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由物联网的4层体系结构图可以看出:感知层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位于物联网应用的最底层,也是物联网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的重要方面之一。感知层主要涉及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主要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层与具体的应用领域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来设计。物联网网络层的数据传输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管理服务层涉及的数据存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各种支撑技术都是物联网应用和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和内容。

3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3.1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3.2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4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

4.1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4.2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有定位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合适的培养模式之外,还需要有配套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的支撑,教学资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高低往往与该专业的师资、实验室、教材、实习场所等建设水平有关。对于物联网专业这样一门新兴专业,面临的专业教学问题更为严重和急迫。学校在物联网专业建设过程中,相应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2)教材建设也是办好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物联网专业是新建专业,虽然已经出版了一些不错的物联网方面的图书,但适合作为本科教学的好教材还是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技术类或普及类。因此,在教材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们根据开设的课程和目前已有教材的现状,挑选出相对较好的基本教材和参考书,通过大家阅读讨论,然后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来确定讲授的内容和学生需要自学的内容,并整理教学讲义和课件,为后续教材建设做好准备。通过这一环节,充分提高了对教学内容细节的掌握和理解,也对物联网技术掌握得更为全面。

5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资源建设,是所有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水平教学资源建设是办好物联网专业的前提,因此,各个高校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办学基础和行业特点,着眼于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办学优势,在体现物联网工程专业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要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具有更宽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5.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6.

[3]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1):26-29.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研究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Ash-ton教授在1991年首次提出,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自动识别中心”,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物联网的基本含义。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创新的突破,物联网的概念在变化与发展。

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物联网被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1年11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所高校成为首批获准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部分高校于2011年首次招生。2012年2月,教育部下发通知,批准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暨南大学等80所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部分高校已开始招生。至此,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物联网专业。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规划中多处提到创新,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驱动。物联网自身孕育了重大科技创新,而且催生新的产业科技创新,这必然要求物联网专业培养出来的合格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创新型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于2009年9月成立,2010年获批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2011年9月首次招收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

作为一个处于摸索阶段的新兴专业,各所院校都结合自身特色制订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学院也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制定了初步的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掌握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

2.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

(2)综合素质

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生活理念及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基本的与人交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环境等人文知识,具备工程应用开发中所需的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译、写的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美育素养,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3)专业知识体系构架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拓展(自主学习)四大类模块。

按照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类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组成,着眼于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专业教育类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专业课程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数据结构与算法、物联网架构和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第二层次专业课程包括: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双语)、通信原理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第三层按物联网体系划分,物联网感知和网络层课程包括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其应用、IP网络技术与应用(双语)、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安全技术。数据管理分析及应用层包括:云计算、数据挖掘、信息融合技术基础、Web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育模块包括通识教育实践、工程训练、专业课程实践、校外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培养过程中,特别强调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硬件基本能力培养和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等课内实验及程序设计(上机)、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云计算课内实验。硬件基本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包括: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内实验、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内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内实验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包括:物联网基础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其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双语)等课程课内实验和两门专业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I可在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物联网感知技术及其应用中选择;专业课程设计II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工程、通信软件设计基础上选择。

三、创新型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策略

在不断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南京邮电大学也在不断创新举措以适应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1.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动态更新课程。

2.完善实验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充分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层次有机结合并辅之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改革和完善实验课程成绩的科学评价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和体制,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经费和实验耗材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积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实训实习形式多样化,在实习基地保证有固定的老师指导学生实习,聘请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作现身说法,现场讲授、现场演示。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教学形式。

3.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

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加强个性化教学指导方式。

加强个性化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与互动式、面向问题求解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立个性化的奖励机制:通过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综合设计题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题目进行学习。

5.打造物联网典型示范应用项目,构建多维创新教学平台。

6.深化与物联网科技园合作,协同创新发展。

随着物联网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对物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会出现变化,因此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更新改革物联网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才能为国家为地方输送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薛建彬,马维俊,等.基于创新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1(21):26-28.

[2]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19-124.

[3]李娅娜,王东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4):176-176.

关键词: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物流管理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管理到机械工业、数学和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横跨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学诸多细分领域,涉及现代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等众多研究主题。目前,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状况纷繁复杂,到了亟须梳理与总结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定性和定量的文献综述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仍难以从海量的物流管理研究文献中廓清该领域的研究全貌。鉴于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梳理和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国内近10年物流管理研究概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在共词分析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关键词节点和网络,以网络图谱形式揭示研究主题的热点[1]。

2数据处理

2.1高频关键词选取

为了保证期刊论文关键词的有效性,我们对所获得的4207个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首先,将相同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去重、合并,如将“中小型企业”汇总到“中小企业”,将“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汇总到“RFID”,将“供应链管理”汇总到“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汇总到“人才培养”,将“逆向物流管理”汇总到“逆向物流”,“物流人才”汇总到“物流管理人才”,将“高职”汇总到“高职院校”等;其次,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理念”“措施”“实现”“现状”“建议”“探索”等,将关键词简化为2161个。在这些关键词中,本文选择出现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共45个,占全部关键词2.08%,频次占全部关键词频次的43.71%,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确定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的基础,如表1所示。

2.2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2.3社会网络分析

3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3.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包含“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10个关键词,这些热点词反映了学者们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重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践性和创新性。

3.2物流供应链

3.3中小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农产品、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这几个关键词。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农产品至关重要,可以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实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煤炭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等,因此未来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空间还很大。

3.4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其中包含3个研究热点: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发展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制造、再循环与再使用是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共有的内容[6]。两者的不同在于绿色物流强调所有物流活动尤其是正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7]。

3.5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信息化”“企业物流”和“物流作业”6个研究角度构成。反映了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等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提高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6应急物流

3.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与一个高频关键词GPS有连线,从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远离网络核心,说明它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李一波介绍了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杨宝森通过XML软件技术构建了跨组织、跨部门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0];张文建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11]。

4结语

本文以2005—2014年CNKI收录的物流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热点研究方面: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等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供应链是联结这些热点最重要的桥梁。在研究趋势的预测方面,有的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较少,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国内物流管理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应急物流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其中,供应链、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居于核心地带,与环绕周围的其他的主题一起构成我国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3]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4]朱庆华,李行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

[5]周永祥.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6]RogersDS,Tibben-LembkeR.AnExaminationofReverseLogisticsPracti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1,22(2):129-148.

[7]DeBritoMP,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R].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ERS-2003-045-LIS,2003.

[8]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37-39.

[9]李一波,张志勇.基于GPS和GIS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5(5):11-15.

[10]杨宝森,刘鲁.基于XML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6(6):26-27.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互联网和各个行业的融合使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交流和传播的机构,应针对知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建立“互联网+”思维,与数字出版机构深度融合,合作共赢,抓住“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合作服务方式

1.1大力开发在线数字教育产品

开展在线数字教育有多种模式,目前以平台+资源+服务模式为主。“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出版商可以和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同创建在线数字教育平台,数字出版商负责后续技术支持和平台维护,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云平台。资源方面,数字出版商可提供丰富的通识类在线数字教育产品,高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根据在校学生的学科、专业等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特色教育,甚至根据用户的需求为用户量身定做某一课程。服务方面,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全程化的服务,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监控,互动答疑,课中测验,课后作业,考试评分,教学反馈等,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教学反馈,评价在线教育产品的优劣,从而优化产品,提高质量。开发在线数字教育产品,有了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建设,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产品的开发方向,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

1.2数字化教材的出版和利用

1.3校内学术资源汇集出版

高校及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教育场所,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将这些独特的学术资源提供给数字出版商,与数字出版商合作,完成校内学术资源汇集出版。具体来说,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资源入手。

1.3.1收集现有资源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高校产生了大量的学术信息资源,如高校教师出版的教材、专著,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生的学位论文,科研团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中积累的调查数据、实验数据等。这些信息资源一部分收录在商业数据库中,一部分存储在学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剩余部分就分散在作者手中不能被其他同行加以利用,失去了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高校图书馆可以对这些学术资源进行系统的收集,分类整理,进行统一格式的数字化处理,与数字出版机构合作,建立高校机构知识数据库平台,通过平台向用户提供现有资源,供用户进行浏览、搜索和下载,从而促进知识数据的交流传播和再利用,使师生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和智力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1.3.2汇集校友资源

高等院校自建立以来,经过历届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大量各学科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位校友在毕业以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取得卓越的成就,创造丰硕的学术成果,这些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高校应与数字出版商合作,共同建立校友信息平台,收集高校教职工以及海内外校友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如出版著作,发表期刊文献,自传,日记,手稿,历史照片,获奖证书,声像资料等,根据文献类型或校友年级专业进行分类整理,在校友信息平台中加以展示,供海内外校友以及在校师生浏览阅读,使校友的科研成果得以更好的保存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广大校友凝聚力,更好地宣传高校校园文化。

1.3.3创建特色馆藏资源

由于学校建立时期和建校地点的不同,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建有特色馆藏,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国民时期图书期刊资源,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文化特色资源等。高校图书馆可充分挖掘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与数字出版机构合作,对本馆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出版,经过组织和整理后建立自己的特色馆藏数据库。建立高校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本馆特色资源,还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这些资源的影响,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协同合作的保障措施

2.1依据“互联网+”思维,建立“图书馆+”思维

“互联网+”思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封闭性,主动连结事物,从多方面完成对接资源。依靠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事物之间孤立的状态,实现事物间的相互交流和互通,使各项事物均达到开放性的状态。高校图书馆要建立“图书馆+”思维,大胆突破自身的局限,不断转换思维视角,建立多思路,多方向,多维度的思维特征,与数字出版等领域深度融合,共同合作,完成和其他领域的跨界交流与互助。

2.2建立统一数据格式标准,方便数据维护管理

高校图书馆和数字出版机构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发展实践,技术支持等各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前,要各个部门协调统一,以方便管理和用户利用为原则,参考其他机构合作先例,共商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完成数据标准化建设。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方便各机构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对读者的后续浏览利用也提供方便,进而实现读者的无障碍资源共享。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图书馆;数据库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informationtechnologyisdevelopingfast,bigdata,cloudcomputing,Internetofthings,suchasvigorousdevelopment,theageoftheInternettoanewlevel.Inthispaperisbasedondigitallibraryasthebackground,studyofcharacteristicdatabaseinthetwoprojectsandrelatedstatisticaldata.

Keywords:bigdata;digitallibrary;thedatabase

从这个“大数据”展上看到了什么?2016年5月25日,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开幕。国务院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在致辞中说,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蓬勃发展,使互联网[1]时代迈上一个新台阶。今天的中国要把握住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1],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表示,要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积极培育发展大数据等信息网络产业。依靠改革推动发展,这方面需要市场主导,政府也大有可为。要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推动政府信息共享,提升政府效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方便。除涉及国家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数据,都应向社会开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市场监管,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格局,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民谋利、解民所忧,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面向语义信息环境的嵌入式图书馆服务”为题,从基于系统的服务变化、基于馆员的服务变化以及再造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了详细论述。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技术创新探索”为题,从数字图书馆的理想与现实、浙江数字图书馆建设、资源建设与整合、服务推广、数字图书馆案例的讨论、技术与服务创新探索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作了讲解。提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生态系统,数字图书服务要形成产品,追求用户体验的不断提升

1大数据中数字图书馆和自建数据库分析

从图6,表6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在近10年左右,创新和发展得很少,数字图书馆在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应用的比较广泛.

2特色数据库研究

本文之前研究的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苗木种质资源管理应用研究》[2],再加上现在正在研究的课题《花卉资源的关联规则算法》为依据,

3结束语

[1]王浩,刘冰,张琳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J].新世界图书馆,2016(2).

高职毕业生毕业论文教师命题

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撰写论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的综合考察形式。因此,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它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结合平时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

因此,毕业论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一般在毕业前一学期,社会调查完成之后进行。

三、选题原则

1、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法律专业的特点;

2、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3、鼓励学生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四、写作要求

1、论文应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述清楚、文笔流畅,符合规范的格式;

2、论文应达到一定的字数

本科:8000字以上

专科:6000字以上

3、论文应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有学生自己观点和见解的学术性论文。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虚心学习,尊重导师,严谨为学,诚实为人。收集资料、占有材料均要实事求是,摘录要符合作者原意,不能断章取义,资料要注明出处。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应培养严谨的学术作风。

4、学员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写作应有计划地进行,论文内容应包括:

(1)前言含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主要创新观点、见解、对策和结论;

(2)论证分析部分这是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思路清楚、逻辑严密、文字通顺、结论科学。全文应论点层次分明,要分章节或大小标题,标题要简洁醒目;论文不能只是材料的堆积,要言之有物,运用材料说明问题,论据充分、材料丰富且运用得当;论文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3)对策建议创新见解要在这里总结、表述清楚。

(4)结束语。

(5)参考资料目录(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五、写作计划

学员撰写论文可以参照以下程序:

1、准备阶段:

(1)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学习;

(2)了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及要求。

2、选题阶段:

(1)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

(2)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命题和构思论文。

3、读书报告阶段:

(1)在选好题目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收集资料(含社会调查)、阅读消化、调查研究。要求每位学生阅读20篇以上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专著、著作、学术论文等;

(2)写出30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最后与论文一并交指导教师)。

4、撰写论文初稿阶段:

学生在读书报告基础上,撰写提纲并进行写作论文初稿。

5、论文修改完善阶段: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论进一步的充实、修改与完善。

6、论文提交阶段:

(1)根据导师最后提出的定稿意见做最后的完善;

(2)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文字等细节;

(3)按照论文的统一格式排版并将最终的论文定稿打印、装订;

(4)提交的论文为一式三份;

(5)提交论文定稿的电子版给导师。

7、论文评审与答辩阶段:

(2)答辩在江苏大学或符合条件的校外教学站进行;

(3)给出毕业论文综合成绩。

六、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及主持答辩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法学教师、法学研究人员或具有同等资历并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其资格由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审核;

3、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指导每个学生不得少于10个学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职责,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一般应包括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纲、提出修改意见,直至定稿和写出评语。

七、论文格式

1.论文要求一律用A4白纸打印。

2.封面:论文一律用统一封面,论文封面格式另行规定

3.任务书:内容包括论文要求、主要内容、进度安排等。任务书由学校统一印制。

4.摘要与关键词:论文要有150-200字的摘要,并列出论文3-5个关键词(中、英文对照)。

5.正文:论文统一用A4纸,计算机打印。正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字,行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论文正文打印格式及尺寸要求:版芯尺寸为15CM×23CM,统一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7.参考文献:论文正文后须附参考文献,著明论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情况,文献著录格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专(译)著: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8.鸣谢:本页内,学生可以表达对论文指导教师和在论文写在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其他人的感谢。

9.装订:毕业论文按如下顺序排列和装订:

(1)封面;

(2)目录;

(3)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页;

(4)论文正文;

(5)参考文献页;

(6)鸣谢页;

(7)封底。

读书报告另行装订。

八、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建性发挥和见解;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

2、良: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充分,资料丰富,层次清楚,文笔流畅;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正确无误。超级秘书网

3、中: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恰当,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分析透彻,论据比较充分,资料比较丰富,层次清楚,文笔通顺;答辩时口头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及格: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论文选题尚可,能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对研究的问题论述清楚,论据能说明问题,资料符合规定,层次基本清楚;答辩时口头表达基本清晰,回答问题没有明显错误。

5、不及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论文不及格:

(1)未完成预定的论文写作内容;

(3)没有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4)论文分析有明显错误;新晨

(5)论文结构不合理;

(6)质量较差;

(7)字数少于规定要求;

(8)打印装订不合格;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重要前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苏城院)成立于2006年,8年来学校从江苏区域经济特点出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基本形成了满足区域经济要求且相对稳定的专业结构。

一、苏城院专业设置状况分析

(一)专业设置及变动

苏城院2011和2012年招生19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2013年招生23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增加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5个专业,停招了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从专业分布来看,苏城院的23个专业中,没有明确指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有7个(其中,建筑业4个,制造业3个),占比30.43%;明确指向第三产业的专业14个,占比60.87%;其他专业2个,占比8.70%。

(二)专业招生状况

2013年苏城院23个专业共招生1964人,比2012年增加了291人,增长率为17.39%,在生源趋紧的条件下,招生人数的增加显示苏城院获得了考生与家长的认可,办学声誉进一步提高。

在2013年招收的1964人中,从专业指向来看,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800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40.73%;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697人,占比35.49%;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5.24%。而2012年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587人,占比为35.09%;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440人,占比26.30%;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8.79%[1]。苏城院招生专业及人数在第二产业内的分布情况见表1。

第三产业是一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国家统计部门将第三产业划分为14个产业开展统计。苏城院的招生有14个专业明确指向第三产业,共招生838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42.67%,苏城院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共涉及8个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见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知,2013年苏城院的业设置中有60.87%的专业指向第三产业,但这些专业的招生数只占该年度苏城院招生数的42.67%;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虽然只有7个,占比30.43%,招生数却达到40.73%,并没有明显的向第三产业倾斜。

二、区域内专业设置状况比较分析

(一)总体分析

至2013年江苏省共设立高职高专院校82所,基于2012年的招生数据分析苏城院专业设置与招生数分布的合理性。

由于全省招生数据过于庞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单用2012年在宁高职高专招生院校的招生数据与苏城院2012年的招生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对比见表3。为了更好地看清苏城院分行业招生占比与在宁高职招生单位分行业招生占比的差别,制作图1。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明确指向建筑业专业招生数占比远远高于建筑业产值占比,这和2000年以来持续十几年的房地产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表3发现,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总体趋热,招生占比为11.59%,远高于建筑业6%的产值占比,而苏城院面向该行业招生占比又远高于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占比水平。结合表1发现,这一趋势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招生占比高达35.49%,蕴含较高风险,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降温,建筑业将会受到冲击,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分专业招生数分析

苏城院2012年招生的19个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见表4。其中,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会计专业是在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前5个专业。

分析表明,苏城院的专业设置与专业招生数分布与在宁高职院校总体招生数分布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个性一面,反映出苏城院已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对表4的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苏城院明确指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招生占比明显低于对应产业的产值占比,体现出对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合表3发现,整个在宁高职院校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对比表2,2013年苏城院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弱化,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有所加强。

(三)新增专业分析

2013年,苏城院新增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从区域内来看,新增的环境工程技术在南京高职院校中属首次开设,其余4个专业其他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不属首设。同时,新增的5各专业招生状况并不理想,具体招生情况,见表5。

在宁高职院校2011-2012的招生数据表明,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数持续增长外,其余3个专业招生数都在减少,考虑到2012年与2011年相比,招生总人数有所下降,可以认定除电子商务外的2个专业的招生情况基本稳定,苏城院新增专业区域内招生情况见表6。

对比表明,苏城院新增的5个专业在区域内招生状况基本稳定,专业本身社会认可度没有问题。

三、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检验高职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苏城院的专业设置结构与江苏区域经济结构对比,见表7[2]。

(二)新增专业与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6个产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体增速见表8[3]。

2012年,面向第三产业的投资获得大幅度增长,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21.4%,在15个服务业行业中,投资保持增长的有14个,其中,金融业增长7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3.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50.3%。

四、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苏城院在近8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结构,一些专业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重视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建立比较有效的专业增减机制,新增专业契合经济的未来发展;重视考生与家长的专业需求,能够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办学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重视与其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差别化。但也存在对制造业专业与人才培养重视不足,面向第三产业专业实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新设专业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一)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

苏城院的专业设置已经面向第二、第三产业18个行业中的10个行业,专业门类比较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竞争力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专业招生人数的分布不均。

1.发展制造业类专业群,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区域经济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如,可以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上构建自动化生产专业群;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化学与化工类专业群,进一步可发展生物制药类专业群,提高学校对江苏区域内产值占比高达41.40%的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2.跨系部整合,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群

(二)扩大招生规模,构建合理专业招生结构

苏城院目前有两个规模较大的专业群:一是建筑类专业群,2013年招生697人;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群,2013年招生615人。两个专业群的招生总人数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66.80%。这样的招生结构压缩了其他专业的生存空间,其他14个专业的招生总人数为652人,只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33.20%,平均每个专业招生46.57人。

苏城院受办学条件限制,招生规模一直不大,使得专业招生结构调整空间不大,存在做大做强专业及专业群与风险过于集中的矛盾。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可以扩大专业招生结构的空间,培养出若干实力强大的专业群,专业招生结构也将会趋于合理。

(三)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学校及专业的知名度

2013年,苏城院虽然完成了招生总计划,但有多个专业没能完成计划招生数。这些专业近几年在专业、师资等方面建设成果丰硕,而2013年的招生却意外滑坡,主要原因在于招生宣传力度不够。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编号:12SEW-Y-023,主持人:徐永兵)

参考文献[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THE END
1.springboot毕设图书馆自习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程序+论文本系统(程序+源码)带文档lw万字以上文末可获取一份本项目的java源码和数据库参考。 系统程序文件列表 开题报告内容 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其自习室的使用率日益增高。传统的自习室管理方式,如人工登记、纸质预约等,已难以满足当前高效、便捷的管理需https://blog.csdn.net/sheji1054/article/details/144310276
2.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ml.docx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html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图书管理系统,使学生掌握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掌握图书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块及其设计原理。了解当前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图书管理系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515178.html
3.图书借阅系统任务书副本(4页)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w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2 届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毕业设计题目 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 课题类型[1] 课题来源[2] 毕业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 课题简介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其逐步成为现代化的标志。图书馆或者一些企业内部,甚至是书店,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10/6033102154004044.shtm
4.JSP图书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源码)JSP图书馆管理系统(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源码) 主要内容:本系统分析图书馆管理模式,并研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理论之后,利用Dreamweaver MX、JSP、MySQL Server等技术开发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简称B/S模式)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系统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管理、图书管理、借阅证管理、读者规则管理等。以达到图书馆管理http://www.youerw.com/Article/lunwen/201005/6768.html
5.库存管理系统uml题目:小型超市管理系统 1、项目计划 1.1系统开发目的 (1)大大提高超市的运作效率; (2)通过全面的信息采集和处理,辅助提高超市的决策水平; (3)使用本系统,可以迅速提升超市的管理水平,为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效益,增强超市扩张力, 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https://www.zboao.com/cgal/9126.html
6.网络中心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图书馆资源等),也规定了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的要求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7.教学媒体应用论文(共14篇)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在三十多年的文献资源采集中一直侧重艺术类文献尤其是相关影视资源的收集;而且通过各类晚会、毕业汇报演出、影视文化节等活动及学校电视台自办节目,图书馆积累了大量具有传媒特色的多媒体资源,这些宝贵的多媒体资源是本馆资源建设的重点。浙江传媒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媒体资产管理系统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63516.html
8.图书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5篇)图书馆人员少,事务繁重,既需要做好日常管理,又需要搬运整理工作,我带领班组成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于网络管理系统经常掉线,读卡器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为此我经常手工记录,加大了与读者沟通协调的力度,借出图书1万多册,还回21916册,还回光盘1420张。随着还回的书越来越多,跃进分馆已经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80645.html
9.图书馆流通部工作总结(通用10篇)图书馆流通部工作总结 2 20xx年,在学院领导的全面支持和关心下,在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本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以评估工作指标为标准,按照20xx年度目标管理任务书要求,不断优化服务,拓展功能,认真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现对图书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https://www.unjs.com/gongzuozongjie/1739277.html
10.论文管理系统设计(通用8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构思毕业设计题目,下达任务书,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定期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周记上签字,对论文和设计进行全面指导,对学生最后成果给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每个学生有且仅有一位指导教师,由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分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4bhg031.html
11.关于图书管理员心得体会7篇首先,在系统的需求设计模块中,我和组长认真协调组织,和代码开发人员进行认真协调沟通,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课本上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和图书馆借相关书籍,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我们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人与人之间协调,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交流,可以给我们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3414829.html
12.基于java图书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二个功能系统是:1.图书馆管理系统;2.外部读者查询系统。二个支持系统是:1.网络支持系统;2.数据库支持系统。 预期目标: 在MyEclipse开发环境下,以J2EE为平台,运用JSP网络编程语言和Struts2框架和Oracle10g数据库完成了B/S模式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各项功能,达到了任务书中的主要设计内容的https://wenku.baidu.com/view/07a6a4ea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be.html
13.Apache2UbuntuDefaultPage:ItworksThis is the default welcome page used to test the correct operation of the Apache2 server after installation on Ubuntu systems. It is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page on Debian, from which the Ubuntu Apache packaging is derived. If you can read this page, it means that the Apache HTTP serverhttp://vb.net/
14.第七届第六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工作报告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学院党委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工作队伍,学院获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1个、示范案例2个。深入挖掘全员育人主体“四导”的作用,完善学生管理平台和素质教育学分管理系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https://www.lncjxy.com/info/1038/10269.htm
15.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一、教学切片的管理 1.切片分类,按系统编号存放。我校形态学实验室主要承担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按照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备好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所需的教学切片,并分别按照系统分类、排序及编号,统计好各种切片的数量并存入电脑作为原始切片情况记录。将两个学科的切片分开存放到切片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suanji/733226.html
16.12哪吒是太子啊2. 面向系统综合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购物车 使用流与文件改造你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或购物车。 2.1 简述如何使用流与文件改造你的系统。文件中数据的格式如何? 储存图书信息和用户信息都放入txt文本,方便读取与写入。格式以“|”分隔。 用到了以上的方法,具体实例是: https://www.cnblogs.com/nzlj/p/80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