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海外古籍回归的新机遇光明日报

“史在他邦,文归海外”,这是郑振铎先生面对中华古籍流失海外时的慨叹。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民间机构以及爱国志士一直在不懈努力,采取多种途径促使流散海外的中华古籍回归祖国。

海外中华古籍的回归主要有原生性回归和再生性回归两种渠道。

原生性回归,是指对流失他国的中华古籍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合法追索、通过拍卖市场抢救回购、制定政策鼓励捐赠回流、馆际间合作与文献互换等手段,将古籍文献的原生实物进行回归的形式。如1997年上海市政府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抢救回购了翁同龢的全部藏书。但专家们也指出,原生性回归的难度极大。尽管中国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的缔约国之一,但限于目前的国际环境以及多年海外中华古籍原生性回归的司法实践,海外中华古籍原生性回归工作一直收效甚微。

再生性回归,是指在原文献实物回归没有可能的情况下,对他国所藏中华古籍采取复制、缩微、影印等形式回归的策略,也是目前海外中华古籍回归采用最多的办法。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丛书》,2003年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的《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重要古籍的回归都是采用复制件方式的。但就其回归效率和利用效果而言,仍不能如意。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古籍数字化遂成为海外中华古籍回归的全新模式。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主要内容是联合目录建置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开发。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于国际合作典藏机构之间的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是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重要形式。国际合作开发中文古籍数字化资源可以实现技术、资金及资源的优势互补。中文古籍数字化的国际合作共建共享开始于上世纪末,其中以“国际敦煌项目”(TheInternationalDunhuangProject,简称IDP)和“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计划”(China-USMillionBookDigitalLibraryProject)最见成效。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国际合作步伐加快,以数字化回归的海外古籍项目陆续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由美国研究图书馆组织(ResearchLibrariesGrouporRLG)建立的“中文善本书国际联合目录”项目发展而来。“中文善本书国际联合目录”数据库著录了北美图书馆的几乎全部藏书以及中国图书馆的部分藏书,数据达到2万多条。近几年来,“中文善本书国际联合目录”项目已将其著录中约75%的书影进行了数字化扫描。2009年该项目中心由美国普林斯顿转移至中国国家图书馆,并以原数据库为基础建立了“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由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管理与维护。2010年系统正式开通,首批公布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约2000条中文古籍善本数据。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上世纪90年代,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开始建立古籍目录数据库。2002年开始建立古籍全文影像数据库。2009年11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与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签署合作意向书。东洋文化研究所将所藏4000余种汉籍,以数字化方式无偿提供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由中国国家图书馆负责数据维护和发布。这批数据包括收藏在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一些专藏文库中的珍贵宋、元、明、清善本,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目前,读者可在数据库中按照题名、责任者、内容分类、出版项和模糊检索。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特藏资源库: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特藏,以其质量高、数量丰著称于世。2009年10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哈佛燕京图书达成协议,决定共同开发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古籍。项目拟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4210种中文善本和齐如山专藏进行数字化。中国国家图书馆负责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数据质量控制,哈佛燕京图书馆承担中文善本古籍数字化、元数据制作和数据传递工作。2010年9月8日“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特藏资源库”网站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运行。

此外,随着我国海外古籍回归工程的启动,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工作力度也逐渐加大。2011年又有多项海外古籍回归国际合作项目启动。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达成的古籍数字化合作计划协议预计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珍贵中文古籍数字化供中国国家图书馆免费发布。

一是,加强海外古籍普查,建立海外古籍资源联合目录。在摸清海外中华古籍流布地点、数量、质量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计划,让海外古籍数字化回归工作在有目标、有计划中进行。

二是,加强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资源调查,做好古籍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工作。鉴于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资源存在着资源分散、建置单位多元化、数据格式多样化的特点,古籍数字化资源整合宜采用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方式。

三是,成立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领导协作机构。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由政府出面组织的统一协作机构开展工作:论证分析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项目的可行性;筹措和管理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专项经费;负责制定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各种标准;定期举办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的学术活动;举办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技术培训班和研讨班等。(作者单位:河南新乡学院)

THE END
1.古籍新生,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布古籍怎么看,上哪儿能看到,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对古籍文献有兴趣的一般读者,也让不少需要调用古籍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学者烦恼,而今南京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12月23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目前主要有“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三大部分内容,提供104https://www.yangtse.com/content/1960998.html
2.2013年度高校图书馆论文获奖名单(吉林大学图书馆 古今 庞淑杰 李立艳) 2、吉林大学图书馆《国内外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比较研究》系列成果之四:国内外化学课程比较分析 (吉林大学图书馆 李立艳 古今 韩爽) 3、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服务创新机制构建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吴连芝 徐玲 田浩然) 4、基于智能手机的3G移动数字图书馆http://tgw.jlu.edu.cn/info/1003/1248.htm
3.古籍数字化建设(精选十篇)因此, 要加大古籍文献的宣传和开发力度, 广纳资金, 扩大中文古籍的数字化建设范围, 积极拓宽古籍利用的渠道, 充分发掘古籍文献的价值与财富, 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2.3 加强对古籍文献的深层次开发。 目前对各高校图书馆来说所缺的不是古籍数据库而是对其深层次加工、开发和利用, 这是各高校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or5te4y.html
4.古籍数字化,为古籍保护赋予了新活力文旅科技“在有限的资金下,国图于2012年首先启动了馆藏善本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虽然它是黑白的,但成本低、进展快,目前已有近2万部古籍完成数字化。”张志清介绍,从2015年起,国图又陆续启动了“国家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项目,并积极建设各类特藏资源库,包括甲骨世界、碑帖菁华、https://www.cacta.cn/DSJ/HTML/20191107094841.html
5.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 持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打造完善一流服务体系 3. 扎实推进广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彰显广州历史文化 4. 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 5. 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推动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七)做强做大广播电视舆论宣传主阵地,把握正确引导力 https://www.gz.gov.cn/zwgk/ghjh/fzgh/ssw/content/mpost_7845329.html?eqid=c8008a2e0000be840000000664991904
6.国学网——国学文库——三十年来中国古籍数字化研究综述(1979在这一时期,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上海图书馆启动古籍善本全文光盘工程,1996年底初步建成“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主要提供全文影像,少部分提供全文检索。[34] 辽宁省图书馆利用IBM的TDI数字相机对古籍进行数字化加工,形成了古籍精选、历史存照等内容。[35] 1998年启动的国家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http://www.guoxue.com/wk/000652.htm
7.头条文章傅斯年图书馆 收录九种本馆建置数据库,包括:傅斯年图书馆珍藏图籍书目数据库、善本图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傅图善本古籍数字典藏系统、傅图人名权威检索系统、傅图馆藏印记数据库、傅图空间检索系统、傅图整编史语所档案目录、傅图馆藏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复印件影像数据库、徽州契约文书复印件目录等。http://lib.ihp.sinichttps://m.weibo.cn/ttarticle/p/show?id=2309634740159047599763
8.哈弗燕京图书馆数字化古籍的查阅与下载2018年5月去查资料,发现哈弗图书馆在线搜索改版了,速度更快,对简体字更友好,更新内容在最下面。 今天早上看到哈佛燕京图书馆所有古籍善本共计4200部,53000卷已经实现数字化,并可以在线查阅和下载。因此,半天时间,我去试了试在线查阅古籍。为了不搞忘怎么查,英语太渣的我决定写个日志记下来。 https://m.douban.com/note/63232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