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已出版的博文集作品,欢迎您联系我们blog@stimes.cn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李小文院士是众所周之学术成果丰厚、平易近人的平民院士,也是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从2007年开始,他的科学网上共发表博文1851篇。本文收录了其中139篇博文,内容涉及说古论今、上下求索、时事求是、科教天地、网事悠悠、事件应对、天南海北等几个部分。从这些博文中,可以看到李小文院士涉猎之广泛,知识之渊博,人品之高尚,他对这个国家的爱,对他人的关心,对国家科技发展未来的期待,都深深印刻在博文的字里行间。
和《菊与刀》的作者选择了象征皇室的菊花不同,樱花是本书的选择。相比之下,菊花无论如何都和日本人相距甚远,而樱花则庶几近之:盛极而衰的物哀情怀,飘逝随着最深刻的灿烂而到来,这些都像极了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日本人普遍性的孤独、忧郁,投入时能到身心俱疲,认真时可谓一板一眼,乃至灿烂时的忘情奔放,飘逝时的极致坦然,都是樱花开落的模样。瞬间的灿烂,却是永恒的凋残。本书从灾难视角出发,从多个维度解读了日本和日本人的文化与文明,以及各类文学艺术形式、政治信仰和民族风俗。日本人外在的表象。多来自于他们多灾的环境以及生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无常。
我写博客出要出于两个目的:一、记录下我过去47年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经验,希望对年轻的学者们有所帮助。二、记录下过去半个多世纪在美国的生活。我在我的开博第一篇博文以及一些后续博文中提到了这两个目的以及我的背景。
博客与课本或者学术专著之类的正式出版物有很大的差别。博客更像是私人日记,是非正式的、意识流的。我的博文99%都是用英语写成的,因为英语已经成了我的第一语言。我的博文主要有三类:1.教育与研究类,2.美国的生活,3.时事评述。
食物是人类获取外界能量,在流动环境中塑造生理特征的物质承载,也是刻画心理特点的精神外延。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是人类历史中十分重要却又不起眼的一部分,虽然看上去不如王侯将相的故事那样璀璨夺目,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包括这些作物的传播史、技术史、文化史,辐射的政治、社会、经济与生活面向,探索了作物与人的复杂互动关系,了解这些经历,就是了解一部讲述人类与自然的史诗。同时,本书也纠正了许多陈陈相因的误区。
本书还将回答:真正的作物种质资源交流与发展,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与动因?演进路线是什么样的?外来作物的传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是如何与本土融合发展的?能为未来全球发展,消除饥饿、贫困,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哪些参考?
《数学都知道1》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运用中西方相结合的新思维和新视角,紧紧围绕数学这一主题,自然延伸到与其交叉的若干领域,从纵向推进到问题的前沿,从横向尽可能使之与多的问题相联系,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一幅幅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科技、数学与艺术、数学与教育等共通互融的立体水墨内容新颖独特,文字清新雅致,兼有趣味性和艺术性,启发性和可读性强。
200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2009年于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同年留所工作至今。2015年荣获中科院物理所“科技新人奖”,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丛书关于物理的一册《物理学的足迹》由罗会仟、赵敏、姚晓春、陆继宗撰写,其中罗会仟完成书稿约50%。该书介绍了从公元前950年《竹书纪年》最早记载北极光和公元前600年泰勒斯发现琥珀摩擦起电开始,物理学在力、热、光、电等方面的发展历程,直到2000年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开始运行。读者可以在字里行间和图片里寻找物理学史上的一个个重要足迹,在认识科学现象的同时,体验科学家们的发现历程和人生经历,从而激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本书取材于作者近些年在科学网上发表的系列博文。这些博文原汁原味地记录了作者在香港读博士,在美国做博士后,以及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心路历程;道出了一个青年学者在学术之路上奋斗的酸甜苦辣,他有过痛苦迷茫,有过数不清的失败,也曾有过退缩,甚至自暴自弃,但更多的是执着,是对科研的迷恋,对生活的热爱……本书带你走近当代“青椒”,一窥“青椒”们的修炼之路,体验学术圈的生存之道,感受“海漂”们的别样人生。
2003年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中国华南赛区反恐精英项目8强队员;2008年中国首届青年科学博客大赛团体冠军成员及两项最佳博文奖得主。
吴宝俊同学(笔名Neil)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0后博士。与其他博士生不同,此人极其“不务正业”:从小严重偏科、研究街机,可谓是各类电子游戏无不精通;升入中山大学后,此人演小品、组CS战队、谈恋爱、写诗、网上灌水,依然我行我素。但是,一个看似顽劣的少年却在人生转折时历经艰辛,凭着顽强的斗志考入中科院。《"玩"进科学院》用幽默的自叙风格,讲述了一个80后艰辛而多彩的成长历程,书中内容感动人心、发人深思,值得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学习和借鉴。
本书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光辉历程、申请须知、2017年度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和《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2018年度项目评审情况以及2019年的最新政策。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基金申请和评审的经验,以《标书歌》的形式对基金申请的撰写要点、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和技巧等进行了提炼,对申请书题目、关键词、摘要、技术路线、关键问题、创新和特色等内容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并提供了自己申请成功、失败的标书3份,现身说法,帮助读者少走弯路。
书中从分析生物人的感知功能谈起,以生动的例子介绍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体觉的解剖学知识及其基本原理。之后又进入人的感情世界,从人的情感、回忆、梦境,一直谈到灵感和错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适时讨论计算机在处理人的感知世界时会遇到的麻烦及处理原则,还不忘介绍一下讨论对象的数学背景。高斯、黎曼、莱布尼茨、庞加莱、爱因斯坦、图灵等大师级人物的名字频频出现。作者不费力地游弋于生命、计算机、数学、物理等几大学科之间,让读者经历一次目不暇接的跨学科科学旅游。再加上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还有诗,画,歌,甚至还有乡愁!这样的科普,很新鲜、很解惑,又易于接受。
《一名预报员的科技探索:气象水复杂性》介绍了张学文老师50多年气象科技生涯中所取得的成果,涉及13个方面或领域,并以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为主线,记述了这些所涉及的问题是如何从实际业务工作中发现和提出,如何被凝练成科学问题,又如何在探索解决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其规律和本质,并形成科学思想的。
全书共有8个交集,内容丰富,把专业、科普和传记三者融合在一起,并附光盘记录了国内外报告、学术讲座、科普传播和传媒对话等,其中展现了以中国网络科学为代表的新兴科学发展历程,书中附有光盘,大量翔实论文、报告和视频,展示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