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博物馆陆续重启大街小巷又闻书香新闻频道

图为读者在上海朵云书院挑选文创产品。记者曹玲娟摄

核心阅读

天气渐暖,各地的实体书店、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陆续恢复开放。

实地探访发现,进馆进店需要经过网络实名预约、重重防护“关卡”,还有机器人、健康码等新设备、新手段,提高效率、减少风险。虽然目前客流量并不算多,但一切正在有序重启,从业者们也在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着准备。

午后,阳光打在玻璃幕墙上。大厦底楼,3名书店店员支起“摊位”,“请问有预约吗?”出示预约码、验证“随申码”,再掏出身份证,通过层层“审核”,记者终于被引导至电梯,登上离地239米的“云中书店”——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院。

自2019年8月开业以来,朵云书院一直是上海最受欢迎的书店之一。这里有宛在云中的空中花园与俯瞰浦江两岸的美景,曾创下日接待4000人、日营业额14万元的纪录,一度需要排长队入场。不过,疫情让这家人气书店突然停摆。3月2日,关闭一月有余的朵云书院重新开放。

实名预约进入,人气逐渐恢复

与记者一起进书店的还有两位姑娘,虽然口罩将脸遮得很严实,却藏不住眼神里的雀跃,“一直宅在家中,现在疫情缓解,终于能出门透口气。”

书店里,从读者的脸上,能看到久别重逢般的欣喜。空中花园处,数名读者彼此间隔数米坐着,有的埋头阅读,有的探头看向落地窗外的明媚春光。一名手捧书本的读者忍不住感慨:“你看,阳光多好!”

不只是朵云书院,这些天,各地不少文化场馆陆续恢复开放。

3月16日起,苏州首批41家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单位恢复开放,苏州第二图书馆也是其中一家。在借阅大厅,30多名戴着口罩的读者一人一桌,端坐阅读。据统计,当天共有80人到馆,借还书籍达1443册。

开放部分区域,科技助力防护

从苏州博物馆的入口到接待大厅,不到100米,中间却要过4道“关卡”。在博物馆入口,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检查,但他们并没有用测温枪量体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与成年男子身高相近,头部细小、身材方正的白色机器人。机器人用无接触方式给参观者测温,每分钟可检测近200人,同时还能迅速甄别未戴或者未正确佩戴口罩的人群。

在接待大厅,另一个智能机器人“小白”格外引人注目。它能准确判断当下展厅内人数,当人流超出警戒值时,会提醒观众及时分散。“这些机器人不仅分担了防疫期间馆内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进一步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苏州博物馆开放部主任陆军说。

为了做好准备,苏州第二图书馆早早就订购了两套新式安检门。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具有传统的金属探测功能外,新设备还自带人脸识别摄像头与红外线测温系统,读者只要从中间走过,系统就能显示其体温、预约码等信息,供安检人员甄别。苏州图书馆副馆长费巍介绍,馆里分批次对员工进行了专业防疫培训,同时采购了口罩、消毒药水等防疫物资。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图书馆休馆,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对归还的书籍也将在进行多次消毒后,单独放置15天再重新上架流通。

有序开放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恢复开放前的一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就举行了会议,邀请多家科技企业,并拿出了一系列“科技防疫”的方案。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国强介绍,方案分为四方面:网上预约控流量、馆外快速检测、入馆一码双检、馆内智能防疫。

目前,苏州博物馆只有60%的区域对外开放,苏州图书馆也只开放了借阅中心。接下来,开放区域会不断扩大、进馆人数也会慢慢增多。“防控形势在好转,但防控不能有丝毫松懈,接下来的任务会更艰巨,不过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陆军说。

着眼长远发展,探索更多可能

书店里的客人虽然不多,但店员们挺忙碌,除每两小时一次的全场消毒外,书店还要求读者将取下的书籍摆放在专设的小推车上,由店员一本本消毒后再重新上架。

显然,书店要想恢复以往的人气还需相当长的时日。“我们预计到客流不会很大,但还是坚持先开门。书店是城市的灯塔,我们先把灯塔点亮,温暖人心。”焦擎说。

与朵云书院不同,思南书局·诗歌店面积不大,是个性鲜明的小众化书店,去年12月刚刚开业。“正想放开手脚好好干,迎头撞上疫情,一下就蒙了。”诗歌店店长王欣说。

从2月到现在,王欣看着书店慢慢复苏,“彻底恢复没那么快,因为疫情防控不能松懈,但我们有信心。毕竟,生活水平在往上走,人们在精神领域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

疫情期间,实体书店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钟书阁上海静安芮欧店的店长原扬做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场直播,在店里对着屏幕足足聊了4小时,带着网友们慢慢逛着自家的“无人书店”,“因为真的没有人。”原扬说。

钟书阁是立足上海的连锁民营书店,已在全国开出24家。该书店副总经理金钟书说,去年春节期间钟书阁19家店销售实洋达800万元,同期比较,今年钟书阁24家店约销售了去年的1/10。

做直播,并不全是为了图书销售。“丰富下大家的精神世界吧。”金钟书说,钟书阁做的,是尽可能用流行的办法让更多读者了解书店,以陪伴读者为主,也是希望能进一步提高读者黏性,着眼于实体书店长长久久的未来。

THE END
1.走进连接古今的“时光宝盒”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近日,经过11个月的试运行,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宣布全面建成开放。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为观众打造包罗古今中外的“时光宝盒”,纵古贯今的万千气象、现代科技的惊喜体验尽在其中。 展览之美与建筑之美的交相辉映 上博东馆位于浦东新区,毗邻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东方艺术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5866
2.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当天,还将举办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此次展览共设置9个展区,汇聚了800余件难得一见的典籍国宝。每件国宝背后,都有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6811730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327815人。历史沿革 国家典籍博物馆是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以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华文化为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5%AE%B6%E5%85%B8%E7%B1%8D%E5%8D%9A%E7%89%A9%E9%A6%86/14919529
3.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之智能建筑设计要求比较《标准》和《征求意见稿》中都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做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三馆智能化设计的思路和指导框架,也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物理基础和技术条件。对此,本文将根据最新版的《征求意见稿》介绍和比较三馆在智能建筑设计要求方面的内容https://blog.csdn.net/weixin_56245650/article/details/140327275
4.从图书馆和博物馆入手,系统介绍哈佛的图书馆博物馆及其文化自营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哈佛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一本学术游记,从图书馆和博物馆入手,系 田松 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3734407.html
5.资源介绍该系统是一个学术资源搜索和文献传递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SODI系统已搜集到70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3亿多条元数据,其中已有26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对用户开放,包括资源有:中外文图书、中外文期刊、中外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OA资源、视频、音频、图片、随书光盘等,能查询到623家其他图书馆的馆藏和电子资源http://lib.zzuli.edu.cn/3729/list.htm
6.宁波文旅服务再升级全市26家博物馆图书馆启动晚间开放为进一步满足公众文化消费的品质化与多元化需求,充分激活文旅融合消费潜力,丰富我市夜间经济文化内涵,宁波全大市26家博物馆、图书馆陆续开启“延时”服务,将每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延至晚间九点。 8月29日晚,随着越剧名段表演、木偶摔跤、内家拳展示、弦乐四重奏等文艺表演一一亮相,也拉开宁波博物馆晚间开放的https://h5.nj.nbtv.cn/news.html?articleId=40056910
7.重庆博物馆和重庆图书馆新馆选址中央公园北?相关部门回应了近日,无论是在人气火爆的重庆本土论坛上,还是在微信朋友圈,有关重庆开建重庆市博物馆和重庆图书馆新馆的消息再度成为网友、市民热议的焦点。除了各自表达期望,好奇这两家新馆未来会建成什么样之外,被讨论最多的无疑是它们都将落户渝北中央公园北端的消息。选址果真已经定了?9月22日,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这两大我市https://www.cqcb.com/chengshier/2022-09-22/5034254.html
8.新博物馆图书馆航空科普馆…如今的恩平,有颜值有内涵!如今,鳌峰山下,恩平的新“三馆”已落成,(即恩平市新博物馆、新图书馆和新设置的航空科普馆)成为市民朋友圈的新晋“打卡点”,恩平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 △“三馆”成为恩平市区的文化新地标。胡伟杰 摄 近年来,恩平市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政府深入打造文化高地。硬件方面,斥资1.3亿元建成新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1/13/c612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