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出版:保护利用古籍的最佳选择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1日上午,“《清文海》暨清史资料出版座谈会”在古朴典雅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以影印历史文献享誉学界和藏书单位,是清史工程十家出版单位之一,近年来在清史资料影印出版上致力尤多,目前已陆续整理、出版了清代史料200余部,包含子目8000余种。其中,档案文献所占比重最大,已出版的《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明清内阁大库史料合编》、“清宫恭王府档案总汇”等,均属难得一见的珍罕史料,其影印出版为清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一手原始资料。清代传记谱牒类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清史资料出版的另一个重头,其内容涵盖清人家谱、年谱、生卒录、人物传记、日记、尺牍信札等各类体裁。此外,国图出版社还影印出版了大量清代专题类的资料汇编,涉及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财政、中外关系、边疆史地等传统史学各个方面。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政书资料,对于研究清代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政治、法制、经济等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文献参考价值。

总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视清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出版的文献涉及档案、方志、传记、文集、笔记、文学、书目版本等方方面面,涵盖了清代各类典籍,为清史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从蔚为大观的清史资料出版,可以折射出国图出版社对历史文献影印出版的专注和执着。他们以“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服务学术”为宗旨,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为己任,三十年一以贯之,在人们对它从起初的误解,到逐渐理解,到今天的广泛赞赏与支持下,逐渐成长壮大,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出版特色和极为独到的古籍出版理念。其成功经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为学术研究和古籍保存保护,提供了可贵的思路和特殊的范式。

专题文献资料影印学术研究不可或缺

专题丛书的多年探索,得到了学界的认可。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汤一介先生曾专门赞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专题丛书,“根据出版特色将古籍影印图书分为八大系统,这样的整理非常有意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而是抓住自己的特色优势,开始延伸发展。根据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先生生前的提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在大规模、成系列的整理影印民国文献,这势必为挖掘民国原始史料提供了一座丰富的宝库。由于民国图书相较于古籍,纸张更为脆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做法具有长远的眼光,承担了巨大的历史责任。

追求完美的“拿来就印”

古籍影印发轫于覆刻,也叫影刻,出现颇早,最有影响者当属清末黎庶昌编刻的《古逸丛书》。在铅印出现之前,石印最为风行,这种印刷工艺除了极少数是重写付印,绝大多数采用的是摄影之后付印,与影印相类。随着后来铅印的流行,石印开始慢慢退出了印刷的舞台。然而,稍晚于石印出现的照相影印,不但没有消失,反而逐渐兴起。实际上,影印就是用摄影制版的方法来继承前人覆刻旧本书籍的事业。影印分原大影印和缩小影印。一些特别珍贵的孤本秘笈比较适合原大影印,因为影印这类书不但为了使其广为流传,而且还要为它们做出一些精美的复制品,使人们见到影印本可以窥见原书风貌,收虎贲中郎之效。

对于一般实用型古籍的影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也十分讲究。首先,在不影响一个选题的完整性的情况下,他们尽量不重复影印已经出版过的古籍;其次,认真选择底本,重新编订目录,便于今人使用;第三,对印刷环节精益求精,力争最大限度的保存原书的信息。这与近年来充斥坊间、粗制滥造的所谓“礼品书”相对照,不啻天壤之别。追求完美,才能造就精品,达到原汁原味的效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拿过来就印”,既尊重了原书,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读者需求。

影印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最佳手段

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这些典籍,便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与文献价值的双重属性,目前在古籍的保护上分别采取了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所谓原生性保护,是对古籍原件的保存与养护,主要是针对古籍的文物属性而言的。但这种保护,客观上会限制古籍的利用,使古籍的文献价值发挥不出来。因此古籍的再生性保护便应运而生。众所周知,文物是不具备再生性的;然而古籍图书的文献价值,即书的内容,可以通过翻印的方式得到再生,使其能够继续为人们所利用,这就是古籍的再生性保护。

严格地说,古籍再生性保护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原生性保护,这是由图书所具有的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特性所决定的。例如,现存宋元本古籍虽已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的文字遗存更是难得一见,但唐宋以前古籍的精华,却通过历朝历代经久不息的传抄与翻印,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且服务于后世,为弘扬中华文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再生性保护的措施,统一对古籍进行缩微复制的方式可谓其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化部先在国家图书馆组织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随后,各地古籍收藏馆普遍开设了缩微胶片阅览室,基本上取代了古籍善本原书的对外借阅。这一做法事实上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籍保护与使用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通过阅读器看胶片,是一种既费事又易使人疲劳的阅览方式。另一方面,古籍缩微胶片的收藏馆,仍局限于参加了缩微复制工作的古籍收藏馆,古籍收藏与使用的范围依旧没有扩大。

综合比较,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古籍影印技术,将古籍影印出版,以满足学术界对古籍的需求。影印本古籍是最接近古籍原貌的载体,而且阅读起来较原书更为便利,完全可以取代古籍原书的阅读使用功能。这对古籍原书的保护当然也非常有利。

这种以抢救古籍,加快古籍的开发利用为宗旨的古籍影印活动,与清末以后零星进行,且以商业价值为主要目的的古籍影印活动,具有本质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前者从一开始就从大局着眼,有着十分严密和科学的规划,系统性较强。在指导思想上,公益性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为例,其宗旨在《序言》中表述得非常清楚,就是“将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以及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乃至博物馆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出版”,“以使珍稀的孤本、善本化身千百,分藏于各地,确保珍贵文献的传承安全”,“扩大流通,促进古籍善本最大限度的传播和利用。”这段话,就是对当今古籍影印意义的精辟概括。中华再造善本的第一期工程2007年已完成。续编于2009年9月启动,至今已经出版147种,741册。全部出齐后,将有1200多种10000多册珍贵的宋元明清善本影印古籍面市,并分藏于100多家高校及省市图书馆中。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宏伟事业。当然,面对存世的数十万种、2750万册之巨的古籍,仅仅依靠一期或几期再造善本工程,二三家出版社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配合古籍保护中心开展的古籍普查和珍贵古籍名录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用于三次珍贵古籍展的图录选编本和完整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为古籍保护工作总结了阶段性的成果,也为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工具性指导。

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先生对影印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功能有很高的评价,“影印古籍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值得大力推广——影印是保存和抢救古籍的最佳选择,影印能为文史学者准确快速地提供原始史料,书籍只有印出来,学者才好利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为古籍影印出版、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工作做出了不少努力,社长郭又陵表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将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目标恒定,坚持既有特色,在古籍影印出版上作更多工作。

作为一家以历史文献为主要出版对象的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影印。之所以不投入过多精力在古籍点校出版物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务于中高层的学术研究。总编辑徐蜀认为,学术界中高层研究人员所需要的,不是经后人点校整理、释读注绎的排印出版物,而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原著,需要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献资料。点校整理的出版物,则更适合于普通读者,起传统文化普及作用。一方面,中高层的研究人员学术底蕴深厚,古籍的阅读、使用没有障碍,往往更愿意经手原书。而与此同时,产生点校整理高水平出版物所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已发生变化,很难产生绝少错误、释读到位、让人信服的点校整理本。这也使得中高层学者更青睞影印原著。徐总编认为,目前来看,影印出版是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历史文献的最佳手段。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影印出版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出版了大量不同规模的影印精品,不仅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应,获得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销售码洋不断攀升,2010年达到近7000万元的新高度,出口码洋达1300万元。这对一家总人数不足60人的出版单位来说已属不易,更为可喜的是,在近年来编辑力量不断加强,出版品种、规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出版品种屡屡售缺的现象。这反映了学者和藏书机构对影印图书的广泛认可,说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和出版思路是准确、合理的,可以在历史文献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THE END
1.我国古籍数字资源发布总量已达13.9万部(件)此次新增的古籍数字资源有国家图书馆馆藏汉文古籍909部、民族文字古籍115部,其中善本古籍274部,包括“南宋初建本之精者”的宋乾道七年蔡梦弼东塾刻本《史记》等30部宋元本古籍;山东大学图书馆藏古籍205部,多为清刻本、朱墨套印、木活字本;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藏彝文、傣文、东巴文、壮文、瑶文、http://www.ncha.gov.cn/art/2024/9/10/art_722_191206.html
2.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pdf国家图书馆古籍编目、整理与研究工作报告 谢冬荣、田晓春 国家图书馆现收藏各类珍品特藏达 227 万册件,其中绝大部分为古籍文献。因此,围绕古籍而开展的编目、 整理与研究工作,是国家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古籍编目 1、编目规则的编撰与修订 编目规则是实现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前提。1987年,国家颁布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11/105950960.shtm
3.古籍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古籍艺术类编》面对如此浩瀚珍贵的艺术古籍遗产,当务之急仍然是斟选、整理,以便于传承、光大。对此,我们责无旁贷。《国家图书馆藏古籍艺术类编》即是从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中精选唐代至民国编纂的艺术类珍贵资料五十余种裒为一辑,影印出版。内容涉及书画史、书画家传、书画题跋、书画评论、书画目录、书画技法、墨谱、砚志等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34162842_567754407.shtml
4.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国学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图书纸张耐久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及时调整图书保护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位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图书纸张脱酸加固,取得了一定成果。为加强对古籍和民国 时期出版物的保护,图书保护组对国家图书馆本世纪各个历史时期出版的文献纸张进行了抽 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文献纸张的耐折度http://www.guoxue.com/gjzl/gj395/gj395_02.htm
5.文化传承:古籍的典藏与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国家图书馆开展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第三党支部赴国家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党支部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出版社党委书记夏红卫、副总编辑杨虎、编辑第三党支部书记周丽锦,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支部副书记刘波出席。 https://news.pku.edu.cn/xwzh/1171cb708f9a411cb8b65da8af2f5447.htm
6.国家图书馆藏满汉文合璧古籍珍本丛书25册学苑出版社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满文古籍文献达一千多种,如算上不同版本,数量则有二千余种。北京地区保存数量最为丰富,若按版本计算,达1700余种,占现今存世数量的80%。[ 《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前言,第3页、第6页。]在北京地区的收藏单位中,又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最为丰富。https://book.kongfz.com/2405/874145120/
7.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出版年:1987 作者:北京图书馆 ISBN:7501305994 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1987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经部 作者:北京图书馆 ISBN:7501305994 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1987 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作者:倪晓建 ISBN:9787501344543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73c997b67996defb4bde436f4579b33c
8.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拟资助项目公示(附名单)6月11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古籍整理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公示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拟资助项目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为6月11日至6月20日。 在此期间如对拟资助项目有不同意见,可以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等方式反馈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4514913698578667
9.国家古籍数字化资源总平台“《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合作建设,致力于开展存世大典的文献数字化、全文化与数字版本征集,全面展示大典风貌及版本魅力,传播大典相关知识与文化,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支撑。 来源:国家图书出版社 查看 上一页 下一页 古籍专题资源库古籍整理出版https://www.guji.cn/
10.2015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公示:共346项,抗战17项翻书党澎湃新闻今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因此在资助的出版项目中,有关抗战的书多达到16项。其中,历史、地理类15个,有云南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让我们铭记——寻访远征军老兵》、重庆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的《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日本强掳中国赴日劳工档案汇编》等;艺术类1个,湖南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4374
11.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集成周邦彦 / 文物出版社 / 2017-7 / CNY 1900.00 (少于10人评价) 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集成:宋刻本陶渊明集(附出版说明 套装1-2册) 文物出版社 / 1933.80 (少于10人评价) 劳权抄本典雅词 劳权/ 文物出版社 / 2017-7 / 3100 (目前无人评价)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8483
12.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集成:黄丕烈校跋本子昂集(一函五册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集成:黄丕烈校跋本子昂集(一函五册) 9787501064892 『文物出版社官方旗舰店正版保证』安心放心 实体书店 提供发票 团购客户可咨询客服 点击进入9.9元专区>> ¥3280.00 (8.00折) 降价通知 定价¥4100.00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host=product.dangdang.com&pid=1729556508
13.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除却已经出版的单纯以地域划分而编纂的地方文献资料,尚且没有一部以某个图书馆馆藏善本资源做依托,汇编一部人物传记资料。国家图书馆不论是馆藏书籍还是馆藏古籍善本数量与质量在国内都居于领先地位,此次由国家图书馆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承担编辑出版的《中国古代人物汇编》涵盖国家图书馆藏先秦至清近三千年间撰述http://www.nlcpress.com/ProductView.aspx?Id=7634
14.三秦出版社两种图书入选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西安新闻网《〈逸周书〉疏证》为2021年国家古籍整理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图书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该书以国家图书馆藏元至正十四年本为底本,在参校《逸周书》各个版本及各家观点的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字资料及先秦史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对《逸周书》及孔晁注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4-08/30/content_6962485.htm
15.最大规模古籍整理成果《儒藏》入藏国家图书馆《儒藏》(精华编)入藏国家图书馆。 题图:《儒藏》(精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月20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精华编)捐赠及入藏国家图书馆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儒藏》工程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规模地系统整理海内外儒学典籍的一项基础性文化建设工程,也是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它系统梳理历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95117
16.中古史新书出版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中古史中心|新书出版 2005年至2010年间,在季羡林先生等人呼吁下,中国国家图书馆分批征集入藏了新疆和田所出的西域文献九百余件,受到中国学界以及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本书是对国家图书馆“西域文献专藏”之汉文部分的整理与研究。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图版释文编”,集中公布国图所藏西域汉文文书共计333号,约https://www.hangchow.org/index.php/base/news_show/cid/12478
17.带您逛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海之滨的文津街七号,其前身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即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舍主楼建成于1931年,是当时条件较优越、国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并因其在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而享有盛誉,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s://www.meipian.cn/2yerc0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