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图书角环境创设一直是我们比较重视且希望能形成特色的区角,并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总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图书角环境创设的核心价值把握不足,普遍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自主阅读的问题。
01/图书角环境创设的具体策略
根据“图书角环境创设指导策略”,在班级图书角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从图书角墙饰(规则墙、互动墙、新书推荐)的布置、图书的投放与更换、图书的分类摆放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设计,精心打造了清新、雅致、安静的图书角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具体的策略是:墙饰的布置在图书角墙饰的布置上,我们大体上将墙饰划分为三大板块,即规则墙、互动墙、新书推荐。每一板块的内容、设计方法都紧紧围绕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自主阅读的特性。
1.规则墙
规则墙是展示各班级幼儿阅读常规的一种提示,在规则墙的设计上,各年龄班级是不一样的。例如,小班,以图片的形式提示,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阅读常规提示。
如“我是这样看书的”,将幼儿进区阅读的步骤(脱鞋进区—排队取书—安静看书—将图书放回原位等)以图片的形式呈现;中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示;大班,以幼儿绘画的形式提示,其依据是大班幼儿的自主性较强,绘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图书角规则墙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在正式布置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在图书角中我们要注意哪些规则,并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有选择性地张贴在规则墙上。这种由幼儿自己设计制定的规则能让幼儿更自觉、主动地去执行。
2.互动墙互动墙主要展示幼儿阅读的过程性材料,如读书笔记、读后感、问题荟萃、表演计划等。在这些板块的设计上,各年龄段的做法有所不同。小班,主要是以亲子互动、师幼互动的方式完成,内容有“我喜欢的书”、读书记录等。形式上,幼儿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自己喜欢的书的封面或某一个画面画出来,甚至拍下来张贴在互动墙上,还可以是幼儿说,家长、教师记录,力求保持幼儿稚嫩语言原汁原味的本色。
大班,更多的是以幼儿绘画的方式展示孩子对书的理解或对书的内容的续编、创编等。比如,在阅读了《小鸡和小鸭》的读本后,我们请小朋友们对故事进行续编,猜猜看接下来还会发生些什么事。先说说看,再画出来,然后展现在我们的互动墙上。老师对他们的语言进行记录,这样一来,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我们还鼓励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将自己对读本的续编(创编),以多幅画面的形式呈现,并将自己的作品装订成书。
3.新书推荐
02/图书的选择和投放
1.图书选择的特点
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图书是重要的载体,选择适合各年龄段幼儿阅读的图书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具体地说,主要是:
中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兴趣渐浓,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提升,在图书选择上应以多主题、多线索、多画面,描写日常生活、自然界事物及有关人物的图书为主,篇幅较小班稍长。
大班,由于幼儿对世界万物充满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可选择一些多页多幅、内容多样化、配有简单文字且字体较大、较清晰的图书,还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生动、富于想象力和有关探险或设有问题的图书,以及能扩展幼儿视野的图书。
除此以外,在图书的选择上,我们还应从图书的题材、文体、风格的多样化等方面为幼儿选择丰富的、高品质的图书,以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2.图书投放的种类和数量
在图书投放的数量上,每次(以3~4周为期)投放的图书满足至少人手1本。同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每次投放的图书的种类、数量也有所不同,比如,小班幼儿从众心理较强,同一种(本)书的数量较多;大班幼儿的阅读能力较强,阅读范围扩大,书的投放种类较多,同一种(本)书的数量稍少。
3.图书的更换
总之,更换图书的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视幼儿的实际阅读情况和幼儿对书的感兴趣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03/图书的分类摆放
在我们的图书角中,书是图书角的主体,为了能让幼儿随时自主取放图书,营造整体书香氛围,我们将图书角里的图书分为两大类:必读图书和自由阅读的图书。
为了能让幼儿自主地进行阅读和使教师更有目的地指导,我们将两类图书都做了标记,将必读图书摆放在固定的、醒目的书架上,并配以一些导读、新书推荐等策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自由阅读的图书也在分类(故事类、图画类、益智类等)后摆放在另外的书柜上,幼儿可以随时翻看。
这样的图书分类摆放满足了幼儿的阅读需要,也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更重要的是,随着大量优秀读物和绘本的引入以及家长、社会对早期阅读的重视,阅读活动在幼儿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与之相配套的是幼儿园里“丰富”“华丽”“温馨”“豪华”的阅读区,但是在其他热闹的活动区的干扰下,幼儿真的愿意静下来在阅读区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