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2012年11月,于扬(易观国际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在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于扬认为,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企业的服务方式。2015年,李克强总理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提炼,指出它应该是一种举国努力并应大范围实行的战略性行动,并将此思想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能够有机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并提取互联网的核心特征,使其广泛应用到传统服务行业(如金融业、商业、工业等)中。如果想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应用价值,顺利实现这一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创新。互联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与趋势。互联网+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但这种结合并不简单,它需要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平台的作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融合优势的同时,不断激发传统行业的发展潜力,使其能够又快又好地向新形态发展。

2互联网+为学科服务带来新的服务理念

2.1有机融合不同的学科专业

2.2学科服务以创新为驱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是对传统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的一种基本特征。大数据时代,是否能有效处理庞大复杂的信息数据是衡量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标准。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注重创新,在不断优化工作策略的同时,对信息服务技术、方法与工具进行科学分析,并与传统分析工具相结合,以便得到更为高效的数据分析办法。要想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必须直面挑战、勇于创新,一方面按部就班地做好学科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其服务制度,更新其服务理念,完善其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有效提高学科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2.3重构学科服务业务和组织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如地域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构重塑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合理调整其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部门与组织的整合,科学设置岗位与工作内容,重点扶持学科服务项目,加大学科服务力度,提高学科服务水平。

2.4尊重用户需求,强调用户参与

互联网+理念认为,企业要想实现长足发展,必须尊重用户需求,注重用户参与性。因此,高校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开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时,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与利益为重,并增强用户的参与性。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知识信息服务,还要不断优化服务产品,使之更具增值性、知识性、学科性和多样性,使用户在接受学科服务的同时享受服务,从而促进其参与的积极性。

2.5建立物质与虚拟、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结

链接一切被认为是互联网+时代的终极目标,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也需要建立多向链接,以便用户能够迅速、有效地获取信息数据。为此,高校图书馆在构建这种有效链接时,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加强数字与实体图书馆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交互平台的媒介连接作用,并遵守服务协议,坚持交互规则,创建读者、用户、学科馆员、行业与机构等的多元素联结。

3互联网+为学科服务带来技术升级

3.1移动互联技术:有利于学科服务实现便利升级

3.2云计算技术:有利于学科服务实现智力升级

2015年,云计算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得到广泛运用,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沟通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也越来越方便。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功能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扩展性较强,能高效节能,有利于节约企业成本。因此,我国许多企业纷纷引入云服务,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云计算技术也终将引入图书馆学科服务,基于云环境,高校图书馆能够通过知识发现、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和智能代理等技术,进行深层次管理、组织、挖掘学科知识,并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满足用户高层次、多样化的知识信息需求。

3.3微服务体系:有利于学科服务实现渠道升级

3.4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学科服务实现内容升级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主要借助互联网创建有效链接,实施学科服务。互联网的链接作用主要是为实现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信息沟通提供可能,而作为互联网的一种拓展,物联网能够在传感技术的作用下,促进物与物信息交流,增进人与物数据传递,进而赋予接入物体一定的网络能力,使其能够为实现真实业务提供便利[8]。因此,为了增强学科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引入物联网技术,并在物联网中接入必要的信息传感设备,以便科研人员能够更准确、快速地完成信息传递与交流工作,提高科研活动的有效性。同时,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活动深化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变物联网中接入的科研设备,以获取动态信息数据,并将此作为大数据或云计算处理的基础内容,有效地充实学科服务的信息内容,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

4结语

Web2.0、移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自动化等新型理念与技术的普及,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互联网+的兴起又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提升图书馆学科服务水平提供了诸多可能,但同时也存在挑战与冲击。因此,为了能够在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作用的同时有效应对其带来的挑战与风险,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图书馆学科服务理念,完善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加强信息技术整合,充实学科服务知识信息,增强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不断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THE END
1.互联网+图书馆解决方案互联网+图书馆解决方案 方正阿帕比公共图书馆解决方案通过应用先进的“平台+内容+服务”业务模式,基于中华数字书苑丰富的数字化内容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满足数字阅读全场景需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引领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创新。 平台 打造图书馆信息化支撑体系,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 http://www.apabi.cn/solution/library/4/
2.互联网时代的共享图书馆,是天堂还是地狱?翻书党澎湃新闻眼下,共享单车、airbnb和Uber们如火如荼,而共享图书馆——一种通过互联网整合闲散图书资源、并到达新用户的新型图书馆,也正在被一些致力于推广阅读和思考的创业者们实践。 但共享图书馆会像共享单车那样风靡吗?有人说,共享图书馆算得上共享,但谈不上共享经济,因为共享图书馆的运营模式不够高效,不能满足共享经济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0630
3.“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探索——以宿迁市图书1 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内涵 “互联网+”时代,万物互联互通,打破了事物有形的边界藩篱,共建、共有、共享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无边界”概念深入众多行业和学科领域,虽然当前“无边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无边界”的共性是通过模糊边界和降低门槛实现渗透、跨界、融合,因而“渗透”“跨界”“融合”等词语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08/10772378.shtml
4.优秀案例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实现了支持在线预约、网络全覆盖,满足了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需要。 图14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 践行信息化的育人使命 学校常态化开展师生信息素养培训,每年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合格公民。学校全年开展1000余人次信息素养培训,全年推送10余篇信息素养文章,每年开展一次网络安全周宣讲活动https://jyt.henan.gov.cn/2021/07-29/2192451.html
5.互联网共享图书馆+自习室商业计划书共享自习室商业计划书互联网共享图书馆+自习室:基于互联网(PC、移动)连接所有图书资源的信息平台。 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提供各种读书的环境(学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社会营业的图书馆、个人图书馆、餐馆图书馆、超市图书馆、交通图书馆(公交、地铁、飞机、火车等)、工作环境图书馆、居住场所、体育管等),一切可以读书的场所,作为一种场景https://blog.csdn.net/wyx100/article/details/81182034/
6.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智慧”二字上,智慧服务是一种综合能力,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体验,借助移动互联网,连接用户、图书馆、资源,实现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信息推送,促进共建共享。 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发展。http://www.cdrfd.com/home/article/476
7.互联网+图书馆:要素,模型与服务*情报资料工作 2017年第3期 信息服务 互联网+图书馆:要素,模型与服务* 豆洪青 刘柏嵩 (宁波大学图书馆 浙江 325211) 摘要 "互联网+"给图书馆发展带来新的变革,互联网+图书馆强调图书馆用户社区构建,线上线下服务的协 同,用户的互动与分享,用户粘性与个性化场景服务.互联网+图书馆包括四个基本要素:空间线上线下http://qbzl.ruc.edu.cn/CN/PDF/1082
8.开放融合,连接一切——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图书馆服务,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使条件相对落后的图书馆快速提升资源和服务能力,增强全省公共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整体服务效能;进一步开拓创新,全面开放,连接一切,使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普惠,打造文化服务的新型业态,实现泛在图书馆服务https://www.zjlib.cn/zxtzgggs/35474.htm
9.智慧图书馆:信息共享与知识传播的新引擎智慧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的全新形态,不仅继承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入了现代科技的精华,对教育、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探讨智慧图书馆在促进信息共享、知识传播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教育领域的变革者 智慧图书馆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丰富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5064437810881132393
10.济南市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原标题:济南市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济南全市疫情联防联控统一部署下,济南市图书馆2月的文化活动全部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展,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及相关直播平台等渠道,将技术与阅读推广相结合。通过互联网的乘数效应,文化https://sd.ifeng.com/a/20200302/9475624_0.shtml
11.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移动阅读推广新模式智慧图书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基础,在智慧化中不断构建书与人、书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其与传统图书馆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当前图书馆建设发展最高端的形态之一。为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目标,不仅要明晰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之于移动阅读推广的意义,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40902/f1dcf5a6b6284b60838a7de237798ec8/c.html
12.“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中国经济网以“浙江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启'互联网+’新模式”为题报道了浙江省各个图书馆“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内容是浙江全省12个公共图书馆将确立协同一致原则,树立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提升图书馆服务,创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资源共建共享能力,使条件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27/14/80234498_10415860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