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千古第一奇书的《山海经》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10.31

熟悉《山海经》的小伙伴应该对《山海经》的内容有所了解,《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山经》也叫《五藏山经》,是《山海经》中成书最早,也最有价值的部分。“藏”是唐三藏的“藏”,也可以写作内脏的“脏”。尽管当时还没有产生成熟的的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山川日月的神话,但已经有将大地看作人体一样有五脏六腑的观念,所以“五藏”意思指的是大地的五个内脏。

《海经》部分比《山经》部分成书晚,其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海外经》、《大荒经》和《海内经》。地理方位可参照下图:

《山经》和《海经》记述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山经》主要是对自然地理的记述,《海经》则主要记录人文地理,其中《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大量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神话资料。

回到上面的那张方位图,其中中心圆圈部分就是《山经》部分,覆盖的是现在中国大部分领土,地理范围大概往南可到台湾海峡,往北到蒙古高原,往西到天山山脉,往东到日本列岛。至于《海经》的地理范围,至今难以估量,甚至于有人认为山海经记录的实际是整个地球的地图。比如有人认为东山经的山脉其实可以在北美洲找到映证。我们都知道,中国大陆东部大多是冲积平原,并没有绵延千里的巨大山脉,所以东山经所记载四条山脉在东部并没有实际山脉上对应。

美国一位女学者——墨兹博士认为这四条山脉并不在中国大陆,而在北美洲。她按照《山海经》中的指示重走当年大禹他们走的路(自然她是开着汽车)。她根据书中的记载,向东多少里地,见到什么,都一一记载下来,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美国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海岸山脉的太平洋沿岸与《东山经》记载的四条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动植物、山与山的距离完全吻合,由此证明中国古人早已到达美洲!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在《五藏山经·东山经》中明确的记载了这样一种动物——犰狳:“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犰狳。”翻译过来就是这种动物体型像兔子,像鸟一样的长喙,圆眼睛,细长的尾巴,看见人就一动不动。见过犰狳的朋友一定很清楚,这描述的和美洲犰狳分毫不差,犰狳遇见危险就会像穿山甲一样缩成一团,一动不动。

而根据动物研究报告所致,地球上的犰狳集中分布于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和森林,少数分布在非洲南部,华夏大地是没有犰狳的存在的。这也正说明中国人远古时期就到达美洲大陆提供了依据。

同样,还有一些其他证据证明《山海经》是世界地图。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不周山:“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意思是在中原的西部,有一座缺口之山,名曰不周山。千百年来无数学者们都在找这不周山,但是中国境内没有一座山是符合这一描述的。进入到现代,有人从语音学角度研究发现,所谓的“不周负子”的读音按古音来读与“莫桑比克”一致。莫桑比克地处非洲大陆的东南部,而东非高原正在这一带,这里分布有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火山(海拔5895米)。巧的是被誉为地球的疤痕——纵贯东非东非大裂谷也正是附近,大裂谷深达六七千米,正如同一个巨大的缺口,此外,从共工怒触不周山所产生的效果来看,只有火山喷发能够达到那样的震撼程度。由此有人凭此猜测乞力马扎罗山或许便是当年的不周山。

根据同样的逻辑,有人还认为《大荒东经》记录东海之外的大壑正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地球世界最深地方——马里亚纳海沟。再有,夸父逐日神话中的夸父,实际上就是是巨人,《山海经》中多次提及在北方有大人之、长人之国,实际上也都是巨人,这些大人的形象都与现在的俄罗斯民族身长高大的描述相吻合,所谓的巨人实际上就是分布在西伯利亚一带的人种。由此,有人将“夸父逐日”神话实际是生活在寒冷北方的民族对于温暖太阳永恒追求的写照。

我个人并不赞成把《山海经》当作世界地图来看,以上的证据很大程度都建立在巧合基础上。比如默茨博士按照山海经的指示考证《东山经》的四条山脉,其前提就存在漏洞,因为《山海经》中的数字是不可靠的,古人没有系统标准的测量工具,光尺寸的长度就一直在变化,如在商代一尺大约合今16.95cm,按这个尺度,一丈长度不过170cm,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到了周秦,一尺合今23.1cm,后来,一尺的长度不断加长,到了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而当前我们公认一尺为33.3cm。

以今天的学科角度来看《山海经》,它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内容广博而杂乱更掺杂当时的虚幻神鬼信仰,这使得山海经成为古外今来最难解书籍之一。我们用今天的常识和惯性思维去解读《山海经》,很多事物自然显得朴素迷离。

也正因为此,对《山海经》解读也出现许许多多的可能。以不周山为例,有人认为是蒙古高原上的某座神山,有人认为是东非高原,还有人则认为不周山实际是有缺口的环形山,或许死火山口又或许是由于陨石撞击而成的陨石坑,而共工怒触不周山引起天塌地陷的灾难则可以被解读为上古天外星体撞击地面而引起的浩劫。像这样的说法还有很多,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所有围绕《山海经》的研究几乎都没有一个为学界公认的结果。我做的这篇文稿也只是基于自己所掌握的资料。

说完了《山海经》内容,我们再来了解《山海图》:

这幅图收录在王红旗的《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中。这也是我想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山海经》研究的书,个人觉得其中的彩绘图很有意思,基本符合《山海经》原始古朴风貌,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地理发现的开拓精神,撰写地理书绘制地理图基本是一个传统,早在先秦流传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均是图文并茂的图书。其中《九丘》就是天下九州的地理书,相当于当时的国土资源白皮书,与《山海经》类似。道教仙话《轩辕本纪》中记载一则传说,说当年黄帝巡视天下,到达东海海滨,遇见传说中的神兽——白泽:

白泽神兽会人语,通晓天下万事万物,类似江湖百晓生、博物学家之类的人物(对日本动画《宠物小精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能会注意到,动画里面有一个战斗力强大,可以净化水质的小精灵——水君,它的原型也正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白泽)。

于是黄帝便向请教天下鬼神之事,白泽将天下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余种事物告诉给了黄帝,白泽一边说,黄帝一边命人把这是事物画下来,传达给天下人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泽图,相传得到白泽图就可以得到天下。

这是典型的道教仙话故事,却也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图绘文化由来已久。《山海图》和白泽图一样,是配合书本记录而绘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早是被镌刻在青铜器上的。

当年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建立统治,厘定天下的范围,划分为九个行政区——也就是九州,并用九州进贡的铜铸造九鼎,并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刻在鼎上。(在此说几句关于九鼎题外话,很多人曾质疑九鼎的存在,因为传说中的九鼎是一件庞然大物,按照估算,当年大禹制九鼎,每个重达三万余斤,甚至更重,《战国策》记载每个鼎至少需要九万人才能拉得动,如此庞然大物不可能莫名其妙失踪。现在不存在说明可以证明传说有误。我个人认为从历史记录来看九鼎的存在是没有问题的。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和战国时秦武王举鼎而死都明确表示确实存在九鼎。作为国家重器,自大禹铸造以来,九鼎就被视为王权的象征,一直比所谓的传国玉玺要早上近一千八百余年。

夏商周三代都将九鼎视为传国之宝,代代相传,许多野心家都希望夺得九鼎来证明自己天命所归。战国末年秦国灭了周国将九鼎迁入咸阳,等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九鼎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取代九鼎成为皇权的象征。后来的历代帝王一直在寻找九鼎,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回到山海图,有人认为是先有山海图然后才有的《山海经》,证据就是《山海经》中很多动物的记录是“其首东向”(这个动物脑袋朝向东面)“其首西顾”(这个鸟朝着西面看),这分明就是看图说话。

最古老的《山海图》随着秦朝统一天下九鼎失踪而一并消失了,但零星的山海图和《山海经》一并流传于世。屈原曾在楚国先王的祠堂壁画中中看过部分山海图,并因此写下千古第一奇文《天问》,叩问天地人文终极道理;东晋的我们算命的祖师郭璞写有组诗《山海经图赞》,陶渊明也有组诗《读<山海经>》表示他们都见过部分山海古图。历史上有很多画家都在力图恢复山海图,魏晋南北朝的大画家张僧繇和宋代画家舒雅都曾绘有十几卷的山海图,可惜的是以上这些图都已经散失了。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海图是明朝的,大多是根据《山海经》文本进行还原的。大致有下面十种,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去找来欣赏。

1、明蒋应镐绘图《山海经(图绘全像)》,计有74图。

2、明王崇庆释义《山海经释义》第一册《图像山海经》,计有75图。

3、明《山海经》日本刊本有杨慎《山海经图序》,计有74图。

4、明胡文焕辑《山海经图》,计有133图,23图神怪未见《山海经》。

5、清吴任臣注《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计有144图。

6、清王绂释《山海经存》。

7、清毕沅刊本《山海经》,计有144图。

8、清郝懿行《山海经疏笺》,计有144图。

9、清《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异禽、异兽部。

10、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神灵图。

说完了图文,我们再来解读一个有关《山海经》的疑问,那就是如果《山海经》在帝禹时代就已经存在,为什么到了西汉末年才开始流传,近两千的光阴中山海经究竟因为什么而被尘封的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在西汉之前《山海经》属于高级国家机密,而一直被封存在中央档案馆。与九鼎一样,掌握《山海经》就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甚至可以认为因为九鼎记录了山海信息所以才变成国家权利象征。以我们今人的眼光,这些信息自然没什么大不了,但对于上古信息资源匮乏的人来说,这些山海信息无疑是巨大的宝藏,这些信息蕴含了大量资源、军事、宗教价值,对财富积累、军事战备、统治思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说上古,就是近代,一幅坐标准确,内容详实的地图对于战争来说也是足以扭转战局的无上利器。而山海经记录大量山川方位、走向、距离,各个地方的矿产、物产和各个部族的生活习俗以及祭祀等信息,俨然是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而这些信息也只有中央王权才有权利掌握,否则很容易引起地方割据威望。大禹命人撰写山海经,图画山海图,正是要将这些信息收归中央政府,如此各个地方的权利也收归中央,外人不容染指。

所以《山海经》成书之后一直藏于中央图书档案馆,由专人负责研究,并从中获取治理国家,赢得均军事胜利,举行祭祀的信息,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智囊。

夏商周代代相传,到了西周后期,王朝发生内乱,中央图书档案馆的书籍流散各地,其中部分书籍流落到了鲁国,后来为孔子整理的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而包括《山海经》一部分图书则流落到当时的楚国,楚人获得了其中的信息,并将其中的图画画在楚王宗祠的壁画上,屈原所见到正是这个。

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将楚国王室的图书收到咸阳,秦国丞相吕不韦《吕氏春秋》就有大量《山海经》内容。而秦始皇炮制的“焚书坑儒”并未波及到《山海经》。再后来刘邦入主咸阳时,萧何接手了秦皇宫中所有的图书档案,于是《山海经》最后又到了西汉长安皇家图书馆,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得《淮南子》中也有大量《山海经》内容。

西汉末年已经距离帝禹时代已经有近两千年了,他们回顾帝禹时代就像我们回顾汉朝一样,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得《山海经》的记录不再准确,丧失指导实际的功用的《山海经》变成一纸空文,此外儒家思想取代宗教祭祀控制人们思想,《山海经》中对于控制人们思想的价值也不存在了。于是中央政府不再对《山海经》的流传进行管控,《山海经》得以流传于世。

其实《山海经》中的神话内容虽多,但大多是寥寥几笔,只是刻画形象,而没有情节,后人根据想象,口耳相传,才成为我们今天提到某个人物就立马能想到有关各种传说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与《山海经》本身内容无关。《山海经》之后有《庄子》、《列子》、《楚辞》、《淮南子》、《抱朴子》等一系列诸子书籍将神话故事加以推演,影响很大。

由于这些神话传说大多与历史任务有关,所以史书如《史记》《汉书》也采纳了其中的部分神话传说,给这些故事跟更加了真实性。汉代之后道教为了提高宗教的神格,更是不断发挥,建立神仙系统,到了魏晋南北朝《搜神记》出现之后神仙鬼怪故事泛滥,众说纷纭。

THE END
1.关于“千古第一奇书”——《金瓶梅》CCTV.com在这里,能看到昏庸的皇帝、贪婪的权奸、堕落的儒林、无耻的帮闲、龌龊的僧尼、淫邪的妻妾、欺诈的奴仆,就是几个称得上“极是清廉的官”,也是看着“当道时臣”的眼色,偏于“人情”,执法不公。到处是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经济的混乱,人心的险恶,道德的沦丧,一切都融入这本“千古第一奇书”中。 https://ent.cctv.com/special/jinpingmei/20080927/102566.shtml
2.揭秘《山海经》:千古第一奇书,独特魅力究竟何在?潇湘读书社中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可是却有一本书享有极高的荣誉。它被誉为"失落的天书""千古第一奇书",还被一些学者认为,它蕴藏着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秘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海经》。可它究竟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呢?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但是同时,它更是一本蕴含了丰富神话传说的https://www.xiaoxiangguan.cc/122059.html
3.《鬼谷子》“千古第一奇书”,当代人的“宠儿”,内容很实用但是我希望自己能过多地使用到他们,或者我只是偶尔使用一次免受他人的伤害。我们祖先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千古第一奇书”也不是随便就能当的。《鬼谷子》,这是一本讲述策略的书。它采用第一部古文的引入、翻译和解释的方式。因为很多文字都是翻译过来的,所以读起来也没有任何的阻碍。就我个人而言,《鬼谷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361426107696483&wfr=spider&for=pc
4.《发现之路》20110208《霞客行》第一集千古奇书《发现之路》 20110208 《霞客行》 第一集 千古奇书 00:25:49 《发现之路》 20110209 《霞客行》 第二集 徐家有奇人 00:25:51 《发现之路》 20110209 《霞客行》 第三集 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上) 00:26:51 《发现之路》 20110210 《霞客行》 第四集 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下) 00:25:48 热播榜 3http://tv.cntv.cn/video/C10361/7c82881565ac47178fed50cc80a9f03a
5.《山海经》——千古第一奇书《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至汉代初,内容篇目共一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被称为“千古第一奇书”。成书作者观点不一,尚无定论,西汉刘秀的《上山海经表》中首次提出作者是大禹,伯益。但现代学者认为作者非一个人,成书时间长,大约是战国初年到汉初年楚,巴蜀,东及齐地方的人所作,西汉时才编在一起。 https://www.jianshu.com/p/c69a8dbde4f9
6.天下第一奇书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吧。 时隔五年后,我复习了张竹坡批评版的《金瓶梅》,让我再一次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读高复班后就能考进北大,因为年龄大了一岁,理解力不一样啊。 五年后再看这本书,我也看出了不少以前看不出的东西。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NjA4NzI4Ng==&mid=2247486577&idx=1&sn=a4752282f77db1105a2670d706d95934&chksm=fb624468cc15cd7ecef126cc707adbe13274af5a329edaa56ca1c2f94224c5fb5a511f2d078e&scene=27
7.王世贞首倡“四大奇书”说辨伪——中国青年网其一,王世贞“奇书”之论有其贬义。李渔所言的“奇书”是对《三国》《水浒》等书的肯定和推崇,认为他们是长篇章回小说的代表。而在王世贞文集中,与《史记》《南华》《水浒》《西厢》有关的“奇书”之论,只涉及《史记》一书,他说道:“《史记》,千古之奇书也。”不过此处对《史记》的评论却是以批评为主,如他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book.youth.cn/zx/202305/t20230515_14518278.htm
8.中国古籍名书总览1.《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https://www.tianshui.gov.cn/dsb/info/1863/24292.htm
9.无上神品《红楼梦》,独步千古曹雪芹无上神品《红楼梦》,独步千古曹雪芹 一、《红楼梦》——天下第一奇书 《红楼梦》是一部“天下第一奇书”,问世2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探索它博大精深的意蕴。《红楼梦印谱》作者李怀通以科学严肃的态度记录了《红楼梦》研究这门举世瞩目的“显学”走过的艰难历程。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420413365/54a9c9b502701ss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