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胖东来的观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它是一个以超市引流,但却是靠商业地产为核心赚钱手段的企业。
这一篇我们专门聊聊胖东来为何不扩张的问题。
胖东来只在河南省的两个四线城市经营,一个是许昌(主力城市),一个是新乡,这就使得很多人非常困惑,为什么胖东来做得这么好,却不走出去呢?甚至连河南省的省会,距离许昌才100公里的郑州都不进入。
我的观点是,胖东来不扩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叫做没必要,另一方面叫做太辛苦。
如果胖东来走出许昌,我相信它的超市业态一定没有问题,一定还是非常受欢迎。但之前聊的商业地产板块里的其他毛利更高的业态,它是更难走出去的。
每个城市当地都有自己的茶叶店,都有自己的苹果专卖店,这些业态本身没什么差异化。胖东来在许昌能挣这个钱,是因为整个商场和百货大楼都是它在经营,这些业态吃到了超市溢出的流量。这是以胖东来超市巨大的稀缺性作为前提,体现的是超市引流、其他业态变现的核心逻辑。
所以胖东来只维持在许昌,可以维护它独一无二的稀缺性。
而这种贴满了本土标签的稀缺性,也会使得许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胖东来这个民营企业。胖东来经营非常规范,每年纳税几个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所以当地政府非常愿意扶持胖东来,给到胖东来更加多的商业地产物业,胖东来就能够在超市之外,通过收租或者自营高毛利业态赚取确定性最高的利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昌的线下流量都在胖东来的商场里面。胖东来一旦走出去了,就稀释了它作为许昌名片的特征。如果全国各地都开满了胖东来,它就没有独特性了。
但还是很多人难以信服,会觉得有钱为什么不赚呢?胖东来开去郑州,开去其他的城市,按照这个人流号召力,依然可以赚钱。哪怕只开超市,缺少了商业地产的部分,也依然可以活得不错。为什么它不去做呢?
为什么开超市是一个很苦的行业呢?首先就苦在要管理大量的员工。
很多人分析胖东来,都会说到除了商品好之外,它会给消费者提供很强的情绪价值。胖东来做自营产品,在包装上都打满了情绪价值——它的口号就是freedomandlove,自由与爱。
胖东来还会在墙上写一些煽情的句子,例如说“用一生的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句话既是给消费者看的,也是给员工看的,让他们服务消费者的时候充满热情。
胖东来还有很多激励员工的口号,例如什么“幸福,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心态”,“发自内心的喜欢高于一切”。只有员工真正相信了这样的一些口号,他们才能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这种幸福感,给到消费者更好的服务。
这样的服务不仅体现在口号上,还体现在非常多贴心的细节里。
胖东来的服务细节,可以称得上是事无巨细。而要提供这些好的服务给到消费者,它依靠的就是员工的全身心投入。
据说在胖东来工作的顶级水产师傅,他每年的收入能到百万年薪,真的让我非常惊讶。胖东来地处内陆,所以从沿海运过来的海鲜很容易在过程当中就会坏死。死的海鲜跟活的海鲜相比,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是天差地别。
因此胖东来的员工在许昌当地是最受尊敬的群体,特别有社会地位。当地人民都知道胖东来员工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据说胖东来公司要求员工下班之后不要穿工服,因为穿着工服在晚上下班的时候,会容易被打劫。
这解释了胖东来为什么没有把超市开到其他地方。这样的模式在其他城市并不一定成立。
首先,大城市的房租更高。胖东来在许昌,因为在当地生根了几十年,它的门店租金是很低的。但是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租金上升,如果胖东来依然给到员工这么高的待遇,超市这种薄利生意就很容易不赚钱。
而员工工资这件事情本身,在许昌胖东来的薪资是非常让人羡慕的,在一二线城市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普通的水平。胖东来进入到大城市之后,为了维持它的竞争力,势必就要把工资调到在当地也要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它的成本就更高了。
另外,胖东来哪怕不把门店扩张到外地,依然能赚到给全国各个超市供货的钱。因此犯不着把这么精细化的服务辛苦扩张。
虽然名字还叫永辉超市,里面卖的很多产品已经变成了胖东来。如果你生活在北京、深圳、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你已经在当地能找到被胖东来改造过的永辉超市,买到胖东来专属的产品。
给永辉进行改造这件事情,本身胖东来是不收费的。但是改造完之后,永辉店里面都会上架胖东来的产品,胖东来就可以通过供货来进行赚钱。
而靠着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胖东来会从一个服务型的企业变成一个制造型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制造型的企业,它是没有地域的限制的。它把产品制造好了,可以分发到全国各地。这就从另外一种方式突破了胖东来的地域限制。
胖东来的这个经营思路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体现了这两年中国商业思维里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以前所有人都会觉得,“做得大”和“做得快”是商业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但今天大家的思维开始转变了,胖东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告诉大家,“做得好”和“做得久”才是商业世界里最重要的事情。
哪怕如此,也不妨碍山姆会员店和胖东来已经成为整个中国零售业的标杆。我非常期待在未来中国的商业领域,看到越来越多像胖东来这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