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珍藏古籍欣赏(上)

以下为国家图书馆对外公开的珍藏古籍史料的汇总,一文看够!

宋刻本《汉官仪》

此书字体端严方正,卷末有“绍兴九年三月临安府雕印”一行,是南宋早期浙本风格。古代刻印经史,正文、注疏分篇单行。至南宋初期,盛行一版而兼有。大字行文,小字注疏。

南宋偏安江左,却有鱼米茶桑棉盐之利,东西两浙又盛产纸张,雕刻出版事业发展蓬勃,数量众多,尤以两浙东西路的浙刻本为最精。

此书入清为徐乾学所藏,后入内府,民国后归藏书家周叔弢所有。周氏藏书于1952年捐献国家,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宋刻本《乐府诗集》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乐府诗集》是该书现存最早版本,存七十九卷,目录二卷,其他缺卷用元刻本和清抄本补配而成完帙。

此宋刻字体方整,结构谨严,雕镌精致,据藏书家傅增湘先生推测,大约刊刻于南北宋交替之时,应是浙江杭州地区的刊刻风范,乃宋刻本中的精品。

《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是宋人周邦彦的词集。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评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周邦彦词集宋代便盛行于世,有多种版本。宋刻陈元龙注本,今仅存二部,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二部目录及卷一均有双行署名“庐陵陈元龙少章集注,建安蔡庆之宗甫校正”,应是建安书坊所刻。字体行款酷相近似,文字则有出入。

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南齐书》

南朝齐(479-502),萧道成建立,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只统治了二十三年,是中国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是记载南齐割据政权史的最早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原名《齐书》,到了宋代为区别于李百药所撰《北齐书》,改称《南齐书》,撰著者萧子显。

该书记述了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萧宝融中兴二年(502)间的史实。

《南齐书》目前可考的最早版本是北宋嘉祐年间刻本,然经“靖康之乱”,几已亡佚。

国家图书馆所藏一部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南齐书》,著名藏书家傅增湘旧藏。

据傅增湘《双鉴楼藏书杂咏》中的记载,此书乃北宋嘉祐时杭州所雕,南宋中期浙中地区的覆刻本,卷末有“治平二年崇文院送杭州开版”牒文可证。因嘉祐本几无传本,益显珍贵。

《碧云集》是唐末诗人李中的诗集。

李中,字有中,九江(今属江西)人,唐末第进士,后仕南唐。

李中诗集在宋、元时曾有刻本,但流传不广。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曾收藏有宋代刊刻《碧云集》一部。

黄丕烈获宋代刻本之后,又允人影写了一部,国家图书馆所藏即为此本。

影写本完全依照宋本旧貌抄写,不仅编次、行款、字体与原书一致,甚至目录后刊刻牌记“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一行,亦与原书相同,连季振宜于宋本卷末所题“泰兴季振宜沧苇氏珍藏”十字,影宋本也一丝不苟地照样抄录。

宋刻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

汉代搜集、整理并传授《诗》主要有四个学派,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人毛亨与赵人毛苌。

西汉时毛诗只在民间传播,东汉末年逐渐兴盛,被立为官学。经学大师郑玄以毛诗为本,兼采三家诗说,著成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的《毛诗传笺》,此后,齐、鲁、燕三家诗渐渐衰败。及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

这部《监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点校毛诗》二十卷《图谱》一卷,就是经由汉人毛苌传、郑玄笺、唐人陆德明释文的《诗经》版本。

所谓“监本”,就是各朝国子监刻印书籍的统称;“纂图”则说明书前附有图像、图解或地图等,该书前附存“四诗传授之图”和“诗谱”,分别点明了鲁、齐、韩、毛四家诗各自的师承,以及他们授《诗》之渊源派别、演变关系;

所谓“重言”、“重意”是指对各章重出之句和诗意相近的内容加以标注;

南宋时期,经义取士的倾向占据主导地位,儒家经典与诸子之书便成了士人们必须精熟的重要“教材”。为了迎合学子们的需要,坊肆的雕版者们便大量雕印带有“纂图”、“互注”、“重言”、“重意”和名家注释的经书、诸子书,以便学子翻检阅读。题名上着意标明“监本”、“京本”、“点校”等字样,多是为了增加版本的权威性,以吸引学子购买。

据此推测,此书可能是书坊依据监本祖本刊刻,此类书在宋代印刷量不小,但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的却为数不多。

这部难得的宋刻本《毛诗》,迭经名家收藏,历经八百馀年依旧完整。

宋乾道三年绍兴府刻宋元明递修本《论衡》

《论衡》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著成,今存85篇,20余万言。从书名看,衡即称量,《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

王充解释说:“《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也”。是书倡导“疾虚妄而归实诚”的理念,反对当时甚为流行的谶纬之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论衡》流传至宋初,其版本已形成中央政府所藏的三十卷本和民间散布的二十七卷本两个系统。现存书目中,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已知最早刻本为北宋庆历五年(1045)杨文昌刻本。南宋乾道三年(1167),会稽太守洪适又重刊杨本。杨本无存。洪本流传有二,一存日本宫内厅书陵部,一存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所藏南宋乾道三年(1167)绍兴府刻本《论衡》凡三十卷,为现存最早刊印的全本;书末有元至正序及明正德补刻牌记,说明曾在元、明时期修版补刻。

元刻本《伯生诗续编》

《伯生诗续编》是元代文学家虞集的诗集。

虞集(1271-1348),字伯生,号道园,是宋宰相虞允文的五世孙。早年曾经和弟虞槃同辟书室为二舍,右室为虞集书室,因尊崇宋代儒学大师邵雍,书其诗于壁,称“邵庵”,故世称虞集为“邵庵先生”,或称“雍虞公”。

国家图书馆藏《伯生诗续编》三卷,为元至元六年(1340)刘氏日新书堂刻本。刘氏日新堂为元时建阳著名书坊,主人刘锦文,字叔简。该书坊自元末至明初刻书甚多,质量较高。

THE END
1.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该平台遵循边建设、边服务原则,目前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和海外征集资源http://read.nlc.cn/thematDataSearch/toGujiIndex
2.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游玩攻略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现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这么有历史感的地方,走进院子就觉得与众不同, 坐标: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南门西侧) 6+ 还不曾去过倒悬山! 4分 满意 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用经纬线绘制的全国地图,1718年绘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1/1676895.html
3.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掌故丛书金石碑拓善本掌故/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掌故丛书 单品 编者:陈红彦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2017-1-1 (少于10人评价) 陈红彦主编的《金石碑拓善本掌故(1)》以通俗浅近和流畅文字,解读国家图书馆珍藏古籍善本文献,以及流传过程与其中的精彩文化故事,直接拍摄原书书影,图片清晰,图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9987
4.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国学网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保护1.库房和典藏制度 图书馆古籍保护的方式,针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可能的人为破坏,体现在环境、建筑、设施、用具、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国家图书馆1931年建成文津街馆舍后,珍贵古籍放在地库储 藏,但无空气自动调节装置,温湿度不能很好控制。普通古籍放置在柏林寺,保存环境很不理想。1987年新馆落成http://www.guoxue.com/gjzl/gj395/gj395_02.htm
5.带您逛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海之滨的文津街七号,其前身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即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舍主楼建成于1931年,是当时条件较优越、国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并因其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而享有盛誉,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www.meipian.cn/2yerc0x2
6.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电话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京生活休闲娱乐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查看全市分店 信息更新时间: 2024年12月02日 地址:西城区文津街7号查看地图 电话:010-88003091 分类:休闲娱乐 详细信息 邮编:暂无 附近公交站:北海府右街西安门 附近公交车:101路103路109路124路128路夜13路 https://beijing.8684.com/c_1399915
7.GB/T30227起草单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 起草人:陈红彦;周崇润;张志清;刘家真;晁健;徐晓军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3.13 3.14 4建筑要求 4.1古籍书库建筑的设计和选址应符合jGj 38的有关规定。 https://www.nssi.org.cn/nssi/front/84570776.html
8.国家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加强古籍保护6月17日,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在修复画谱。 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国家图书馆合作签约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启动仪式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举行。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初期启动资金1000万元,用于国家图书馆中华珍贵古籍修复和专业人才培养、古籍活化与数字化等项目,其中将重点修复《永乐大典》“湖”字册等国家珍贵典https://m.gmw.cn/2021-06/18/content_1302365530.htm
9.北京必打卡之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前身是创建于1909年的清朝京师图书馆,最初的馆舍设在北京广化寺。现今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1987年以前是国家图书馆的主馆,其建筑年代可追溯至1931年,当时称“国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其周围环境也用传统的石碑、华表、石狮、雕花望柱石等古物装饰。家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9667018?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0.全国携手联动,共享古籍资源——国家图书馆联合十四家单位在线发布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洛阳市图书馆、苏州图书馆、镇江市图书馆、泰州市图书馆、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等14家单位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https://kfda.qfnu.edu.cn/info/1160/1662.htm
11.国家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7161 出版年:2015 作者:本书编委会编 学科:综合性图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馆内阅览 收藏单位 馆藏地 在架状态 索书号 自然科学史所 工具书区 在架上 91.5/349-1/1:10 自然科学史所 工具书区 在架上 91.5/349-1/1:12 自然科学史所 工具书区 在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3ff753abf04a19253825454a6102dbe4
12.《吉光片羽——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选粹》(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吉光片羽——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选粹》,作者: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最新《吉光片羽——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选粹》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吉光片羽——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95002.html
13.古籍着录规则古籍着录规则 - 中国国家图书馆.pdf,丛编 ICS 01.075 A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792.7—2008 代替GB/T 3792.7-1987 古籍著录规则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 for ancient Chinese books (ISBD(A)),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for old mon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09/12145149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