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数字技术让古籍“触手可及”(网上中国)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儒家经典《论语》可逐页在线阅览,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书法跃然眼前,古籍还能实现繁体字和简体字转换等功能,让读者能查询、会阅读。专家认为,中华古籍浩如烟海,对珍贵古籍进行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和传承。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成熟,古籍正走出“深闺高阁”,资源会得到更有效利用。

从图书馆“搬”到网络平台

点击浏览器,进入一个名为“识典古籍”的网站,记者看到《周易》《左传》《礼记》等典籍陈列在首页上。随机点开一本,左侧为章节目录,右侧为正文,排版形式既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又还原了古籍纸张的阅读美感。

这是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与字节跳动合作研发的一个数字古籍平台,自去年10月发布以来,已上线古籍1200余部,免费供公众浏览。

与一些数字化平台仅提供古籍影像不同,点击该平台的功能按钮,还能实现简繁体转换、图文对照、全文检索、支持移动端等服务。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浩介绍,该平台应用了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等技术,不仅将影印本上的文字提取整理,还可以标记文本中的人名、地名等信息。“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古籍由以前的图像加工成可检索的文本与数据,方便研究者、用户直接阅读。”

这些古籍是怎样从图书馆库房“搬”到网络平台的?杨浩介绍,古籍数字化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将古籍进行扫描。古籍扫描使用专用非接触式扫描仪,通过高像素照相机,尽量不按压古籍页面进行拍照;采用的光源是防紫外线的LED灯冷光源,减少对古籍的损害。其次是对图像做数据化处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对标点、实体等进行标引,方便读者阅读与检索。

方便读者获取资源

“作为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古籍数字化及其平台建设意义重大。”北京大学数字人文中心主任王军认为,古籍数字化可以很好地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传统上,人们要利用古籍,必须直接接触书籍,这可能导致书籍受到进一步磨损,且只能在特定的图书馆或机构中阅读。通过数字化,不仅能减少对古籍的物理损害,还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

近年来,古籍数字化和平台建设进展很快。国家图书馆搭建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中华书局的“中华经典古籍库”已发布6000多种、15亿字的点校本古籍。一些地方还打造了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平台,如“广西古籍文库”目前共收录100多部古壮族文字古籍底本和近千份民族地区文书等资源。

不过,古籍数字化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现存古籍中,只有少部分被拍摄成图像资料,而大部分未实现文本数字化。此外,大量古籍分散收藏在各个图书馆或收录于不同的数据库,难以进行高效检索、关联阅读和深度挖掘与利用。

如何将这些散落的古籍整合起来?6月初,一个旨在对2.5万种古籍进行数字化整理的古籍智慧图书馆项目启动。该项目到2025年底,将实现国家图书馆等馆藏古籍数字化,并为人们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

短视频再现古籍里的美食

“没想到古籍这么‘香’。”在看完系列短视频《食光机·随园私房菜》后,有网友留言说。该短视频由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馆研究员史星宇和韩超制作,他们按照清代文学家袁枚写的《随园食单》,再现古籍里的美食,吸引不少人观看。

THE END
1.古文网推出全新古典文学在线学习平台助力爱好者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古文网近日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古典文学在线学习平台,旨在帮助爱好者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与经典作品。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期待,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平台更好地接触和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学。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古文网的新平台正是应运而生,它不仅提供丰富http://fig.xsdhg.com/xsdgl/25687.html
2.中国古书籍大全网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在数字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日益增长。中国古书籍大全网是一款集成了大量珍贵古籍资源的应用,它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浏览、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文献的平台。这款应用不仅包含了众多经典著作,还包括了一些比较少见的手稿和稀世珍本,使得用户能够一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大门。 https://www.lya72p0gb.cn/chuan-tong-wen-hua/259086.html
3.北大免费出品的宝藏网站,你知道吗1,识典古籍 https://www./ 它是探索中国古代智慧的宝库,由北京大学与字节跳动联手打造的古籍在线阅读平台。 这里汇聚了经、史、子、集四大类别,共计6882部珍贵古籍。 它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能:原文与译文对照、简繁体自由切换、实体与人物百科、全文内容检索、在线字典查询、古籍原本影像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6/10/8087111_1142100086.shtml
4.文物考古知识服务平台(机构版)开通试用(2024年12月18日—2025年3月18日文物考古知识服务平台是由文物出版社主导开发的文物考古领域专业数据库。平台汇聚了丰富的文物考古专业内容资源,具备检索、在线阅读、收藏等功能,旨在提供便捷的专业知识服务。 特色资源: 【数字图书馆】收录超过3000种图书资源,覆盖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资源类型包括报告、图录、学术专著和古籍等。 【电子期刊库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077/7304.htm
5.国家古籍保护中心: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阅览中工旅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阅览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山东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20家单位12日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 本次活动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的第四次联合发布,也是参加单位最多https://www.workercn.cn/32886/201911/14/191114151000154.shtml
6.7.2万部古籍碑帖网上免费阅览,国图联合发布数字资源古代艺术从今天起,将有总量超过7.2万部(件)的古籍数字资源可供大众免费在线检阅,大大方便了公众的阅览和学术研究需求。这是澎湃新闻记者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中获悉的信息。 此次新发布的在线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加上2018年已达到的6.5万部(件)发布总量,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最新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933724
7.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七万二千部古籍可在网上免费阅览近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等国内20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至此,全国在线发布的古籍资源已超过7.2万部(件),提前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制定的古籍资源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1512571198295062158
8.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读7.2万部古籍,网上免费读 12日,国家图书馆等20家单位,在京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此次活动是国家图书馆组织的第四次联合发布。至此,在线发布的古籍资源总量已超过7.2万部(件)。 图为发布现场https://sd.rmsznet.com/detailReading/142201/
9.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指南政务公开1.《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公共图书馆须免费提供文献借阅、查询、阅读指导、参考咨询、教育培训、讲座、展览及网上信息导航等基本服务。除古籍善本以及国家规定不宜外借的馆藏文献资源外,公共图书馆不得另立标准封存和限定文献借阅范围。 2.《图书馆服务宣言》: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https://www.ft.gov.cn/public/118323001/1260097460.html
10.文化展览激活经典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专题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图书馆将为您带来一场温暖人心的文化盛宴——《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专题书展。我们诚邀您一同走进历史的长河,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思想精华,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活水。 展出时间: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Q2NjIxOQ==&mid=2649480119&idx=3&sn=6285350cbcf0ff864c4d6ab3b47ab04a&chksm=bee765338990ec255e278c598a9ba9794f6a1ff9c5472765ae5ce0959efd49fcf0b75a86c17b&scene=27
11.超全免费古籍电子书下载网站分享,值得收藏https://www.donglishuzhai.net/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http://www.ncpssd.org/login.aspx 国学导航 http://www.guoxue123.com/index.htm 国学迷(国学大师) http://www.guoxuemi.com/ 汉典重光 https://wenyuan.aliyun.com/home 汉典古籍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364869/
1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组织实施的“广东流动图书馆”、“联合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荣获国家文化最高奖项——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文化部第一届创新奖、第二届创新奖特等奖。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累计馆藏文献总量约970万册,其中有普通纸质图书732万册,古籍47万册,广东地方文献https://www.maigoo.com/citiao/142971.html
13.(中国最大的网上免费图书馆)中国十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榜第一上海图书馆是于1952年成立的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是上海十大图书馆之一,后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目前中外文献藏书达到5500余万册,内部设有各类阅览室、报告厅、学术活动室等空间。 3.南京图书馆 这是亚洲第四大图书馆,是国家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18年4月评估定http://m.zhuoyunkang.com/news/show-31291.html
14.整理:《归纳整理古籍数字资源及其概括》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2.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客户端及中华书局《大型文献书目》客户端 中华书局《大型文献书目》201605.zip下载资料大小:10MB 上传时间:2016-05-17 17:56:27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华书局文献影印中心2016以前出版的各类图书,包括影印文献、精品图录等几部分。http://www.zhbc.com.cn/zhsj/fg/downloadarea/todownload.https://www.douban.com/note/630499900/?from=mdouban
1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读者卡办理办法2.读者卡转换类型。读者可到读者服务中心填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读者卡转换类型申请表》,提供现有读者卡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补交或退回押金差额后即可办理。 3.读者卡挂失。读者若遗失读者卡,应及时到馆办理挂失手续;因未及时挂失而造成的损失,由读者本人承担。读者致电我馆读者服务中心挂失读者https://www.zslib.com.cn/userhelp/02/bzxz.aspx
16.图书馆面试问题和答案(精选9篇)图书馆网站建设不仅能传播文献信息, 还能为读者开展图书预约、网上阅览、检索、咨询等服务, 它彻底革新了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的图书馆业务, 而且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自我, 拓展和延伸服务的时间与空间, 提升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层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gajo51k.html
17.榆林市星元图书楼服务设施有借书室、综合阅览室、老年阅览室、少儿借书室、少儿阅览室、视障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古籍室、连环画室、24小时自助图书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自修室及胡星元纪念馆。 星元图书楼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实行全开架式借阅服务,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每周开馆62小时以上,年接待http://www.ylib.org.cn/show/news_info?id=105985&columnId=16082
18.北京国家图书馆开馆时间(总馆北区南区古籍馆)北京本地宝北京旅游提供北京国家图书馆开馆时间(总馆北区、南区、古籍馆)有关的信息,北京国家图书馆分为总馆北区、总馆南区、古籍馆等三个馆区。北京本地宝为您介绍北京国家图书馆三个馆区的开https://bj.bendibao.com/tour/2017810/243787.shtm
19.日新月异的信息科学三网络与虚拟在线免费阅读但所有的搜索引擎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在网上搜寻所有信息,并将信息带回搜索引擎;二是将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搜索引擎数据库;三是通过服务器端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目前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是全文式搜索引擎和分类式搜索引擎。全文式搜索引擎是一种对站点页面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92992011445996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