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男子地摊上万元淘一本破书,专家劝上交,一年后卖到2600万古籍真迹拍卖书摊收藏家古玩市场

历史古籍往往就是那样的神秘,可能你一个转身后发现的一本“破书”,都有可能是过去古人手中捧着的书籍。

而今天的主人公王先生,就是这么的幸运,他在逛古玩市场的时候,竟无意发现了一本古书,尽管上面已经破烂不堪,但他还是决意用一万块钱买下。

可就在众人都认为此书不值的时候,他却转手就买了2600万,那一刻谁也不敢小瞧了这个“冤大头”了。

那么王先生是如何一眼相中了这本不起眼的古籍,又为何能拍的如此高价?

机缘巧合买下此书

主人公王先生其实并不是一个专门鉴别文物的专家,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意人,手底下也开着一个不小的公司,管着百十来号人。

而且他本身就酷爱古文古玩,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转一转,购买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物,也经常去参加一些拍卖会,为自己的展览柜添灯加彩。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竟能在南昌的市场中淘到这样一件“宝物”,本来他就是准备随便逛逛就走的,但没想到这随意的一瞥,还真让他看到了好东西。

毕竟在这样的古玩市场中,里面的东西大多都是半真半假,能遇上真品的机会也并不多见,可对文物有点研究的王先生对基本的真假有点辨别之力的。

但他在那里逛了一圈也没能看到有什么值得收藏的东西,于是便要准备离开了,可一个角落里不起眼的古书摊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因为他自己其实对古书还是有一定的研究的,但始终都没有见到过合适的,随后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到了摊主面前,细细的端详他的每一本书。

仔细观察过后,他便拿起了整个书摊上最不完整的一本书籍,因为那本书被随便的扔在一边,上面还有破损的痕迹,被摊主用塑料带套着,看起来并不值钱。

他翻开之后才发现,基本上每一页上面都有程度不一的破损,上面还有歇歇点点的像是污渍,而且明显能看出摊主可对这本书并不抱太大希望。

可他却发现这上面的内容以及摸起来的手感,并不像是仿制的那种纸张,反而像是一本真的古籍,于是王先生便有了想买回去的计划。

但是他又不能表现出特别感兴趣,因为喜欢收藏的人都知道一旦对方看出你迫切想要的时候,那些摊主一定会借机抬高价格,如果是真品的话说不定是稳赚不赔,但要是假的话,那可能还要倒贴呢。

而且尽管是王先生这样成功的生意人,肯定也不想任人宰割吧,所以王先生便随便翻了翻随意的放下,但就在他反过来放下那刻,他也看到书的封面上清晰的写着《礼部韵略》。

这一刻他对想要购买这本书的欲望又多加了几分,因为据他对古籍的了解,如果这本书是真迹的话,那很有可能宋朝时期的书,

可即便如此,王先生还是隐藏起内心的喜悦,若无其事的看着别的东西,可摊主本人也对这些买手们十分的了解,也已经看出了王先生对这本书的喜欢,只不过是不好意思点破罢了。

而王先生也在观摩一圈后,随便了拿起几本和那个相像的书加在一起,便佯装向摊主询问价格,可摊主在看出他的小心思后。

便将那本破书抽了出来,告诉他:“喜欢这本就拿走,这可是从墓里出土的老书,有一定的年头了,不用拿其他的书掩饰了”。

而王先生也还在极力的掩饰自己的想法便声称:“你这书都破成这样了,能有啥收藏价值,不如便宜点卖给我,省的之后越放越烂”。

但摊主可没有那么好说话,直接报价一万块,这虽说对王先生来说,虽然不算很多,但他并不想就这样随了摊主的意,并且这价格已经超出他的预期。

最后王先生也只能咬牙买下了那本书,就因为他相信他的直觉,这本书的价格一定远超于这一万块,而且就算是赝品,自己也愿意吃这哑巴亏,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摊主交易后便回了家。

专家直呼价值不菲

回到家后王先生先是小心的将那本书放在桌上,又拿起放大镜仔细的观察上面破损的地方,看一看是否有可能能将此处修复完善。

但凭借自己现在的见识,实际上还是不能确定这本书是否是个真品,而且必须要找到专业人士才能够修复此书。

于是他便通过多方的打听知晓李致忠先生在古籍方面的研究颇深,在当地也算是泰斗界的人物,如果能请他来鉴定此物,那肯定能一辩真假。

可当王先生下一秒说出这本书的名字《礼部韵略》后,李专家连连表示现在就能前去查看,听到这的王先生,瞬间意识到自己这次可能真的走运了,要不然李专家不会再听到名字后便赶紧答应自己的请求。

在两人碰面后,李专家第一句话就是问这本书在哪里,赶紧拿来看一看,王先生见状后也小心翼翼的拿出来送到李专家的手中。

而李专家一边细细查看,一边嘴里传出惊呼的声音,因为据他对这方面的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就跟其他史记记载了一摸一样,而且看着纸张上面的印记,也基本上断定就是真迹,而且极具收藏价值,其价格肯定也要比成本高出好几百倍。

可他一人的诊断还是不能立为依据,于是便拍照发给这方面的专家们,请他们都来定夺定夺,但最后的结果均和李专家的一致。

其反应也和李专家一样激动,并希望他能吧真迹拿出来细细研究,并提出希望王先生能上交给国家保管,毕竟这本书对中国来说,可以完全弥补历史这一方面的空白。

但当时人王先生还是拒绝了专家们的请求,并表示自己买来就是用来收藏的,这本书也是他一眼相中的,别说是捐献了,就算是掏钱来买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专家们听完会也表示理解,毕竟人家是这最后的买主,自己没有执意强求的道理,但还是嘱咐了王先生几句,一定要好好的收藏,如果哪天想出手了,一定尽早的联系他们。

王先生在听完专家们的建议后,便赶紧买来了各种防腐的工具,细心的将每一页都做上保护措施,并找人专门复原了破损的那部分,放在了自己的陈列柜里。

由此可见王先生对这本书可谓是真爱啊,但令谁也没先到的是,过了一年后的王先生竟主动要将其进行拍卖。

几经周折拍卖成功

据了解,这王先生对这书的喜欢是真,拿出来拍卖也是真,唯一假的就是并不是因为要造势完他的价格再出手。

尽管心中有万分不舍,但还是请来专家们进行评估比价,他先是收到了江西图书馆得购买意向,对方经过商讨后给出了500万的价格。

而王先生因为是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自然是希望这样的珍品可以留在自己的家乡,就算是价格没有达到预期但也足够解决自己公司的这场危机了,少一点也没啥问题。

于是双方便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可当王先生准备将此事落实在合同上的时候,江西图书馆便传来噩耗,因为据目前他们的实力,并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只能采用分批的方式付给王先生。

但这对王先生来说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毕竟现在公司的危机迫在眉睫,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那很可能将面临破产,所以他肯定是要放弃和他们的合作,继续寻求下一任买家。

而后专家们怕他找不到好的买手,也考虑到这样的古籍其实应该由国家保管最为合适,但由于现在王先生上的现状自然是不会捐献出去,于是他们便向王先生建议,到北京专业机构去拍卖。

因为那里既有靠谱的拍卖流程没也能让国家一级的博物馆们,进行优先购买,所以王先生便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去北京寻求买家。

而这次和王先生合作是北京当地最权威的匡时拍卖公司,他们在得知王先生要拍卖此物的时候,就已经关于这本书的拍卖信息发布在网上进行宣传,而那些收藏家们在看到是这样的古籍之后都十分的感兴趣。

等到真正拍卖的那天,为了拿下这本书的收藏家们更是挤破了头,不断的举起手中的牌子叫价,从一开始是800万、1500万、直至最后的2600万成功的被南京博物馆拿下,一锤定音,南京,博物馆成为了这本书的最后归宿。

而王先生也因为这笔巨款成功的解决了公司危机,可令他自己都没想到的事,自己曾经一万块钱,到现在的2600万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了。

但不得不感叹的事,如果不是当初王先生的慧眼识珠,可能这本书就成了真的遗迹了,也不能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了。

THE END
1.比北京房子还贵的6本书,其中有两本被神秘买家通过电话拍下人数虽少,竞争的却很是激烈,价格很快的就突破了两千万元,一度上升到了四千万,在经过了近70轮激烈叫价之后,最终被一位电话竞拍的神秘买家,以4830万元拍走。虽然在今天上亿元级别的艺术市场上算不上天价,但在当时而言,创造出了中国古籍拍卖的新纪录。二、《美国鸟类》。《美国鸟类》在1827年,由美国鸟类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13784516612024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