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目录(Machine-ReadableCatalogue,MARC),是利用计算机读取和处理书目信息,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它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的结构将书目信息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
MARC起源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65年1月提出的“标准机器可读目录记录款式的建议”。1973年国际标注化组织将MARC格式作为国际标准正式颁布,即USMARC格式,现改名为MARC21。
1986年,由于USMARC和UNIMARC的问世,中国机读目录的研制工作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开始参照UNIMARC编写中国的MARC格式。1992年,北京图书馆自动化发展部编写的《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hinaMARCformat,简称CNMARC)问世。1996年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hinaMARCFormat)正式发布,1996年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根据我国文化部科技司于1993年3月向北京图书馆下达的研究任务而制定,目的是推进书目数据的规范与统一、加速我国文献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实现国内外书目信息的共建共享。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国家图书馆编的《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NewChinaMARCFormatManual)。
2005年7月,在《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hinaMARCFormat)国家标准通过专家评审,现已上报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theStandardizationAdministrationofChina)。《中国机读目录格式》国家标准虽然是依据UNIMARC编写的,但两者仍有差异。首先,CNMARC不是对UNIMARC的简单照抄照搬,而是中国化的MARC格式。第二,它根据信息资源的发展和用户需求增加或删减了一些字段和附录。第三,在编排格式和体例结构上,它不仅遵循我国国家标准的编写法,而且兼顾了MARC格式的特殊要求。尽管两者存在差异,但CNMARC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国内外书目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我们查看文件知道这个标准就像计算机协议一样,只要按照这种标准生成的数据,在支持该标准读取信息的系统中就能很方便的导入导出数据。我们先看一个MARC21样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