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青岛市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

为进一步明确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任务,分级分类推进我市试点创建工作,市南区等6个区(市)对照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提出了试点任务书。目前,任务书已经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认,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崂山区、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根据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组织实施。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1月23日

市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要求,市南区为青岛市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目标

市南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二、主要任务

(一)规定任务

1.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青政字〔2020〕20号),落实数字山东、数字青岛建设任务,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2.全面对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2部分:县级指标,第3部分:智慧社区指标),制定本区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建立以市南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4.统筹做好辖区范围内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以及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5.及时报送工作经验和工作动态,明确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联系人。工作动态每周报送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6.组织开展试点建设阶段性检查(自查),配合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考核、验收等工作。

7.智慧社区建设参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3部分:智慧社区指标),建设任务完成权重达到80%以上,即视为智慧社区。

8.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2部分:县级指标),本区新型智慧城市规定建设任务完成权重不低于70%,力争达到80%以上。

(二)地方特色

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努力将市南区建设成为“青岛慧客厅”。推动居民智慧生活从家庭到社区,从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覆盖,推进区城市云脑中枢建设,夯实新基建底座;探索“一窗受理、全科服务”社区服务新模式,加快“审批服务智能化”,推进“秒批”改革,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一网通管”,现代化治理水平加快提升;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依托全市“头雁工程”,推动“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

1.创新智慧应用,打造“慧城市”的“慧客厅”

(1)建设“慧政客厅”,实现数字政府更高效

一是以集约化模式推进阳光政府建设,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门户。升级网络线路、提升网络带宽、更新网络安全设备,实现政务外网通过专线向社区延伸,完成各单位的线路接入切换,为基层服务提供优质网络支撑,协调运营商加快网络提升进度,满足政务外网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积极对标国内先进城区的网站建设经验,完成英日韩三语外文网站建设。加快推进“青e办”市南分厅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资源汇聚,接入“青e办”市南分厅,陆续开发智慧商务、智慧便民、智慧健康三大领域智慧应用,逐步建成集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查询、预约、缴费于一体的智慧主体分厅,为市民提供掌上“一站式”办事服务。

三是全面推进区城市云脑中枢建设,夯实新基建底座。以“数”、“智”为核心,建设“一网(城区物联网)、三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政务应用中台)、两应用(城市态势感知、领导驾驶舱)”,全面汇聚、治理、整合、分析、共享区城市运行各类信息数据,打造具有通用化功能的信息基础支撑系统,构建高效统一、集约安全的新基建底座;推动形成城市信息共享、能力共用、业务协同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赋能业务系统,提升智能化水平;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智慧创新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带动产业链建设,支撑并引领信息化产业发展;形成“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一网连通城市、一库汇聚共享、一脑科学决策、一图全面感知。

四是加快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建设,构建政府治理数字化决策体系。整合主要经济部门运行数据,推动数据融合,构建全区经济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形成完整的区内企业纳税基础数据,并纵向归属至街道社区,横向归属到各部门,强化税源企业管理服务并开展税源项目跟踪,建设区楼宇经济平台,实现对经济发展类数据的分析比较、监测预警、趋势预测、决策支持等应用,为决策提供有力的经济数据支撑。

五是推进全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治理服务和城市运行系统智能化。结合区城市云脑中枢建设,规划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台,划分四大实施任务版块,包括“基础支撑、指挥调度、监测研判、智慧应用”。打造市南区全域中心化数据工厂,重点建设区-街-社区三级指挥调度中心,上线试运行基层治理运行管理平台,提升网格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建设指挥调度的大屏可视化系统,实现区情动态精准把控,在街道试点城市智慧治理,逐步形成具备体系化的场景运营能力。

(2)建设“慧享客厅”,实现数字生活更美好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智慧社区运营平台,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与普及,加速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智能化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改造,普及居民“信我家”APP应用,通过社区云脑创新和社区电商直通车服务新模式,打造安全、便捷、宜居的新型智慧社区。

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安防”社(小)区建设,构建公共安全智慧化治理平台。发展推进智慧安防社(小)区建设,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应用,实现感知数据“一网通”。紧扣“提升社区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服务居民群众水平、推动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与“雪亮工程”公共视频监控网络相互补充的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

四是加快推进“智慧道路”建设。全面汇聚、治理、整合、分析、共享区域内消防栓、井盖、垃圾桶、视频监控等市政设施感知信息,构建具有智能化、集成化的基础支撑系统,打造成为“安全、精细、便捷”的5G城市治理创新示范区。

(3)建设“慧业客厅”,实现数字业态更聚集

一是推动智慧园区建设,赋能5G应用产业发展。对青岛软件园及动漫游戏产业园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打造5G全覆盖全融合应用园区。发挥园区“多楼一区”创新、创业、创客载体力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培育引导力度,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打造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提供安全、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通过基础设施和感知网络的全面建设,实现对园区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

二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聚集。打造以积成电子等企业为引领的智慧能源领域,以美迪康、纽乐健康等企业为引领的智慧医疗领域,以松立控股、东方深蓝等企业为引领的智慧交通领域,以聚好联、华正信息等企业为引领的智慧社区领域,以深源教育、培诺教育等企业为引领的智慧教育领域等培育标杆,以示范促集成、以集成促产业,以产业促生态,在软件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VR/AR等领域促进产业升级扩容,逐步构建产业集聚度高、智能化应用好、区域带动力强的智慧产业集群。

2.创新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推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建设,探索智慧产业发展新途径。强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驱动力,持续推进软件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集聚,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快推进“新基建”,布局5G应用产业发展,构建“5G+”融合应用示范区。发展“市南总部+飞地制造”模式,谋划城市核心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方样板”。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园,规划培育行业级、企业级互联网平台,赋能区域产业发展。加快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强化产业引导,推动融合创新,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

3.建设自动驾驶旅游示范区,争创省级标准

重点开展旅游线路车路协同智能路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自动驾驶与旅游服务展示中心、4类AI应用场景,依托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开放能力,打造国内首个全链条、全场景、全车型旅游城市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平台。

4.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多样化投融资体系

研究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主要渠道的多样化投融资体系,以政府扶持资金带动更多的社会投入。深化发展国有投资平台投融资业务模块,不断扩大投融资领域范围。对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智慧社区项目等给予政策支持。

5.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进一步引导市场机制和资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多元化政企合作发展模式的广泛利用。依托国有投资平台,全程参与“规划、融资、建设、运营”等全流程各环节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发挥连接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重要桥梁作用,整合社会资本方开展平台建设运维、数据资产运营、项目投融资对接、企业招商引进等工作,形成“平台+生态”服务模式。同时,可与国有投资平台其他业务板块联动发展,实现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三、组织实施

市南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市南区大数据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青岛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试点建设过程中的业务指导工作,对约定的试点建设任务进行监督考核,2020年底前开展书面考核,2021年底前开展验收工作,验收通过的授予相应星级,未通过的予以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建设要求的,取消试点资格。

本任务书作为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依据。

市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要求,市北区为青岛市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市北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3.建立以市北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抢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机遇,依据“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目标,紧紧围绕“当好排头兵、打造新高地、建设核心区、争当驱动器”要求,努力推动市北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市第一方阵,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到2021年底,将市北区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

1.突出应用场景重点,形成品牌形象名片

(1)推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率和公开率。依托全市统一的电子印章系统,推进区各单位电子印章应用。依托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统一的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青e办),推进移动端政务服务事项资源整合,开展特色应用,为市民提供掌上“一站式”办事服务。组织300项以上事项接入“青e办”APP市北分厅;组织100项以上事项接入“爱山东”APP市北分厅。按照适合掌上办理的事项“应上尽上”要求,全面组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并推出5项以上亮点应用。

加大“互联网+审批服务”推进力度,完善网上审批平台服务功能,提高行政许可网上可办率,加快“审批服务智能化”发展,推进“智能办”改革,建立“智能办”工作规范和清单。

深化“平安青岛”建设,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推动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公共安全大数据等综合应用,推进部门视频联网整合共享,积极构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和数字化应急指挥体系,筹备公共安全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并与市级对接,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筹建统一的数据汇聚、传输平台,汇集辖区智慧安防社(小)区信息数据,实现与市公安局智慧系统的数据共享对接。

(2)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民生服务效能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数字校园建设覆盖率达到95%。

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完善就诊、家庭服务医疗、远程医疗、政务服务等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70%。

配合省市民政部门推进金民工程一期建设,创新市北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民政服务新业态。

对照公安智慧安防建设标准要求,努力实现智慧安防社(小)区全覆盖。2020年,智慧安防社(小)区建设覆盖率达25%;2021年,因地制宜,逐步推进,智慧安防社(小)区建设覆盖率达到60%。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数字化A级景区建设。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3)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助力社会经济提升

鼓励建设特色明显、辐射带动性强的数字经济园区,培育浪潮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网络空间安全(青岛)产业园、链湾研究院等一批数字经济园区和项目建设。培育一批面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的骨干型、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利用市北区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支持一批人工智能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深度赋能本地优势制造业产业,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本地配套建设,构建梯次连续的人工智能生态圈。

加快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IPv6部署。鼓励工业互联网APP赋能,依托区内重点企业平台资源,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的特色化、专业化平台以及个性化工业软件和工业APP功能完善、数据资源和制造资源汇聚。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推动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总结典型经验,全面示范推广

(1)推进数据治理,探索数据融合应用新模式。根据《市北区“数聚赋能”2020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完善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深化数据“聚、通、用”,建设市北区人口、法人、信用等基础库和经济、特殊人群、党建等专题库,深化数据应用。

(2)学习借鉴上海、杭州等地城市云脑建设经验,对照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市北区城市云脑进行改造升级,建立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体系,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有效解决社会痛点、满足群众需求。根据青岛市城市云脑标准体系,完成系统对接,创建青岛市试点。

3.打造“样板网格”,争纳省级标准

实施“样板网格”打造工程,在全面做实网格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率先选择工作基础好、特点突出、代表性强的网格进行重点打造和培育,突出网格工作特色和工作亮点,2020年底前每个街道形成1-2个“叫得响、可推广、带动强”的样板网格,全区打造一批组织基层扎实、服务功能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党建特色鲜明、条件保障有力、治理成效显著的样板网格。发挥样板网格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利用市北“党群e家”平台等各类媒体,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等鲜活形式,大力宣传网格打造的经验做法,讲好“网格故事”,放大典型效应,推动网格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科技支撑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区打造一批组织基层扎实、服务功能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党建特色鲜明、条件保障有力、治理成效显著的样板网格。优化“党群e家”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党群e家”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以网格为单位构建线上社群,引导和鼓励居民加入到网格治理事务中,聚焦居民需求热点,通过民主协商议事、优秀协商案例展示等民主自治活动,自下而上提出议题进行讨论,助力科学决策,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效激发参与治理热情,增强居民参与度和获得感。

4.梳理多方资源,吸引社会资本

(1)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标准引领、政策扶持、标杆推广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将可置换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互动发展格局,形成财政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等多渠道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多元投资的局面。

(2)解放思想,转换思路,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培育与配置新模式,以服务换市场、以市场换数据、以数据换资金。以服务换市场即利用大数据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为落地企业做好发展产业生态服务,实现与落地企业的双赢。以市场换数据即给落地企业开放辖区数字经济市场来换取市场数据并无偿转让给政府。以数据换资金即提供脱敏脱密数据换取社会资金投入。

5.集聚科技、人才等“造血”要素,形成长效运营模式

(1)拓展大数据发展促进会市北分会成员单位,依托市北人才智库及大数据发展促进会市北分会,成立一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团队。与智慧城市建设优秀运营商保持长久、持续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加强各企业之间的学术、商务、技术的交流活动;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征集、选拔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库,完善专家档案,提升“造血”动力。

市北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市北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北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李沧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要求,李沧区为青岛市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李沧区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3.建立以李沧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按照省、市级建设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和服务中的融合应用。2020年,筹备建设城市云脑基础数据平台,成立城市云脑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到2021年,GIS平台、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不断完善。城市云脑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服务取得实效,区中枢系统基本建成,各部门系统应接尽接,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应用。

1.推进各项智慧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数字治理应用,优化政务服务

加快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电子证照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使用率,以“一码(刷码、刷脸)通城、无感通行”为抓手,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行政执法检查、公共场所登记”等业务场景,推动“刷码、刷脸”、“亮码、亮证”等创新服务工作模式,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重点,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推进公共安全应用。强化公安信息、社会治安信息、视频信息等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依托城市云脑,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综合应用与智能研判,发展智慧警务,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等能力。

推进市场监管应用。推广应用省政府“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组织开展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状态)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2)推进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提升为民服务新体验

推进智慧人社服务。探索智慧人社领域创新应用,推进行业系统接入及提升,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

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中小学校智能教室建设,加强数字图书馆、创客空间、录播教室、数字实验室、校园电视台建设,推动智慧后勤、智慧安防、智慧场馆建设,建立起基于物联网的校园感知环境,全面构建智慧校园环境。

提升智慧医疗水平。积极协调医疗、医药、医保数据的高效共享,以数据为基础,探索“三医联动”模式,深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预警和决策服务,推进疾病预防、医疗科研、分级诊疗、健康养老等领域大数据应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3)打造各项产业应用,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大力发展数字产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家电、车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支持一批人工智能重点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深度赋能本地优势制造业产业。重点推进青岛国际特别创新区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鼓励数字产业向重点园区集中。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提高园区在招商服务、产业布局、企业孵化等方面的能力。

2.创新智慧社区、智慧街区试点建设

(1)推进智慧街道、智慧社区建设,融合智能应用

通过智能终端及APP提高社区便民服务水平、完善生活保障措施、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通过各类感应设施如人脸感知设备、智能垃圾箱、停车设备、消防通道监测设备、高空抛物设备等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程度。根据各社区情况,计划在2021年我区30%的社区达到智慧社区建设标准,2022年智慧社区工作全面推进,至少40%的社区建成智慧社区。

完善街道的智慧党建、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闭环管理、GIS地图等模块的建设,实现街道建立在标准地址上的实有人口、实有建筑和实有单位的数据汇聚、态势分析、可视化管控。利用APP实现分级别、分权限的事件发现上报、数据采集、任务派发接收、日常工作走访、安全隐患排查等多项功能。2021年建成1条试点智慧街道。

(2)推动特色化智慧街区建设

3.统筹城市云脑建设,与市级标准接轨

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构建“一云(政务云)、一中心(大数据中心)、三支撑平台”技术架构。建立区街一体的城市运行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加快提高智慧街区治理能力。按照统筹规划深度整合的原则,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一体化建设模式,打造“1+11+N”的三级运营管理体系。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深入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数据应用。打造集城市大数据运营、综合管理、应急协同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展示中心、融合创新中心、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最终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城市应急能力体系和可形成闭环的事件综合治理处理体系。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接入市城市云脑,实现系统互通、数据和应用共享。

4.政策保障,鼓励投资融资政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资金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城市云脑建设。需政府投入资金的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2)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可商业化运作部分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建成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模式,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分资金保障。

5.探索产业运营,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动力

李沧区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李沧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胶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文件要求,胶州市为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胶州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2.全面对照《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2部分:县级指标,第3部分:智慧社区指标),制定本市试点建设工作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工作任务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建立以胶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8.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2部分:县级指标),本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定建设任务完成权重不低于70%,力争达到80%以上。

1.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

(1)建设目标

2020年建设胶州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打造城市云脑和智慧城市运行中枢,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的策略,分阶段推进,确保“一年打基础、二年上台阶、三年成体系”。到2022年末,智慧云脑中枢运行体系基本完善,基本建成市级数据大厅,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可视化的政府数字社会治理模式基本形成,政府科学决策、协同联动、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把“一切为了发展人民”的发展理念贯彻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全面推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高。全面推进落实《“工业互联网胶州在行动”工作方案》,培植壮大先进制造业新动能,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优政、惠民、兴业各领域普及应用,全面建成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实现各类城市数据有效汇聚和治理。社会治理、应急管理、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示范应用不断拓展,城市数据共享应用和开放赋能取得实效,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深度应用。

(2)部分重点应用场景

社会治理领域:建设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通过统一事项分拨,高位协调各部门,联动处置基层网格无法处理的社会问题,建立“一台受理、二级分拨、三层处置、四环监督”的事件流程管理体系,形成社会治理事项受理、分拨、处置、核查、结案、考核的闭环链条,实现“信息流、业务流、工作流”三流合一。

应急管理领域:建设应急响应和指挥决策一体化平台,汇聚应急管理各领域数据,融合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共享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实现重大风险和隐患动态监测、防灾减灾智能评估、超前预警预报和灾害事故高效处置。

城市交通领域:建设智慧交通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交通状况实时感知,多部门协调联动应对突发事件。推动数据在公共交通资源分配、城市交通治堵、车流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信号灯配时、停车诱导、特殊车辆管理、紧急救援、车联网、智能出行规划等领域应用。

公共安全领域:完善提升云警务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公共安全领域风险的全面感知,依托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推进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智能感知、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在社会治安领域的综合应用与智能研判,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侦查破案、治安防控、社会治理、反恐维稳等能力,通过跨域信息数据的融合比对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和多部门协调联动。

民生服务领域:建设完善卫生大健康、教育、智慧社区等应用平台,实现对民生服务领域数据有效汇聚。结合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实现对社区数据的归集和应用支撑,推动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创新。

人居环境领域:建设完善环保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全市污染指数、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环保投入分析等数据的汇集。依托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加强对大气、水、土壤、声音、河道等环境质量监测,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1)社会治理:依托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实现与数字城管、公安110、智慧社区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及时汇聚事件数据、网格信息、联动资源、视频监控、治安动态等各类资源,整合升级12345市长热线,建设联动指挥调度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城市部件采集系统,打造智慧型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枢,形成社会治理联动指挥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2)人居环境:通过对全市污染指数、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环保投入分析等数据汇集,依托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形成环保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智慧交通:通过构建集聚融合、开放共享的交通基础设施资源感知体系,形成覆盖全市的现代化的交通运行监测与协同指挥体系;通过建设面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共享的交通标准体系,促进胶州市交通整体效能全面提升,实现行业管理系统在线化、指挥调度协同化、信息服务多样化、决策管理科学化,形成智慧管理、智慧决策、智慧服务的交通新形态,形成智慧交通集聚融合、协同指挥调度方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3.探索形成地方标准

(1)社会治理领域:通过建设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从多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事件数据、网格信息、联动资源、视频监控、治安动态等各类资源及时汇聚等方面入手,从统一标准、持续性、易用性、综合联动等角度进行探索,力争形成社会治理平台融合联动方面的地方标准。

(2)智慧交通领域:通过建设全市交通大数据平台,从多源异构交通大数据的汇聚共享、互联互控、一点布控、全网响应等方面入手,利用技术创新倒逼管理创新,以业务需求驱动数据汇聚,力争形成智慧交通方面的地方标准。

4.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积极运用市场化方式,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国资平台与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合作,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以购买服务或赋予数据、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实现资本回笼运营,鼓励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

5.创新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

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政府引导、国资平台参与、项目企业化管理”模式,项目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所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引导政府资源植入,项目建设与日常维护由企业负责,可有效减轻政府公共财政的举债压力,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胶州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胶州市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平度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要求,平度市为青岛市创建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平度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3.建立以平度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1.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打造社会治理县级市样板

(1)建设“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提升政府决策能力

平度城市大脑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包括阿里云飞天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以及配套的安全保障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平台将完成40余个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数据归集、数据集成,实现城市大脑数据质量监控、数据运维、数据成本管理、血缘影响分析、数据权限控制等,对全市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城市大脑应用提供全量、标准、干净、智能的数据。通过阿里云智能视频分析算法服务为智能应用提供统一的视频分析支持,采用基于视频分析结果的事件预警机制,原来由人工发现事件后通过摄像机查看的方式,变为采用视频智能分析,做到全时、自动发现。为基于城市大脑上开发的应用提供最新的地理信息服务、3D可视化服务,并为城市大脑提供统一门户服务。

建成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平度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设指挥调度大屏、视频会议等硬件,政务外网、互联网、公安专网三网接入,承担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城市大脑运营、智慧城市成果展示等功能,同时配套决策室、会商室、值班办公室,方便指挥中心运行。配套建设智慧城市展厅重点展示我市风采,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建设成果,以及智慧未来等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同步建设17个镇街指挥中心、1个火车站指挥中心,市级指挥中心可实时调度指挥镇街指挥中心工作。

建设市域治理平台。横向打通司法、信访、城管、应急等部门的立体化社会治理指挥体系,并依托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为事件处理、风险感知、决策分析提供智能化支撑。一是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库,二是实施网格化管理,三是大数据基层风险治理,四是建立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台。

打造智慧安监平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安全生产事故防控由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一是接入视频监控与物联感知数据,二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监管,三是大数据智能识别分析,四是大数据综合展示。

升级智慧城管应用。在整合现有数字城管平台基础上,建设全市城市部件数据库。一是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二是建设智慧城管行业管理平台,三是城市部件数据普查。

(2)以智慧应用提供便民服务新体验

部署智慧公交应用。开发城市公交APP,方便市民查询平度公交的站点及线路规划,并且通过APP反馈乘车问题。开发公交大数据云图,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大屏直观获取平度当前公交公司的运营车辆、运力情况、站点分布、线网指标、考核等情况。开发公交安全一键报警,公交定位、实时视频监控数据可直接发送至公交公司、交通局、110指挥中心、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

进行智慧社区建设。以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为目标,在凤台街道和南村镇各选择一个社区,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方向。在总结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网络、推进物联网应用、提升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社区服务,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3)加强数据要素供给,激发经济活力

2.创新建设模式,推广落地实施经验

凭借与数梦工场的战略合作,全面引入阿里系优势资源和成熟经验,以城市大脑为基础,聚焦市域治理、安全监察、城市管理、公共交通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向先进地区、先进经验“抄作业”,结合平度实际“改答案”,形成社会治理落地实施的“地实施的工场并通过数梦-阿里体系对外推广复制。

3.形成县域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

4.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先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建设,市政府分期租赁的模式进行。国有企业凭借与政府的租赁协议,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融资所得资金,继续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在智慧社区、智慧停车等领域的建设中,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解决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资金难题。

5.创新运营模式,带动产业良性发展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借助智慧应用模型、数据增值等服务获得收益,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产业市场运营发展能力。智慧城市建设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培育平度本地的大数据公司的过程中,培养智慧城市建设急需人才,改善平度市大数据产业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平度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平度市大数据发展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莱西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任务书

根据《关于分级分类推进各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青智组办字〔2020〕9号)要求,莱西市为青岛市创建三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具体内容如下:

莱西市人民政府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负总责,通过试点建设,符合青岛市三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并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领域中选择优势方向进行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打造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

3.建立以莱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推进机制,视推进情况召开工作会议。

8.试点终期验收时,依据《山东省地方标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2020,第2部分:县级指标),本市新型智慧城市规定建设任务完成权重不低于50%。

1.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重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2)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建成运行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和整体工作效能,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综治视联网系统、综治信息系统“融合联通、三网合一”。优化网格划片界线、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进一步健全网格管理体制。实现对“人、地、事、物、情、组织”社会治理要素信息常态化管理,形成统一指挥、集中管控、多级联动的综合指挥体系。

(3)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水平。将现有的生态环境业务系统迁移上云,以生态环境大数据底层整合为落脚点,将各分散的子系统进行整合升级,采用统一认证与模块化部署的架构,实现基础应用、延伸应用、高级应用和战略应用多层环保监控管理平台集成,通过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全面连结,实现环境业务系统整合,进行数据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信息共享等服务,全面实现环保大数据共享服务,助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

(4)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建设区域远程会诊、区域双向转诊、区域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区域病理诊断等信息系统,为区域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使远程医疗服务逐步覆盖全部镇村。搭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有效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实现住院病历智能审核,提升基金监管能力。推进智慧村医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农村基层优秀智慧村医。为村民提供多种日常健康物联监测服务、中医健康服务以及健康普及、日常检查和中医理疗服务。

(5)推进交通服务数据共享融合。促进多种出行方式相互衔接,提升交通疏导、应急救援、车辆引导等服务能力。建设GPS轨迹定位系统,提供公交车辆运行轨迹,运行速度,疲劳驾驶,车辆超速报警等信息。推动交通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路线规划、智能停车、智慧充电、无感支付、联网联程售票等智能交通服务。建设一键报警系统,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6)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网络,推进社区宽带、无线网络建设,提升社区光纤覆盖率和传输速度。加快社区内4G、5G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共区域类型,实现无线按需覆盖,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提高数字电视、网络电视、IPTV互动电视入户率。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建设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扩大传感终端、传感网络等在社区的建设使用,鼓励社区使用充电桩、电梯控制,温湿度监测和水、电、气、暖智能终端等物联网服务。将自助终端延伸到镇(街)、新村(社区),为群众提供“就近办”“零距离”服务,基本实现乡村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式”办理。

(1)高位监控资源共享共用。坚持“统一规划、共享共用”原则,整合环保、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等部门业务需求,建设高位智能监控项目,实现秸秆禁烧监控、非法采矿预警、河道管理监控、森林防火监控、应急处置调度等功能。按进度逐步增补监控盲区,最终实现全域覆盖。全面整合各类视频资源,为各部门、镇街提供服务,达到视频资源高度共享、跨区域调用,实现视频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提升监控应用效能,解决社会治理难题。

(2)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模式。构建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强化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等应用。开展教育数据分析,面向学生、老师、家长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教学、家校共育服务。

3.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探索形成建设标准

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增加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与公安部门开展的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相结合,实施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辅以增设小区人车识别系统、视频系统,通过居住人员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管控、辅助布控等功能,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社区政务服务水平,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增强社区便民服务和社区特殊群体服务能力。制定出台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与新建住宅实行同设计、同施工、同验收,提升我市智慧社区建设水平。从提升社区服务和社会治安管理入手,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新路径,形成具有莱西特色的智慧社区建设标准。

4.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按照统筹集约原则,整体规划、分期投入,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利用财政投资金、社会资本,统筹推进数据治理、综合治理、5G建设等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支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智慧社区项目,鼓励深度挖掘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局面。

5.探索建立新型智慧城市长效运营模式、提升新型智慧城市“造血能力”

选择国内知名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探索成立由国有资本、战略合作伙伴和本地产业公司合资的智慧城市运营企业,发挥国有资本投融资、战略合作伙伴规划建设、本地产业公司产业布局的资源优势,推动“智慧莱西”建设的投融资、建设运营、运维保障和产业发展等工作,逐渐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

莱西市人民政府作为创建工作责任主体,负责落实相应的政策、制度、资金等保障条件,确保创建任务按期完成。莱西市电子政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具体任务牵头单位,负责做好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工作。

THE END
1.springboot毕设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程序+论文本系统(程序+源码)带文档lw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一份本项目的java源码和数据库参考。 系统程序文件列表 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其自习室的使用率日益增高。传统的自习室管理方式,如人工登记、纸质预约等,已难以满足当前高效、便捷的管理需https://blog.csdn.net/sheji1054/article/details/144310276
2.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ml.docx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ml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图书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掌握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及其设计原理。了解当前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图书管理系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515178.html
3.图书借阅系统任务书副本(4页)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w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届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毕业设计题目 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 课题类型[1] 课题来源[2] 毕业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 课题简介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逐步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图书馆或者一些企业内部,甚至是书店,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10/6033102154004044.shtm
4.JSP图书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源码)JSP图书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源码) 主要内容:本系统分析图书馆管理模式,并研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理论之后,利用Dreamweaver MX、JSP、MySQL Server等技术开发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B/S模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管理、图书管理、借阅证管理、读者规则管理等。以达到图书馆管理http://www.youerw.com/Article/lunwen/201005/6768.html
5.库存管理系统uml题目:小型超市管理系统 1、项目计划 1.1系统开发目的 (1)大大提高超市的运作效率; (2)通过全面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辅助提高超市的决策水平; (3)使用本系统,可以迅速提升超市的管理水平,为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效益,增强超市扩张力, 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https://www.zboao.com/cgal/9126.html
6.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教学媒体应用论文(共14篇)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在三十多年的文献资源采集中一直侧重艺术类文献尤其是相关影视资源的收集;而且通过各类晚会、毕业汇报演出、影视文化节等活动及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图书馆积累了大量具有传媒特色的多媒体资源,这些宝贵的多媒体资源是本馆资源建设的重点。浙江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媒体资产管理系统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63516.html
8.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图书馆人员少,事务繁重,既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又需要搬运整理工作,我带领班组成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于网络管理系统经常掉线,读卡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为此我经常手工记录,加大了与读者沟通协调的力度,借出图书1万多册,还回21916册,还回光盘1420张。随着还回的书越来越多,跃进分馆已经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80645.html
9.图书馆流通部工作总结(通用10篇)图书馆流通部工作总结 2 20xx年,在学院领导的全面支持和关心下,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评估工作指标为标准,按照20xx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书要求,不断优化服务,拓展功能,认真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现对图书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https://www.unjs.com/gongzuozongjie/1739277.html
10.论文管理系统设计(通用8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构思毕业设计题目,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定期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上签字,对论文和设计进行全面指导,对学生最后成果给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每个学生有且仅有一位指导教师,由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分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4bhg031.html
11.关于图书管理员心得体会7篇首先,在系统的需求设计模块中,我和组长认真协调组织,和代码开发人员进行认真协调沟通,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课本上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和图书馆借相关书籍,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我们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与人之间协调,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交流,可以给我们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3414829.html
12.基于java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二个功能系统是:1.图书馆管理系统;2.外部读者查询系统。二个支持系统是:1.网络支持系统;2.数据库支持系统。 预期目标: 在MyEclipse开发环境下,以J2EE为平台,运用JSP网络编程语言和Struts2框架和Oracle10g数据库完成了B/S模式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各项功能,达到了任务书中的主要设计内容的https://wenku.baidu.com/view/07a6a4ea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be.html
13.Apache2UbuntuDefaultPage:ItworksThis is the default welcome page used to test the correct operation of the Apache2 server after installation on Ubuntu systems. It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page on Debian, from which the Ubuntu Apache packaging is derived. If you can read this page, it means that the Apache HTTP serverhttp://vb.net/
14.第七届第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工作报告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学院党委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工作队伍,学院获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1个、示范案例2个。深入挖掘全员育人主体“四导”的作用,完善学生管理平台和素质教育学分管理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https://www.lncjxy.com/info/1038/10269.htm
15.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一、教学切片的管理 1.切片分类,按系统编号存放。我校形态学实验室主要承担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按照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备好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所需的教学切片,并分别按照系统分类、排序及编号,统计好各种切片的数量并存入电脑作为原始切片情况记录。将两个学科的切片分开存放到切片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suanji/733226.html
16.12哪吒是太子啊2. 面向系统综合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购物车 使用流与文件改造你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购物车。 2.1 简述如何使用流与文件改造你的系统。文件中数据的格式如何? 储存图书信息和用户信息都放入txt文本,方便读取与写入。格式以“|”分隔。 用到了以上的方法,具体实例是: https://www.cnblogs.com/nzlj/p/80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