东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北宋佚名《群峰晴雪图》轴(国宝级文物 北宋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南宋陈容《墨龙图》轴 (国宝级文物 南宋时期画龙的最高水平)五代南汉青釉夹梁罐(代表了南汉政权最高陶瓷烧制水平) 元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元代瓷器) 明陈洪绶《寒香幽鸟图》轴(陈洪绶代表作) https://www.maigoo.com/top/433805.html
10.浦东首秀,中国嘉德2024春季精品展盛大启幕,400+春拍珍品提前看此次精品展从春拍的5000余件拍品中优中选优,带来400余件中外艺术珍品,涵括中国书画、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艺品、古籍善本、佳酿臻茗、珠宝翡翠钟表、邮品钱币等各大门类。既有国宝级别的稀世珍品,也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力作,以及宫廷御制美器等,精彩纷呈,为沪上藏家和各界朋友带来一场https://news.artron.net/20240427/n1131150.html
11.中国古陶瓷与标本博物馆四川成都古代陶瓷标本博物馆,高古陶瓷器中国古陶瓷与标本博物馆,俨唐古瓷馆,四川古陶瓷博物馆,四川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四川古陶瓷鉴定,四川古陶瓷收藏家,四川文物鉴定机构,四川文物鉴定专家,四川文物收藏家,四川古玩鉴定,四川艺术品鉴定,四川鉴定培训,四川古玩收藏大家,四川权威鉴定,四川鉴定机构,成都古陶瓷博物馆,http://www.guciguan.com/portal.php
12.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官钧”珍粹明初 钧台窑 玫瑰紫釉鼓钉式托(盆) 局部剑桥市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官钧”瓷器所见以诸式盆、托及出戟尊为主要,查考明代文献及绘画,可知其原为明时之花植器,主要为蒲石用盆。 晚明后的用途变得广泛,可载多种花品。 而出戟尊则为插花用器,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一类花瓶。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41513.html
13.[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pdf]图书价格书籍图片网购评论中国瓷器 民国瓷器 中国瓷器鉴定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中国古代瓷器价值汇考 中国瓷器收藏与鉴赏全书 2013古董拍卖年鉴:瓷器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镇江出土陶瓷器 磁州窑青花五彩瓷器 御瓷遗珍:杭州土火斋古陶瓷博物馆藏清代官窑瓷器 定瓷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定窑瓷器荟萃 苏州博物馆藏瓷器 朝阳营州路出土瓷器https://www.kongfz.com/topic/2980287/
14.日私人收藏北宋汝瓷将在港拍卖估价8000万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藏家的一番“厮杀”。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20306194884861.html
15.北京保利2022春拍丨“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当歌,中国古代参阅:《江西省博物馆文物精华》,文物出版社,2007年,页73,图54;《世界陶瓷全集13辽金元》,日本小学馆,1981年,页70,图78;《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浙江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图219;《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0年,页3,图2。 http://www.ikck.com/article-4037
16.古玩古董收藏资料大合集南北朝的瓷器——走向盛唐 浙江一私人博物馆里的高古瓷 它们才是真正的“壶王”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四——她从萨迦寺走来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六——聚焦高安 绝世宝瓷发现记之十——残垣断壁下的国宝 元代的官窑枢府瓷 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元代御制绝品 元青花的流传 湖北的元青花 从保定的那个罐子说起——元青花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55762677%3F%26
17.首拍一鸣惊人!日本萬邦10月珍藏拍卖再推重器.联拍动态拍卖记录: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 LOT 3122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108,图97。 2.《故宫宋瓷图录——龙泉窑、哥窑及其它各窑》,台北故宫博物院,1974年,图8、9。 http://news.51bidlive.com/contents/3/2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