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石刻拓片资源库(碑帖菁华)的进展情况

1、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碑帖菁华)(碑帖菁华)的進展情況的進展情況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張志清數量數量已編目拓片:已編目拓片:23,18423,184種種已掃描圖像已掃描圖像:29,70029,700幅幅已发布:已发布:拓片拓片16,58416,584種、圖像種、圖像21,00021,000幅幅其他已其他已編掃拓片上網可在編掃拓片上網可在20062006年中實現。年中實現。如以現存中文古代石刻拓片如以現存中文古代石刻拓片66萬種計,則該萬種計,則該庫已收中文石刻拓片品種約占總量的庫已收中文石刻拓片品種約占總量的3838,是目,是目前互聯網上最大的石刻拓片品種資

2、源庫。前互聯網上最大的石刻拓片品種資源庫。20042004年南京會議上,本館曾回顧歷年年南京會議上,本館曾回顧歷年資源庫建設情況,比較各館石刻拓片資源資源庫建設情況,比較各館石刻拓片資源庫收錄和發佈特點,撰文載於新世紀圖庫收錄和發佈特點,撰文載於新世紀圖書館書館20052005年年11期,原文亦可在期,原文亦可在“中國期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刊全文資料庫”(CNKICNKI)上檢看,本次彙上檢看,本次彙報不再贅述。報不再贅述。這次彙報的主要內容:這次彙報的主要內容:一、回顧一、回顧2000-20032000-2003年建設年建設内容:内容:北京圖書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

3、拓片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拓片二、說明二、說明20042004-2005-2005年建设内容:年建设内容:北京地區拓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片和歷代墓誌拓片三、三、指出指出目前存在的問題目前存在的問題四、提出建议四、提出建议一、一、20002000-2003-2003年重点将年重点将北京圖書館藏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拓片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中收錄的拓片数字数字化化。特點:一是數量龐大,約特點:一是數量龐大,約1.61.6萬餘件;二是萬餘件;二是品種繁多,摩崖、碑碣、畫像、造像、墓誌、經品種繁多,摩崖、碑碣、畫像、造像、墓誌、經幢、刻經、題名等品種很齊備

4、;三是時代久遠,幢、刻經、題名等品種很齊備;三是時代久遠,上起戰國秦漢,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上起戰國秦漢,下至當代,綿延二千餘載;四是有一批價值高的藏品,有一批價值高的藏品,特别是特别是大批整幅拓本可以大批整幅拓本可以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再現石刻原貌,尤爲可貴。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發佈館藏最本館建立中文石刻拓片資源庫,以發佈館藏最爲切要,因內地各館大多沒有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爲切要,因內地各館大多沒有人力、物力從事拓片編目,本館開放型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編目,本館開放型品種資源庫的建立正可爲各館編目提供借鑒。故自目提供借鑒。故自20002000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

5、品種年以來,本館傾力建設品種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庫,冀求再有五至八年,基本完成44萬種拓片的編目、萬種拓片的編目、掃描和上網。掃描和上網。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二、北京地區拓片和歷代墓誌拓片建設目前本館目前本館“碑帖菁華碑帖菁華”發佈石刻拓片發佈石刻拓片16,58416,584種,種,圖像圖像21,00021,000幅,已包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幅,已包括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片彙編的大部分;拓片彙編的大部分;20042004年續作年續作3,4003,400種,圖像種,圖像4,5004,500幅;幅;20052005年續作年續作3,2003,200種,圖像種

6、,圖像4,2004,200幅,則重幅,則重點建設北京地區石刻拓本和墓誌拓片兩部分:點建設北京地區石刻拓本和墓誌拓片兩部分:本館系統收集北京地區石刻拓片始於上世紀五十年本館系統收集北京地區石刻拓片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已收集代,至九十年代,已收集2.12.1萬石以上。完整的大型萬石以上。完整的大型石刻有石刻有乾隆十三經刻石計乾隆十三經刻石計190190石;石;房山雲居寺石經計房山雲居寺石經計1.51.5萬余石;萬余石;元明清進士題名碑計元明清進士題名碑計198198石等石等;其他散刻超過其他散刻超過6,0006,000種。種。北京地區石刻反映北京歷史、文化、宗教和社會生活北京地區石刻

7、反映北京歷史、文化、宗教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作爲歷朝古都,墓碑、廟碑數量的各個方面,特別是作爲歷朝古都,墓碑、廟碑數量巨大,均在巨大,均在20002000石以上。石以上。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組織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本館曾毅公先生組織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對北京地區石刻資料进行进行整理和目錄編纂,整理和目錄編纂,19641964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石拓本組年完成初稿三卷冊,七十年代後期,金石拓本組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房山石經題又編輯出版了法源寺貞石錄、房山石經題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充整理,於記彙編等,並對曾目進行補充整理,於19941994年年出版了北

8、京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著出版了北京圖書館藏北京石刻拓片目錄,著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各類石刻錄北京地區自漢至今各類石刻63406340種,分爲墓碑、種,分爲墓碑、墓誌、廟宇、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墓誌、廟宇、會館、教育、題名碑、石經、造像和畫像、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和畫像、藝文、題名和題字、雜刻等十一類。北京地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京地區石刻資源的系統整理,爲石刻拓片資源庫的建設奠定了基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從從20042004年起,本館開始將北京地區石刻拓年起,本館開始將北京地區石刻拓片掃描並製作目錄資料庫。至片掃描並製作目錄資料庫。至2005200

9、5年底,預計年底,預計可以按期完成目錄資料庫建設任務,而掃描工可以按期完成目錄資料庫建設任務,而掃描工作因碑刻數量多,幅面寬大,速度較慢,估計作因碑刻數量多,幅面寬大,速度較慢,估計到到20062006年中才可全部完成。這次建設除收錄全年中才可全部完成。這次建設除收錄全部北京散刻碑石拓片外,完整的大型石刻拓片部北京散刻碑石拓片外,完整的大型石刻拓片收錄了乾隆十三經刻石和收錄了乾隆十三經刻石和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刻元明清進士題名碑刻石拓片,房山石經暫不收錄。對於西方傳教士石拓片,房山石經暫不收錄。對於西方傳教士刻石拓片,則基本收錄完全。刻石拓片,則基本收錄完全。22歷代墓誌拓片歷代墓誌拓片本館

10、收藏墓誌,以王連生藏南北朝墓誌、本館收藏墓誌,以王連生藏南北朝墓誌、張鈁藏張鈁藏千唐志齋千唐志齋墓誌、王懿榮、岳琪藏墓誌、王懿榮、岳琪藏唐墓誌、原河南博物館藏唐墓誌、于右仁藏唐墓誌、原河南博物館藏唐墓誌、于右仁藏唐墓誌爲主,兼及專藏中部分墓誌。唐墓誌爲主,兼及專藏中部分墓誌。自民國以來,本館歷代館員多次對墓誌進自民國以來,本館歷代館員多次對墓誌進行系統整理,如民國行系統整理,如民國1414年(年(19251925)發表的館)發表的館藏李唐墓誌目,著錄自唐武德至中和年間墓藏李唐墓誌目,著錄自唐武德至中和年間墓誌誌13221322種;民國種;民國3030年(年(19411941)出版的國立北)出

11、版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碑目(墓誌類)著錄歷代世俗墓平圖書館藏碑目(墓誌類)著錄歷代世俗墓誌和釋氏塔銘誌和釋氏塔銘34813481種;種;19901990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北京圖書館藏墓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北京圖書館藏墓誌拓片目錄著錄歷代墓誌誌拓片目錄著錄歷代墓誌46384638種,較種,較19411941年年目錄多出目錄多出12431243種,刪僞拓、重出之後,實多出種,刪僞拓、重出之後,實多出14001400種。種。近近2020年來,本館墓誌續有采進,如河南洛年來,本館墓誌續有采進,如河南洛陽新出墓誌、周紹良先生舊藏墓誌等。周紹良藏陽新出墓誌、周紹良先生舊藏墓誌等。周紹良藏拓中有章鈺舊藏墓誌拓

12、中有章鈺舊藏墓誌200200多種均爲本館缺藏。各多種均爲本館缺藏。各地考古機構有時也捐贈重大考古發現中的石刻拓地考古機構有時也捐贈重大考古發現中的石刻拓片補充館藏,如陝西西安安伽墓誌、山西太原虞片補充館藏,如陝西西安安伽墓誌、山西太原虞弘墓誌、寧夏固原粟特家族墓誌等。弘墓誌、寧夏固原粟特家族墓誌等。石刻拓片資源庫收錄歷代墓誌目錄和影石刻拓片資源庫收錄歷代墓誌目錄和影像超過像超過48004800種,自種,自20002000年至今基本完成建設年至今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尤其對近年墓誌拓片,做到隨采隨編,任務,尤其對近年墓誌拓片,做到隨采隨編,估計在估計在20062006年年33月可實現大部分墓誌拓

13、片的月可實現大部分墓誌拓片的上網,提供讀者使用。上網,提供讀者使用。20052005年初,本館引進德國大型掃描器,掃年初,本館引進德國大型掃描器,掃描幅面擴展至描幅面擴展至1501508080cmcm,對大尺幅拓片掃描對大尺幅拓片掃描基本適用,不必進行圖像拼接,提高了掃描基本適用,不必進行圖像拼接,提高了掃描效率和圖像質量。效率和圖像質量。三、目前存在的問題三、目前存在的問題檢索檢索網速網速可以按照石刻题名、作者、刻石年代、立石或出土地点、关键词、主题词等进行单一条件检索条件内容必须输入标准繁体字可进行多条件的组合检索,条件从下拉列表单中选择有“与”、“或”两种逻辑关系可供选择每页显示

14、条数最多可达60条选择默认条件显示全部数据选择默认条件显示全部数据无条件输入的情况下点击查询可得到按刻立石年代排序的全部数据点击所得石刻拓片题名即可进入详细内容界面点击题名所对应的浏览按钮即可直接看到此拓片图像每条数据显示项目包括序号、拓片题名、刻立石年代和地点详细著录18个项目蓝色部分,即作者、年代、地点和文种都可以作为关联检索的关键词,自动跳转详细的拓片特征著录方便读者区分版本点击浏览图片可以跳转至拓片图像点击作者可以得到同作者的其他拓片数据所得结果全是乾隆所书的拓片数据点击“浏览”可查看两种大小的图片弹出新的对话框,显示影像图标点击图标得到低分辨率(72dpi)的影像低分辨率图像,用于查

THE END
1.中国历史文献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中国历史文献库》长期致力于收录国内外古籍、报刊、图书、图像、影音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古代及近代文献资料,旨在构建一个高品质、开放式网络知识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中华文明的传播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经过近十年的产品研发和数据积累,已拥有域外汉籍、四库全编、近代报刊、民国图书、近代教材、古地图、美术https://lib.ustc.edu.cn/%E7%94%B5%E5%AD%90%E8%B5%84%E6%BA%90/%E4%B8%AD%E5%9B%BD%E5%8E%86%E5%8F%B2%E6%96%87%E7%8C%AE%E5%BA%93/
2.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信息提示首都之窗“如今人们获取一本书已经很便捷,那读者为什么要走进图书馆?我们希望把一些不同主题的馆藏资源提取出来,转化成可体验的、可互动的、可感知的场景。”在首都图书馆宣传策划部副主任李凌霄的生动讲解下,近日,记者开启了北京城市图书馆探访之旅。 走进古籍文献馆,“一息尚存书要读——齐白石图书文献展”正在展出。此次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sy/jrts/202412/t20241209_3960423.html
3.分享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23639张碑帖菁华资源开放“碑帖菁华”是以国家图书馆藏的 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 二十三万余件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 内容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 科技、建筑等方面, 现有元数据23000余条, 影像29000余幅。 网址: http://mylib.nlc.cn/web/guest/beitiejinghua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14/21/15259189_873225001.shtml
4.妙玉周年主场活动在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举行113纪念钱学森诞辰服务国家12两本研究成果及首届文创设计大赛获奖名单11重点突出具有更高陈列价值的亮点展品 (国家一级文物 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献身科学)透过历史迷雾清晰展现钱学森的家国情怀113钱学森图书馆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基本陈列框架的基础上11实践教学基地借助馆内资源。钱学森图书馆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13第二期节目将与大中小学生合作https://bbs.9you.com/forum.php?mod=post&tid=123630
5.7.2万部古籍碑帖网上免费阅览,国图联合发布数字资源古代艺术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栏目或“中国古籍保护网”(http://www.nlc.cn/pcab/),用身份证号注册或读者卡登录,就可以进行检索和全文阅览。 发布网址: http://mylib.nlc.cn/web/guest/shanbenjiaojuan “碑帖菁华” “碑帖菁华”是以国家图书馆藏有的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二十三万余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933724
6.国家图书馆借阅攻略国家图书馆的图书收藏顺序是:如果只有一本,就收藏在保存本库,如果有第二本,就放在基藏库,第三本就放在阅览室,第四本就放在外借室。当外借室和阅览室都没有这本书时,读者就可以到基藏库阅览室看书。基藏库的书不能拿回家,只能在基藏库阅览室看。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69583/article/details/86217414
7.十万部古籍免登录阅览!“中华古籍资源库”为读者“神助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会上介绍,为了满足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国家图书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自2000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将珍贵特色馆藏进行数字化,并陆续建成“数字方志”“宋人文集”“碑帖菁华”“甲骨世界”等专题资源库,通过国家图书馆官网免费向社会公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11/29/content_24776112.htm
8.古籍数字化,为古籍保护赋予了新活力文旅科技“在有限的资金下,国图于2012年首先启动了馆藏善本缩微胶片的数字化工作。虽然它是黑白的,但成本低、进展快,目前已有近2万部古籍完成数字化。”张志清介绍,从2015年起,国图又陆续启动了“国家图书馆藏普通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数字化”项目,并积极建设各类特藏资源库,包括甲骨世界、碑帖菁华、https://www.cacta.cn/DSJ/HTML/20191107094841.html
9.中文数字图书馆(精选六篇)上海大学图书馆在1996年将善本古籍以图像形式扫描, 制作成全文光盘, 保留了古籍文献的原有形式。国家图书馆制定了古籍特藏文献的数字化计划, 涵盖了永乐大典、数字方志以及甲骨文、敦煌遗珍、西夏碎金、碑帖菁华等文献;该馆还利用WL-NWORD软件进行编程, 建立了《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目录电脑检索系统》, 为读者提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85lkk2.html
10.中国国家图书馆发布《中华古籍资源库》可免登录浏览,包含10万部(件国家图书馆精选所藏宋人文集善本二百七十五部,首选宋元刊本,次及明清精抄精刻,或经名家校勘题跋之本,通过缩微胶卷还原数字影像,并辅以详细书目建成本全文影像数据库,目前已发布275部,免费呈献公众利用。 碑帖菁华 以国家图书馆藏有的历代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二十三万余件为基础建设的数据库,内容涉及历史、地理https://www.appinn.com/?p=4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