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华古籍踏上数字回归路新闻

存藏于海外的典籍是中华璀璨文化的重要见证,是厘清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大框架下,国家图书馆负责与海外藏书机构合作,制订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海外古籍调查工作,并促进海外中华古籍以数字化方式回归。

启动海外古籍调查

2015年4月,国家图书馆馆员刘明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美国,他此行的任务是为埃默里大学神学院的5000册中文书籍编目,为期3个月。苦等多年之后,淹没在西文书库里的中文古籍终于迎来了“知己”。“第一感觉是它们很孤独、很凄凉。”刘明至今难忘与那批古籍初次见面的场景。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信心,让这批古籍为世人所见、所用。

刘明进行的编目工作是我国开展海外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部分。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此后国家图书馆陆续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展开合作,对存藏中华古籍进行调查。2014年,国家图书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启动“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以进一步摸清海外中华古籍存藏情况,并将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回归。

“史在他邦,文归海外。”这是郑振铎先生多年前对于中华古籍流失海外的感慨。“流传海外的珍贵典籍,有的出自文化交流、赠送、交换、贩售,有的则是被掠夺、偷运,或是非法交易、走私等。据估计,海外中华古籍收藏数量超过300万册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介绍。

调查中华古籍在世界各地的存藏状况是推动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合作的前提。2015年3月,北美东亚图书馆年会召开。张志清在大会上介绍了“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得到了北美图书馆界的积极响应。

埃默里大学图书馆馆员王国华在得知这一信息后很是兴奋,因为她知道,在该大学神学院的书库里有一批中国古籍尚未编目。这批书籍约在20世纪初由美国传教士从中国带回,以了解中国国情。1980年,这批古籍由美国宗教机构赠与埃默里大学神学院,存放在学院图书馆里。由于缺乏研究中文古籍的馆员,这批古籍一直被封存在书库里。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完成“海外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一期建设,累计完成包括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4个国家30家单位24万条(含子目)书目数据建设。

珍稀古籍回归世人视野

2013年,国家图书馆馆员刘波就远赴美国,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的馆藏善本方志写书志。当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时,他收到一封邮件,内容是美国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发现一册(两卷)《永乐大典》,但不明价值,需要专业人士鉴定。刘波马上飞到洛杉矶。“看到实物后,我心里非常激动。”刘波回忆,这册《永乐大典》此前没有著录,并且来路清楚,尺寸、行款等细节也与国内真本一致,基本可以确定是真本。后经过多方证实,确认为目前世上发现的第419册《永乐大典》,是具有很高文献价值的稀世文物。

“海外收藏的古籍多有珍善版本,甚至还有不少是孤本秘籍。其中,甲骨、竹木简、敦煌遗书、宋元明清善本、拓本舆图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等,在海外都有珍稀孤罕的藏品。”张志清表示。

实现流散海外的珍品古籍数字化回归是“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据了解,目前,已经取得重要成果。海外《永乐大典》的数字化回归卓有成效,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馆藏19册、英国国家图书馆藏25册、美国汉庭顿图书馆藏1册《永乐大典》已经实现了数字回归。《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永乐大典〉》、《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等也已经影印出版。

此外,法国国家图书馆还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捐赠该馆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高清数字版本。《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乾隆元年(1736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依据圆明园实景绘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这是“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开展以来的第一项重要成果。

为进一步做好海外中华古籍的回归工作,国家图书馆于2014年启动“海外中华古籍书志书目丛刊”“海外中华古籍珍本丛刊”两大海外中华古籍回归项目,前者编纂出版海外所藏中华古籍目录,后者对珍稀古籍采用仿真影印的形式出版。如今,众多海外中华古籍如百川入海,聚首出版。如《文求堂书目》、《西班牙藏中国古籍书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善本方志书志》等均已出版,惠及众多国内外学者。

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张志清坦言,在海外中华古籍调查过程中,有两种感受特别强烈。一方面,走进世界各地收藏机构的库房,看到先人创造的智慧结晶,不禁发出声声惊叹,心中升腾出无限感慨。另一方面,通过与外国馆员进行真诚的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双方逐渐有了学识上的认同,甚至心灵上的沟通。

“海外中华古籍调查不仅仅是调查古籍,更是文化的交流、学术的交流、文明的交流。”张志清说,这个过程不但使我们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我们。

“在开展海外中华古籍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国外收藏机构从事中华古籍保存与研究的馆员。他们是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用尽毕生心血学习和整理中华古籍,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张志清很有感触地说,大英图书馆中文部负责人吴芳思一生研究敦煌遗书,她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特殊地关照;牛津大学波德里安图书馆编目员何大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将馆藏所有中文古籍进行编目;已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李福清热爱中国民间文学,不遗余力地研究中国小说、年画和民俗。他们利用馆藏开展了有效的学术工作,同时也为世界传递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当然,在开展“海外中华古籍调查暨数字化合作项目”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和障碍,包括资金不足、体制不够完善、国家顶层设计缺失,另外,我国需要进一步培养古籍功底扎实的国际化人才,等等,这些都制约了项目实施的进度。“但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一定会不遗余力,一步一步向前推。”张志清说。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古籍新生,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古籍怎么看,上哪儿能看到,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对古籍文献有兴趣的一般读者,也让不少需要调用古籍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学者烦恼,而今南京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12月23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目前主要有“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三大部分内容,提供104https://www.yangtse.com/content/1960998.html
2.2013年度高校图书馆论文获奖名单(吉林大学图书馆 古今 庞淑杰 李立艳) 2、吉林大学图书馆《国内外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比较研究》系列成果之四:国内外化学课程比较分析 (吉林大学图书馆 李立艳 古今 韩爽) 3、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构建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吴连芝 徐玲 田浩然) 4、基于智能手机的3G移动数字图书馆http://tgw.jlu.edu.cn/info/1003/1248.htm
3.古籍数字化建设(精选十篇)因此, 要加大古籍文献的宣传和开发力度, 广纳资金, 扩大中文古籍的数字化建设范围, 积极拓宽古籍利用的渠道, 充分发掘古籍文献的价值与财富, 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2.3 加强对古籍文献的深层次开发。 目前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所缺的不是古籍数据库而是对其深层次加工、开发和利用, 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r5te4y.html
4.古籍数字化,为古籍保护赋予了新活力文旅科技“在有限的资金下,国图于2012年首先启动了馆藏善本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虽然它是黑白的,但成本低、进展快,目前已有近2万部古籍完成数字化。”张志清介绍,从2015年起,国图又陆续启动了“国家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项目,并积极建设各类特藏资源库,包括甲骨世界、碑帖菁华、https://www.cacta.cn/DSJ/HTML/20191107094841.html
5.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 持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完善一流服务体系 3. 扎实推进广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彰显广州历史文化 4. 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5.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七)做强做大广播电视舆论宣传主阵地,把握正确引导力 https://www.gz.gov.cn/zwgk/ghjh/fzgh/ssw/content/mpost_7845329.html?eqid=c8008a2e0000be840000000664991904
6.国学网——国学文库——三十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研究综述(1979在这一时期,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上海图书馆启动古籍善本全文光盘工程,1996年底初步建成“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主要提供全文影像,少部分提供全文检索。[34] 辽宁省图书馆利用IBM的TDI数字相机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了古籍精选、历史存照等内容。[35] 1998年启动的国家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http://www.guoxue.com/wk/000652.htm
7.头条文章傅斯年图书馆 收录九种本馆建置数据库,包括:傅斯年图书馆珍藏图籍书目数据库、善本图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傅图善本古籍数字典藏系统、傅图人名权威检索系统、傅图馆藏印记数据库、傅图空间检索系统、傅图整编史语所档案目录、傅图馆藏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复印件影像数据库、徽州契约文书复印件目录等。http://lib.ihp.sinic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40159047599763
8.哈弗燕京图书馆数字化古籍的查阅与下载2018年5月去查资料,发现哈弗图书馆在线搜索改版了,速度更快,对简体字更友好,更新内容在最下面。 今天早上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所有古籍善本共计4200部,53000卷已经实现数字化,并可以在线查阅和下载。因此,半天时间,我去试了试在线查阅古籍。为了不搞忘怎么查,英语太渣的我决定写个日志记下来。 https://m.douban.com/note/63232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