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省图书馆最牛古籍善本:当年两卡车未拉完

作为川内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全国十大图书馆之一的四川省图书馆,馆藏丰富,拥有图书文献计480余万册。其中,古籍典藏约60余万册,三级以上珍贵古籍的数量6万余册。这些浩瀚的古代典藏中,最早的藏品有隋唐时代的手写经卷。而价值最高的有《洪武南藏》、《华阳国志》、《四川南阆盐务图说》、《水浒叶子》等几部典籍。

镇馆之宝

现存最早《洪武南藏》

明初历时27年才雕刻完毕的《洪武南藏》,是存世最全的一套刻本藏经,在四川省图书馆的这套刻本为“存世孤本”。经书内容包含三藏、十二部和八万四千法门内容,是佛陀入灭前所说的一切“经”和“律”,也包括明朝前诸大德所写的“论”。省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副馆长王嘉陵介绍,这本佛经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钦赐给自己在成都崇州(微博)出家的第十一叔父,“朱元璋叔父的名字和法号没有考证过,为何在崇州的古寺出家也不得而知,但是这套书是朱元璋钦赐一事是真实无虚的。”王嘉陵说。坊间另有一种说法是《洪武南藏》是蜀献王在永乐十四年(1416)赠上古寺的。

1952年,上古寺将其上交于崇庆县政府,随后县政府将《洪武南藏》捐赠省图书馆保存。“《洪武南藏》原本为678涵,1600余部,约7000册,省图书馆现存的有6230册。经不住岁月流逝,也有佚失。但这已经很了不得,这样数量巨大的一套藏经算保存得完备了。”王嘉陵说。当年为了将这6000多册的《洪武南藏》从崇州搬运回省图书馆,动用了大卡车,足足装了两车半才搬完,“说是运回来的《洪武南藏》重达两吨半。”王嘉陵说。《洪武南藏》在印刷史上也占据重要位置,“它是现存刻印较早的佛经,全书雕版印刷质量非常高,洪武年间保存下来的就仅此一套。”王嘉陵说。

典藏珍本

地方志鼻祖《华阳国志》

在众多珍贵的中国历史文献中,《华阳国志》可谓大名鼎鼎,这部5册12卷的珍贵古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志,堪称方志“鼻祖”。“这部古籍是中国最早记述地域最广的地方志。华阳指的是华山以南的地区,包括现在汉中、川、渝及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叙述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经济、人物风情,内容非常丰富,为研究我国古代西南边疆的地理、政治史、经济史、民族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王嘉陵说。

王嘉陵介绍,《华阳国志》版本很多,所知最早有宋代刻本,但早已失传,“省图书馆珍藏的明嘉靖刻本《华阳国志》是目前能找到的年代最早的版本。这个版本全国仅存两部,另一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但是从品相和完整程度上来说,省图书馆的这一套更优。”王嘉陵说。

鉴于《华阳国志》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一些学者在治史时会把这部书与《史记》比对来做研究,譬如历史学家蒙文通就是这样做的。王嘉陵表示,省图书馆此前对明嘉靖刻本《华阳国志》进行了再造,赠予全国各大图书馆。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

活脱脱的盐业记

《四川南阆盐务图说》为手稿孤本,誊正于清宣统二年,用毛笔楷字手书,配以精美手绘图画,抄于上等宣纸之上。王嘉陵说:“这是清代的稿本,稿本完成后正准备刻印,或因宣统年间社会动荡,没有经费支持,就此搁置了下来。这本图说共有80余幅图画,以白描手法绘制,有人物也有山水,是一部形象生动的盐业记。这本稿本对于当时盐业机构、盐的贩卖、制盐技术都有详细介绍。图画描绘了打盐井、搬盐、运盐、卖盐的场景,也描绘了制盐的工具和器械。”正如王嘉陵所说,全书分为局卡类、井厂类、运行类、器具类等,分别介绍四川南部和阆中(微博)地区的盐业开发形制、流程与技艺。以白描手法绘有插图80余幅,配合文字内容,景物照应,人物栩栩如生地记录了盐业开采、工艺、运输、器具实物等。

四川一直以来都是盐业大省,川南川北均有著名的产盐地,到了清代,南阆盐场更成为四川第三大盐区。王嘉陵说:“明清时期,盐业是四川的支柱产业。而人们一般只知道自贡(微博)产盐,却不知道南部和阆中也产盐。”南阆地区不仅产盐,其采盐环境和方式都与自贡不尽相同,尤其是卓筒井更是一绝。卓筒井为小口深井,发明于北宋庆历年间,是以直立粗大的竹筒吸卤的盐井,号称手工制盐活化石,更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当时人们在地上打小口深井,最深的能达到几千尺,早在唐宋时期小口深井的深度就能达到1000米。被称为‘现代油井之父’。”本书对南阆小口盐井有描述和生动的图例展示。

《水浒叶子》

初刻本为李一氓赠送

《水浒叶子》是明末清初一代宗师陈洪绶(陈老莲),以《水浒传》中人物为牌面图像创作的版画精品。当时他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而这本书的明末初刻本如今就保存在四川省图书馆。

王嘉陵说:“《水浒叶子》,是陈老莲手绘后,再拿给匠人雕刻,最后用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原书只有40页,也就是40幅白描人物像。陈老莲在画的时候既参考了小说,也参考了史料。宋江、卢俊义、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水浒主要人物都在其中。”陈老莲工山水、花鸟,尤以人物画成就最高,时称“明三百年无此笔墨”。王嘉陵说:“每一页的人物画像都没有背景画面,但却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孔武有力,其线条较为粗犷,多用方笔。而雕刻人物画像的匠人也堪称艺术家,雕刻的人物目光如电,就连头发都雕得细致入微。”

这本《水浒叶子》初刻本的现世,着实曲折。国家图书馆此前藏有一部《水浒叶子》,原为郑振铎的藏书。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副馆长的王贵忱赴京,国家图书馆李致忠与其会面。当时,王贵忱随身携带有《水浒叶子》,李致忠看后为之一惊,忙请人从库中提取本馆珍藏郑先生所捐赠者,两相对读,发现王贵忱所持版本为胜,果为原刊。当时,王贵忱把书送予李一氓。李一氓晚年将自己藏书分成了三份,一份赠北京图书馆,一份赠四川家乡,一份留下自己使用。“这本书就是李一氓赠送给四川省图书馆的。”王嘉陵说。2009年,省图珍藏的明末初刻本陈老莲《水浒叶子》,经专家鉴定为初刊,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THE END
1.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是国内正式出版物的法定交存馆,国务院指定的学位论文收藏馆,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是全世界中文文献收藏最多的图书馆,也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截至2023年底,馆藏文献总量超过4423万册件,数字资源存储总量2756.77 TB。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 https://www.mct.gov.cn/preview/gywhb/jgsz/zsdw_jgsz/202311/t20231116_949743.htm
2.按藏书数量排名的中国八大图书馆及其镇馆之宝第一名,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图书馆原址以西的西郊紫竹院北侧,馆藏书籍1059.8万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在世界国家图书馆中位居第三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善本收藏地,《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也是其“镇馆之宝”。其中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72752189_1072752189.html
3.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A.中国国家图书馆B.上海图书馆C试题来源: 解析 A 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占地面积7.24公顷,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目前共分为总馆南馆、总馆北馆和古籍馆,馆藏书籍达到3119万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在世界国家图书馆中位居第三位。反馈 收藏 https://easylearn.baidu.com/edu-page/tiangong/questiondetail?id=1805405313563651778&fr=search
4.古籍館中國最大的古籍圖書館内容创作优秀新媒体导航古籍館-中國最大的古籍圖書館 收藏 评论 官网 报告失效 官网:www.gujiguan.com 别名:古籍館-中國最大的古籍圖書館 特性: 分类: 内容创作 热度:24709 更新:2024-10-25 04:00:02 详细介绍 收藏 评论 官网 报告失效标签: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https://123.meibp.https://123.meibp.com/9734.html
5.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基本古籍库自2005年正式面市以来,经过八次更新升级,以其宏伟的规模、精粹的内容、实用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国内外学术文化界的热烈欢迎。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38家机构客户,多为一流大学、著名图书馆和重要学术机关,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美国哈https://libnew.dzu.edu.cn/info/1046/4065.htm
6.75个地标见证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国家图书馆(1987)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也是亚洲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409/30/WS66fa8990a310b59111d9c65b.html
7.古籍馆提示:个人会员读者,使用完成后,务必点击退出按钮,以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使用! × 登录 / 注册高級檢索 智能: 包含字段檢索和全文檢索,簡繁體、異體、避諱自動轉換匹配。 字段和全文: 單獨字段包含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年、出版者、備註等信息。全文,檢索書中的文字。 模糊和精確: 模糊檢索,根據關鍵字https://www.gujiguan.com/
8.文汇学人早在1985年,前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钱存训先生率先提出,希望能将在美国的中国古籍善本编成联合目录,俾使海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专家都能充分利用各东亚馆所藏历史文献资料,这个倡议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赞同。汤一介先生也曾在《应注意对流失在国外的我国古籍进行调查了解》一文中呼吁:“……把一些重要的我国流失于https://www.whb.cn/zhuzhan/xueren/20180713/203762.html
9.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正式启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资深修复师朱振彬担任首席专家。经过8年多的努力,项目涉及的破损古籍全部修复完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多达300多册重度残损的古籍需要修复,工作量之大可见一斑。我曾主持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焚余书”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0.侵华日僧曾掠走大批中国古籍幸运大规模回流佛教频道配合满铁在中国各地不断掠夺汉籍,用于充实馆藏。”大连图书馆负责主持古籍部工作的薛莲老师告诉记者,以地方县志为例,满铁图书馆中便收藏着1000多个县志,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县,“解放后,这批汉籍大多都没来得及运走,全留在了大连。”正因如此,大连图书馆的古籍馆藏之珍贵、丰富,才得以在全国同类图书馆中一直处于https://fo.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6/25/15536490_0.shtml
11.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是哪个–莘羽人文与历史网标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是哪个?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传承,这其中就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不仅见证了中国的文明发展,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哪个图书馆是最大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最大”。在这里,我们主要从图书馆的藏https://www.xuyhaky.cn/2024/03/27/%E4%B8%AD%E5%9B%BD%E5%8E%86%E5%8F%B2%E4%B8%8A%E6%9C%80%E5%A4%A7%E7%9A%84%E5%9B%BE%E4%B9%A6%E9%A6%86%E6%98%AF%E5%93%AA%E4%B8%AA/
12.带您逛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平图书馆旧址,是北京近代第一座大规模图书馆的建筑遗存,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主楼——文津楼。 在所有我见到的图书馆中,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优美的外部环境给我印象最深,它的宁静氛围是许多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国家图书馆分馆其建筑气势恢弘,古色古香,经历了70余年的风风雨雨,且在我国图书事业发展史上占有https://www.meipian.cn/2yerc0x2
13.探秘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两岸媒体人点赞和顺和顺图书馆内藏有滇籍名士张天放先生题的字:“和顺图书馆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还有民国元老、腾冲人李根源保留下来的明清和民国书法家的字画作品。难得的是和顺的地方文献在图书馆内保存完好,特别是进士寸开泰写的《八十一株梅花馆诗文稿》,为馆内珍品。走在古籍之间,你仿佛穿越了时光,被这份厚重而磅礴的文化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9/07/032746612.shtml
14.北大图书馆,走过一又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书史展 图书馆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古籍版本学知识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室 北京大学文创产品劝读藏书印 寒来暑往 作为亚洲第一大高校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坚持文化育人 滋养着独立自由的思想 这里有宏大丰富、学科齐全 珍品茶萃的馆藏 购进最新马克思主义文献 https://www.pkuef.org/info/1020/5216.htm
15.中国基本古籍库古籍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是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 访问方式: 该资源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址)A座一层历史文献阅览室、北京城市图书馆古籍文献馆历史文献阅览使用。 访问时需要下载客户端软件并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访问方式 馆内访问https://www.clcn.net.cn/resources/default/detail?id=21
16.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浙江图书馆卷收录浙江图书馆收藏的珍贵古籍4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古籍为浙江图书馆收藏的明清稿本与钞本。其收录原则仍符合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的收录原则,收录浙江图书馆珍藏的孤本或收藏单位为3家之内的珍本。第一辑收录经史子集丛各部的稿本与钞本100种,其中马浮跋的《四书遇》稿本,傅以礼的《明史续编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1278
17.北京必打卡之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前身是创建于1909年的清朝京师图书馆,最初的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现今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1987年以前是国家图书馆的主馆,其建筑年代可追溯至1931年,当时称“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其周围环境也用传统的石碑、华表、石狮、雕花望柱石等古物装饰。家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966701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8.中国国家图书馆发布《中华古籍资源库》可免登录浏览,包含10万部(件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众号的消息:“中华古籍资源库” 10万部(件)古籍免登录浏览。@Appinnhttps://www.appinn.com/zhonghuagujiziyuanku/
19.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广西民族大学图书情报与http://www.gxlib.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