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洞氮小学

2.数的运算(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4至例6](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参见例7]

3.图形与变换(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参见例4](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5](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6](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参见例7]

(二)案例例1下面是一组立方块:例2下图每个小方格为1个平方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部分的面积。

例4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例5某公司有15名职工,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的这个数?职务经理副经理职员人数/人1213月工资/元50002000800例6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使得"2"朝上的可能性为13。说明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1,2,2,3,4,5。例7调查两支球队以往比赛的胜负情况,预测下场比赛谁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本《标准》将3~6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6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学习建议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为了使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学生,谓语最好用可测的行为化动词,而且不同类型的目标用不同类型的动词。如"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搜集有关数据""体会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三个目标分别用"知道""会用""体会",明显地区分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目标。

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不可能指望在一节课内就能学会某一种技能或态度。因此,最好把"热爱大自然"这样的目标,分解为"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或"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也即借助想象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即使低年级学生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人生早年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基础。

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他们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儿童。儿童的有意注意和坚持性尚在发展之中,所以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课外中长期作业应简便易行。

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教学目标上应该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一个这样的活动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也可能需要课外活动的配合。建议教师参考附录第二部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类型",从中选择合适的活动,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4.文化传承价值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二、基本理念

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标准】7~9年级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物体探索不同声音。加深对歌声、乐器声的了解和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标准】7~9年级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能

【标准】7~9年级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内容】创作实践【标准】1~2年级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标准】3~6年级能够创作2~4小节的节奏短句。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以音乐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3.演奏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

3.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对管理者和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对《标准》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分析,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三)评价的方式与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

四、教材编写建议编写教材应以《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应包括学生用教科书、教师用参考书及与之相匹配的音响教材。编写教材之前要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立项;编写后需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方能使用。(一)教材编写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教材应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体现音乐教育的规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学生为本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

THE END
1.讲座丨大学生“双核”素养能力构建实践探索——信息素养与人文大学生为何需要“双核”素养能力? 图书馆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双核”素养能力构建的实践探索案例。 大学生要想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双核”素养能力,不仅能高效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讲座参与方式 https://tsg.xxvtc.edu.cn/info/1228/2542.htm
2.多位专家学者谈“读书”:让阅读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漆永祥提出,语文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不趋尚时髦,日积月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厚积薄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以《为自己读书》为题,提出了关于读书的主张“三不主义”:第一个“不”,是不务正业,博览群书;第二个https://www.nationalreading.gov.cn/ydzg/202412/t20241209_876629.html
3.云南省图书馆举办“数智技术驱动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专题讲座为推动我省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发展,提升馆员信息素养和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2024年12月6日下午,云南省图书馆举办了“数智技术驱动下的智慧图书馆建设”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二级研究馆员吴政授课,来自云南省图书馆和昆明市图书馆界的70余名馆员现场聆听讲座。云南省图书馆副馆长田景能主持http://www.ynlib.cn/Item/83525.aspx
4.信息素养错题整理第三波A[1]秦殿启,张玉玮.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J].《图书馆论坛》,2022,42(1):80-90 B(1)秦殿启,张玉玮.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J].图书馆论坛,2022,42(1):80-90 C<1>秦殿启,张玉玮.智慧图书馆文化图式[J].《图书馆论坛》,2022,42(1):80-90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7940203
5.图书管理员的职业素养(精选十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作者:王晓静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国民素质的不断增强,国家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经济与精力的投入也相对增加,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而有效的发展。在高校中,图书馆的作用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参考资料,为学生在学习和课余时间提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cuvywm.html
6.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超星尔雅学习通2、【判断题】要成为数据的受益者,需要我们认同数据的价值,具备利用数据的意识和能力。()3、【判断题】进入信息时代后,数据的范畴不断扩大,全民随时随地都在生产数据。()4、【判断题】我们不仅是数据的贡献者,还是数据的受益者。()2.6厉害了!数字图书馆!1、【判断题】图书馆的特点是高效、免费、海量。()2、http://xuzhou.ehqc.cn/html/99_71.html
7.信息素养的全民考验,看学校图书馆如何支持学科中的素养发展加拿大在政府支撑的基础上,以各级图书馆为主体进行信息素养培养,并设立配有专职教学人员的教育部门,制定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项目。 在培养方式上则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活动与课程相协调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主要通过图书馆提供的主题讲座、在线视频教学课程、计算机实机讲练等进行培训。有些图书馆的还会与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24/08/30898787_894390368.shtml
8.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9.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文章摘要:为提高图书馆网站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利用图书馆网站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争取院领导支持,科学购置数字资源;加大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用户信息素养能力;增强校园网外访问功能和网站维护,保证网站良好运行;与用户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及时反馈用户信息;科学设置https://www.wm114.cn/wen/138/274405.html
10.图书馆管理员素质要求图书馆管理员素质要求 导语:图书馆管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本文认为图书馆管理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及业务技能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使图书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https://m.jy135.com/guanli/131352.html
11.图书馆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复习题库(选择+判断+问答).pdf图书馆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复习题库》,由著名学者编写,涉及文献类型文化背景制作工艺等内容,旨在提升读者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有许多文字起源的传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仓颉字说,仓颉是传说里A() 的史官。 A黄帝B舜帝C尧帝D炎帝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7/7032056004006140.shtm
12.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第二章信息素养在线免费阅读反过来讲,借助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就构成了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西方,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图书馆检索技能主要是利用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借此知识和技能得以解决相关问题或者做出决策。前面已经讲过,信息素养与信息传播媒介紧密相关。“每一种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02328865022561342
13.阅读社团活动计划(精选26篇)3、收集整理班级图书馆角和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供学生借阅。(初、中、高年级学生借书数量分别为5本、7本、10本,可互动循环。) 4、倡导学生捐书购书,丰富图书资源。 二、学习阶段(7月~ 8月) 1、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书籍数量。要求学生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和钻研,形成坚持不懈的阅读习惯。 https://www.cnfla.com/huodongjihua/2731309.html
14.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调查报告的确,当内在驱动力不足时,内因所起的作用就抵挡不住外界物质的诱惑,这个时候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许多的大学生流连其中,没有时间与精力跑到图书馆去看书借书。但在去图书馆的同学中,绝大部分是为学习而去的。其中,有23%的同学是去自习,54%的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306185305_6601282.html
15.图书馆馆长述职报告范文(通用5篇)(6)做好新购图书的分类、编目等加工工作,尽快让新书与师生见面。 (7)继续做好新书推荐、馆藏揭示工作。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有利于我院教学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工、学生综合素质的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使图书馆的网页内容的不断充实更新。 (19)随时解答教师、学生的咨询,做好师生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工作。 https://mip.wenshubang.com/shuzhibaogao/265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