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指导:美学历年试题及答案解析专题(一)新浪教育

2、优美: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它常常突出地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的浑然交融,体现在优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关系之上。

3、悲:亦可称悲剧、悲剧性。其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4、滑稽:作为美学范畴的滑稽,亦称为喜、喜剧、喜剧性。其本质特征,是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其审美特征,是引发人们在恶的渺小空虚和善的优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胜利和威力,引起一种对于对象轻蔑嘲笑的审美愉悦。

5、审美感受: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性环节,是感知、想象、情感、思维几种功能相互交融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发端,正是在审美感受过程中,才萌发了创作冲动,产生了要把来自现实生活的体验物态化为艺术作品的强烈愿望,从而进入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阶段。

6、艺术构思:就是形成某种特有的审美意象并转向美的创造的精神活动,是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的酝酿过程;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后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全面设计。

7、灵感:是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创作中的一种顿悟现象。其特点是不期而至的突发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灵敏的亢奋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既依赖于艺术家平时的丰富生活积累,又依赖于艺术家对他所创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艺术传达: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9、典型化:艺术美的集中体现,是艺术典型。艺术典型的创造过程就是典型化。它是一切艺术门类创造艺术美的共同规律。其中,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则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

10、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特有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形象出发想象、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境界。

11、艺术修养: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知识的积累,艺术鉴赏的能力和创造艺术形象的本领所达到的程度。

12、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其内容包括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培养问题,以及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合乎自我完善等方面。

13、异化: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主体经过转化,成为外在的、异己的东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论述,赋予“异化”以新的含义,把它同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区别开来。人通过物质生产实践,把属人的本质体现在对象中,这就是主体的现实化、对象化、物化、外化。到了私有制社会,劳动生产的结果为剥削阶级所获取,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剥削阶级掠夺的东西也就越多,力量越是强大。于是劳动产品对于劳动者来说,成了异己的、统治自己的、压迫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异化。

三简答:

17、如何对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进行分类?

着眼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美的事物分为第一性的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和第二性的艺术美;着眼于美的事物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则可以将其分为崇高、悲、滑稽、喜、优美等。

18、壮美、阳刚之美是否等同于崇高?为什么?

19、如何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内在涵义?

崇高其实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因此应该从美的本质来阐释崇高的含义。美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的内容是人的真、善统一的实践,它的形式是对这种实践活动的感性肯定。人类争取真与善达到统一的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其形式是严峻的、冲突的,人们在观照这种严峻的、冲突的动荡过程时,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崇高对象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呈现的。而那些反映着这种冲突印痕的静态形象,便同样也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

20、作为审美范畴的悲有何特点?

悲,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它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事件。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21、悲剧有哪些主要表现形态?

从文艺史上看,悲剧的表现形态通常被认为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等,但是如果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应该分清新生力量的悲剧和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此外还有不能归入前二者的“小人物”的悲剧。

22、滑稽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

滑稽的本质特征,侧重于在对丑的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居于主导地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被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这时候,这种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事物仍然要坚持以往昔的强大威严的外观而存在,就以其触目的不协调的形式引人发笑,从反面肯定了实践主体的胜利斗争,也即是以其独特的形态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这就是滑稽。

23、简述审美理想对美的创造的作用。

审美理想在审美实践中产生,它体现了主体内在的固有尺度的要求,因而它一经产生,就对人的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实践发生巨大的反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审美理想的形成,使人们有可能自觉地感受美、认识美,从而能够及时、迅速、敏锐地发现和观赏对象的美;二,审美理想体现着人们进行美的创造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忱,吸引着人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英勇献身。

24、进行美的创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一,来自社会实践的高尚的审美理想;二,把握客观对象或使用的物质材料的内在规律;三,得心应手的创造才能和技巧。

25、在《手稿》里,马克思是论述了异化劳动哪几个方面的规定?

一,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二,人同劳动生活本身的异化;三,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四,人同人的异化。

26、生产劳动的审美意义包含哪些方面?

一,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包括劳动主体的美、劳动工具的美、劳动环境的美、劳动组织的美;二,劳动产品的美。

27、为什么说劳动能给人以审美愉快?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人类不断地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使得人类的作为变成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不断趋向统一的活动,变成发现美的尺度与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感性活动,即现实美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一方面不断改变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面貌,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断打上人类意志的标记,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类自身,不断提高了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当人们在实践中,由于自己的才智和力量得到感性的显现,便会感到一种自由创造的愉快,这是从“直观自身”中所获得的愉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愉快。

28、现实美的创造包括哪些范围?

现实美的创造领域是无比广阔的,表现在现实生活的许多方面:生产劳动的美化;自然的美化;日常生活的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的美化,等等。

29、简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的物态化的积极成果,集中地体现了艺术美创造的特有的本质。从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来看,主要表现为先后承续、互有渗透的三个环节。一切艺术美的创造,都是以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为其发端的;在艺术构思阶段,艺术家由感受到思考、由发现到酝酿形成整个审美意象体系,在反复酝酿的基础上,艺术家最终完成关于未来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设计;要把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形式固定下来,就需要艺术传达活动,艺术传达活动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传达活动,物态化形式的艺术作品最终创造完成。

30、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有何重要意义?

艺术家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的审美价值,首先是由其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但由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造成的作品艺术美的个性特色,则显然对构成艺术美的丰富性,具有十分积极和明显的意义。正是由于艺术家创作个性的存在,才不断地增添着艺术园地的无穷意趣,满足着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要求;从另一方面说,艺术贵在创新,艺术家只有对社会生活持有独特的审美发现并能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31、偏于再现的艺术与偏于表现的艺术在典型化上有那些不同要求?

偏于再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以创造完美的艺术典型为目标,这种典型化工作,包括概括话与个性化两方面的内容;偏于表现的艺术的典型化,侧重于艺术家主观情志的抒发,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为目标,要求达到情与理的统一。

32、美育的特殊职能何在?

美育的具体职能可以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四论述:

8、如何把握优美与崇高、滑稽的不同本质特征?

崇高与滑稽,作为一个“统一过程”,记录着主、客体斗争历程或趋势的鲜明痕迹。它们的共同美学特征,是在主、客体压倒关系的动态转化中,各以压倒式的统一方式,显现人的本质力量,造成自我观照的独特审美价值。优美则不同,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交融无间的辩正统一;其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这样,便构成了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性:和谐。

9、艺术美的创造对艺术家提出了那些要求?

一,艺术家应该建立雄厚的生活基础,艺术家的社会生活实践,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根本性的决定意义;二,艺术家在艺术美的创造中的一切思想和情感活动,都受世界观的制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于艺术美的创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艺术家必须在自己特有的生活实践和艺术时实践中,不断锻炼艺术技巧,增强艺术才能,提高艺术修养;四,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对艺术美的创造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艺术家必须在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以期创造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

10、现实美创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把握“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

现实美的创造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合目的性平衡律与合规律性协调律。首先,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自然而存在,同时,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样,人类为了维护个体和整个族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定的平衡关系。这就是合目的性平衡律的基本含义。其次,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地在客观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要取得积极的效果,还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各种规律,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这就是现实美创造中的合规律性协调律。上述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合目的性平衡律只有在合规律性协调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合规律性协调律必须符合合目的性平衡律的要求才有意义。

11、试述现实美的创造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

12、为什么说异化劳动也能创造美?

13、“如果我们谈的是使用价值,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那些为原始氏族用来作装饰的东西,最初被认为是有用的,或者是一种表现这些装饰品的所有者拥有一些对于部落有益的品质的标记,只是后来才开始显得是美丽的。使用价值是先于审美价值的。”如何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段话?

14、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指出,悲剧的本质正是由“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决定的。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THE END
1.美学(3)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悲剧审美体验不仅停留在怜悯、恐惧等个体情感的范畴之中,而是对基于存在的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丑的审美形态表现】 1、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 2、自然界中的扭曲的、缺陷的形象。 https://www.jianshu.com/p/74cadce0119d
2.《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2、错误。(1分)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等于生活悲剧,但这并不排除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成为审美对象,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悲剧感的可能性。(1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往往含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们往往也可以对它们采取伦理或审美等不同角度的把握,对那些体现了悲剧本质的生活现象,人们是可以采取审美态度的。(1分)只要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4820_22444919.html
3.2020年下半年自考本科美学模拟试卷自考16、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 )(1 分) A:劳鲍特里 B:布瓦洛 C:爱迪生 D:博克 17、首先把辩证思维的方法引进悲剧理论的美学家是( )(1 分) A:亚里士多德 B:黑格尔 C:尼采 D:马克思 18、将喜剧的根源归结为两种社会力量冲突的学者是( )(1 分) https://www.educity.cn/zikao/217177.html
4.旅游美学试题及答案6篇(全文)22、在西方美学史上,古罗马的朗加纳斯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 23、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者博克,详细地研究了崇高与美的不同特点。他认为人的所有情感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这就是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 24、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nmy8z5f9.html
5.乐感美学第四章“美”的范畴: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乐感美学 登录 第四章 “美”的范畴: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 本章提要:“美”是一个属范畴,具体说来,它会以各种种范畴的面目呈现,这就是“优美”与“壮美”、“崇高”与“滑稽”、“悲剧”与“喜剧”。作为“美”所统辖的子范畴,它们以不同方式、特征与“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相联系,印证着“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41151807068572710
6.美学中讲的“悲剧”是指()。参考解析: 美学中所谈论的悲剧是一种审美范畴,既可以用来描述悲剧这种戏剧样,也可以用来描绘绘画、舞蹈、音乐、雕塑等艺术类型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https://www.shuashuati.com/ti/e15d7ef259794fee98db8d1b4e55a253.html?fm=bdbds
7.厉害和历害这两个词是在意思上的区别?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 公文各个作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下列人物形象出自同一篇作品的是 事物美的形象引起人们的社会历史道德 从以下文人的字号及文集中选择欧阳修的字号及文集 袁宏道认为徐文长在文章上可相比的人物是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以下作品中富有理趣https://wenda.so.com/q/1638126035213490
8.从美学角度浅析《雷雨》的悲剧性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并不局限于此,它包括现实生活中和艺术领域里的一切悲剧现象,并且它不是指生活中一般的悲痛、悲惨、不幸、死亡、悲观等词的同义语。比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不具有悲剧性的冲突,没有现实的意义,都不是美学悲剧的范畴。别林斯基说:“偶然的事件,例如一个人出其不意的死亡,或者其他没预料https://xzw.hhtc.edu.cn/info/1003/1940.htm
9.美学原理作业二(精选6篇)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7cjjinj.html
10.自考《美学》专项试题:单选题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 C.《审美教育书简》 D.《美学》 1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人类的生产劳动 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 C.人类社会的分工 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20、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 ) https://www.oh100.com/kaoshi/zikao/shiti/347950.html
11.《奥赛罗》悲剧的美学意义美学论文虽然《奥赛罗》是充满时代悲剧与社会悲剧的作品,但是它的美学意义还不止如此,正如我们所知,悲剧的美学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悲剧意蕴,同时还体现在隐藏在悲剧之下的积极的精神实质。悲剧美学范畴包括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剧中的主人公死去后,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各种美好的品质已经幻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激励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5/38612.html
12.悲剧是什么悲剧的意义和价值→MAIGOO知识悲剧与日常生活中的悲既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悲,含义很广泛,一般泛指一切痛苦、悲哀、不幸的事件或人物;而美学范畴的悲剧,一般都包含着严肃、庄重、壮烈的内容,使人在悲痛中能感奋兴起。 2、悲剧的现代意义 悲剧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悲剧所体现出来的对人类的现代意义,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https://www.maigoo.com/goomai/302430.html
13.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二、浅析悲剧美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其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感受。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https://www.ruiwen.com/wap/61857.xhtml
14.2024年秋江苏开放大学美学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二满分答案5、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爱迪生 C、托马斯·班纳特 D、博克 学生答案:D 6、下列哪一项是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解释? A、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B、“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解 https://www.xingkaowang.com/2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