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精选5篇)

在国内,你打听“周君记”也许没多少人知道,可你要说“三九火锅底料”,可能很多人都会眼前一亮,尤其是爱吃火锅的人,会禁不住爆粗口来形容对它的喜爱。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太喜欢了,喜欢到没有辞藻来形容对它的喜欢。“周君记”就是周英明的企业,“三九火锅底料”就是“周君记”的前身。而“三九火锅底料”这样一个小厂子就是在诚信的推动下成长为“周君记”食品工业园这样一个大企业的。

1993年,年近花甲的周英明从干了大半辈子的印刷岗位退休下来的时候,仅仅凭着“爱做饭”的爱好就干起了火锅底料的调制。其实,在一般人眼里,“爱做饭”算不得什么特长或优势,充其量也就是个勤快人,爱干活儿而已。可周英明不一样,他认为这是“技术活儿”,因为,他不仅爱做,而且做得特别“好吃”。这“好吃”不是自己定义的,是身边一帮朋友公认的。因为,只要他下厨,去他家“蹭饭”的人就络绎不绝,赶都赶不走。

诚信,应该说是贯穿整个“周君记”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和企业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始终感觉到他们卖的不是食品,而是诚信。这一点,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如此,之所以选择“周君记”也是冲着它的诚信来的。因为他们清楚,诚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事实也证明,用诚信来控制食品安全比靠制度来规范更给力。

占地50余亩的周君记食品工业园,除了产区外部整洁的环境外,生产区内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企业工会主席罗红的陪同下,笔者参观了整个园区,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在笔者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参观通道里透明的玻璃窗很清晰地展示了生产的整个过程。作为消费者来说,你自己看着生产出来的食品你还有什么不放心?虽然在配料工艺上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比起那些“厨房重地,非公莫入”的饭店或其他餐饮场所,这样的做法让消费者心里确实踏实了不少。用“周君记”人的话说就是:我们做的吃的都是在您的监督下完成的,不相信我们就是不相信你自己。这年头,还能有谁比自己更值得自己信任呢?

关键词: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历程;趋势分析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与证券持有人进行证券买卖,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已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灵活有效地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

(3)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方式,加大基础货币回笼力度。2002年9月24日,将2002年以来(6月25日至9月24日)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实际是将商业银行持有的以央行持有债券为质押的正回购债权置换为信用的央行票据债权,转换票据总额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中央银行直接发行了期限6个月的5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之后连续滚动发行3个月、6个月及1年期央行票据,全年共发行63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为7226.8亿元,发行余额为3376.8亿元。2004年共发行10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1507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9742亿元。2005年共发行125期央行票据,发行总量27882亿元,年末央行票据余额为20662亿元。4年共转换和发行央行票据的总量为52118.3亿元。

(4)采用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保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从2003年起,中央银行针对市场变化,采用短期逆回购与发行央行票据、发行央行票据与买入现券等不同交易品种与期限的组合,既体现了央行坚持基础货币稳定增长的政策意图,又有效缓解了偶然性、季节性因素引发的短期流动性问题。此外,2004年中央银行还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市场业务决策制度、交易制度和一级交易商管理制度,推进了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操作品种和技术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创新。

4.公开市场业务的逐渐成熟期(2006~2009年)

2006年以来,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现实状况,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收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策开始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灵活调整了公开市场操作策略。

(1)坚持以发行央行票据为主、回购操作为辅的原则,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2006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年底央行票据余额3,03万亿元。2007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3,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00亿元。2008年7月份起,逐步调减中央银行票据发行规模和频率,全年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3万亿元,其中各季发行量分别为1.78万亿元、1.17万亿元、9810亿元和3710亿元,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4.65万亿元。2009年共发行央行票据1.3万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9万亿元。

(2)适时开展正回购操作,提高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2007年初,中央银行灵活掌握正回购操作期限和规模,缓解商业银行春节前的支付清算压力;特别是国债发行后,逐步加大以特别国债为工具的正回购操作力度,全年共开展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年末余额6200亿元,比年初增加5600亿元。2008年适时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逐步缩短操作期限,进一步提高了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全年累计开展短期正回购操作3.3万亿元,年末正回购余额为3622亿元。2009年开展正回购操作8700亿元。

(3)创新操作工具,优化操作期限结构,促进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2007年,为缓解中央银行票据集中到期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于当年1月末重启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较为深度地冻结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实行市场化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与定向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多次针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共计555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2008年,为了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预调和微调作用,科学设计并不断优化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适时增加短期正回购操作品种,逐步缩短操作期限,进一步提高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的灵活性。此外,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新情况,研究创设了短期招标工具(taf),及时为流动性出现暂时困难的境内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4)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发挥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2006年上半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中有升,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从年初的1.90%上升到6月末的2.64%o;下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加大,中央银行适时灵活选择价格招标或数量招标方式,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定在2.80%左右,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2007年,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度上行,如当年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上升90、126和155个基点,进而引导市场利率适度上行。2008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稳步下行,如1年期、3个月期央行票据和28天正回购操作利率,分别较年内峰值累计下行约180个基点、240个基点和230个基点。2009年,为了适应新股ipo重启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且有所上行的新变化,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由小步上行到逐步企稳,如28天期正回购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操作利率分别企稳于1.18%和1.33%o,较年初分别上升28个和36个基点;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企稳于1.76%,有效引导了市场预期,发挥了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二、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日趋发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及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转化,公开市场业务作为适应市场调控的政策工具,将是我国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之一,其发展将会呈现如下趋势:

1.操作规模扩大化

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市场化的发展,拥有证券资产规模也逐渐扩大,截至2009年12月,中央银行对中央政府的债权为15661.97亿元人民币。另据测算,2009年,23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总计2669亿元,发行量为上年的3.7倍,这也可以作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再加上近几年来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已增加到50家,今后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一级交易商行列。因此,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满足金融机构体系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其交易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2.操作工具多元化

关键词物业管理发展趋势风险创新

一、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历程

1981年3月10日,我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率先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房产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标志着我国物业管理机制的诞生。

这个阶段以《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标志。这是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关于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该办法规定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此后,我国物业管理开始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建设部于1999年5月23日在深圳市召开了全国物业管理工作会议,之后物业管理队伍迅速壮大,物业管理市场培育步伐加快,物业管理招投标项目明显增多,各项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深圳长城物业公司中标北京回龙观住宅小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万科接管建设部机关大院为国家机关实行物业管理起了带头作用。

二、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基础物业服务是物业服务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必须加以重视。近两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据调查显示,2014年物业服务企业业主满意度较2012年有较大提高。扎实的基本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外溢,物业管理行业在协助维护社会稳定、处理社会突发事件和抗击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

(二)物业管理面积不断增长,地区差异明显

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广东、河南、江苏三省物业管理面积位居前三。

从区域分布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在物业管理规模方面依然走在全国前列,约占全国管理面积的44.5%,较2012年下降2.5个百分点;中部物业管理规模快速增长,约占全国的23%,较2012年增长2.7个百分点,地区间差距呈现收缩态势;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占比与2012年持平。

(三)物业服务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

截至2014年底,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与我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基本持平,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

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数量仍远高于其他地区。四大区域里,东部地区物业服务企业约4.8万家,约占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的44%;中部地区约2.5万家,约占全国的22.8%;西部地区约2.8万家,约占全国的25.4%;东北部地区约0.9万家,约占全国的7.8%。综合来看,中西部区域物业服务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经营收入取得较大增长

全国物业服务企业2014年经营总收入约为3500亿元,较2012年全国3000亿左右有较大增幅,增长了16.7%。一方面物业的在管面积持续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在互联时代拓展多元营收渠道,行业经营总收入实现了较大程度的上涨。

(五)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迅速

截至2014年底,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三、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发展服务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同年,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旧住宅区推行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物业管理保障机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开展以物业保值增值为核心的资产管理,继续推进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高旧住宅区物业服务覆盖率,城镇新建居住物业全部实施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为物业管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总理在《求是》杂志中预测,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8.47%。我国城镇化率仍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国内的城市化水平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扩大城市物业消费群体,这对于物业管理服务市场需求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2011年国家建设了1043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2012年国家建设了超过700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2013年国家建设了超过500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保障性安居住房市场的发展为物业管理行业缓解了商品房市场增速放缓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近年来我国劳动用工成本的持续刚性上涨,而物业管理行业属于劳务密集型产业,用工成本的上涨将给行业内企业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物业管理服务企业10.5多家,近年来,随着市场空间的逐步增长,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但多数企业的服务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分布较为分散,行业的集中程度不高。

随着我国物业管理规模的扩大和业主要求的提高,对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知晓法律,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国取得物业管理师资格的从业人员占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比重仍处在较低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四、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风险

(一)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底,已约有10.5万家物业管理企业,近年来,物业企业数量仍呈上升趋势。随着行业的进步,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的差异性将逐渐缩小,服务的同质程度增加,将导致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提升,从而消耗更多成本去开发和维护市场,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

(二)调价机制缺失风险

缺乏合理的调价机制以及物业收费标准偏离服务成本,是制约物业管理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目前,我国商品房物业服务收费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的是政府指导价。商品房由于业主大会成立困难、物业管理市场主体协商机制不健全、业主对物业费上调存在排斥心理等,致使物业费难以上涨,严重背离了质价相符的基本市场规律,物业企业普遍出现亏损的情况,普通住宅和老旧小区尤为严重。

五、物业管理商业模式创新思路

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和物业服务费无法同步上升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物业管理费实行的是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到2014年才逐步放开,业主已经习惯于现有物业服务的收费水平。同时很多业主对“花钱买服务”的理念仍然不理解,仍旧沿用过去“福利分房”的思路,对物业服务费的上涨产生较大抵触情绪,导致物业管理费不能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而同步上涨,物业管理行业的毛利率被逐步压缩。

行业毛利率在可见的将来呈现下降趋势,而物业管理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迫使物业管理行业内公司积极寻求转型。因此,为特定的对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通过高附加值的服务让物业管理公司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成为物业管理行业内各家公司的共识。

(一)差异化服务对象拓展市场空间

现阶段,物业管理服务的范围主要是住宅小区、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商场、酒店,物业公司为自然人业主和法人业主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但是,物业管理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传统业态中。医院、交通基础设施、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景区,甚至寺庙、殡葬场所等,都存在对物业管理服务的需求。针对以上业态进行物业管理,往往需要专业的资质,而针对这些业态提供的物业服务由于专业化程度较高,对人才的要求较高,也就决定了物业管理公司在物业服务费的定价过程中存在较传统业态更高的议价能力。因此,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对物业管理公司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体现自身管理能力的机会。

(二)创新物业服务类型,提升服务附加值

(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六、结语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只有创新服务内容、方式和对象,才能让物业管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助于物业管理行业在“洋品牌”进入我国物业管理市场时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海英.物业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当前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8(8):263.

[3]张统华.我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改革与开放,2011(10):109-110.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台湾社会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城市建筑由早期的三合院演变到透天厝,之后形成公寓、社区。建筑物形态的改变提升了对物业管理的需求。台湾的物业管理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酝酿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官方主导下的物业管理尝试由于住宅形式的发展,居民对居住安全和设施安全等需求增加。不少住户自行聘请“大楼管理员”,管理社区内的环境卫生、安全维护,并兼有代收信件等增值服务。这一阶段的物业管理仅限于“国民住宅”,是政府兴建的,低于市价销售的物业,其功能和流通类似于目前大陆市场上的经济适用房。

3.规范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物业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1991—1995年多次的重大火灾事故,使住宅的安全管理从治安拓展到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上来。这一时期实施的《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加强了物业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条例》指出物业管理是物权的延伸,住户是其主体被服务的对象。根据《条例》成立的管理委员会强化了民主精神和理性自律,物业管理的概念中首次添加了服务的内容。同时,这一阶段的物业管理范围也从“国民住宅”扩展到所有的公寓大厦。

(二)大陆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大陆物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规范阶段。

1.萌芽阶段(建国后至1981年)

这一阶段,城市公有房屋基本上由政府出资建设,并以福利品的形式分配给职工。这些城市公有房屋产权归属政府,所以,房屋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维修保养均由地方城市房管机构负责,不带商业色彩,实行的是行政性、福利型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的特点是内容单一。

2.起步阶段(1981—1993年)

1981年3月10日,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作为大陆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以管理商品房为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物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被誉为“一座物业管理史上的里程碑”。此后,深圳、广州、沈阳、大连、上海、北京等城市先后出现了一批物业管理公司或机构。这些物业管理公司开始学习和借鉴国外和港澳地区物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并对住宅小区、商厦、写字楼、别墅等物业管理、物业经营、售后服务和租金等方面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经营型、综合性物业管理的新路子。

3.发展阶段(1993—2003年)

1993年6月28日,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它表明我国大陆物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1994年4月,原建设部颁布了我国大陆第一部系统规范物业管理体制的规范性文件《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该文件指出“住宅小区应当逐步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从而确立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新体制,指明了我国大陆房屋管理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从此,上海、广州、深圳等物业管理市场初步形成。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物业管理发展的新。香港房地产服务公司纷纷进军内地,内地涌现了大量的物业管理公司。国家和一些地方还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以支持物业管理的发展。法规制度的颁布、实施,以及深圳、海南、上海、广州等城市物业管理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物业管理体制已进人大发展阶段,物业管理日趋成熟。

4.规范阶段(2003年开始至今)

2003年6月8日,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大陆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提出“国家提倡业主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第四天提出“国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大陆物业管理的法制建设更加完善,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二、物业管理行业规模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行业规模

(二)大陆物业管理行业规模

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08年末我国物业服务企业58406个,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250.12万人。按照分析,加上安防、保洁等分包公司的人员,物业服务从业人员应该在500~600万,其中秩序维护员、清洁工、工程维修人员、车辆管理人员、绿化养护人员、其他勤杂工种等一线操作工人占80%以上。对比两岸物业管理行业规模(如表1所示),台湾地区的平均企业员工数是大陆的六成,规模偏小的情况下仍取得较好盈利,与技术化网络化水平较高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大陆的物业管理刚刚实现了一线二线城市的覆盖,对于东部的三线城市和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仍有大量的市场空白,因此从业人口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台湾地区。

三、物业管理经营形态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形态

(二)大陆物业管理行业经营形态

四、物业管理法律法规比较

(一)台湾地区物业管理法规发展过程

(二)大陆物业管理法规发展过程

(三)两岸物业管理法规比较

五、总结

大家下午好!

XX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上海永升物业廊坊分公司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在此,我谨代表物业全体员工向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各级领导、广大新老业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不平凡的事情,我们经历了二、三期别墅、精装公寓的交房,见证了二期高层93号楼精装公寓的盛大开盘,凡此种种都彰显了旭辉集团的强大实力,体现了旭辉集团壮美的发展历程,让我们身为永升物业人而倍感骄傲与自豪!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在座的业主,我们的日常工作同时也离不开您的支持与配合。物业管理费的及时缴纳,是物业服务运转的基础,是物业服务品质保证,物业全体员工向已缴费业主表示诚挚感谢与深深的敬意,感谢您对物业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希望您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支出我们的工作。

说句心里话我来旭辉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月但我经历了我20年里没有经历的叙事,在这里的方方面面锻炼了我,同时也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感谢郭总及领导给我这个平台,让我展示自己,我更要感谢我身边这群80.90后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颗热爱旭辉的诚心,有一股爱岗奉献的工作热情,和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永升物业的希望与未来。在这里我衷心的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我相信在集团领导和郭总正确领导下我们永升物业会迅速壮大成长起来的!

追逐梦想.蓄势远航,用我们的诚心,细心和微笑善待园区的每户业主,让业主深深感到我们永生物业就是他们家。上辈子做了孽这辈子做物业,这句话包含了物业人的辛酸苦辣,大家知道作为物业行业我们做不出惊天动地的事情。平凡中见伟大,正因为我们的平凡才呈现我们的伟大。客户满意不仅代表着对物业公司的认可,也代表着对旭辉集团公司的认可,所以我们满怀信心,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实现“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对外树立集团公司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今后在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永生物业全体人员一定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的宗旨,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及服务技能,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最后,再次祝福所有来宾和您的家人春节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蛇年吉祥!

THE END
1.2024年中国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根据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4-2030年中国物业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2024-2030年中国物业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对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还重点分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419698124212935&wfr=spider&for=pc
2.2020年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0年 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https://m.loupan.com/changde/news/202007/4377888
3.兰州物业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发展趋势)59%的岗位拿¥3-6K/月,年薪¥4-7W。2023年工资较2022持平,对比兰州低15.9%。就业前景怎么样?市场需求:2024较2023下降10%,招聘职位量占兰州1.134%。地区分布集中在城关区。发展现状:公司规模100-499人占比最多,成立时长10年以上占比最多,融资事件并购占比最多。高端人才:硕士需求占兰州物业行业0.261%。 https://www.jobui.com/salary/lanzhou-all/ind-wuye/
4.物业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二、物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物业管理面积不断拓展 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物业管理面积从125.5亿平方米上升到了145.3亿平方米,上涨了16%,上涨幅度较大。这说明物业管理规模在不断地扩大,规模的不断扩大说明物业管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要求有更多的物业管理人才提供服务。 http://www.chnihc.com.cn/research-center/research-industry/successful-property/02/2059.html
5.2024年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前景分析预测2024年物业管理行业百科栏目提供物业管理行业定义及概况、物业管理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市场分析政策及环境、重点企业投资分析等,同时提供物业管理行业投资分析咨询报告的个性定制等服务。https://www.chinabgao.com/k/wuyeguanli
6.2024本文主要介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投资前景与风险点。文章还分析了智慧物业、绿色物业、养老物业及商业地产物业管理等热点领域的投资潜力,并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多元化服务、资本化运作及国际化拓展等未来发展方向。文章还探讨了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运营风险及财务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5/8075010011006135.shtm
7.物业管理:行业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第三方综合物业管理行业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现状、挑战与未来趋势》 一、物业管理的行业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壮大。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元大关,物业管理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42589537
8.西安利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翘楚,专业服务,选择我们的三大理由一、行业分析与优势 1. 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物业管理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凭借卓越的企业实力和独特竞争优势脱颖而出https://i.ifeng.com/c/8ag7u2Io0Qv
9.物业管理报告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动态分析报告2024第三章 物业管理行业生产技术分析 第.一节 物业管理行业生产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物业管理行业产品生产工艺特点或流程 第三节 物业管理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2023年物业管理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分析 一、2023年物业管理企业运行情况及特点分析 http://www.cyjjyjy.com/report/518747.html
10.物业行业分析报告物业管理行业自80年代起,从传统“四保”转为多元化服务,面向多类型物业。政策环境利好,鼓励增值服务、智慧物业。技术环境推动智慧社区建设。经济环境增长,消费升级催生多元化需求。社会环境认知升级,居民需求提高。行业进入“产业化”元年,上市与政策定调推动发展。收入结构包括基础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竞争https://vip.kingdee.com/article/279309503727264512
11.物业管理的现状(精选十篇)关于中国物业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篇2 摘要:就全球而言,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的物业管理也必然伴随这种潮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就总体趋势而言,“老式的工业生产、行为和思维方式迅速被淘汰,让位于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因此,科学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在未来的物业管理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83peml.html
12.物业保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公司如何破局不被淘汰?物业保洁公司面对的第一个行业现状:甲方主导!拿项目必须得先搞定甲方,然后才能进场服务!甲方的要求就是“圣旨”,公司的主动权少之又少!结果出现外行指导内行,公司的专业优势无法发挥,直接影响的就是利润和品质!甲方不满意还不行,一切以甲方为核心!随着行业的发展,甲方认识的提高,公司形成核心竞争力,加上我的建议,甲https://www.hzlsqy.com/info/show-656.html
13.**物业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摘要]本文结合物业管理发展的现状、趋势对**物业管理十年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并对物业管理行业在价值、地位、作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认为物业管理将得到社会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更加建康、规范、有序,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 https://www.wm114.cn/wen/34/67204.html
14.2022中国物业服务上市公司ESG测评研究报告发布现状:披露率高及时[摘要]在全球对ESG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对ESG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趋势下,物业服务上市公司及时完善内部机制,搭建ESG管治架构,对公司整体ESG建设提供完善的组织保障。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暴露出来,ESG发展理念备受重视。物业管理行业是资本市场中比较新的行业细https://www.fang.com/news/2022-12-07/45895305.htm
15.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行业深度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系统标签: 物业行业格局发展趋势市场现状 严谨专业 客观科学提供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研报告及定制服务 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一、物业管理业务概况在各类业态中,物业管理都以“四保业务”为基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增值服务及专业https://www.docin.com/p-453722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