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倾听你的呼声,凝聚改变的力量,这里是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广东民声热线,我是主持人唐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广东民声热线开办主题教育专题节目以来一直坚持的宗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是我们节目的追求。今天(11月12日)来到主题教育专题节目现场的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带队领导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欢迎您和您的同事
(带队领导回应:主持人好,大家好。)
现场特约评议团成员有:广东省政协常委孙平教授;广东省直属机关党风政风评议员方晓茸;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陈红艳、赖昊峰。
主持人:倾听你的呼声,凝聚改变的力量,这里是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广东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广东民声热线,我是主持人唐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广东民声热线开办主题教育专题节目以来一直坚持的宗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是我们节目的追求。今天来到主题教育专题节目现场的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带队领导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欢迎您和您的同事。
汪一洋: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现场特约评议团成员有:广东省政协常委孙平教授;广东省直属机关党风政风评议员方晓茸;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陈红艳、赖昊峰。
汪一洋:大家好!感谢大家对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今天我要发布的主题是《以高质量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18年10月25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我们组织起草了《广东省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共有131处;新增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共有755处。推出广东历史文化游径60多条,建成以孙中山革命历史、华侨华人等为主题的多条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遴选100个红色革命遗址,串连成9条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线路。
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推动全省各地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广州番禺、江门台山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省推出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99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利用本地商业、工业资源和老字号品牌,打造商业或工业旅游的精品线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动形成全省各地城乡处处皆有景观、皆有文化品位的全域旅游新态势。
三、扩大文化和旅游惠民措施
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
经统计部门核定,今年1-9月全省文体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2189.77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同比增长10.2%。通过扩大消费惠民、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景区环境、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期拟出台《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方案》,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五、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加快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组织评定一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文旅+”新业态培育,办好文博会、旅博会、旅游文化节等展会节庆活动,推动实现文化和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的10%以上目标。连线连片打造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开展创意下乡行动和文化创意进景区行动,发挥文化和旅游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工作中高标准落地实施,在完善全省文化和旅游制度及治理体系上担当作为、勇于实践、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推动广东文化和旅游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谢谢汪厅的发布。下面进入民声调查环节。
播放短片【图书馆暗访稿长度:3分48秒】
主持人:好的,我们来听一下这一条片的调查记者广东民声热线记者陈红艳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我们请汪厅回应一下。
汪一洋:图书馆是文化惠民措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刚才反映广州市的情况请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做一个回应。
主持人:请广州市。
大家好!我是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吴青松。刚才暗访片反映的问题说明我们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基层图书馆建设,从2015年启动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全力支持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等11个政策措施,也是加大政府投入,着力构建了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公共服务图书馆的体系,全市建成图书馆229个,市级2个,区11个,216个分馆,我们229个图书馆全部实施免费开放。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在全国同类图书馆当中是第一的,刚才暗访片中反映了这个问题,满足了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我们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也和暗访中反映的问题一样,一是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说设施设备比较陈旧,人手不足或者是专业性不强,服务效能希望提高等问题。刚才主持人在片子里面也说了,对于这些问题,在今年8月份市人大对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执法检查当中都有反映。我们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包括刚才讲到的11个广州区级图书馆,例如荔湾、天河刚才都点了名,确实存在建设需要加快的问题。
二、我们区经费当中适当安排资金支持基层图书馆的改造提升。2015-2019年市财政投入1.16亿元补助基层公共文化的建设。对区级图书馆的投入补助超过了1个亿,对于镇街和村居公共图书馆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补助是88个项目,超过了1000万元,我们今后也会适当安排资金去支持基层图书馆的建设。
三、充分发挥广州图书馆中心馆的职能,加强业务的指导。
主持人:咱们应对这个问题有没有具体解决办法?
广州吴局:涉及到区的主体责任,天河这方面我们加强与他们督导以及荔湾的加强推进,包括项目的立项以及推进建设,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区里面加强资金的支持。
第三方面,广州图书馆中心职能会发挥它的作用。
主持人:谢谢吴局。
陈红艳:刚才您说到投入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可以解决的。更多是依靠政府的投入。我们觉得这些问题跟区级依法行政的问题有关。区级图书馆事业进程当中有一种保障的责任,文化部门对于不履行职责的区级有没有监督的职责呢?
汪一洋: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里面重要的内容,所以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我们市、县各级政府都要把三馆建设放在重要的议程上。按照国家的要求,要达到图书馆的面积。广州市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部分因为是老城市,在我们全省也还有其他的新区设置了以后,场馆建设也还存在不足。
主持人:刚刚吴局说到各个区最大的难题就是下面没有重视这个问题,那咱们文化旅游部门对于促进这一项工作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力呢?
陈红艳:我们知道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而且是广东的省会城市,它在基础文化设施方面,跟深圳或者是跟周边的佛山、中山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就这方面,广州确实是需要补齐这个短板。
孙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我的理解图书馆可能最难建。因为你建成一个什么样标准的图书馆?区也建,市也得建,广东的省级中山图书馆是省级的,然后再到国家图书馆。为什么说图书馆比较难建呢?因为内容独特,服务的群体也比较有限。但图书馆应该说大家经常接触这个事物,但是我自己觉得这个图书馆比较难建,难建的原因有如下:
二、文化和旅游厅是否可以从厅的层面来推动一下,就跟体育设施开放的事情是一样。我知道体育局最近几年在推动这个事情。各大学、各院校、各党政机关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无非就是政府给你一些补助。其实广州的图书馆资源应该说也不差,这么多大学,几十所大学图书馆不老百姓开放,是封闭的。图书馆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我们是否能够向体育场馆市民开放一样,推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开放?我觉得这个也不难做。这个只要我们下决心来推动这个事情,这个就很好做。但是现在没有做这个事情,这一块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总而言之,我觉得图书馆建设也比较难推进,我想借这个节目,提以上两点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孙平教授提出他关于图书馆的建议。我可以补充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如果说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咱们能够在线上进行数字化借阅,这就更方便了,我们不需要专门跑图书馆,专门在线上图书馆借阅。请汪厅回应一下这个说法。
王惠:我们图书馆公共文化推广活动是我们公共文化的重要工作。刚才孙平教授提到的两个问题,其中一是智慧移动图书馆的问题,全省以及全国移动图书馆以及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是我们发展趋势。广东智慧移动借阅广州暂时还没有,深圳很多年前已经有了,我们利用现有的体系延伸到各个镇区和各个镇街,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任务就是以中心馆为中心,图书馆资源深入到镇街,把图书馆资源体现到全省图书流动的概念。全省智慧图书馆的问题,全省出现了很多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韶关的风度书房、中山的中山书房、南海的24小时驿站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新型的阅读空间。
孙平:您说的这些书房我一个都没有去过。可能你们思路跟我们老百姓的角度不太一样。我只是提一点建议,不是说你现在做了多少,做的就是很好。
王惠:您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建议。接下来我们也会跟广州市再沟通,如何能够更加便捷提供我们图书馆的便民服务,打造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继续努力。
主持人:我们普通老百姓对于这些项目的熟知度以及项目推广程度还不够,没有走入大多数人的生活,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果孙平教授刚才介绍的借阅机以及小小阅读书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这一项工作就更加扎实有效。
王惠:是的,我们会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谢谢!
主持人:《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在今年5月的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9月1日起施行。办法施行至今2个半月,记者走访广州部分民宿和街道办,发现民宿登记备案工作难以开展。有什么难题?请看记者调查。需要说明的是,尊重受访者意愿,以下民宿经营者声音经过特殊处理。
播放短片(短片略)。
主持人:民宿认为没有意义或者是不敢登记的,我们来看看广东民声热线记者赖昊峰有什么问题?
赖昊峰:经营者有很多担忧和担心,而且主动登记反而被查封,请问汪厅,您怎么看呢?
汪一洋:民宿是为了推动全域旅游,最近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在日本比较风行。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民宿要求就是安全、卫生、便捷。文件的出台以及政府规章制度的出台,就是要推动民宿的发展。片子中所反映的这些问题,它要符合消防。住宿必须跟公安部门联系,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必须经过相应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意,不是随便一间建筑都可以做民宿的。一般国内的民宿是在古村落、风景名胜处、文化历史街区,有一些在商住楼或者是公寓楼里面搞公寓、酒店,这些不在《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里面。有一些想利用文物建筑开展民宿的,市县级的文物要经过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管理单位的同意以后才可以经营。如果是省级文物要经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国家级文物要经过国家级文物单位批准。有一些历史建筑不够文物级别,属于历史建筑的,必须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所以对于文物来说,保护是前提,适度的进行开放利用。
赖昊峰:我们知道这个办法没有出台之前,现在很多民宿是各种名义或者是在工商部门或者是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备案、注册,现在他们都是在正常运营,官方网站上也介绍了很多很多民宿,但是有很多条条框框很多部门都要监管,要公安、消防、文物部门审批,现在我们不做这些东西一样在经营民宿,但是办法出来了我还要审批,多了很多程序。
曾晓峰:主持人好,大家好!刚才记者反映的问题在当前民宿发展过程当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省政府今年6月份颁布了《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以后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因为这个是全国省的层面第一个颁布的管理办法,而且很多措施在全国来说有创新性的举措。我们民宿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政策引导,便利准入,加强监管,行业自律,关键体现在“便利准入”。
曾晓峰:我理解有两个问题,刚才短片中反映的一是对“民宿”的概念问题,一是《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的“民宿”概念比较清晰,地理位置是乡镇、农村这个地理位置;二是农民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开设的租赁民宿设施,还有民宿主人参与接待经营,主要是让游客体验自然风光和特色风光,我们理解主要是乡村乡镇。城市里面在特定区域要发展民宿也是可以,但是这个《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也专门做了一个界定,比如说民宿的选址要符合空间规划的有关要求,比如说这个城市在发展民宿过程当中,有一些定位和区域的划分、功能布局的选定,有这个原则,所以有很多经营者,原来也叫“民宿”,实际上属于家庭旅馆的性质。
赖昊峰:曾厅,您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我们的《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去街道办落实登记的工作,但是这个街道没有办法落实。
曾晓峰:一个是“民宿”概念理解的问题,第二制度的落实,《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以后,省厅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宣传,我们举办了很多的培训班来做这个事情。各地要结合《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来制定细化民宿开办经营登记管理方面的细则。现在据我了解,广州市现在这个细则还在制定过程当中。可能一些民宿经营者到街道登记的话,没有具体的细则。
主持人:刚才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不知道什么是“民宿”,搞不清楚。
赖昊峰:也就是说近期有所改善吗?
曾晓峰:广州市正在制定具体的细则,加强跟有关部门的沟通,他们现在希望能够尽快出台。如果这个制度一旦出台,可能对于我们民宿登记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在民宿发展的功能区方面也会做具体的明细规定。
赖昊峰:“信任”的问题,民宿的经营者很直言我不相信旅游主管部门,我去协调沟通没有意义的,登记过、备案过、注册过最后被查封了。厅长怎么看这个问题?
方晓茸:对于民宿的管理从国家到省有政策支撑。但是我认为为什么这些民宿的经营者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我不想去登记,我登记了反而会被盯上,是不是没有登记的就不会被盯上呢?这个方面在民宿管理这一块,请问登记与不登记之间有什么差异吗?
第一个问题:随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游客开始吐槽门票价格太贵、景点消费过高。对于旅游景点票价偏高现象,文化和旅游部门如何推进门票降价?
汪一洋:我们请资源开发处的柳静洪副处长作一个介绍。
今天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现场表现部分最终得分是89.5分。
我们最后请汪厅回应一下这个评分。
汪一洋:刚才民声热线节目,感谢评议小组和媒体记者朋友。文化和旅游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最直接的一个供给者。所以从省委省政府来说,高度重视,省委的重大决策1+1+9,其中就有文化强省建设,文旅融合以后,我们在这一块在深化文化旅游的供给侧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目前也就是说让人们更多的获得感,有更多的幸福感。在旅游中间能够欣赏到每几年能够品尝到美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和获得感,因为我们作为行业的主管部门,要确保生命财产的安全。不能让老百姓去旅游的时候把命丢了,出现重大的伤亡事故,我们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有责任的。
在文化惠民上我们积极推动场馆建设,开展了多种服务,特别是总分馆制,就是身边的图书馆,夜间图书馆,便民图书馆。下一步按照我们评议团的这些建议,在同教育部门、政府其他的机关,包括我们党校、职业院校的图书馆看看是否可以进行开放,打造便民公共服务的环境。非常感谢民声热线!