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时代的利与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万紫千红总是春――横向联系比较
一代书圣王羲之,其书法如行云流水般飘逸洒脱,他的《兰亭集序》让人赞不绝口,但你若以公正规范的楷书来要求他,他怕是不及颜真卿等人啊!
一代诗仙李白,引得“弄扁舟”的豪放之语,但你若让他创作清丽委婉描写男女爱情的诗篇,他怕是要让人大失所望。
如今摇滚唱将汪峰,唱得了《飞得更高》《勇敢的心》等摇滚名作,但你若让他唱许嵩的《山水之间》,怕是要遭人吐槽。
正如你无法让莫言去提取青蒿素,屠呦呦也难写《红高粱》,但诺贝尔奖对他们的肯定是不能否定的,标准因人而不同。
花有五颜六色,树有高低疏密。每朵花、每棵树都有它自己的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没有谁能在各个领域都做得到都好,那么标准也要视情况而改,因人而异。
――201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1优秀作文《陟罚臧否可异同》
选段横向联系“王羲之、李白、汪峰、莫言、屠呦呦”这些素材进行比较,异中求同,他们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但他们之间却有着相似点“标准因人而不同,成就了他们在各自领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有力地论证了“标准要视情况而改,因人而异”的观点。
2.沉舟侧畔千帆过――纵向发展对比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素材,其本身蕴含着发展性的道理,所以运用素材时,我们可以把素材核心事件、人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比,着重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
不曾忘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赛场上,刘翔以第一名的成绩冲过百米终点,人们为他欢呼、为他呐喊、为他骄傲。也不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的起点处,刘翔因伤无缘比赛时眼中的不甘,在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人们却质疑并指责他。人们已然忘了他曾经的风采,刻意忽略他受伤的脚踝,竟然说出“废物”“懦夫”“避赛”这些伤人的字眼,在他未愈的伤口撒下一把盐。这不正如那个打在“学霸”脸上的道德耳光吗?
醒醒吧,父母也好,公众也罢。世间哪有常胜将军?人生在世,胜负乃是常事。为何我们只能接受成功却容不下失败呢?敢问,分数能决定以后的人生吗?一次的失败就能否认一个人之前所有的努力吗?
――2016高考作文全国卷1优秀作文《两分之内,奖惩之外》
选段运用纵向发展的眼光,撷取刘翔前后两次比赛的情形:2004年雅典奥运刘翔夺冠,人们“为他呐喊”“为他骄傲”;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出比赛,人们“质疑并指责他”。这正如打在“学霸”脸上的道德耳光。而这些前后变化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优秀者”太过苛责,体会出“高处不胜寒”的道理,真实而发人深省。
3.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角度透视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素材的认识陷入单一、片面的误区,为此,我们要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思维多元化、立体化,学会使用对立统一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我们拥有的每一则素材。
――2016高考作文浙江卷优秀作文《用理智拥抱虚拟新世界》
4.一枝一叶总关情――讲究点面结合
在众多的画作之中,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因为他们拥有创新精神,画风自成一家,这才得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利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利习惯性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将它命名为“失燃素的空气”。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利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利的发现后,他立即重做了一遍实验,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将之命名为氧。后来,他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反应的氧化理论,铸就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纷纷对拉瓦锡敢于迈出“常识”勇敢创新的精神表示钦佩。
――2016高考作文江苏卷优秀作文《贵在创新》
在这一片断中,人物素材的运用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的素材一笔带过,很简略的构成“面”,指出创新的重要意义,而最后一段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素材则详尽叙述了他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因创新而取得的成就,这是“点”。整个段落“点”与“面”呼应,即“详”与“略”巧妙结合,有力地论证了创新的可贵与重要。
佳作示范
坚持真理
辽宁一考生
生存是胡杨的真理,因为坚持,漫漫沙漠中也有了昂然生机;奔跑是江河的真理,因为坚持,辽阔无际大海从未干涸;旅行是蚂蚁的真理,因为坚持,山顶上也有它们的足迹。
每个人都知晓真理,却只有坚持才能让真理焕发其应有的光辉。
如果一位知名的植物学家手捧一只硕大的苹果来到你面前,告诉你“这是我最新培育的品种,刚从果园摘来,闻闻,想吗?”你凑上前去一闻,淡然无味。此刻真理已在于你的手中,但你敢违背权威的意志,将其坚持下来吗?我们大多数的人是不会的。
每个真理的诞生,都宛如一位圣贤的出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总要经历无数磨难与挫折。知名的权威、传统的思想,这些强大的力量都可能成为真理的阻力。知晓真理的人有很多,而能顶住压力坚持的人却很少。由此,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一边是众人首肯的偶像定论,一边是自己这个无名小辈的心得,怎么办?王守仁选择了后者,坚持了真理。于是一个崭新的哲学流派――心学诞生了。它“知行合一”的真谛影响了无数风流人物。
要坚持真理,便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像王守仁一樱不迷信权威,不迷信定论,而是要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思想。须知,书本与权威只是垫脚石而非标杆。要敢于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坚持真理,咬定青山不放松。
众人的嘲笑中,伽利略坚持真理,于是倾斜的比萨塔纠正了世人的偏颇;无情的烈火中,布罗诺坚持真理,于是“地球是世界中心说”被抛弃;舆论的谩骂中,达尔文坚持真理,于是膜拜上帝的人类找到了自己。
吾师拿来一个苹果,所谓何事?为了品尝,还是为了兜售?应该是为教导我们追求真理。莘莘学子,请记住:“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关键词】包装材料学;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1引言
2“包装材料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过多
2.2授课方式单一
由于包装材料学内容过多,部分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通常多采用PPT讲授的“填鸭式”授课形式,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差。这种灌输式被动学习很难让学生抓取到课程的重难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出现“老师累死、学生困死”的现象,这显然远远不能达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我们应探究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质疑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2.3课后巩固不足
为了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复习,教师会根据课堂内容布适量的教材习题,但是实际上会发现学生的抄袭现象严重,并且完成课后练习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靠,因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巩固效果,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包装材料学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没有完全掌握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以多样化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目前的教材习题主要强调知识本身,未能将实际应用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无益于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3改革思路与方法
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包装科技人才具有扎实稳固的基础理论和牢固系统的专业知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掌握现代包装工程技术,把握国际包装行业前沿发展趋势,强化专业方向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根据该要求制定包装材料学课程改革思路:以新工科背景下包装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重组优化与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加自主学习环节和实践创新项目,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达成本课程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图1课程改革思路
3.1精炼并更新教学内容
3.2建立师生良好互动关系,嵌入自主式学习形式
3.3通过多样化练习夯实基础
古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复习与练习在学习整个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课程小组根据授课中的重难点建立了习题库,通过章节测试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测试过程中会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已掌握的题目,没有掌握的题目可以进行讨论,最后针对不能解决的题目教师加以讲解和补充。学生通过讨论不但对未掌握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根据题目有针对性的讨论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包装材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用途及加工工艺与方法,测试和分析技术,并且能够针对给定商品进行包装选材。因此,对于题目设置我们会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多样化形式。在课程结束前会让学生完成一次选材设计,即根据选择的商品分析包装需求,进而选择最佳选材方案,给出加工工艺与成型方法。该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通过包装选材设计实例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社会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