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出版:保护利用古籍的最佳选择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1日上午,“《清文海》暨清史资料出版座谈会”在古朴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影印历史文献享誉学界和藏书单位,是清史工程十家出版单位之一,近年来在清史资料影印出版上致力尤多,目前已陆续整理、出版了清代史料200余部,包含子目8000余种。其中,档案文献所占比重最大,已出版的《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合编》、“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等,均属难得一见的珍罕史料,其影印出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原始资料。清代传记谱牒类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史资料出版的另一个重头,其内容涵盖清人家谱、年谱、生卒录、人物传记、日记、尺牍信札等各类体裁。此外,国图出版社还影印出版了大量清代专题类的资料汇编,涉及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等传统史学各个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政书资料,对于研究清代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政治、法制、经济等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文献参考价值。

总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视清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出版的文献涉及档案、方志、传记、文集、笔记、文学、书目版本等方方面面,涵盖了清代各类典籍,为清史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蔚为大观的清史资料出版,可以折射出国图出版社对历史文献影印出版的专注和执着。他们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服务学术”为宗旨,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为己任,三十年一以贯之,在人们对它从起初的误解,到逐渐理解,到今天的广泛赞赏与支持下,逐渐成长壮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出版特色和极为独到的古籍出版理念。其成功经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古籍保存保护,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和特殊的范式。

专题文献资料影印学术研究不可或缺

专题丛书的多年探索,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曾专门赞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专题丛书,“根据出版特色将古籍影印图书分为八大系统,这样的整理非常有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抓住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始延伸发展。根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生前的提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在大规模、成系列的整理影印民国文献,这势必为挖掘民国原始史料提供了一座丰富的宝库。由于民国图书相较于古籍,纸张更为脆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做法具有长远的眼光,承担了巨大的历史责任。

追求完美的“拿来就印”

古籍影印发轫于覆刻,也叫影刻,出现颇早,最有影响者当属清末黎庶昌编刻的《古逸丛书》。在铅印出现之前,石印最为风行,这种印刷工艺除了极少数是重写付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摄影之后付印,与影印相类。随着后来铅印的流行,石印开始慢慢退出了印刷的舞台。然而,稍晚于石印出现的照相影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兴起。实际上,影印就是用摄影制版的方法来继承前人覆刻旧本书籍的事业。影印分原大影印和缩小影印。一些特别珍贵的孤本秘笈比较适合原大影印,因为影印这类书不但为了使其广为流传,而且还要为它们做出一些精美的复制品,使人们见到影印本可以窥见原书风貌,收虎贲中郎之效。

对于一般实用型古籍的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也十分讲究。首先,在不影响一个选题的完整性的情况下,他们尽量不重复影印已经出版过的古籍;其次,认真选择底本,重新编订目录,便于今人使用;第三,对印刷环节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书的信息。这与近年来充斥坊间、粗制滥造的所谓“礼品书”相对照,不啻天壤之别。追求完美,才能造就精品,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拿过来就印”,既尊重了原书,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

影印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最佳手段

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典籍,便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目前在古籍的保护上分别采取了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所谓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原件的保存与养护,主要是针对古籍的文物属性而言的。但这种保护,客观上会限制古籍的利用,使古籍的文献价值发挥不出来。因此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具备再生性的;然而古籍图书的文献价值,即书的内容,可以通过翻印的方式得到再生,使其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这就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严格地说,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原生性保护,这是由图书所具有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现存宋元本古籍虽已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的文字遗存更是难得一见,但唐宋以前古籍的精华,却通过历朝历代经久不息的传抄与翻印,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服务于后世,为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再生性保护的措施,统一对古籍进行缩微复制的方式可谓其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部先在国家图书馆组织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随后,各地古籍收藏馆普遍开设了缩微胶片阅览室,基本上取代了古籍善本原书的对外借阅。这一做法事实上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阅读器看胶片,是一种既费事又易使人疲劳的阅览方式。另一方面,古籍缩微胶片的收藏馆,仍局限于参加了缩微复制工作的古籍收藏馆,古籍收藏与使用的范围依旧没有扩大。

综合比较,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古籍影印技术,将古籍影印出版,以满足学术界对古籍的需求。影印本古籍是最接近古籍原貌的载体,而且阅读起来较原书更为便利,完全可以取代古籍原书的阅读使用功能。这对古籍原书的保护当然也非常有利。

这种以抢救古籍,加快古籍的开发利用为宗旨的古籍影印活动,与清末以后零星进行,且以商业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古籍影印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从一开始就从大局着眼,有着十分严密和科学的规划,系统性较强。在指导思想上,公益性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例,其宗旨在《序言》中表述得非常清楚,就是“将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出版”,“以使珍稀的孤本、善本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确保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扩大流通,促进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这段话,就是对当今古籍影印意义的精辟概括。中华再造善本的第一期工程2007年已完成。续编于2009年9月启动,至今已经出版147种,741册。全部出齐后,将有1200多种10000多册珍贵的宋元明清善本影印古籍面市,并分藏于100多家高校及省市图书馆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宏伟事业。当然,面对存世的数十万种、2750万册之巨的古籍,仅仅依靠一期或几期再造善本工程,二三家出版社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配合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普查和珍贵古籍名录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用于三次珍贵古籍展的图录选编本和完整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为古籍保护工作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工具性指导。

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先生对影印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功能有很高的评价,“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推广——影印是保存和抢救古籍的最佳选择,影印能为文史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书籍只有印出来,学者才好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古籍影印出版、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社长郭又陵表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目标恒定,坚持既有特色,在古籍影印出版上作更多工作。

作为一家以历史文献为主要出版对象的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影印。之所以不投入过多精力在古籍点校出版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于中高层的学术研究。总编辑徐蜀认为,学术界中高层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不是经后人点校整理、释读注绎的排印出版物,而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著,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献资料。点校整理的出版物,则更适合于普通读者,起传统文化普及作用。一方面,中高层的研究人员学术底蕴深厚,古籍的阅读、使用没有障碍,往往更愿意经手原书。而与此同时,产生点校整理高水平出版物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已发生变化,很难产生绝少错误、释读到位、让人信服的点校整理本。这也使得中高层学者更青睞影印原著。徐总编认为,目前来看,影印出版是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历史文献的最佳手段。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影印出版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出版了大量不同规模的影印精品,不仅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销售码洋不断攀升,2010年达到近7000万元的新高度,出口码洋达1300万元。这对一家总人数不足60人的出版单位来说已属不易,更为可喜的是,在近年来编辑力量不断加强,出版品种、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出版品种屡屡售缺的现象。这反映了学者和藏书机构对影印图书的广泛认可,说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和出版思路是准确、合理的,可以在历史文献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THE END
1.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诗经》类古籍文献首次全面影印出版丛刊将馆藏珍本公之于世,这些珍稀古籍具有极高的文献及学术价值,不但为国内外学界提供了便利,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化、出版史、书籍史等各领域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通过数字手段保存、影印、呈现古籍原书面貌,有助于中华古籍的保护与传承,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https://www.shhpl.com/WebChineseAndForeignNewspapers/ChineseAndForeignNewspapersDetail?InfoId=1409
2.新世纪20年的古籍影印出版侧览(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概览2.以馆藏地进行分卷命名,如《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天津图书馆卷》。双栏影印,个别不适合拼叶者,以半页影印。3.按照经、史、子、集、丛分类,各类之下再以成书年代为序;每书制作新书名页(含书名卷数、作者、版本等),置于卷首。这套丛书是落实国家古籍保护和海外善本回归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29/21/7863900_938216589.shtml
3.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永乐大典》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也是人类最早的百科全书。该书在明代修成后,多遭厄难,尤疑以八国联军入侵毁损最重,至民国时期国内仅存64 册。1949年 澳大利亚藏太平天国原刻官书丛刊(全三册)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2014-4 / 1800.00元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51714
4.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暨南大学图书馆卷(全三十八册)国家图书馆出版《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暨南大学图书馆卷(全三十八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作者: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暨南大学图书馆卷(全三十八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暨南大学图书馆 编著,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ISBN:9787501364701。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523789748
5.《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出版原标题:《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出版 《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言医者,“是乃仁术也” 。千百年来,中医是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要贡献,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源。 12月14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丛刊》第一辑新书发布会暨座谈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行。《上海中https://news.sina.cn/2018-12-17/detail-ihmutuec9859970.d.html
6.[网盘共享]故宫珍本丛刊[PDF][清晰][101.34G][长期有效]古籍格式:PDG电子版 ¥200.00 元 微信QQ: 247390556 县志简介 书名: 故宫珍本丛刊 书籍格式: PDF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资源大小: 101.34 G 资源数量: 732 册 维持资源可用的时间: 长期维护 没有技术支持,只提供下载链接。 (故宮珍本叢刊卷首)_海南出版社_2000_P186(清晰).uvz http://www.rendezixun.com/m/product/fangzhi/2849.html
7.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第一辑)(全套50册)《海外广东珍本文献丛刊》是一套收录加拿大、美国、德国、英国、葡萄牙、日本等国家的藏书机构所收藏的、反映广东历史文化或粤人著述的、具有珍稀性和学术性的大型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本辑共收录各种珍稀性的刻本、稿本、抄本、彩绘本、钤印本共71种,其中不乏《五百四峰草堂诗稿》、《说文声统》稿本等海内外孤本,对促http://www.queshu.com/book/39314171/
8.图书馆关于试用“中医典海”“海外中医古籍库”“中国生物志读者朋友: 图书馆现开通试用“中医典海”、海外中医古籍库”和“中国生物志库”数据库,以丰富我校的电子资源,欢迎广大师生试用,并反馈您的意见。“中医典海”数据库博采精选,删重去复,收录自先秦至民国最具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历代中医药典籍2,000种,内容https://www.hactcm.edu.cn/info/1024/16136.htm
9.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提要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提要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3555 出版年:2017 作者:郑金生 学科:综合性图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馆内阅览 自然科学史所工具书区在架上91.662/322 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b15e6a529334d61764d3c0e5b755063
10.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全600册)详细目录–海交史前些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纪宝成、何芳川二位先生主编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以下简称《汇编》),汇聚清人诗文集约四千种,合为八百册,洋洋大观,稍解学界燃眉之急。今者国家图书馆陈红彦、谢冬荣、萨仁高娃三位先生又主编了《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以下简称《珍本丛刊》),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与诸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https://www.haijiaoshi.com/?p=1324
11.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浙江图书馆卷(第一辑)(全一百册)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浙江图书馆卷收录浙江图书馆收藏的珍贵古籍400种左右,其中大部分古籍为浙江图书馆收藏的明清稿本与钞本。其收录原则仍符合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的收录原则,收录浙江图书馆珍藏的孤本或收藏单位为3家之内的珍本。第一辑收录经史子集丛各部的稿本与钞本100种,其中马浮跋的《四书遇》稿本,傅以礼的《明史续编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11278
12.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河南大学图书馆卷(全六十册)qpdfepubmobi《中国古籍珍本丛刊?河南大学图书馆卷》为《中国古籍珍本丛刊》丛书系列的第六种。本书选取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珍本古籍三十八种,包括明刻本九种、清刻本八种、清稿本十种、清抄本九种、民国抄本二种,所选书目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目录 雜物撰德不分卷(清)宋繼郊撰清光緒間(1875—1908)稿本 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523150865
13.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域外汉籍珍本丛刊(全20册)2024pdfepubmobi编有《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顾廷龙书题留影》《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日本汉籍图录》等。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域外汉籍珍本丛刊(全20册) 电子书 图书目录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facebook linkedin mastodon messenger pinterest reddit telegram twitter 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26258497
14.读书之美如何让沉睡的古籍“活”起来?以《永乐大典》为代表的一批珍贵文献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了回归,相关成果以“海外中华古籍书志书目丛刊”和“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形式展示。 “我们还与藏有全本《思溪藏》的日本岩屋寺取得联系并达成一致,完成数字化补充1000册《思溪藏》,使国图藏《思溪藏》接近补全。”熊远明补充介绍。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4/23/032042745.shtml
1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发挥两大专业特色(图)1996年,国图出版社出版了大型古籍丛书《二十四史订补》;1998年,历时十年的大型综合性古籍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全部出齐;1999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的编辑出版,标志着该社的影印古籍丛书步入了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时期。截至2010年底,国图出版社共出版影印古籍丛书170多种,涵盖古籍一万http://www.ce.cn/culture/whcyk/gundong/201109/16/t20110916_22699046.shtml
16.历史古籍善本明清史料民国史料文史合集书单.pdf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016? 016?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群碧楼藏本】 汲古阁景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 【群碧楼藏本】 017? 017?续古逸丛书 续古逸丛书 018-1? 018-1? 四部丛刊-初编 四部丛刊-初编 018-2? 018-2? 四部丛刊-续编 四部丛刊-续编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411/6042153221003135.shtm
17.《丛刊》导读巩曰国:《淄博古代文献丛刊》为淄博地方历史文化《孙廷铨集》中的《颜山杂记·琉璃志》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当时中国北方美术琉璃生产中心颜神镇(今博山)的琉璃生产工艺,包括烧造琉璃的原料、呈色、火候、配色、产品、做工、工具、吹制等,对研究名闻中外的“淄博陶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OTU2MzMzMg==&mid=2247565802&idx=2&sn=e54af8d7e8ef860c8a8abd481e5ef7f5&chksm=ff23d2c3a93e84371aeabaacf57880fc99a9d307ea3e3ac1f994fc7fd7943752c90ab5ed468c&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