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创新方式提供“互联网+阅读”服务指尖传递文明正能量

社会文明创建离不开全民参与。书本是知识的载体,读书使人明智。个人成长大都从书籍中源源不断的汲取营养,人们对阅读的渴望不曾间断。近年来,人们渐渐的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奇妙威力,“互联网+阅读”为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便利。而今指尖阅读渐渐成为人们新的阅读习惯。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创新阅读方式,有效发挥“互联网+阅读”优势,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更便利的阅读渠道,以此满足不同人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促进全民读书,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官网”上线六大板块增强阅读互动

山东成立全国首个“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

在山东省图书馆“光明之家”视障阅览室,一名盲人正在用盲人学习机学习盲文。

山东建立全国首个区域化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站—“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盲人数字图书馆利用语音技术,实现了盲人上网的全语音指令、语音导航及资源内容的语音朗读。该图书馆已上线各类有声资源2万余部,涵盖了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及娱乐生活等各个门类。

山东省“光明之家”盲人数字图书馆是中国第一个面向视障人群的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应用系统。该服务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一站、一网、一库”的运行服务模式,通过与山东省残联、山东省盲协建立起紧密有效的协作机制,将面向盲人的数字文化服务延伸到盲人身边。

浙江建全国首家地铁数字图书馆实现“私人订制”

工作人员演示用手机下载地铁图书馆上的图书

“这3种方式都很方便,其中手机扫描的方式需要市民下载‘微书房’手机客户端,即可利用该客户端的扫码功能‘秒下’图书、有声读物等资源。”宁波轨道交通数字图书馆项目负责人说。乘客在联接互联网情况下,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

四川图书馆24小时“不打烊”数字系统可定位馆内图书

新馆内部多层阅览室

该图书馆采用“阿里夫”图书管理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对“芯片书”实行智能化管理,图书查询、借阅、理架等工作全部自动化。RFID俗称“电子标签”,该技术能够对“芯片书”实现馆内任意定位。馆内增设了10台自助借还机和400多台检索终端,将与这些芯片联合工作,为读者提供便利。“读者借阅图书时,可先在检索终端锁定该书位置,检索终端将呈现出一张三维地图,读者‘按图索骥’,能轻易找到书在第几排书架的第几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主任郑蜀向记者展示了如何轻松借到想读的书。

图书馆负责人吕晓吾介绍,截至2015年底已设立59个盲人阅读室,读者达到1万多人次,特别是在盲校设立的阅览室,受到了盲人学生们的欢迎。

内蒙古推“彩云服务计划”“云图书馆”可随时随地借书

在21世纪新阅读时代下,面对海量文献和有限的经费,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式过度依赖于采购馆员主观判断,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的浪费、空间的占用,带来至少40%未曾流通过的馆藏长期压架,读者拒借率不断上涨,为此内蒙古图书馆推出的“彩云服务计划”,就是运用云服务理念,打造“云图书馆”。

“云图书馆”通过与各出版发行机构搭建的云平台将图书馆和所有出版发行机构的资源与服务集成整合,扩充了资源总数,并提供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图书外借等一系列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让图书馆和各出版发行机构成为“云图书馆”的服务终端直接为读者服务,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的任一书店直接下单借书,这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机构间互惠互利和资源的共建共享。

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6%,比2014年的78.6%增长了1.0个百分点。至此,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已连续3年上涨。数字背后,我们欣喜的看到,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不曾停止,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成熟心智,从而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阅读不仅局限于书本和特定人群,指尖阅读促进全民读书,从而提升全民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助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孙晨)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THE END
1.互联网+图书馆解决方案互联网+图书馆解决方案 方正阿帕比公共图书馆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先进的“平台+内容+服务”业务模式,基于中华数字书苑丰富的数字化内容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数字阅读全场景需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引领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创新。 平台 打造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 http://www.apabi.cn/solution/library/4/
2.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地狱?翻书党澎湃新闻眼下,共享单车、airbnb和Uber们如火如荼,而共享图书馆——一种通过互联网整合闲散图书资源、并到达新用户的新型图书馆,也正在被一些致力于推广阅读和思考的创业者们实践。 但共享图书馆会像共享单车那样风靡吗?有人说,共享图书馆算得上共享,但谈不上共享经济,因为共享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不够高效,不能满足共享经济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0630
3.“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探索——以宿迁市图书1 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内涵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互通,打破了事物有形的边界藩篱,共建、共有、共享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无边界”概念深入众多行业和学科领域,虽然当前“无边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无边界”的共性是通过模糊边界和降低门槛实现渗透、跨界、融合,因而“渗透”“跨界”“融合”等词语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08/10772378.shtml
4.优秀案例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实现了支持在线预约、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需要。 图14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 践行信息化的育人使命 学校常态化开展师生信息素养培训,每年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公民。学校全年开展1000余人次信息素养培训,全年推送10余篇信息素养文章,每年开展一次网络安全周宣讲活动https://jyt.henan.gov.cn/2021/07-29/2192451.html
5.互联网共享图书馆+自习室商业计划书共享自习室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共享图书馆+自习室:基于互联网(PC、移动)连接所有图书资源的信息平台。 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提供各种读书的环境(学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社会营业的图书馆、个人图书馆、餐馆图书馆、超市图书馆、交通图书馆(公交、地铁、飞机、火车等)、工作环境图书馆、居住场所、体育管等),一切可以读书的场所,作为一种场景https://blog.csdn.net/wyx100/article/details/81182034/
6.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智慧”二字上,智慧服务是一种综合能力,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体验,借助移动互联网,连接用户、图书馆、资源,实现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信息推送,促进共建共享。 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发展。http://www.cdrfd.com/home/article/476
7.互联网+图书馆:要素,模型与服务*情报资料工作 2017年第3期 信息服务 互联网+图书馆:要素,模型与服务* 豆洪青 刘柏嵩 (宁波大学图书馆 浙江 325211) 摘要 "互联网+"给图书馆发展带来新的变革,互联网+图书馆强调图书馆用户社区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的协 同,用户的互动与分享,用户粘性与个性化场景服务.互联网+图书馆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空间线上线下http://qbzl.ruc.edu.cn/CN/PDF/1082
8.开放融合,连接一切——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图书馆服务,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使条件相对落后的图书馆快速提升资源和服务能力,增强全省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开拓创新,全面开放,连接一切,使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普惠,打造文化服务的新型业态,实现泛在图书馆服务https://www.zjlib.cn/zxtzgggs/35474.htm
9.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与知识传播的新引擎智慧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的全新形态,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精华,对教育、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智慧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共享、知识传播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教育领域的变革者 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丰富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064437810881132393
10.济南市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原标题:济南市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济南全市疫情联防联控统一部署下,济南市图书馆2月的文化活动全部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展,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及相关直播平台等渠道,将技术与阅读推广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文化https://sd.ifeng.com/a/20200302/9475624_0.shtml
11.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移动阅读推广新模式智慧图书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在智慧化中不断构建书与人、书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其与传统图书馆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当前图书馆建设发展最高端的形态之一。为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目标,不仅要明晰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之于移动阅读推广的意义,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f1dcf5a6b6284b60838a7de237798ec8/c.html
12.“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中国经济网以“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浙江省各个图书馆“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内容是浙江全省12个公共图书馆将确立协同一致原则,树立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提升图书馆服务,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使条件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4/80234498_10415860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