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智库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图书馆作为为党校中心工作服务的机构,应借当前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之机,转变服务理念,重塑服务角色,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发展。具体说来,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转型升级中提供嵌入式服务
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为更好地满足党校教学、科研、咨询的需求,图书馆服务必须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探求更为主动、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模式。“嵌入式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的融入中心一线、与主业主课相结合的创新服务。它把有效利用党校图书馆资源作为实现工作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决策咨询过程深度融合,提高决策咨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围绕咨政课题,做好中期服务。在课题进行中,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的战略性、综合性问题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跟踪、搜集、推送研究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图书馆员还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向研究人员展示宣传智库资源和研发成果;可提供定题推送服务,进行文献二次开发,编纂有关内部参考资料和文献;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新型智库有关信息展览等。
围绕咨政课题,做好后期服务。在课题成果撰写及完成阶段提供文献检索支持、辅助科学数据管理和成果宣传推介等服务。通过对智库成果的编辑、上报、发表、发布以及转化运用等形式,形成稳定有效的决策咨询成果报送渠道和发布渠道,并以文献计量法分析评价智库成果的价值和影响。
在拓宽渠道中创新服务平台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综合性文献资料中心和知识的储备库,既应当为咨政议政、决策参考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文献保障,还应当积极创新服务平台,为智库建设开辟新的服务空间,实现从文献管理与文献服务到智库信息资源提供与平台建设的转变。
建设党校机构知识库。利用成熟的平台软件,通过建设机构知识库的方法,开放列举本校研究学者的学科领域、研究方向、智库等级和数量等信息,展示智库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和智库成果,实现智库科研数据的集中管理,长期保存,统一标引,开放获取。用户不仅可以在线查阅,而且可以和智库专家有效互动,解惑答疑,搭建网上“沙龙”,提高智库的利用率,扩大智库的影响力。
在营造氛围中提升服务能力
为研究人员创建良好的咨政信息共享空间。根据党校研究人员在咨政过程中对空间的实际需求,尝试将传统服务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创建咨政信息共享空间。同时还可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中心,如文献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利用、多媒体视听、打印复印、科研数据管理等,满足研究人员在咨政研究过程中的学习、交流、协作、研究的空间需求和服务需求。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智库服务团队。既要引进经过高校系统培训的高素质人才,又要加强现有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让图书馆员兼备图书情报学知识、党校学科背景知识和大数据知识,掌握智库研究人员的需求规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对策分析能力,努力成为“研究型图书馆员”。要不断完善人才的评聘标准和健全科学的人才管理激励制度,逐步建设一支服务到位、技术过硬、爱岗敬业的研究型学科馆员队伍。
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全国党校是一个专家云集、渠道通畅、信息丰富、特色鲜明的系统。党校图书馆要利用这个系统所具有的独特的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与智库的协同创新,推动党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同时党校图书馆还可以联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建立智库服务联盟,为智库合作交流和资源高效利用开辟广阔空间,加大信息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整合力度。
制定好服务智库的业务发展规划。党校图书馆要围绕党校智库建设,通过对服务智库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制定好服务智库建设的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采取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的措施,逐步实施服务智库建设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和增强党校图书馆的作用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