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教研活动教学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图)

第一部分前言(图)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3.各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简介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本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并且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现作如下说明。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

内容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3.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5.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①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②实验:粗盐的提纯。③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④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⑤结合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守则的重要性。

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②实验:溶液中Ag+、碳酸根离子、C1-、硫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检验。③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④实验: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⑤实验:氯气的漂白性。⑥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⑦查阅资料并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⑧讨论: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⑨查阅资料: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化学2

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①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②实验:几种金属盐的焰色反应。③查阅资料并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规律。④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⑤查阅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料,讨论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⑥交流讨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⑦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①查阅资料: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②实验:中和反应与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④市场调查: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与用途。⑤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⑥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①查阅资料: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②实验探究: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③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④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⑤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⑥查阅资料:海水资源及其利用。⑦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的情况。⑧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⑨查阅资料: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⑩查阅资料: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二、选修课程

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所有学生至少应从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1.化学与生活

2.化学与技术

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对技术创新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化学与技术”课程模块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与此有关的内容。本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化学知识为基础,介绍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材料制造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化学有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了解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强化技术意识;3.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观念;4.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交流等途径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增强创新意识。

3.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4.化学反应原理

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质变化的知识,加深和发展了对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人们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控制和利用化学反应,不断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方面,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5.有机化学基础

6.实验化学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4.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化学与生活

主题1化学与健康

①讨论: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②实验探究: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③调查或实验:食品中的膨化剂。④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⑤实验探究: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⑥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⑦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⑧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⑨资料收集:“绿色食品”的发展。

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3.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述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4.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5.知道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6.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①查阅资料:装修材料的变迁。②调查或实验:易拉罐的主要成分。③讨论:金属的防护。④查阅资料:新型合金的用途。⑤查阅资料并讨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

1.通过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2.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3.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4.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5.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例说明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①调查当地污水排放和处理情况,撰写调查报告,提出改进建议。②调查:学校所在地区大气污染及防治情况。③调查并讨论: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与治理途径。④实验:一氧化碳的毒性。⑤讨论:在田间或市区焚烧植物秸秆、枝叶以及垃圾的危害。⑥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污染。⑦调查:当地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情况,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化学与技术

主题1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通过调查讨论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最新进展。2.了解我国基本化工的生产资源、基本化工产品的主要种类和发展概况。3.了解海水的综合利用,认识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作用。4.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认识化学对废旧物资再生与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

①收集资料:海水、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②绘制图表:石油化工或其他化工的主要原料、过程和产品。③实验:用碳酸氢铵和氯化钠制取碳酸钠,对产品进行检验。④查阅有关氯碱工业发展的资料,讨论科学技术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⑤讨论: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优化应用、环境的源头治理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⑥调查当地固体废弃物(如粉煤灰)的回收和利用情况,讨论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主题2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1.讨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材料的要求,认识化学对材料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2.举例说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了解有关的生产原理。3.举例说明用化学方法进行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的原理。4.收集我国现代材料研究和材料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认识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①就近参观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企业(或者观看有关影像),收集有关资料,撰写有关科学小品。②查阅资料:制造芯片的硅晶体的生产原理和基本过程。③实验:电路板的化学刻蚀。④观看影像或参观:金属的电镀等。⑤实验: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

主题3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1.知道化学在水处理中的应用。2.了解合成氨的主要原理、原料、重要设备、流程和意义,认识催化剂的研制对促进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3.通过实例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特点,知道精细化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通过典型事例了解化学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莠剂及其发展趋势。

①参观化工厂或观看有关的影像资料片,考察企业的选址情况,收集产品的生产原理、原料利用率、能耗、投资和成本核算等资料,撰写考察报告。②参观当地的精细化工企业(或者观看有关的影像片、收集有关的资料),讨论精细化工发展的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③调查:化学在染整工艺中的应用。④调查当地农村使用化学肥料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与同学交流讨论。⑤测定土壤的酸碱度,讨论改良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一般方法。⑥参观调查:化学在农林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⑦交流讨论:从农药DDT的广泛使用到禁用所引发的思考。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①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②参观、观看影像或资料: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分析。③阅读与交流:原子操纵技术。④讨论: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⑤查阅有关元素的电负性资料,解释元素的“对角线”规则,列举实例予以说明。

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3.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4.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5.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6.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8.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9.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①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②比较氯化钠、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③实验探究:熔融盐的导电性。④实验探究:明矾或铬钾矾晶体的生长条件。⑤查阅资料:晶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⑥运用模型研究:P4、P4O6、P4O10等共价分子的结构及相互联系,并预测其化学性质。⑦利用模型等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⑧阅读与交流:配位化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化学的贡献。⑨查阅N2、CO的有关数据并进行比较。⑩查阅资料:“手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讨论: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主题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2.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①讨论:卤素单质和卤化氢熔、沸点变化有什么规律?②实验:“相似相溶”规则的实际应用。③讨论: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和溶解度差异的原因。④讨论:水的特殊性。

主题4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

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2.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3.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4.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①讨论:模型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②观看影像:金刚石的制造。③阅读与讨论: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应用。④收集有关20世纪科学家在物质结构探索方面的资料,并进行交流讨论。⑤讨论: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发现给我们什么启示?

化学与反应原理

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①观看影像或讨论: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②调查与交流:家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等的热能利用效率,提出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合理化建议。③查阅资料: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未来新型能源。④讨论:太阳能储存和利用的途径。⑤查阅资料并交流:“化学暖炉”、“热敷袋”的构造和发热原理。⑥讨论:选择燃料的依据。⑦查阅资料并交流:火箭推进剂的主要成分和燃烧热。⑧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⑨调查市场常见化学电池的种类,讨论它们的工作原理、生产工艺和回收价值。⑩查阅资料并交流:防止钢铁腐蚀的方法。

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4.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5.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①实验:用pH计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②实验: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说明这些盐溶液呈酸性、中性或碱性的原因。③实验探究:促进或抑制氯化铁的水解。④实验:沉淀的转化。⑤查阅资料并交流: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化学原理,提出加氟预防龋齿需要注意的问题。

有机化学基础

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知道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4.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①观察实验:李比希法分析碳氢元素含量的仪器装置与原理。②实验:甘油中碳、氢元素的检验;氯丁烷中氯元素的检验。③查阅资料或观看影像:质谱仪、元素分析仪在有机化合物组成分析中的运用。④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⑤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⑥阅读与讨论: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⑦通过苯、乙醇、苯酚性质比较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⑧阅读:硬脂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结构特点及其乳化作用。

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①实验探究:比较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化学性质。②观察实验: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③阅读与交流:煤、石油的综合利用。④实验:乙醇的酯化;醛基的检验;乙酸乙酯的水解。⑤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⑥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⑦调查与讨论:苯、卤代烃、甲醛、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⑧阅读与讨论:乳酸、磷脂的结构、性质特点和营养作用。

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2.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①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②实验:酶的催化作用。③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④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主题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①阅读与交流:常见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应用与合成。②实验:区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③阅读与交流:高分子膜、导电高分子、可降解塑料、医用高分子、高分子涂料、液晶显示材料(LCD)的性能与应用。④实验:聚苯乙烯的热降解,酚醛树脂的合成。

实验化学

主题1化学实验基础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3.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4.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5.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检测方法,知道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等现代仪器在测定物质结构中的作用。6.初步掌握天平、酸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认识反应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控制反应条件的一些方法。8.了解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合成方法。

①实验:食用色素的提取和层析分离。②科普讲座、查阅资料、参观或观看影像:红外、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技术。③实验:用化学方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烷中的卤素。④实验: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⑤实验:酸碱反应滴定曲线的绘制。⑥实验探究:制备硫酸亚铁的条件。

主题2化学实验探究

1.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2.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3.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4.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①实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②比色法测定动物血液或抗贫血药物(或补血剂)中铁的含量。③实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镁、铝、锌等活泼金属反应的产物。④设计实验:金属(或塑料)的电镀。⑤设计实验: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纯度测定。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4.编写配合教科书使用的教师手册要重视配合新教科书使用的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用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用书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提示教学的重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解析疑难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和参观、调查活动的组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单独编制学生实验活动指南)。同时,要提示或给出各章教学的参考资料,帮助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进行教学设计,对开放性和实践性习题要给出提示。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用书要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光盘,为教师提供配套多媒体教学影像资料、优秀的教学软件、网上教学资源索引。

THE END
1.教育部等七部门部署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医疗健康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应每年组织教师免费进行一次身体健康检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教师健康档案,鼓励各地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文化提升方面,鼓励支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游览参观点对教师提供减免门票等优惠措施。生活服务方面,鼓励相关企业为教师http://archive.wenming.cn/cy/20241211/03c5b53dd6d1465ea0c5ec02782ba2b6/c.html
2.馆校合作(精选十篇)因此, 无论是贯彻中央文件的要求, 还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馆校合作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建立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 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 应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和博物馆教育发展共同的一个新的亮点和新的领域。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ppm1eq.html
3.功能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场所,应当以下机构中,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是()。A.图书馆B.博物馆C.科技馆D.展览馆E.文化馆 以下机构中,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是()。 A.图书馆 B.博物馆 C.科技馆 D.展览馆 E.文化馆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图书 馆、博物馆、科技馆、还历史纪念馆之类的对教师和学生() A.免费开放 B.优待开放 C.https://m.educity.cn/souti/7ciq73yu.html
4.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应当对教师、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公开课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https://bbs.openke.cn/thread-991169-1-1.html
5.图情动态信息(2018.2)信息服务黄淮学院表1小学学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况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75088.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23.98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10]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4.77%,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99%,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60%,美术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41%,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http://cms.huanghuai.edu.cn/s.php/library/item-view-id-60499.html
6.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沈阳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13篇(全文)(二)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的教室、宿舍及其它学生集中活动的室内 场所; (三)幼儿园、托儿所园区; (四)医院的门诊、病房区; (五)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体育馆、影剧院、录像厅、舞厅、游艺厅和音乐茶座室等文化娱乐场所; (六)商店(场)、书店、邮电局、储蓄所和银行等营业场所;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pjacel3.html
8.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通用18篇)⑵学校应合理计划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的作用,实现学校设施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⑶学校人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厂矿企业、社区、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https://m.ruiwen.com/guanlizhidu/7296498.html
9.辽宁省中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题库与答案「初中」【解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正确答案 B 某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责令其抄课文30遍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321462.html
10.《数学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https://www.360doc.cn/mip/47282530.html
11.第28页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五充分利用各类新闻传媒制作、播放、刊登的大量英语材料,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购买或推荐给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以补充和拓展英语教材。 2. 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场所所提供的教学资源,https://code.fabao365.com/law_547394_28.html
12.打造“趣动课堂”提升课程品质助推创智成长——齐齐哈尔路第一在科技学科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基础型课程对学校“趣动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提升中小幼学校课程领导力”项目为龙头引领,聚焦学校自校长起至全体教师层面的“课程领导力”提升,引领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等不同层面确立以及参与各个层面的项目研究,形成从上至下的一致性课堂行动。基础型课程全学科在学校课程理念http://www.qiyi.edu.sh.cn/info/1066/7304.htm
13.2015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南就业创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网(4)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3.什么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https://www.hailian.cn/M/Policy-View-177-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