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书香未来——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学术活动侧记政务动态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智能技术快速发展。

新技术催生新需求、掀起新变革。

图书馆该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学术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进行了探讨,贡献了智慧力量。

让场馆“动”起来

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倡导者,智慧图书馆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各级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

“智慧图书馆是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全域互联,通过数据与知识融通,实现个性化、细粒度的知识服务和全流程的智慧管理。”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吴丹表示,面对时代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智慧化转型窗口期,通过建设智慧化的图书馆生态体系,实现图书馆实践与服务效能提升,以服务智慧化的社会发展。

新技术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赋能增效。吴丹介绍,通过云技术、区块链、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搭建开放联通的数据中心以及建设云端存储管理中心,促进算力设施升级。

“知识不是孤立的。”吴丹说,随着万物互联,图书馆知识库建设将突破行业内知识集成共享格局,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数据资源间互联互通可以有效缓解馆际、区域间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助力图书馆数智化转型?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童云海表示,大语言模型在图书馆的自动文献编目、智能问答、自动图书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融合空间。“例如图书管理机器人,就可以实现自动化巡逻、利用大模型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识别错位图书、使用装备精密的机械臂取出和放回错位图书,提高图书整理效率。”

让文字“活”起来

中华古籍智慧化整理和服务,是推进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国家图书馆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央电视台推出《典籍里的中国》……进行了有益尝试。

湖北省图书馆依托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以《大岳太和山纪略》为基础,利用语义关联描述,数字孪生、可视化等技术,串接起典籍中的名胜古迹,使读者在云游美景的同时了解武当文化。

“该项目的实施,是我馆将古籍数字化与文旅融合进行联动的积极尝试。”湖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刘伟成说,未来,该馆将继续推进文化、旅游、科技融合交汇,深入挖掘以特色名胜为中心的文献知识服务,实现史料的深度利用、知识的智能发现、地方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发展。

如何让新质生产力更好地赋能古籍保护和传承?武汉大学教授刘家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前,管理决策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这会导致古籍保护效果减弱、古籍损害加剧、文化遗产价值丧失、古籍保护工作效率低下等。”她建议,建立科学技术支持的古籍保护政策与规划、提高管理人员的科技素养、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建立科技与管理决策的沟通机制、开展科技评估与监督等,促进科学技术与管理策略的协同作用,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果,实现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

让阅读“热”起来

AR体验、AI绘画、AI数据库查询……深圳大学图书馆AI阅读探索,让“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成为现实,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AI赋能阅读?

“AI是我们的工具、我们的伴侣,它可以让人从信息查找、文献阅读的层面上升到知识交流的层面。”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东来表示。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徐强则表示,人们在使用AI技术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技术偏见、信息茧房的AI幻觉。他介绍说,上海图书馆AI技术主要运用于内容生产工具和AI素养教育活动两个方面。目前,上海图书馆官方公众号50%以上的推文、视频、图片都使用了AI技术。针对馆员、读者开展AI素养培训,如展览、讲座等,指导他们正确使用AI工具,学会鉴别互联网信息的真伪。

“未来的阅读趋势将呈现出我们的阅读对象与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近,最终达到有机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馆长龙小农认为,我们已经从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发展到智能阅读,未来还可能进入意念阅读时代。他们正在研发脑机交互,也许未来的知识都将存储在一张芯片里,通过意念、脑电波从植入身体里的芯片获取信息,进行高效阅读。他强调,阅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文交流,不管未来阅读形态如何变化,人的主体地位还是不应改变,特别是中小学生,在拥有沉浸式的数字阅读体验的同时,应注意减少对AI的过分依赖。

THE END
1.超星智慧图书馆亮相中国图书馆年会美通社PR超星智慧图书馆亮相中国图书馆年会 2018年5月31日,中国图书馆年会开幕式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此次年会以“图书馆与社会:共享 效能 法治”为主题。在此次年会上超星集团展示了自主研发的超星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超星大数据分析展示平台。 中国廊坊2018年6月28日电 /美通社/ -- 2018年5月31日,中国图书馆https://www.prnasia.com/story/215395-1.shtml
2.辽宁省图书馆学会关于举办“弘扬雷锋精神 赓续红色文脉——图书馆志愿服务知识竞赛”的通知 02-26 关于征集《中国图书馆年鉴·2024卷》稿件的通知 02-23 关于征集辽宁省图书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的通知 01-24 关于印发辽宁省图书馆学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01-23 https://146902jnh.mh.chaoxing.com/
3.我校图书馆参加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为推进我校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工作,9月15-16日,图书馆馆长孙伟带领业务骨干一行9人参加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并参观了展览会。 本次年会主题为“滋养民族心灵 培育文化自信”,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企业代表等3000余人参会。此次大会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行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图书馆https://www.kfu.edu.cn/tsg/info/1010/2051.htm
4.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分会场图片报道(一)图书馆动态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分会场图片报道(一) 新时代图书馆用户研究与服务 第2分会场:创新引领实践 营销提升效能 第3分会场:智能科技在图书馆的创新应用 第4分会场: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新观念、新技术、新业态 第5分会场:智慧图书馆2.0:大模型赋能未来图书馆新平台https://tuibook.com/tushuguan/35023.html
5.我校图书馆参加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9月11日至13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及相关业界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者、企业代表共3000余人参会。我校图书馆馆长李世新、阅读文化推广中心主任代喜涛参加。本届https://ntsg.hbafa.com/info/1146/1914.htm
6.馆2.0:大模型赋能未来图书馆新平台——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分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分会场5 云瀚联盟 公共数字文化研究 2024年09月10日 12:01 上海 现场还为大家准备了上图文创作为纪念品,包含“动物派对”系列的刺绣贴和金属徽章,以及“图书馆之道”系列的木质冰箱贴。 9月11日下午,欢迎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ExNzgwMA==&mid=2649473226&idx=2&sn=beb6abe89807231e77050e92707de0dc&chksm=f1473666b812aaccede4fee5a0e6a761a2ef5542863c7c6c220294457bc091a3aea4df4f69be&scene=27
7.图书馆“智慧”到什么程度了来源:《中国文化报》(数字报)走进图书馆,首先迎接读者的是机器人管家,语音咨询、图书检索都可在智慧平台上快速完成,人脸识别就能借还图书,智能书柜让书籍“走”出来、再精准“收”回去……这些不是关于图书馆的未来畅想,而是现代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实景。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上,众多图书馆界代表和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https://www.clcn.net.cn/news/default/detail?id=3467
8.公共中国图书馆年会上,湖北省图书馆描绘荆楚文韵群贤荟聚,文脉璀璨。9月12日,202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圆满闭幕。中国图书馆年会首次落地湖北,恰逢湖北省图书馆建馆120周年。湖北省图书馆精心策划会前会、展览会与主题会场三大主体活动,彰显荆楚文化磅礴气势,勾勒册韵绵远醇厚魅力。 9月1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湖北省图书馆承办的会前会在湖北省图书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66e3af741fd046a33106a808&categoryname=%E7%83%AD%E7%82%B9%E6%8E%A8%E8%8D%90
9.我院图书馆一行7人参加“智慧·共享·创新”高校图书馆建设研讨会2023年5月12日,李竹果馆长带领图书馆一行7人参加了在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的“智慧·共享·创新”高校图书馆建设研讨会。全省多所高校参加。 专家报告环节,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弓培林、超星集团副总裁张龙岐分别为会议致辞。超星集团智慧图书馆产品总监宋志森、南京研究院院长郑梦竺、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叶艳鸣、太原理工https://www.sxgcxy.cn/tsg/info/1005/1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